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這麼多資源等著居民們去發掘,那麼造船被理所應當的提到了議事日程上。王澤拖回來的那條船是一條適合航行在長江上的船隻。船上的發動機是柴油發動機,發動機已經損壞,不過徐東石經過修理,這條船很快就重整雄風了。王澤很快熟悉了駁船的駕駛,帶著幾個人到擱淺的船隻上拉回一船煤炭,可是想不到的是,這艘不起眼的小船油耗相當大。一個來回雖然拉回來200噸的煤炭,但是同時消耗了2噸的柴油。藏經閣中的柴油儲備不過就千把噸,之前已被裝甲車消耗掉了2、3百噸。如果他們一直使用這條小駁船運送物資,那麼剩下的柴油將很快被消耗殆盡。
雖然無所不能的幫助者就在他們身邊,居民們仍不敢肯定他們以後可以補充到汽柴油。所以王澤建議先不用那條小駁船裝載物資,反正物資在那裡也跑不掉。他們可以先建造一艘靠風力航行的木船,然後再去慢慢的把物資拉回來。
居民們下一階段的工作就這樣展開了。
首先是種植工作,在發現和獲得物資的一個月中,其他人已經把瀏河鎮周圍的土地深挖了一遍,把土壤翻成一個個優質的苗畦,在一塊塊耕地中間則是田間小路和預留的灌溉渠的位置。春天快要到了,氣溫回升得很快,室外氣溫已經達到10度左右。居民們都沒有農耕的經驗,他們只能憑著蕭東來記載的耕種方式進行種植。立春過後,種子被撒播到一個個苗畦裡,種植者又細心的把苗畦用土覆蓋住。他們可以做的就是這些,其他只能聽任大自然擺佈這些農作物了。他們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大豆、棉花和亞麻。這些作物的種子都是來自於藏經閣的儲藏室,儲藏室中還有其他許多種子,但是由於現在的土地還沒得到灌溉,只能先種這些對灌溉要求不是很高的作物。播種看似簡單,但計算上播種的面積就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了。種植者又都是外行,幹起活來事倍功半,不過經過3個月的努力,這些旱地作物終於都被播種下去了。農民們還沒顧得上休息,就投入到另一項播種中去了,灌溉渠已經完工,預留的幾片水田已經可以播種稻穀了。 更新第四十四回造船釀酒工作多,孩子出生希望來
在農業生產熱火朝天的同時,水利工作者同樣繁忙。人們用近乎原始的工具挖掘了引水渠,又在引水渠的底部和壁上塗上了水泥。引水泵在水車的推動下將長江中的水抽到一個水站中,水站是徐東石用磚頭和水泥砌成的一個足有3層樓高的蓄水池,江水被彙集在水站裡,然後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需要灌溉的田間。靠近水站的是水田,江水幾乎把這些水田都淹沒了,不過這正是水稻生長所必需的。水田外圍則是各種旱田,旱田之間是人工挖掘的引水渠,每隔一定距離就安轉一架木質的腳踩水車,水車就和以前在兒童樂園玩過的水車差不多,只是水車輪子轉動的動力都被應用在將水渠中的水吸上並灌溉在田裡。整個工作花費了居民們5個月的時間,到了2013年的夏天,新興的瀏河小鎮被一派阡陌縱橫的田園風光包圍著。
在挖掘引水渠的同時,徐東石在江邊挖掘了一個相當於半個足球場大小的深坑,只要將坑口的土也挖開,長江水將立即把這個坑也納入它的體系之中。這個坑是徐東石造船的船塢,所有造船工作將在坑裡完成。而一旦造船完工,扒開堤壩長江水就會進入坑裡使新船浮在水面上,並且可以駛進長江水道。 更新第四十四回造船釀酒工作多,孩子出生希望來
造船的工作沒有前兩項工作那麼順利,誰都不會熟悉製造一條幾百年前的式樣的風帆船的技術。他們只能參考藏經閣裡的記載,可惜這方面的記載也都支離破碎,沒有完整的敘述,甚至有的記載中還彼此矛盾。不過造船者都是一些有知識有耐心善於分析的人,因此雖然困難重重,雖然走了無數彎路,建造中的船身還是一天天的豐滿起來。
徐東石首先閱讀了大量的木結構船的製造方法,然後先畫下了設計圖紙,確定各個部件的尺寸大小,這項工作徐東石一個人幹了兩個月,幹完的時候他足足瘦了一圈。之後是選材,這相對簡單一點,他們的木材大部分都是櫸木,而櫸木正是製造木船的最好原料。
船的龍骨足有30米長,由幾根櫸木拼接而成,龍骨的長度決定了船身的長度。裝在龍骨上的是肋才,同樣也是由櫸木製成,肋才的長度決定了船身的寬度,船最寬處的單側肋纔是4米,船尾處是2米,船頭處的肋才安裝在船首才上,船首才向上高高翹起,可以看出尖尖的船首的雛形。徐東石奢侈的使用著木材,他給船安上了雙層船底板,兩層的底板中間砌上了一層壓艙石,這樣可以使船身在浪中也保持最大程度的穩定。同樣船殼和甲板也是雙層的。船的主桅桿是一個堅固的櫸木製成,桅桿被牢牢的固定在船身上,船的前部和後部還各有一根較小的桅桿,便於最大程度的利用風力。船的舵幹同樣重要,它連接著船身下巨大的舵葉,舵幹有的地方被製成方形,而有的地方則打磨成圓形,在航行中舵干將跟隨著舵一直轉動所以這種忽圓忽方的形狀是把舵和舵葉聯動起來所必需的。
