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許多奇蹟我們相信纔會存在
(一)
一個人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命運呢?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關心、或者關心過的問題。中國的老話常說“一命二運三風水”,這在我們這個廣泛信奉著“性格決定命運”、“成功要靠自己”的時代裡越發成爲被人唾棄的封建糟粕了。
真的是祖先的經驗不再可靠了嗎?千百年人生經驗的積累,難道就被時下的勵志讀物輕易推翻了嗎?所謂勵志讀物,無非是這樣一個角色:是由不成功的人炮製給更不成功的人精神鴉片。
而在漫無邊際的鴉片世界之外,也有一些人作過相當認真的研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蘭克·奈特就曾在一個相當廣泛的調查基礎上得出這樣一個令人心酸的結論:對一個人的未來最具決定意義的是一個人的出身,其次是運氣,個人努力相比之下是最不重要的。法蘭西學院院士、被稱爲“法國最後一名知識分子”的布迪厄也用自己的研究印證了相似的結論。出身,如果不是決定了一切的話,至少決定了你大半部分的人生。那些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只是小概率事件罷了。你也可以變成天鵝,正如你也可以買中彩票。
這是蘇櫻、毛曉雯在《納蘭容若詞傳》中的一段話,很是耐人尋味。
然而,概率很小與零概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是有和無的區別。正因爲概率小,一旦出現,便是奇蹟。
比如雙色球彩票,雖然它的一等獎中獎概率只有一千七百七十二萬一千零八十八分之一,從2003年推出的十年中,已經制造了2000名百萬富翁,平均每年20名,當然,這也是運氣締造的奇蹟。但它證明,畢竟這世界上,是有奇蹟存在的。
(二)
奇蹟與奇幻只差一個字,但是這兩個概念的差別卻是很大的。
奇幻一詞,是由英文中的“fantasy”翻譯而來的,這一譯名是臺灣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負責任朱學恆於1992年在臺灣老牌電玩雜誌《軟件世界》中開始“奇幻圖書館(FantasyLibrary)”專欄時固定下來,沿用至今併成爲通用譯名。
與奇蹟的真實存在不同,奇幻是指建立在一個全新或至少部分虛構的世界觀之下,因此得以譜寫出與實際完全不同或者部分不同的故事,奇幻故事大致有兩個特點,一是存在和現有物理規律不符的超自然現象,二是在默認或解釋了這些現象之後而進行的故事創作。
當下網絡小說中,有玄幻、魔幻、奇幻等多種分類,總的來說,它們之間是從屬關係,換言之,玄幻小說和魔幻小說都是奇幻小說的分支。
作爲一種新的文學流派,奇幻小說目前被分爲七大類:
第一類是“主流Fantasy”,這一類著重於更高層次與更壯闊的情節架構。它們與個人冒險不同,它們牽涉到政治鬥爭、國家戰爭、世界命運,被列入這一類的寫得很嚴謹,讀起來更像是歷史,比如《指環王》便屬於此類,中國的動漫作品《魁拔》試圖往這個方向發展,現在已經拍到了2,期待後續。
第二類是“劍與魔法Fantasy”,如果說“主流Fantasy”像是史詩片,則“劍與魔法Fantasy”就像是動作片。這一類著墨於個人冒險,大部分時候只寫到個人層面,但因爲它們的節奏快而且充滿了變化,所以“劍與魔法Fantasy”是最受歡迎的一類。被列爲代表作的,是改編成電影並由施瓦辛格主演的《野蠻人柯南》,以及《黑暗精靈》、《真理之劍》等作品。
第三類是“黑暗Fantasy”,所謂的“黑暗Fantasy”就是加進各種各樣恐怖的要素,造成驚悚的效果。“黑暗Fantasy”有兩種,第一種像是一部恐怖文學,第二種就是充滿黑暗與壓抑的氣氛。代表作品是斯蒂芬金的《黑暗塔》,美國系列電影《吸血鬼》也可以屬於這一系列。
第四類是“歷史Fantasy”,常常發生在過去的某一個時期,大部分是歐洲中世紀時期。流行的設定有愛爾蘭人、德魯伊教、古代石柱羣;北歐神話與斯堪的納維亞民間傳說,包括有女武神、奧丁、維爾京人;西歐的城堡、聖堂騎士、女巫獵手等等。希臘神話、羅馬神話,都爲歷史Fantasy打下基礎,留下深遠影響。許多當代的奇幻小說有衆神相互爭戰的背景設定,多是受希臘、羅馬、北歐神話與歷史的影響。
