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人方被消滅後,東部大片土地都貴殷商,大面積的良田都成了王田。商王自覺理想實現,非常高興,他要商王子受效仿父親帝乙,把中原人口向東遷移,經營東土。可是此番商王佔領的土地非常廣闊,移民也非常龐大。使殷商人力日益減少,甚至影響到了農耕。
龐大軍隊的消耗,使得殷商糧食出現匱乏。商王開始尋求解決人口問題和軍隊問題的辦法。
一次田獵的時候,他曾經看到過,一隻飢餓的老虎從背後偷襲一頭大象,被大象一腿掀翻,活活踩死,兇猛的百獸之王死得如此悽慘,令商王子受大爲吃驚。他暗自揣摩:大象體重皮厚,猛虎雄獅都不能敵,倘若把大象用作兵力,肯定會讓威懾放邦,他們再不敢挑戰王師。
王師便不再需要太多的兵力,解散多餘兵力,讓他們從事農耕,這樣既可以解決兵役之難,又可以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他命令比干組建胄象軍隊,一頭頭大象被穿上甲冑,編成對陣。沒過多久,龐大的象陣就可以與戰車、徒兵一同訓練。練兵場上,旌旗招展,象吼震天,塵土直衝雲霄!
之後的幾次征戰,象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那種陣勢令只有徒兵和少量戰車的地方軍隊聞風喪膽。東夷人雖然勇猛好戰,卻少有青銅兵器,原始的竹箭對胄象來講,毫無殺傷力。
當胄象衝入東夷師旅,象牙戳穿東夷士兵胸膛,將屍體拋向空中,後面的戰車掩護胄象。東夷軍隊毫無辦法。
商王的軍隊改革,確實威震天下,東南諸夷紛紛屈服殷商。爲了加強中原與東南各方的聯繫,商王命令惡來,在原有徵戰時開闢的一段段道路的基礎上,想建了一條中原通往東夷的大道。微子啓、箕子聞聽,勸諫商王要節約用度,以降低民衆稅負,減少勞役,停建東夷大道。
對這些王宮貴族的無理糾纏,厭煩無比。商王子受心想:東夷大道修建還不是爲了你們這些王公貴族,鹽、鐵、珠寶、美玉不都是讓你們享用的嗎?爲什麼你們這些人總是圍著朕說三道四呢?
當年帝盤庚遷都,大臣們也是唧唧歪歪,最後被盤庚壓下去了,換取幾百年的繁榮穩定。商王效仿盤庚的強硬,命侍御官將他們趕出朝廷,不再理會。
在商王子受的心目中根本沒有節約二字,他認爲,要想解決問題,就要靠腦子,一味的節儉是沒有用的,節儉能生出多少財富?
東夷大道在羣臣的反對下建成了,方便王師東征,之後,徹底消滅延續千年的東夷叛亂,永絕後患。沿著東夷大道,無數財寶和幾十萬戰俘被送回商朝本土。東部異族再無回天之力,永無崛起之日。
儘管商王無意傳播中原文化,也沒有教化其他民族學習中原文化之舉。先進文明的傳播自然而然,無人能擋。東夷人漸漸融入了華夏文化。
文化和文明的發展同樣影響到了奴隸,他們紛紛逃離原有的奴隸主,藏匿於他鄉,久而久之變成自由人。聰敏的商王從中嗅到了機會。
商王命令費仲敞開國門,使天下逃亡的奴隸投奔王畿之地,給予他們農民待遇,讓他們從事農耕。如同當年帝乙聚集工商的政策一樣,殷商王畿成了奴隸逃亡的避難所。他們暗地裡傳播逃向殷都的消息和途徑。
商王還命令崇侯收集西部逃亡的奴隸,幫助他們抵達殷都。奴隸源源不斷抵達王畿,其中不乏逃亡的罪犯,背叛方國君主的佞臣。逃亡者的來歷,對於商王來講根本不重要,只要來者願意出力,能夠補充王畿短缺的人力,管他什麼來歷。
商王的政令確實湊效,殷商王畿的人口漸漸恢復。商王再次聽到了盛世的腳步聲,他期待的盛世真的已經到來,他將以聖君的名聲載入史冊。
