天天看小說

第617章 呵呵

其實只要想到了,並不難猜。

但王巨也不傻,當真做宋朝的救火隊員?

妃兒一聽立即擔心了,說:“官人,最好不要去河北。”

丈夫是文臣,不是武將,就是武將,在戰場上拼死拼活的,還未撈得好處,這是幹嘛!

王巨道:“那是當然。”

如果調到其他地方,王巨真不大好拒絕,但調向河北嘛,那就呵呵了。

然後等詔書。

詔書果然來了,但不是授命,而是讓王巨進京述職。

那就述職吧,王巨這一回就沒有當作一回事了。這也是心態的問題,本身在成長,再加上前世的思想觀念,因此越來越不看重這個所謂的詔書。

於是王巨慢騰騰地將泉州事務安排好。

遠哪,又不知道朝廷會有什麼安排,這一走,恐怕需要很多天才能回來了。然後騎馬向京城出發,並且帶著瓊娘。瓊娘在慶州學會騎馬的。不過去京城帶著一個美嬌妾,可見王巨的態度。

到了京城,王巨態度依然很慢怠。並沒有進驛館,而是直接回到家中,也不算是他的家,是替張貴兄弟倆治的家業。

兄妹相聚,十分歡喜。

三牛忽然說道:“大哥,朝廷賜川哥子與張貴同進士出身。”

“什麼時候賜的?”王巨感到古怪。熙寧五年秋闈,也就是王巨到達泉州的時候,三牛中了舉子。然而高川與張貴卻沒有中。

這也與教育環境有關,王巨在王家寨時。便教導三弟讀書。後來王巨拜張載爲師。三牛也在邊上學習。然後送到了杭州,後來又帶到京城,進入國子監就學。

至於張貴,那則是資質了,儘管他是張載的兒子,資質真的不大好。

高川是因爲這門親事,才正式發恨的,學得晚。於是三人當中。只有三弟一個得中舉子,兩人仍是白身。不過因爲王巨建議,進士名額少了,結果熙寧六年春闈,王崇在省試上也落榜了。

但朝廷爲什麼突然授高川與張貴同進士出身?

三牛悄聲說:“大哥,我想大約是朝廷授張公之官職,張公在橫渠拒絕了,於是用此褒獎張公。到於川哥子,多半是爲了二姐吧。”

“不錯,三弟。能想到這點,這幾年書沒有白讀。你將高川……也將他父母一道喊來。”

“好來。”

王巨這纔看著張貴。說道:“張貴,你父親可知道此事?”

“剛授不久,我也寫信稟報給了父親。”

“你是恩師長子,我卻一直將你當成兄弟看待。”

“我知道。”

“因爲這關係到你前途,我雖不便說,然而也要說一說。你父親一生做人堂堂正正,我希望你也是如此。雖然朝廷賜你進士出身,並且往後去,進士越來越難考,但我還是希望你謝絕朝廷的賞賜。要麼做官,這個官也不是那麼好做的,否則你父親都不會隱居,專心著書與授學了。要麼將來的衣食,有我在,你還擔心衣食嗎?”

“那就聽巨哥子的話。”

“也不是聽我的話,反正你寫了信,再看看你父母是怎麼想的。”

“嗯。”張貴聽話地點了點頭。

“還不錯,兩年未見,本質未變。”王巨讚賞以摸了摸他的腦袋。

一會高川與他父母被三牛帶進來。

王巨讓他們坐下,又讓二妹沏茶,然後說道:“叔父,叔母,當初我商議這門親事,並不是爲了高川以後能有什麼前程。如果那樣,我索性於榜下捉一個妹婿了。”

“哥,你說什麼呀。”二妞抗議道。

“瓊娘,你帶二妹下去。”

瓊娘將不情不願的二妞帶下去,王巨又說:“非要論般配,舉子能般配我的妹妹嗎?況且我只有這一個妹妹,從小相倚爲命。其實你們都想錯了,之所以同意這門親事,乃是看中了高川爲人忠厚,以後不會欺負我二妹。看看一些士大夫,雖然出身不錯,然而家中能養著幾十名家妓。縱然以後他能位極人臣,我小妹能過上快樂的生活嗎?”