第五類是“現代Fantasy”,這一類的背景設定在現代的世界,“現代Fantasy”常常會把幻想與現實交錯呈現,魔法在這一類中有可能是並不重要的,《小飛俠》就是一個標準的例子,《哈利波特》也可以算是一類。
第六類是“輕鬆Fantasy”,這一類是充滿幽默的冒險,常常是一些小品,《磁盤世界》與《Xanth》都屬於“輕鬆Fantasy”。
第七類是“少年兒童Fantasy”,《黑暗物質》、《最後的獨角獸》都可以屬於此類。其中《黑暗物質》是繼《魔戒》三部曲之後好萊塢最大手筆的奇幻鉅製。
在我們感慨網絡奇幻或玄幻小說充斥著“亂七八糟”的時候,我們也在感慨中國人想象力的貧乏和乾涸,當我們的電視劇裡充斥著“宮鬥”和“神抗”的時候,奇幻小說,正在改變著中國90後、零零後的世界觀,冷靜的想一想,60後70後80後的世界觀,又何嘗不是在《西遊記》這樣的奇幻世界中建樹的呢?
奇幻的本身,或者就是一種奇蹟。
(三)
科幻,與奇幻同樣也只相差一個字。但是與奇幻小說一樣,科幻小說在中國從未發展成爲一種獨立類型的小說,而是長期附屬於兒童文學之下。
科幻小說的定義衆所紛紜,《辭?!飞蠈Α翱苹眯≌f”的定義是:“依據科學技術上的新發現、新成就以及在這些基礎上可能達到的預見,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類利用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蹟的新型小說?!倍逗喢鞑涣蓄嵃倏迫珪返谒木矶x爲“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體裁,這種體裁的小說以真實或想象的科學理論的發現爲基礎?!?
科幻小說的讀者羣,分爲硬科幻讀者羣、軟科幻讀者羣和稀飯科幻讀者羣,其中硬科幻讀者羣又被稱爲“正統科幻迷”,正統科幻迷主張科學與幻想缺一不可。倘若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則只能歸爲奇幻、魔幻或超現實作品;反之幻想若是付之闕如,那就只是一個科學寫實故事。
從梁啓超和魯迅翻譯儒勒凡爾納的作品開始,中國接觸科幻小說也已經一個多世紀,包括著名作家老舍也曾創作過長篇科幻小說《貓城記》,也誕生過《珊瑚島上的死光》這樣曾獲得純文學獎的作品,更有倪匡的《衛斯理系列》??v然如此,科幻小說在中國小說界和文學界所佔的比重和份量,都太小太小了。
科幻小說是科學與人的橋樑之一,人們更容易通過精彩的科幻小說接受和理解新的現象或未知的事物,《後天》和《2012》對氣候和天氣變化對人類危害的詮釋,顯然超過鋪天蓋地的說教,儒勒凡爾納一個多世紀之前作品中關於“軟著陸”、“海底世界”的描述,更像是對現在的一種預言和啓示,《星球大戰》所描述的外太空戰爭,也正愈發接近現實。
這原本也就是科幻小說的深層次內涵,前瞻性和警世作用,關注現在並從現在中思考遠古、思考未來、思考人類生物乃至地球和太陽系以及整個宇宙的未來,活潑和充滿想象力的題材中,在激發人們童年就有的好奇心的同時,承載有對未來厚重的思考。
(四)
科學可以分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是指人類發現、積累並公認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運用,已係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
科幻小說,是對自然科學的一種預言,那麼奇幻小說,又何嘗不是對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一種預言和解釋呢?按照臺灣史學家柏楊的史學觀,人類歷史分爲“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和“信史時代”,那麼科幻小說和奇幻小說,又何嘗不是未來若干年若干世紀之後人類對歷史追憶中的“神話”和“傳說”呢?
