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回城求緩(一)

1626年正月,此時的山海關外正是冰封千里,白雪皚皚之時。雖然新年剛過,可在距山海關200裡的寧遠城中卻不見一絲節(jié)日的氣氛,四處城門緊鎖,城上城下軍士林立,城內商鋪也都關上了大門,路上百姓形『色』匆匆,不敢停留半步。

因天氣寒冷,寧遠北門城牆上負責守門的百戶及士卒正蹲在一處篝火旁取暖。突見城外有一騎飛奔而至,直衝到關城之下,方勒馬止步。關上守卒遠遠便見到此人身著大明制式軍服,而且看上去軍銜還不底,竟是位百戶。只是軍服上卻是血跡斑斑,頭盔上的紅纓也不見了蹤影,看來必是有緊要軍情。城上守官不敢怠慢,大聲問道:“你是何人部下,來此有何要事?”

馬上騎兵不得不停馬回話道:“我是中後衛(wèi)所千戶吳襄賬下百戶吳人,特奉大人之命回城求緩。”

城上百戶前日親見吳襄率部下出城,一聽是吳襄派人回城求緩,馬上令人打開城門,驗看了令牌方將吳人放入城內。

吳人無瑕多言,只問了聲:“袁大人何在?”守城百戶忙大聲應道:“相必是在鼓樓與衆(zhòng)將商議軍情。”

吳人聽後打馬直奔位於城中央的鼓樓。來到鼓樓前,翻身下馬,用衣袖擦了下面上已凝成冰凌的雪霜,將馬交給一旁士卒上了鼓樓。

來到鼓樓大廳門外,不等親兵傳訊,便大聲叫道:“大人,有緊急軍情。”門外親兵拉住吳人,剛想將其制服,可吳人卻那肯就犯,此次好不容易殺出重圍,奉命回城求緩,城外幾百名兄弟正等著救緩,吳人已是心急如焚,對兩名親兵也不客氣,趁著兩名親兵不防之下,一拳正打在一名親兵太陽『穴』上,親兵頓時昏了過去。另一名親兵一見不好,忙召呼其他人一起上來對付吳人。

雙方正在拉扯間,卻聽到廳中有人大聲道:“有何軍情,速來稟報。”親兵聽得聲音知道是寧前道袁大人,不敢再行阻攔,只是狠狠瞪著吳人,卻又不得不爲吳人打開廳門,放那吳人進了大廳。

廳中正中央坐著一位四十多歲的官爺,在其兩側各有五六位將爺,此時正齊齊看著自己。吳人顧不得行禮,幾步來到正中央官爺身前,跪道:“稟大人,小人是中後所千戶吳襄帳下百戶吳人,奉千戶大人之命回城求援。”

坐在正中央的不是別人正是這寧(遠)前(屯)道袁崇煥袁大人。原爲兵部職方主事的袁崇煥因心憂朝庭,一心爲國,主動請纓駐守關外,這在當時舉朝上下文武官員懼怕出關、畏敵如虎形成了鮮明對比。對於袁崇煥的自動請纓當然是求之不得,最後升其爲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監(jiān)軍,命其駐守山海關,嚴防後金。

袁崇煥到任後即與其師長孫承宗整頓軍務,僅四年時間竟在關外重築寧遠城,並以寧遠城爲基礎向前推進200餘里,一舉扭轉了關外的不利局勢。

可朝中魏忠賢專權後,因孫承宗功高權重,德劭資深,聲譽滿朝野,欲使其附己,令劉應坤等申明意圖,囑送金銀。孫承宗剛直不阿,拒之不納。魏忠賢見孫承宗不附己,對他加以銜恨,到熹宗前,誣陷其將率兵清君側,天啓帝平時對魏忠賢是絕對信任,一聽此話,馬上擬旨,命閹黨高第爲兵部尚書,只可惜這高第膽小,不敢前去關外,正在猶豫之間,關外孫承宗手下部將作戰(zhàn)不利,魏忠賢更有了名目,撮合言官抨劾孫承宗,參劾章疏,達數十道。

天啓帝耳根軟,再加上魏忠賢在一旁加油添火,很快便下聖旨嚴厲切責,令其戴罪圖功。孫承宗氣急,以患病爲由上疏告假獲準而去。魏忠賢便命閹黨分子兵部尚書高第代爲經略,遼東形勢,急劇逆轉。

高第本就是不願到這苦寒關外,可聖旨一下,誰敢違令,萬般無奈,只得率隨從到了山海關,卻再也不肯前進一步。而且他不但不思進取,更下令撤防棄地。他命錦州、右屯、大淩河、寧前諸城守軍將器械、槍炮、彈『藥』、糧料移到關內,放棄關外土地400裡。

袁崇煥力爭,屢次上書道:“兵不可撤,城不可棄,民不可移,田不可荒。且兵法有進無退,錦、右一帶,既安設兵將,藏卸糧料,部署廳官,安有不守而撤之?萬萬無是理。脫一動移,示敵以弱,非但東奴,即西虜亦輕中國。前柳河之失,皆緣若輩貪功,自爲送死。乃因此而撤城堡、動居民,錦、右搖動,寧、前震驚,關門失障,非本道之所敢任者矣。”

可經略高第憑藉御“賜尚方劍、坐蟒、玉帶”的勢焰,又有閹黨作後臺,不但執(zhí)意要撤錦州、右屯、大淩河三城,而且傳檄撤寧(遠)前(屯)路防備。

寧前道袁崇煥決心身臥寧遠,保衛(wèi)孤城,他斬釘截鐵地表示:寧前道當與寧、前爲存亡!如撤寧、前兵,寧前道必不入,獨臥孤城,以當虜耳!