這纔是真相。

非要論般配,不要說舉人,就是三甲以下的進士,也未必能般配。

這是王巨暫時不想上進的,不然就在這幾年內,他都能進入兩府。但就是不上進,進入兩府也早晚的事。宰相的妹妹,選一個二甲進士,難道不妥嗎?

“但爲什麼我提出一個舉子的要求?第一有一個出身,以後有什麼萬一不測,也會有一個擋箭牌。就象那個白癡鄭俠,如果不是進士出身,他這次必死無疑。”

鄭俠發配管制的地方在汀州,離泉州不遠。

但對這個人,王巨一點也不抱著同情心的,純粹是一個被洗腦洗壞掉的傻逼。

“這是其一,然而想中進士很難,但想中舉人,只要努力讀書,還會很難嗎,一次考不中,再考二次,二次考不中,可以考三次。”

這一說無疑給高家夫婦澆了一盆冷水,本來還想朝廷賜了同進士出身,可以正大光明求親了。但王巨話外之音,無疑是否認了這個同進士出身。

高川父親嘴張了張。

“叔父,我知道你們想的什麼,高川歲數漸漸大了。這正是我下面要說的,其實當年提出這個要求,也是拖一拖,那時二妞還小。可能你們眼中不算小了。但實際那時二妞身體還沒有長好。成親了,就要育子。說了你們未必懂……反正太早結婚,生子會很危險。你們若不相信,可以比較一下,二十幾歲生子與十幾歲生子,難產的比例。這纔是真正的原因,實際有沒有這個舉子。真的不重要。正好陛下詔我進京述職。就將這件事辦了吧。我馬上寫信。讓我妻子與二叔也從泉州趕回來。”

“啊。”

“另外一件事。就是這個朝廷賜進士出身,你們也要辭掉。無功不受祿,高川對朝廷有何功勞?憑什麼受這個進士出身。若是受之,我反而恥之。”

“我這就寫辭書,”高川說道。

高川父親在邊上則是老臉一紅,高川當然對朝廷沒有功勞了,這是沾了王巨的光。但王巨也不怪,高家這時候幾乎是平常人家了。憑空得到一個同進士出身,那能不激動?

王巨又說道:“其實你們也不要因爲這門親事有任何壓力,以前我與你們一樣,還不如你們呢。那時候我與二叔上山打獵,才能吃上一口肉,那天便會讓我們兄妹三人開心萬分,就象過元旦節一般。門第,在我眼中真的不重要。”

但不管王巨怎麼勸說,這門親事結下了,高家多少會有一些壓力的。

高川一家三口走了。王巨回京述職,時間不會長的。得商議怎樣操辦這門親事。當然,這親事終於定落下來讓他們開心,不說王巨的地位吧,就說二妞的長相懂事持家,也不是一般京城小娘子能及的。然而怎麼操辦這門親事,馬上就讓他們頭痛了。

不過王巨兄妹三人發生了爭執。

二妹要成親了,那個保安軍的母親怎麼辦?二妞說要接她過來,三牛堅決不同意。一姐一弟立即爭吵起來,王巨也頭痛了。

正當他抓眉毛時,章惇來拜訪了。

“子厚兄,恭賀高遷。”

“慚愧慚愧,”章惇搖頭道。

至少與王巨相比起來,他還是很慚愧的,自己所做的不過是一個木棉司,木棉還是王巨發起來的。然後在南方立下一些軍功,但與王巨軍功相比,又算得上什麼。

“何來慚愧之說,人的命運七分努力,三分運氣。子厚兄努力了,運氣也好,所以這個三司使當之無愧。”

王巨說著,讓瓊娘倒茶。

“子安,在南方可適應乎?”

“熱啊,”王巨說道。一到夏天,在泉州真的不舒服。王巨忍無可忍,於是偷偷地在家中挖了一個大地窖,然後偷偷地從北方運來一些冰塊,放入地窖,然而夏天到來,還沒有享受呢,冰就一起融化了。

“唉,吉甫他……”

“吉甫兄怎麼啦?”