奇幻小說對世界觀建樹的意義,科幻小說對現在和未來厚重的思考,這是中國現在落後的教育體制永遠無法理解和體會的。
從另一個角度上說,奇幻小說和科幻小說並非是在逃避現實,它是在用另一種方式進行思考和假設,它無時無刻不讓人聯繫到實際。
比如說足球,就是實際的東西。
(五)
中國成爲世界足球強國,到底屬於奇蹟、奇幻、科幻的哪一類呢?呵呵。
這個問題我暫時不知道能不能給出答案,但是競技小說,我至少可以比較明確的把當下的大部分競技小說歸納到奇幻類小說的分支之內。
競技小說,是各種小說中又一個分支,一個很小衆化的分支。
以起點中文網2013年10月7日的數據,七日內更新小說數量,玄幻類5508部,科幻類1267部,奇幻類991部(在起點將玄幻與奇幻分成兩類,而不是傳統分類上把玄幻歸爲奇幻分支之一,顯然有著他自己的考慮,不在今日探討範圍之內),而競技類小說的七日內更新小說量,是83部,其中足球運動細分類小說的七日內更新小說,27部。
再看各個分類的VIP小說對比,依然以起點中文網數據爲例,起點的各類小說VIP總簽約數量中,玄幻類1785部,科幻類814部,奇幻類438部,競技類232部,其中足球運動細分類小說的VIP總簽約數量110部。
起點的110部VIP簽約的足球運動小說,我並沒有全部讀完,更不用說全部發表但有些並沒有最終完成的1359部了。
已經轉戰CS中文網的不如踢球,我是看他的《帶刀後衛》接觸到的競技小說,那是2010年的世界盃期間,我還在創作軍事類題材的作品。
《帶刀後衛》可以歸納爲大背景變幻成了綠茵世界的“劍與魔法Fantasy”,更偏重於“現代Fantasy”,包括後來的《百變妖鋒》,有著非常不錯創意的架構設計並賦予主角超自然的特技,比起林海的作品,不如踢球的作品中多了許多斑斕桃花少了些許溫情愛意。
陳愛庭的《重生之冠軍教練》,男女主角的情路穿插較之林海有過之而無不及,熱血熱淚以及主角鮮明性格與環境發生激烈的矛盾衝突則稍弱,不失精彩,可讀性很強的一部足球類奇幻小說。
不管讀多少部足球運動類型的小說,林海聽濤的作品,是一定要讀的,這是起點中文網包括全網競技小說的一面旗幟,基本上他的作品,比如《禁區之雄》和《勝者爲王》,都可以歸納爲“劍與魔法Fantasy”,也可以歸納爲“現代Fantasy”一類。
相對於其它作品,林海的作品融入了綠茵的歷史典故和知識,融入了許多熱血和激情的成分,比如《我們是冠軍》中對“狂幫”涵義的解讀,比如在《禁區之雄》中陳英雄進球后空襲警報的呼嘯,以及對陳英雄在那不勒斯時期所進行的文字處理。自始至終,他在用他的方式進行思考和假設,文筆出色,想象力更是超羣。
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終他對中國足球有深沉的愛意,儘管也有深深的無奈和憤怒,但並不僅僅只是一味失望和牢騷。我想,如果不是書迷對各種足球小說中提及中國足球便衍生出的牴觸和憤怒,林海會有更多文筆放在思考中國足球如何從谷底的泥濘中爬起,《勝者爲王》中常勝使用“黃金瞳”發現並培養一名潛質奇高的中國少年,不知是一種暗喻還是林海下一部書的伏筆。
他也是我的旗幟。無論是小說本身,是十載專注於競技類小說足球主題的創作,是以一己之力率領競技類小說挑戰諸多熱門小說的月票人氣排行榜,還是月更百萬字的精神和體力,這些不是科幻,不是奇幻,都是奇蹟。
(六)
古人云“文以載道”,網絡小說的主流是輕鬆,可能當不起“載道”的責任,那至少就用文字承載一種期冀吧,明年又是世界盃年,又會有一股足球熱,雖然明年的世界盃依然沒有中國隊。
我願意相信,中國足球能夠從低谷中崛起,能夠衝進世界盃,能夠成爲世界強隊能夠給中國球迷帶來熱血和激動的熱淚,就像國際米蘭45年等來了歐冠獎盃,就像西班牙在第十九屆世界盃正式加冕。儘管這些或許遙遠,但我期待奇蹟。
許多奇蹟,我們相信,纔會存在。
本部小說主角陳灼、戰歌和他們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奇蹟的故事。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