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爲什麼不試試超對稱ζ函數理論
倆人從研究所回來,徑直回到燕東園,也懶得忙活,冷菜拌麪,搞定了午飯。中午休息1小時,緩解時差帶來的疲憊,下午2點的時候,又出門去看望導師。
數院。
許青舟打算去一趟顧志鍾辦公室,本來也打算去拜訪楚院士,但楚院士上週從瑞士開完會回來,這周又跑到魔都開會去了。
老先生都已經六十多歲了,還是閒不住。
許青舟不由笑起來,他見過許多老教授,每天就睡4小時,精力看起來比年輕人還充足。
中午太陽出來過後,氣溫快速升高,暑氣漸濃,還能聽到斷斷續續的蟬鳴,走在教學樓之間,偶爾有老師們洪亮的講課聲音。
辦公室門口,許青舟還沒敲門,顧志忠已經注意到他。
“嚯,你小子回來了,進來吧!”
顧志鍾摘下老花鏡,笑著起身去櫃子裡拿自己珍藏的大紅袍。
“教授。”
許青舟笑著走進去,把小禮盒過去,“這是給您帶的禮物,見您喜歡用鋼筆,就在波士頓的手工店裡選了一支。”
“你有心了。”
顧志鐘樂呵呵地接過,放到一側的桌上,雖然一直不願意收禮,但這和平時那些帶東西來求著辦事的人不同,是學生的心意,不好拒絕。
“怎麼沒看到孟師兄呢?”
許青舟也不客氣,隨意地在椅子上坐著。
顧志鍾拿著茶葉在許青舟面前坐下,一邊泡茶一邊說道:“帶著那幾個不成器的小傢伙去魔都那邊見世面去了。”
五年時間轉瞬即逝,蘇科偉目前在牛津大學任教,而孟斌應該博二,已經成爲顧志鍾手底下得力干將了。
很快,辦公室內已經是茶香四溢。
五年時間,顧志鍾兩鬢間長出許多白髮,但是精神依然健碩,走路都帶風的那種。
“謝謝教授。”許青舟接過茶杯,道謝。
顧志鍾說道:“嚐嚐這茶怎麼樣,老楚每次過來可都嚷著讓我泡這罐茶葉。”
許青舟喝了口,儘管不懂茶,但還能喝出味道:“茶香悠遠,脣間留香,怪不得楚院士惦記。”
顧志鍾淡淡笑著,撫了撫茶水,抿了口,望著大半年沒見的年輕人,問道:“你應該去研究所看過了吧,進度怎麼樣?”
許青舟放下茶杯,笑著說道:“還在安裝設備,如果順利的話,9月份就能正式運營。”
“挺好。你小子,發展得太快了。”顧志鐘有些唏噓。
他不由想起倆人第一次見面。
那是在數院圖書館吧,當時看到這小子在寫一篇論文,這才五年時間,就已經是一座大型研究所的掌舵人了。
手底下出過這樣一位學生,作爲老師,足以說此生無憾了。
顧志鍾高興之餘,還是忍不住問:“不過,你真不打算往數學上發展發展了?”
雖然許青舟在物理領域做出了了不得的成果,但在他看來,許青舟仍然天生吃數學這碗飯的,要真跑去其它領域了,絕對是數學界的一大損失。 “對於我而言,數學不僅僅是研究中強有力的工具,還是一門古老而充滿藝術性的學科,當然不會就這樣落下。只不過,我現在沒想好該研究哪個領域而已。”
許青舟以前就考慮過數學的方向問題。從拿到菲爾茲獎到現在,算起來,他自己都快有一年沒有做純數學的研究了。
只有深入學習過數學,才更加明白數學的重要。
現在,有兩個選擇擺在他面前。
第一,挑戰一個新的猜想。
在第一梯隊,霍奇猜想,貝赫和斯維訥通戴爾猜想.這些裡邊挑一個,或者第二梯隊的哥德巴赫猜想和四色問題。
其它的暫時沒想法。
第二嘛,就是他去年12月份在MIT的數論大會上提出過超對稱ζ函數理論。半年過去,有關這方面的論文仍然屈指可數,90%的研究者都鎩羽而歸。
數學的宇宙沒有邊際,數學家們就像冒險者,探索著數學宇宙的各個角落。
他提出的這個理論一旦成功,效果估計和普通的星際航行到啓動曲率引擎躍遷星系差不多。
單單從難度來講,超對稱ζ函數理論比已有的猜想有過之而無不及。
形象點說,就好比他現在是第一位攀登珠峰的人,需要進入登山者從未踏足的領域,而解決現有猜想,可以說是沿著固定路線前進,利用前人搭建的冰梯和營地。
前者猶如在歐幾里得幾何中證明新定理,而後者則是需要開闢新座標系,梳理全新的知識體系。
顧志鍾默了默,沉聲說道:“不試試超對稱ζ函數理論?”
“我僅僅是提出了一個概念性的東西連完整的框架都沒有,說實話,連自己都沒把握。”
許青舟攤著手,無奈地笑了笑。
當初在MIT和陶哲軒一起研究了好些天,可惜仍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基本都停留在概念上。
顧志鍾倒是很樂觀,“這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在數學的領域中,有時候,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爲重要,畢竟,數學的發展需要想象。”
倆人聊了半小時,顧志鍾見已經下午3點,擺擺手:“行啦,我就不繼續招待你了,要去答疑室坐一會兒。”
儘管這些工作年輕的教授也能做,但老先生依舊習慣過去呆一兩個小時。
“好,您先忙。”
許青舟和顧志鍾從辦公室出來,在數院大廳分開,沿著五四路朝著未名湖畔過去,到那邊等去經濟學院找李岱月的宋瑤。
此時,經濟學院。
師徒兩個人同樣在坐著休息,聊完最近的情況,宋瑤直接說道:“教授,我想明年就申請畢業。”
按照原先的速度,在哈佛當完交換生,還要在京大這裡讀兩年才能畢業。
碩博連讀常規來講需要5年-8年,即便2020年申請畢業,也才4年,這個速度已經算是在坐火箭。
畢業速度快不一定是好事,研究生階段除了學習知識外,也是積累項目經驗的最好時機。
但.可能是被許青舟壓得激發了潛力,她提前把後續的內容學完了,現在應該不需要那麼長時間,再在學校待下去意義並不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