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興想著自己不能太招搖,得先發展自己先,林則徐還在廣州打仗,約翰牛侵略者正在北上,如果約翰牛入侵天津過後,林則徐要被革職,1841年名將裕謙與葛雲飛等人就戰死,現在是1840年6月,睜眼看世界第2人魏源現在在北京,要到明年纔會被。
魏源(1794.4.23-1857.3.16)爲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導者,中國近代思想家,林則徐的好友。
魏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文人之一,道光進士,官至知州,魏源學識淵博,住宿很多,主要有《聖武記》《元史新編》等等。
1842年編制的《海國圖志》是魏源著作中較有較大影響的一部作品,內容豐富,記述了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經濟,政治,軍事和科學技術乃至宗教文化等情況。
並附有世界地圖,各大洲地圖和分國地圖對強國御海,匡正時弊,振興國脈之路,作了探索。在裡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點,戰艦火器養兵,練兵執法必須學來爲我所用,在線更強調引進西方的先進工業支柱,由自己製造船炮。
用洋人的武器來對付洋人,他還提出了一套具體方案,不但包括了官辦軍事工業改進軍隊武器裝備的內容,而且提出了新辦民用工業,允許商民自由新辦工業的主張。
魏源堅決反對西方資本主義的侵華活動,提出了反侵略的主張辦法,他對人民羣衆的力量有一定的認識,同林則徐民心可用的觀點相一致。
魏源不僅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生產技術,而且也很推崇和羨慕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制度,他曾與瑞士,不涉軍爲不立軍和推擇鄉官理事,是西方桃花源,又說美國,在封建專制制度長期統治下的當時,中國敢這樣稱美,沒有君主和皇帝的政治制度,不能不說是很有膽識的見解。
在賦稅問題上,魏源主張培植和保護稅源,可以說是一個人跟林則徐較量的一位,影響了洋務運動和百日維新等。
現在人家正處於北京。
距離英軍北上還有不到30天。
奕興就偷偷派人找上了魏源。
奕興就跟魏源說:“我病入夢,夢見皇太太爺康熙帝,康熙帝曰:朕…………(老子特麼辛辛苦苦建設了大清,結果發現被你們這些不孝子孫給敗光,我知道你們在面臨著一場將影響後世的戰役,洋人的武器遠勝***,然勝率不大,故教你等防守抗擊措施,聽之。”
魏源覺得一臉懵逼,起初還以爲這7歲小孩病病傻了,魏源畢竟比封建人士更開明些,思來想去,發現好像沒錯啊,再一次思索,說:“殿下要在下怎麼做,在下就怎麼做,殿下故夢康熙帝,想必是康熙爺不能觀看殘局”。
嗯,爲解救民族和反抗英軍侵略,你就按我的來。
不久之後,道光收到消息,聽說英軍要北上了,驚慌失措,在大殿之上,決定派人前去鎮守天津,朝堂中人默聞,朝會下後,道光就去看了奕興,奕興知道之後,開始上演。
奕興知道朝事之後,就主動舉薦說:“父皇,聽聞洋人軍隊即將北上,朝堂中人竟無人前去防守?。”
嗯,對,你一個小孩子知道這些是幹嘛?。
奕興說:“孩兒就是想爲父皇主動分憂嗎,孩兒想舉薦一個人。”
道光來了一點趣味,說:“你一個小孩子倒是說一說誰呀,你一個小孩子都知道哪些人物啊?哈哈。”
奕興說:“此人熟西洋,悉洋人之道,懂得如何對待洋人,對於對付洋人有很獨特的見解,曾經提出,以夷制夷,師夷長技以制夷,並且還是進士出生。”
道光眼睛一亮,師以長技以制夷?!是誰?!。
魏源!。
哦!朕之前有所耳聞,沒想到你一個小孩紙居然知道這個人,朕倒是把這個人給忘了,可是魏源是一個文人?如何懂得行軍打仗?。
父皇可曾聽聞儒將,漢末名將盧植不是?季漢丞相諸葛亮不是?南樑名將陳慶之不是?誰說文人不能掛帥的?那宋朝豈不是?!。
