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二十一章:批亢搗虛

明軍巨大的方陣前端,手持兵器的士卒之間的土地上,斜插著無數碗口粗細的木樁,入土幾有兩三尺之深,削尖的前端斜斜指著前方,猶如一柄柄巨大的長矛。

隨著軍旗捲動,當先的上萬明軍聽從沐晟的將令徐徐後退,後撤之時還有人以手中熊熊燃燒的火把不斷將那些塗滿火油的木樁點燃。

安南象兵氣勢洶洶衝來,尚未接近明軍之時,只見前方空地之處,上千木樁斜插的空地之上已是烈焰熊熊,黑煙滾滾,猶如一根根燃燒的巨大長矛,隔在了象兵與明軍前鋒之間。

沐晟大軍身後一處地勢略高的的小山坡上,新城侯張輔遙見遠處密密麻麻的安南士卒跟隨在象兵之後席捲而來,當即揮手下令。

山坡下一百餘門火炮一字排開,手持三角令旗的千戶眼見山坡上主帥的將旗發出了開炮的命令,當即疾言厲色的揮動右手。

早已待命的一個個明軍炮手當即以手中火把點燃了炮捻,不過片刻之間,黑洞洞的炮口噴吐出烈焰,聲聲震耳欲聾的巨大炮聲響徹天際,聲震四野。

此時兩百餘頭大象組成的前鋒已然迫近明軍設置的“火矛陣”前,卻難以寸進。原來動物懼怕火焰乃是與生俱來的天性,這些身軀龐大的大象並不愚笨,逼近火矛陣前,眼見前方烈焰熊熊,感覺熱浪滾滾襲來,任憑主人如何高聲怒罵與狠狠鞭撻,也是不由自主放緩了狂奔的腳步,漸漸停了下來。

上百枚炮彈呼嘯著自沐晟大軍頭頂半空中掠過,狠狠砸向安南大軍步卒前鋒人羣之中。

此時的火炮炮彈皆爲數斤重,圓滾滾的實心鐵球。一顆炮彈斜飛而來,轟然落地,塵土飛濺下當場砸死兩個安南士卒後連蹦帶跳的朝後滾去,又撞得數個士卒腳斷手摺,淒厲慘叫著紛紛滾到在地。上百鐵球轟擊而來,在密如蟻羣的敵軍中碾壓開去,所造成的殺傷可想而知。

沐晟眼見“火矛”陣奏效,成功將敵軍象兵的衝擊之勢放緩,當即傳令軍陣前端手持“神臂弓”的士卒放箭。

兩千手持“神臂弓”的明軍士卒端起早已上弦的強弩,朝著“火矛陣”那一端的象兵騎士扣動了機括。一支支箭矢發出破空的厲嘯,朝前疾飛而去。箭矢射出之後,那些士卒又各自以腳踏之力給“神臂弓”上弦,接連射出凌厲無匹的箭矢。

一個狂怒嘯叫的象兵騎士正自鞭撻坐騎之時,陡然間只覺得胸腹間撕心裂肺般劇烈疼痛,低頭只見得胸口一支箭矢穿透了身軀,慘叫一聲後摔落地上,轉瞬便給身後接連涌上的步卒踏爲肉泥。一個個象兵騎士在“神臂弓”的激射下紛紛被箭矢貫穿了身上的藤甲,一匹匹大象也給射得慘叫連連,縱使皮粗肉厚下也難以承受。

原來“弩”這一兵器在戰國時期已然在秦軍中廣泛使用,乃是華夏祖先用以剋制遊牧步卒騎兵的利器。出現自宋神宗時期的“神臂弓”乃是弩的極致傑作,用腳踩踏,利用類似於滑輪的機括上弦,吃力高達四石,二十丈之內當可以洞穿任何甲冑,縱然這些象兵騎士身穿堅韌的藤甲,手持藤牌也架不住這般勁弩威猛無匹的攢射。

此時灰頭土臉的胡漢蒼所部大軍冒著敵軍的火炮轟擊,已然衝擊到“火矛陣”前,狂呼大叫著揮舞手中戰刀,對著那些依舊燃燒的木樁一通亂砍。他們心中知曉,只要能破開敵軍設置的“火矛陣”,讓那些殘存的象兵再次衝撞起來,便能一舉挽回頹勢。