“他不再是以前的吉甫了。”

不用章惇說,王巨也知道,於是不作聲,但呂惠卿做得太急,反而露出馬腳,那便是今年的冬日效祭,呂惠卿善意地提醒趙頊,讓趙頊給王安石加一個節度使。

趙頊盯著呂惠卿看了大半天,問道:“王安石離職不是有罪,爲何要赦免復官?”

這纔是關健所在,一旦聽從了呂惠卿的建議,王安石是撈到了一個節度使,然而那就定性爲罪臣,休想再做宰相了。

雖說大義滅親也未必是惡談,可對方確實犯下重罪,那才滅吧。沒有罪,那就要知恩圖報,這纔是中國式的美德。若連這一點做不到,那麼何談忠君愛國?

正是這件事,呂惠卿終於走上下坡路。不過現在繼續呆在東府裡,章惇更不知道趙頊的想法,只是讓他隱隱有些不快。因爲王巨又加劇了不快,有一天章惇便說,吉甫兄,你進入中書,可以調王子安回來了,呂惠卿卻左顧而言他。

然而章惇也不好說出來,於是換了話題,問:“子安,吉甫的手實法如何?”

宋朝對五等以下戶政策一直是很照顧的,因此有一些富人便冒充五等戶,以便規避稅賦與攤派。司農寺便反映了這種情況。

呂惠卿於是採納了他弟弟呂和卿的策略,創立了手實法。

也就是各州縣制訂一個物價標準,讓百姓自己主動向官府報告自己的田畝、屋寬、資貨、畜產等財產,如果房宅田地用於出租,當抵自留耕地自住宅五倍財產(如手中一百畝地,價值兩百貫,然而將五十畝租給佃農,那麼這五十畝當成五百貫財產。宅子自己住了也就罷了,如果租給別人住,一千貫的宅子就當成五千貫的宅產),非用器食粟如果隱瞞的,許百姓告發,以三分之一充賞(也就是商業性的糧食,養殖,種植,全部加倍計入財產徵稅)。

表面上看起來很美好,至少一旦它真正落實後,能有效地打擊各個糧商的囤積居奇。

然而與王巨在慶州泉州的做法相比,它似乎是完全違背了。

不管怎麼說,王巨在這兩州的內治上,也幾乎達到了宋朝內治的巔峰,能當成典範看待。

所以章惇隱隱感到不妥,要命的是他作爲三司使,馬上就有牽連。

王巨說道:“也非是吉甫兄首創,唐朝就有了,因爲反對聲音大,隨後取締。不但唐朝,在西漢時,張湯的算緡告緡,就與它很類似。但吉甫的手實法是放大版算緡告緡。”

其實它不但是超級斂財,也是更嚴重的倒退車。

個個都是飽讀詩書的,章惇努力地回想張湯種種,道:“真的很像。”‘

“子厚兄,吉甫現在很強勢,君當迴避之。”

這就是提示了。

章惇嘆息道:“陛下爲何同意介甫公辭相?”

“子厚兄,介甫公的種種變法,也未必盡是良法,否則我早表示支持了。如青苗法,你以爲半年二分利不重嗎,不加重百姓負擔嗎?還有市易法,獲利多少?”

“一百多萬貫吧。”

“好多的錢,一個泉州城一年商賈獲利,也是它的十倍。”王巨譏諷道。

但那只是一城商賈的利潤,這是舉國在做生意。

章惇無法反駁。

“之所以我一直不反對,是因爲國家有巨大的積欠,積欠過後,當徐而緩之,去其弊,留其利,這纔是良政。”

“非是我說的算。”

“等了。”

王巨還有一句話未說,王安石用人更成問題。

但給了章惇最大的提示,不管呂惠卿做得對還是不對,你不要去得罪他。

實際在王巨心中,整個北宋宰相做得最好的乃是聖相李沆、王旦、呂夷簡,次之是趙普、龐籍與章惇。而非是名氣很大的寇準與王安石。

然而這一天很忙。

兩人正說著話,小黃門又找上門了,趙頊請他去宮中議事。

王巨只好進宮。

除了趙頊外,還有兩府幾個宰相。王巨拱了拱手說:“臣見過陛下,見過諸公。”

“免禮,坐吧。”趙頊說。

王巨坐下,趙頊又說:“北方有警,曾公推薦你,讓你去知鎮定府。”

這時候曾公亮也收到他家人寫來的信,信上皆是一片褒美之辭,這個曾公亮不是太重視,他重視的乃是王巨的手段,比起慶州,要柔和得多。於是這才向趙頊推薦,也不要發愁了,只要讓王巨去知鎮定府,什麼事兒都沒有了。

正好趙頊也下詔,讓王巨進京述職,述職的目的就是爲了諮詢北方之事,還有南方的移民。曾公亮提醒,趙頊恍然大悟,所以王巨前面到了京城,後面一起知道了。

果然!