道光思來想去發現沒毛病,管他三七二十一,就用魏源了,淦!。
道光正準備出去,在思索片刻之後,轉回來說道:“哎?!你一個小孩子家家的,怎麼懂得這麼多?小六子,你之前的確聰慧,但也不至於懂得這麼多?。”
哎!可能是大病一場,開竅了。
哦~!。
隨後道光讓在京師養病的魏源前去鎮守渤海,臨時命運魏源爲天津巡撫,魏源在受封官職的時候,提出:可否應讓八旗軍前來支柱防守?。
道光想來想去,最後說了一個字:行!。
隨後魏源還請出了八卦掌門人董海川,董師傅表示沒問題呀,藉著董海川在練家子武學的名氣,直隸(河北)等地區上萬名練家子(舞刀弄棍習武的那些人)全部涌入天津,實行官**合抵抗外國侵略者。
魏源還去邀請出曾經經常掃蕩土匪賊寇的老將周忠,周忠表示也沒問題,自己不當官之後,整天在家也是閒著,周忠再一次拿起寶刀,寶刀未老,老當益壯,前往天津助陣。
魏源按照奕興的方法所做水泥,在平地上簡易建立了一些廠篷子,石灰石、黏土、石膏、礦礦渣、煤渣,比例磨成粉混均勻。
魏源馬上開始行動,找來了很多工藝師傅,什麼鐵匠木匠之類的全部給他找來了,看著400多名壯漢師傅,魏表示很滿意。
開始製作,魏源說:“石灰石放多一點,黏土儘量放,礦渣放很少就行,煤粉比土放少點,行了,然後磨成粉或均勻。”
一系列一系列全部都在煅燒窯裡大火燒著,1100多度,每個人用著一張厚厚的粗布蓋起嘴和鼻子,叫做簡易口罩。
熟料出窯,磨成粉末,加入適量的石膏,水泥就這樣成了,魏源把他們全部裝到麻袋裡面,馬上運到天津沿海修建碉堡的防守。
魏源讓董海川董師傅率領上千軍民前去天津沿海修建碉堡和防線,被迫砍伐樹木前去修建,鑄成第1道防線,木頭泥土水泥牆,高十米,寬厚兩米。
魏源還去舊軍火庫搬來了明末的火器,將鳥銃槍還有紅衣大炮給搬了出來,按奕興的照辦,將紅衣大炮短暫的改造了一下,修建了新式炮臺,大清終於有可以轉動的炮臺了,不過要人多才能轉動,因爲是重新安裝,所以沒有固定。
魏源在軍隊和民兵中找來了2000多名精壯漢子,給他們分發還能用的鳥銃槍(也就是改造後的火繩槍),並且讓他們短暫的訓練了一段時間。
魏源還在天津北京的途中修建了大量碉堡,並且私自裁決掉派來的八旗軍,三萬名八旗軍,硬生生減掉到了18,000人,剩餘的12,000人,現在身體素質不行,全部拉去修建構造。
洋人不都是靠著火器遠程作戰,同樣是遠程攻擊,不就相信,現在洋人軍隊也沒有護具之類的,就不相信,弓箭什麼的死不了。
奕興在後面給了魏源一張圖紙,宋朝失傳已久的神臂弩,長3尺3,裝有機關彈可由一人發射,最大射程可達400多米,堅可貫穿重甲,令金軍膽寒,這樣的描述。
不過魏源做了一個更大的,跟牀弩一樣大,不過比牀弩傷害更高,威力更大,射程更遠,一路提升到900多米,瞄準目標命中率高。
魏源就在三個多星期之內,鑄造了500多副大神臂弩,修建了200多座水泥碉堡,構造了三道防線,短暫的訓練出了新軍隊。
一二一!一二一!左邊的趕緊跑完,右邊的你們的槍法沒練還差一點,沒有命中靶子的重心,用鐵臂弩的你們的力氣比較大,一定要練好。
八旗軍是最後的王牌,一定要好好訓練,堅決不能讓洋人跨過天津,洋人的速度沒那麼快吧?所以說騎馬還是有用的。
加緊訓練!老將周忠說道。
第1道防線最爲嚴謹,最厲害的老式火炮全部擺在這了,全部擺在岸邊,對準則洋人的船隻,待命,而且修建的水泥牆防線較多,星羅棋佈的,主要有精銳清軍駐守著,老將周忠親自鎮守。
第2道防線,有著大量的碉堡,因爲經過一些森林,所以好埋伏,剩餘的大炮和弓弩全部在隱秘處,樹上還有地下全是埋伏好的民兵,主要有習武的民間練家子弟和民兵鎮守著,董師傅親自防守。
第3道防線,也就是八里橋,跨過八里橋後面就是京城,有大量的城牆還有碉堡,紅衣大炮全部瞄準著河邊,隨時待命把橋炸掉炸死橋上的洋人,八旗軍隨時待命出擊,每個八旗軍全部配有小火銃槍,背上還有弓箭,集結則被裁剪掉最精銳的八旗軍,魏源親自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