沐晟大軍後方由六萬弓箭手組成的大陣中,一衆士卒聞得第一聲清脆的銅鑼敲擊之聲,當即伸出右手拔出背上箭壺中的羽箭,張弓搭弦下奮起臂力,蓄勢待發。

隨著第二記銅鑼敲擊之聲響起,弓箭手們紛紛鬆開了右手二指,蓄力的箭矢隨著陣陣密如連珠的弓弦震動之聲飛竄而出,消失在半空之中。兩軍交戰之時,千軍萬馬廝殺,百步穿楊的箭術其實並無多大用武之地,這些弓箭手們的職責便是將弓開到最滿,聽從統一號令下放出箭矢即可。儘量密集的拋物線箭雨,才能給密集的敵軍最大殺傷,這纔是冷兵器時代戰陣利器,弓箭的使用之道。故此西平侯沐晟昨夜已然請主帥張輔將三十萬大軍中所有弓箭手調給自己使用。

滿臉煙熏火燎之色的胡漢蒼只覺得豔陽高照的晴空陡然一暗,尚未回過神來事怎麼一回事,隨著“嗖嗖”的破空之聲大作,一支支箭矢猶如死神自半空中揮灑而下的暴風驟雨,毫無憐憫的收割著草芥般的人命。

數之不清的安南士卒接連中箭,鮮血泉涌的哀鳴著翻身栽倒在地。一個安南悍卒以左手持著的藤牌連續擋開頭頂斜飛而來的兩箭後,只覺得大腿被箭矢貫穿處劇痛難當,虎吼一聲後斜身栽倒,轉瞬間身上又是連中幾箭,手足抽搐幾下後終於停止了掙扎。

六萬支箭矢鋪天蓋地而來,殺傷士卒無數。放眼望去,血流滿地的屍骸和倒地哀鳴的傷卒之間的空地上,密密麻麻下全是尾羽猶自顫動的箭矢,猶如眨眼間便即長出的蒿草一般。

眼見明軍箭雨稍歇,安南大軍主將胡漢蒼自親兵護衛的盾牌下竄將出來,暴怒的喝令攻擊,一衆安南士卒在將校的驅策下朝著前方火勢已然逐漸變小的火矛陣舞動戰刀,艱難前進,不斷有人倒在敵軍強攻勁弩的箭矢下,尚來不及起身便給身後潮水般的己方人馬踩得丟了性命。

安南軍中的弓箭手們也紛紛自盾牌後現身,倉皇開弓回射。只是因爲數量遠遜敵軍,亦且無法像明軍那般從容列陣齊射,放出的箭矢比之明軍稀疏很多。原來胡一元,胡漢蒼滿心以爲可以依仗象兵一舉沖垮明軍步卒大陣,故此不利於近戰的弓箭兵大部分留在了多邦城頭,卻沒有帶出城來作戰。

明軍大陣之中,一百餘門火炮連續轟擊三輪後,不得不停止了炮擊。原來當世的火炮受鑄造技術所限制,炮膛耐不得高熱,最多三炮後必須讓火炮散熱,否則高熱的炮膛加入火藥,便極有可能炸膛。

安南兵馬雖則在火炮,箭雨中傷亡慘重,卻還沒有到崩潰的境地。此時耳中不再傳來敵軍那令人膽寒的炮擊之聲,自胡漢蒼以下的那些灰頭土臉,幾乎個個帶傷的軍將們士氣略復,揮舞戰刀驅策士卒們破開火勢漸小的“火矛陣”,裹挾著那些在炮擊強弩下倖存的一百餘頭大象,不顧死活的朝前推進。

明軍隊列中的火銃手們,眼見那些身軀龐大的蠻象靠近,當即點燃了火銃的藥捻。隨著一陣陣青煙噴吐,鉛丸被火藥燃燒所產生的巨大推力激射而出,朝著這些“土坦克”轟擊而去。

此時的火銃雖則射程,威力無法與後世步槍相提並論,無奈“土坦克”們也不是刀槍不入的鋼鐵之軀,身軀龐大,衝撞起來固然威猛無匹,但作爲靶子來說也是異常顯眼。當先的十數頭大象給火銃集中轟擊下也是血花四濺,怪叫連連,劇痛難當下竟是不分東西南北的亂竄亂蹦,反將安南軍將士卒撞到踐踏不少。