…………
朝歌內宮,元妃妲己的肚子越來越大,商王非常高興,期待妲己能爲她生個兒子,讓成湯江山後繼有人。就在商王躊躇滿志,期待兒子降臨之際,後宮卻傳來令他失望的消息。
當他知道妲己又生了一個女兒的時候,他癱倒在牀榻之上。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商王就象一個泄了氣的皮球。作爲帝王,他不可一世,可是作爲男人,他怎麼如此無能,竟然兩個兒子都沒有。他讓邲其爲他備酒,他要戒酒消愁。
商王借酒消愁,用酒精來麻痹自己。不多時,他便爛醉如泥。
通過淚眼,他看到王公貴族們紛紛勸他過繼微子的兒子或者箕子和比干的孫子,早立嗣子,以免成湯江山後繼無人。
商王的眼淚撲簌簌掉了下來,勇猛尚武、聰明過人的子受面對猛虎雄獅,甚至大象,他絲毫不懼怕,而如今卻在嗣子問題上卻痛心不已,淚流連連。
生個兒子很難嗎?一個簡簡單單的普通人,甚至奴隸,他們隨隨便便都可以生個兒子,爲何到他這個天下共主的他身上,卻成了一種奢望。子受開始痛恨那些王公貴族,唯恐他們利用各種手段,讓子嗣繼承子受的王位。搶奪他苦心經營的盛世。
邲其勸商王不要再喝了,商王不聽,拿起酒壺一飲而盡,隨後酣睡於榻上。這是他最幸福的時刻,他不在去想成湯江山日後會是誰的天下。
等他酒醒之後,箕子又來勸他過繼微子兒子的事,商王心痛,不願接受無子的事實,他強忍心痛,命邲其 送王叔離去。他開始安排甚至開始讓女兒參政,可是又惹來一連串的反對。
大殿上,微子那婉轉好聽的聲音又開始想起,可商王不願意聽,他努力讓自己的耳朵充耳不聞。那婉轉的聲音在大殿上空旋轉了一圈,還是進入了子受的耳朵,變得陰陽怪氣,然後變成銅錐,紮在子受心上,子受難以忍受,他恨不得把比干趕出朝廷。
商王的臉變得扭曲,臉色變得十分難看。費仲懂得商王的心思,上前解圍,他彙報王畿鄉邑人口增加的情況,這讓商王寬心了許多。惡來也趁機彙報胄象對陣的訓練情況,以及外服方國與夷族臣服的情況。
每一條消息都讓商王子受寬心,給商王子受滿足,試圖止住商王那滴血的心。
坊間開始流傳商王要母雞晨鳴的傳說,反對和諷刺商王讓女兒和妲己參政。商王真是惱羞成怒,原本暴虐的性格,變得更加暴虐,只要他想做的事,誰也攔不住,無論如何殘酷。
冬天的某日早晨,商王散步於淇水之濱,身著裘皮大衣,卻仍覺得寒冷。有老者涉水渡過淇水,商王十分驚訝,派侍御官前往詢問老者,爲何天寒如此,涉水卻不知寒冷。侍御官走到老者面前詢問,老者答道:“他每天往返於淇水,習慣了,腿變得甚爲耐寒。”
侍御官邲其返回告知商王。商王心想,爲何他的腿會變得不知寒冷?難道是他的骨髓改變了?與他人不同嗎?糟糕,商王一思量,殘害便從天降。他越想越好奇,忍不住想看個究竟。
於是,他命侍役打斷老者的脛骨——小腿,敲開骨筒,觀看其骨髓。然後,將一通道理說於左右,左右皆心口誠服,稱讚商王天下第一。商王得意洋洋,攜臣屬揚長而去。
邲其心痛老者,私下遣人將老者護送回家。
商王接受天下逃亡奴隸和罪犯的政策,令王畿人口迅速增加,卻讓外服方國的人口不斷減少。奴隸外逃成了奴隸主們的心病,他們紛紛辱罵商王子受收留外來人口,是天下罪犯和逃亡人員的庇護者。崇侯在西部主動捕捉奴隸,更是引起了西部方國的不滿。
西部諸方國紛紛組成聯盟,對付商王的政令。欲知方國如何應對,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