高第對袁崇煥如此捨身忘死之舉卻是無可奈何,只好盡撤錦州、右屯、大淩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盡驅屯兵、屯民入關,拋棄糧谷10餘萬石。這次不戰(zhàn)而退,鬧得軍心不振,民怨沸騰,背鄉(xiāng)離井,死亡塞路,哭聲震野。

努爾哈赤看到明軍撤退的狼狽相,認爲明朝容易對付,他親自率領十三萬大軍,渡過遼河,準備進攻寧遠。

袁崇煥聽聞努爾哈赤率兵來犯,卻更堅定了他守城之心,孤身一人率領一萬餘名官兵孤守寧遠,以抵禦後金軍的進犯,此義舉也得到了關外大部明軍將領支持,許多大明將領自願率軍來到寧遠以助袁崇煥守城。袁崇煥見此情景,不禁嘆道:“吾輩不孤!”(下載本書請進入或者搜索“書名+哈十八”)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 哈十八”查找本書最新更新!

第95章 奉旨練兵(二)第100章 熹宗病危(二)第61章 討價還價(二)第377章 收服朝鮮第125章 關外鉅變(四)第231章 猛虎出山(二)第62章 討價還價(三)第477章 商議退軍第269章 千里潰敗(一)第553章 大勝而歸第164章 伏擊饒陽(三)第367章 威懾百姓第264章 強攻盛京(一)第525章 兵發(fā)巫縣第238章 戰(zhàn)獅逞威(五)第242章 暴熊攻伐(三)第123章 關外鉅變(二)第220章 遼東新貌(二)第433章 禮不可廢第30章 城下激戰(zhàn)(二)第11章 血戰(zhàn)寧遠(一)第369章 不幸中伏第469章 三桂返遼第204章 城上激戰(zhàn)(三)第139章 虎口脫險(六)第273章 千里潰敗(五)第90章 大開殺戒(三)第169章 歸途遇險(二)第369章 不幸中伏第510章 南明內戰(zhàn)第547章 三次衝鋒第25章 三桂接旨(二)第405章 騎兵衝鋒第145章 馳援京師(三)第38章 經營寧錦(三)第161章 後金回京(二)第218章 以人換糧(二)第333章 舊友重逢第171章 歸途遇險(四)第448章 阻擊援軍第402章 最後決戰(zhàn)第291章 意外來客(一)第193章 義州危機(三)第240章 暴熊攻伐(一)第396章 螳臂擋車第10章 大戰(zhàn)前夕(二)第9章 大戰(zhàn)前夕(一)第一百零五章第522章 自盡身亡第67章 初到京城(三)第214章 大明封賞(一)第481章 關下激戰(zhàn)第233章 猛虎出山(四)第404章 追擊林丹第506章 誓清君側第272章 千里潰敗(四)第461章 十年血債第494章 烽煙四起第549章 同歸於盡第499章 攻入山西第211章 收拾殘局(一)第210章 千鈞一髮(四)第233章 猛虎出山(四)第203章 城上激戰(zhàn)(二)第322章 臨終託孤第219章 遼東新貌(一)第159章 血灑京城(六)第146章 馳援京師(四)第104章 爾諛我詐(三)第465章 大明水師第24章 三桂接旨(一)第254章 突出重圍(三)第130章 羊入虎口(一)第514章 平定四川第447章 佔領港口第191章 義州危機(一)第213章 收拾殘局(三)第334章 成功和談第214章 大明封賞(一)第97章 癡情田立(二)第156章 血灑京城(三)第128章 烽煙再起(二)第503章 佔領長安第241章 暴熊攻伐(二)第8章 勇不可擋(四)第225章 軍政改革(四)第152章 圍攻盛京(三)第462章 芝龍投誠第487 章 三桂進京第218章 以人換糧(二)第364章 城下勸降第260章 山丘血戰(zhàn)(五)第333章 舊友重逢第70章 奉旨進宮(一)第451章 好漢王雲第192章 義州危機(二)第276章 大敗後金(一)第191章 義州危機(一)第25章 三桂接旨(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搜索| 汉中市| 于都县| 保靖县| 辽阳市| 深泽县| 大埔县| 太谷县| 神木县| 惠安县| 新津县| 当雄县| 招远市| 迭部县| 澄江县| 民县| 军事| 连城县| 岚皋县| 伊宁市| 乡宁县| 星座| 太康县| 微山县| 马龙县| 安龙县| 西青区| 乌兰察布市| 茌平县| 桓台县| 陆川县| 新竹市| 长治市| 郯城县| 红安县| 托里县| 浦北县| 图片| 望谟县| 怀安县|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