整個船的設計載重能力是100噸左右,還不如王澤拖回來的駁船載重量大,但至少這是一艘風帆船不受燃料的限制。船身完工的時候已經是9月份了。大部分的農田已經收割完或者正在收割了。種植的成果是可喜的,人們獲得了大量的小麥,大豆和穀子。而造船者更需要收穫的亞麻。他們等著用亞麻的纖維製成船上的索具。
徐東石已經制造出一部手動的編織機,式樣可能是1000年前的式樣,用來織棉布是不可能的,但是用來加工亞麻纖維還是綽綽有餘的。亞麻纖維製成的索具當然沒有現代索具這樣牢固,不過編織者用多股並用解決了這個問題。船上的索具都異常粗大,雖然使用起來不是很方便不過絕對夠結實。
新船在11月份下水,剛下水的時候船身還有一點漏水,但是幾天以後木材遇水膨脹後,把這些縫隙都堵塞了。爲了紀念六百多年前也是從瀏河鎮下水起航的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居民們把新船起名叫“鄭和寶船號”,雖然他們的船比真正的鄭和寶船小得多。
居民們沒有急於一試他們的新交通工具。收割完的糧食和棉花還等著被儲存起來。
他們的收成對於首次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們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居民們的整個播種面積達到了150公頃也就是1.5平方公里,相當於半個瀏河小鎮的面積,他們總共收穫了穀子90噸小麥100噸,大豆20噸還有相當數量的亞麻和棉花。這些收穫的糧食足夠滿足所有瀏河小鎮的人三年的口糧。既然他們明年還會播種,那麼糧食儲存肯定會越來越多地,對於多出來的糧食居民們決定用來釀酒。
成噸的穀子和小麥被堆積在陶土製成的坑中,人們還可以的交上水,蓋上蓋子,加速它們的腐爛。慢慢的坑裡飄上來誘人的酒香。三個月過後的12月份,人們打開蓋子,酒窖裡已經酒香四溢了。這些酒的酒精含量還很低,充其量只能稱作酒釀,要使它成爲真正的就,還必須經過蒸餾。徐東石製造了一些蒸餾瓶,是由兩個能夠密閉的陶器連在一起而成,一個陶器浸在開水中並且保持開水的溫度,而另一個則放在冷水當中。將酒釀放置在熱的那個陶器裡,這個陶器的溫度將保持在90幾度,由於酒精和水的沸點不同(酒精沸點比水略低是78攝氏度)酒精會先蒸發,由於蒸汽是處於密閉的容器中,所以酒精蒸汽只能在密閉的系統中游蕩,而當蒸汽遊蕩到另一個至於水中的容器時,相對的低溫可以使蒸汽重新凝結成液態。而另一個被加熱的陶器中由於一直處於90幾攝氏度,大部分水還不能被蒸發,所以一番蒸餾以後置於冷水中的陶器裡就有了酒精含量高很多的溶液了。蒸餾的過程如果被重複,就可以蒸餾出酒精含量超過38%的烈酒,中國著名的一些白酒如茅臺五糧液等都是酒精含量超過50%的烈酒。不過瀏河鎮的居民沒有將酒都製成烈酒,大部分都是些酒精含量在20%以下的酒,吃口更像是黃酒。
唯一遺憾的是居民們沒有辦法飼養家畜,他們有的是飼料,但是卻沒有動物,除了他們的寵物狗雪狼外,別的走獸家禽都在災難中死去了。
繁忙的一年就要過去了,就象去年一樣,居民們準備一起慶祝一番。許之源作爲年紀最長的做了新年賀詞。這一年中值得慶祝的事情很多,居民們的勞動獲得了成果,他們的船隻也竣工了準備在新的一年裡接觸外部的世界去了,而去年冬天結婚的幾對夫婦有的已經生下了寶寶,而有的正懷孕待產。
蕭東來和吳臻的孩子是第一個誕生的,蕭東來每天抱著孩子總是傻笑,誰都看得出他的幸福。蕭東來給孩子起的名字都帶有濃厚的遊戲色彩,都是什麼無極,兩儀或者是驚雲,乘風之類的,沒有一個是吳臻看得上眼的。吳臻認爲蕭東來起的名字更像是道號之類的,他們的孩子又不是和尚道士怎麼可以起這樣的名字呢。最後還是許之源給孩子起了一個好名字,許之源認爲孩子就是希望,不如就起名蕭希望吧。
忙碌的一年過去了,神秘的力量沒有再一次顯示他的存在。不過得到幫助的人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恩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