明軍大陣之中,不斷有士卒慘呼著給亂射而來的箭矢所傷,栽倒在地。身旁的袍澤們雖是眼見敵軍迫近,不乏有人面露懼意,卻少有人敢於退卻。只因不遠之處那個雲貴明軍的統帥,西平侯沐晟已然伸手拔出三尺長劍斜斜劈下,隨著軍旗招展,號角沖天,這便是迎擊的將令,此時此刻敢於臨陣脫逃的人,難逃人頭落地,懸首號令的下場。

明軍由長矛兵,刀斧手所組成的主力方陣逐步朝前推進。原來此時那些熊熊燃燒,用以阻止敵軍象兵衝鋒的木樁已然逐漸燃燒殆盡。安南大軍在主將胡漢蒼的率領下依仗不顧死活的兇悍,逐漸層層破開了障礙。慘烈無比的白刃戰已是難以避免。

潮水般涌來的安南士卒們終於揮舞著手中兵器惡狠狠撲來,和迎擊而來的明軍大陣撞擊在一起,激起無數慘呼,濺出無數鮮血。難以計數,揮舞著戰刀,傷痕累累的安南悍卒在身後同袍的擁擠,推搡下驚呼著撞向明軍前鋒士卒手中所持六尺開外的長矛上,慘叫著喪命。

原來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自立國後,根據自己昔年戎馬征戰的經驗,早已有過旨意,所有明朝軍隊的步卒之中,兵器訓練作戰有著嚴格規定,便是一百步卒中火銃手十,刀牌手二十,弓箭手三十,槍矛手四十。使用槍矛的士卒須得發揮一寸長一寸強的優勢,交戰之際必然居於前鋒位置。士卒們只需將槍矛齊齊平舉,敵軍衝擊而來之時,很多時候不用刻意前刺,只待敵人擁擠而來,都能造成極大殺傷。

兩軍捨生忘死血戰之下,很多士卒刺出的長矛根本無暇抽出,便又給敵軍的長矛貫穿身體,血流如注的栽倒在地。

明軍依仗火炮弓箭之利,交戰之初給予敵軍重創,而安南士卒將校們依仗著大象助力,不顧死活的前衝,也給予了明軍不小的殺傷。

後方山坡上遙望的新城侯張輔眼見前軍已然激戰開來,當即策馬衝下山坡,傳出了軍令,命令後援十五萬大軍壓上,意欲依仗絕對的優勢兵力一舉擊潰敵軍。

安南大軍所依仗的大象雖則皮粗肉厚,無奈交戰之處給火炮,火銃轟擊,強弩亂射,火烤煙薰也是渾身浴血,哀鳴著朝前掙扎衝突。

一匹大象撞到數個明軍後,伸出的長鼻子卻給一個身材高大,臂力雄強的百戶手中的鋼刀狠狠斬了一記,登時血流如注。大象怒吼連連,猛衝之下將那個明軍百戶踩到之際,冷不丁一個手持利斧的士卒躥近身前,猛劈之下竟生生將象鼻子斬下尺餘長短,斷鼻亂甩之間血如泉涌,劇痛難當下終於忍不住緩緩轉身逃走。

明軍中長矛手和敵軍展開了慘烈的對刺,而那些手持戰刀,利斧的士卒們則專門對付這些大象,手中利刃並不砍向大象皮粗肉厚的身軀四肢,而是專門招呼長長的象鼻子。

被強迫參與這場廝殺的大象們遭遇炮擊,弩射後早已渾身浴血,渾身帶箭此時連鼻子這般要害之處也給砍得血肉模糊,終於個個發出驚天的哀鳴,加之背上的驅策約束的騎士幾乎全被敵軍“神臂弓”強弩所射殺,缺乏了約束與驅策,逐漸開始轉身逃亡。

被射得滿身是箭,刺蝟般彷彿的大象們不管不顧的掉頭亂竄,再也認不得什麼自己人還是敵人,迎頭亂撞,踐踏之下登時衝得安南大軍一陣大亂。

一個身穿甲冑的將軍給前方逃竄的士卒推搡倒地後,尚來不及爬起身來,只覺得地面顫動下,一隻碩大的象足狠狠踏在胸腹之間,驚天慘呼中鮮血自嘴裡狂噴而出,給生生踏爲肉餅。

原來西平侯沐晟少年時追隨自己的父親沐英,以及穎國公傅友德征討元朝樑王之時,便見過韃子驅趕大象爲前鋒衝陣,深知大象這般身軀巨大的動物看似威猛無匹,其實鼻子便是其弱點所在。故此先以火攻阻礙象兵衝陣,以手持“神臂弓”的士卒射殺象卒,最後再以軍中勇猛的刀斧手猛砍象鼻,終於擊潰了安南胡家父子所依仗的蠻象前鋒。