但王巨真的呵呵了,他不答,只是譏諷地笑:“呵呵,呵呵……”

第21章 朱鈔第256章 上火把第578章 和平第261章 家第202章 不明白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405章 頂替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216章 報復第279章 從龍功第264章 朱序(上)第447章 一頃第721章 真相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226章 底氣第196章 破\處(下)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65章 拜節第459章 空談嗎?第265章 朱序(下)第120章 上眼藥第155章 文臣(上)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532章 南來風第705章 殺母(下)第719章 雙鵰第580章 遙思第520章 天上(下)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300章 一箭第74章 成親第451章 聖斷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620章 威名(下)第740章 裂車(中)第613章 虯髯客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476章 鼓聲(下)第145章 衙內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313章 後臺第305章 獻舞(下)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580章 遙思第388章 交好他第360章 一句話第663章 老朋友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719章 雙鵰第236章 不安第569章 戲耍(上)第503章 大轉移第796章 露底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261章 家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391章 鬥將第124章 觀燈第167章 鐵門第859章 落幕第436章 小人物第40章 空前危機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475章 鼓聲(中)第208章 權威第855章 囚籠(下)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53章 賀禮第432章 宋燦第762章 咬死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309章 帶頭第270章 縣學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824章 遲了第15章 夏國劍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196章 破\處(下)第532章 南來風第314章 錦袍第731章 假像第446章 二王(下)第168章 坦白第649章 海盜(中)第768章 反轉(上)第708章 聖儒(上)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81章 命案第71章 天塌了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766章 天機第343章 贖人第192章 初戰(下)
第21章 朱鈔第256章 上火把第578章 和平第261章 家第202章 不明白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405章 頂替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216章 報復第279章 從龍功第264章 朱序(上)第447章 一頃第721章 真相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226章 底氣第196章 破\處(下)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65章 拜節第459章 空談嗎?第265章 朱序(下)第120章 上眼藥第155章 文臣(上)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532章 南來風第705章 殺母(下)第719章 雙鵰第580章 遙思第520章 天上(下)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300章 一箭第74章 成親第451章 聖斷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620章 威名(下)第740章 裂車(中)第613章 虯髯客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476章 鼓聲(下)第145章 衙內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313章 後臺第305章 獻舞(下)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580章 遙思第388章 交好他第360章 一句話第663章 老朋友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719章 雙鵰第236章 不安第569章 戲耍(上)第503章 大轉移第796章 露底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261章 家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391章 鬥將第124章 觀燈第167章 鐵門第859章 落幕第436章 小人物第40章 空前危機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475章 鼓聲(中)第208章 權威第855章 囚籠(下)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53章 賀禮第432章 宋燦第762章 咬死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309章 帶頭第270章 縣學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824章 遲了第15章 夏國劍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196章 破\處(下)第532章 南來風第314章 錦袍第731章 假像第446章 二王(下)第168章 坦白第649章 海盜(中)第768章 反轉(上)第708章 聖儒(上)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81章 命案第71章 天塌了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766章 天機第343章 贖人第192章 初戰(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理塘县| 珲春市| 阜平县| 柳河县| 陵川县| 繁昌县| 洮南市| 木里| 稻城县| 灵璧县| 沙河市| 怀集县| 黑河市| 湟中县| 古蔺县| 卢氏县| 策勒县| 河东区| 霍林郭勒市| 剑川县| 崇州市| 曲阳县| 兰考县| 同仁县| 右玉县| 济源市| 乐亭县| 依兰县| 九龙城区| 清新县| 鹿泉市| 阳春市| 湟中县| 廊坊市| 类乌齐县| 鄂尔多斯市| 柯坪县| 响水县| 五台县|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