戰至此時,數十頭倖存的大象們個個受驚狂奔,在人羣中衝突開去,四散亂逃,踐踏了無數的安南軍卒。

明軍眼見敵人逐漸開始潰散,登時士氣大振,奮力向前衝殺。

安南大軍主將胡漢蒼眼見大象四散而逃,越來越多的手下將校士卒開始拋去手中兵器,轉身加入了逃亡的行列,心中慘痛下也知曉事不可爲,一面命手下親兵快馬加鞭回城報信,一面調轉馬頭,開始了逃亡。

第二百一十二章:生死無懼狗尾續貂之倚天屠龍笑傳第二百七十一章:百密一疏第二百九十六章:有去無回第六十二章:自投羅網第一百三十三章:荒誕不經第三百零六章:無言以對第二百五十四章:主少國疑第二百三十七章:尚方寶劍第二百四十一章:猝不及防第四十一章:廟堂之爭第一百七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二百七十八章:箭在弦上第一百六十二章:人云亦云第一百三十九章:人心天下第二百零七章:數典忘祖第九十九章:血戰慶州第二百八十六章:居高臨下第一百四十一章:苛政猛虎第九十章:孤注一擲第一百二十七章:你來我往第七十章:胸無城府第八十九章:軍旅男兒第五章:另有所圖第一百一十章:臨危不懼第六十三章:絕處逢生第九十二章:冤家路窄第一百六十三章:外柔內剛第一百四十四章:死於安樂第七十八章:審時度勢第二百五十八章:洪水猛獸第一百零一章:鹿死誰手第二百四十六章:鳳毛麟角第二百五十七章:兄弟同行第二百三十八章:拭目以待第二百零三章:月黑風高第一百二十章:有容乃大第二百七十二章:逆天行事第十四章:君臣之道第一百八十七章:癡人說夢第十五章:梟雄帝王第二十章:東宮伴讀第七十三章:勾心鬥角第三百一十章:一箭雙鵰第一百五十九章:見血封喉第二百四十章:身先士卒第二百一十六章:電光石火第二百六十六章:榮辱不驚第七十三章:勾心鬥角第二百一十三章:制勝之道第一百六十章:水落石出第三十二章:秦淮河畔第二百一十章:名不副實第十章:紫禁城中第三百零二章:狐假虎威第三百一十五章:霧裡看花第一百六十一章:一縷陽光第二百三十七章:尚方寶劍第九十四章:出手無情第八十一章:寸步不讓第七十四章:大漠飛鷹第二百六十一章:明哲保身第二百零五章:斫胡缺刀第一百五十九章:見血封喉第一百二十九章:枉稱英雄第三百二十章:臨危受命第三百一十五章:霧裡看花第三百零四章:永絕後患第三百一十六章:海納百川第一百五十四章:肆無忌憚第二百三十六章:斷人財路第一百五十九章:見血封喉第一百一十七章:勇灌三軍第二十三章:如臨深淵第一百七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九十章:孤注一擲第七十二章:以力服人第三百二十四章:乘風破浪第一百二十六章:半渡而擊第二百七十四章:走投無路第九十五章:無心插柳第一百章:十萬火急第二百二十八章:吹毛求疵第二百五十三章:舉棋不定第一百四十一章:苛政猛虎第一百七十四章:危如懸卵第三十章:受制於人第一百七十二章:臨機決斷第二百二十五章:格殺勿論第八十章:脣槍舌劍第一百一十七章:勇灌三軍第二百四十九章:青蘋之末第四章:黃雀在後第二百零五章:斫胡缺刀第七十八章:審時度勢第七章:王府之中第二百二十四章:南轅北轍第二百零六章:天網恢恢第二百八十九章:成王敗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涪陵区| 申扎县| 宁波市| 文化| 陆川县| 荃湾区| 巴青县| 房山区| 西宁市| 土默特右旗| 滦南县| 永和县| 丰台区| 阳泉市| 松潘县| 东海县| 延庆县| 龙岩市| 石林| 灵川县| 海丰县| 贡嘎县| 称多县| 民乐县| 巴林右旗| 会理县| 弋阳县| 凉山| 大理市| 厦门市| 金堂县| 五河县| 延安市| 璧山县| 遂宁市| 通海县| 肇州县| 金塔县| 仁布县| 仁化县|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