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張安學院
新東圩港中學三個校區放假之後,也沒有顯得多冷清,當然肯定是比平時要冷清的多,不過因爲很多在這裡務工的值班的,各種熱鬧還是有的。
再加上還有一些配套企業工廠在,不返鄉的工人怎麼本地過年,也是“張安教育”和“張安工業聯盟”要提前考慮的事情。
在沙洲這裡,張大安親自安排好了職工的年夜飯,還有新年的假期保障。
江寧市那裡不管是城東區還是市區公寓工地,都是房大橋帶人值班巡邏,在江寧市的職工是最多的,有些老家在江淮省的並不著急直接返鄉,都打算“小年夜”那天再回去。
房大橋要組織多個單位的“年夜飯”,所以相當忙。
雖然有申屠這個牲口協助,可這貨嘴上說著回齊魯老家過年,轉頭就帶兄弟們包夜打遊戲去了。
今年他攢的錢,除了還債的,還剩了五六萬,全給他老孃打了過去。
過年身上口袋裡就八十塊錢,計劃是吃兄弟們的泡麪和火腿腸,然後從正月初三熬到正月初七。
爲什麼不是從大年初一開始熬?
因爲食堂肯定有“年夜飯”的剩菜。
這讓張教練一度懷疑申屠這王八蛋嘴裡的火腿腸,到底是不是兄弟們先天自帶的,要不然怎麼會讓他如此毫無顧忌地蹭。
馬洲校區和江皋校區則是兩個校長值班,期間馬洲市會不會安排一波市裡領導來慰問的戲碼還不清楚,如果有的話,那還是要精心準備一下的。
臘月二十八那天給留在單位的員工發了大禮包,都是一些零食水果之類的東西,紅包要到正月初七和初八開工的時候纔會發。
“菠蘿仔”今年還是沒回家,他得抓緊時間練車,正月裡就要把駕照給拿了,而且還不是C證,是直接拿B證。
爲了這個駕駛證,折騰了大半年,花了萬把塊,也是讓“菠蘿仔”頭大得很。
不過這也是他的職業規劃,之後就要從保安崗跳出去,成爲專職貨運司機。
跟他一起的還有唐劍秋,都是打算先熟悉公司的物流路線,過個幾年再拿A證。
其實不拿也沒關係,他們現在已經拿到了高中文憑,可以參加成人高考,也能從新東圩港中學參加江口省的高考。
但那會降低新東圩港中學的本科率,所以直接成人高考就行,到時候直接選擇“張安教育”獨資辦學的大專,也能選擇“張安教育”跟中吳市教育局談下來的中吳大學張安學院。
“張安學院”是個獨立學院,走的“民辦公助”,毫無疑問是個民辦本科。
不過跟別的民辦本科招生模式不太一樣,“張安學院”規模不是很大,主要專業就是集中在計算機、土木工程、交通物流,所以就是三系六專業十二到十八個班,大概就是六百個學生上下。
其功能就是爲了快速給“張安工業聯盟”補充一線技術員工,所以在就業上,有相當機率入職學校的直接投資建設單位。
去年來“張安教育”報名的一些學員家長,看中的就是其中一條宣傳,那就是“張安教育”自籌資金,跟省內多個地級市本科院校談判“民辦公助”建設本科獨立學院。
這一部分學員的家庭,還達不到鄉鎮級“豪門”的地步,只能說有點兒錢,但長期沒辦法突破到更加有錢的地步。
做點兒小生意,一年五六七八萬的收入,或者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加起來總收入一年超過二十萬,且長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把孩子送進體制裡飛黃騰達呢,沒那個能力;給孩子準備黃金萬兩去創業暴富呢,財力不足;指望孩子爆種考上京城最強兩所高校呢,夢想太大。
所以算了一筆賬,這要是張教練真有能力搞個本科院校出來,那與其讀個普通一本,倒不如直接跟張教練混算了。
“張安學院”是寒假期間爆出來的,然後進入到了宣傳階段,只不過招生簡章還沒有特別明確,尤其是學費不低,一個學年怎麼著也得五六萬。
四年下來二三十萬開銷還是有的。 一般民辦本科,兩萬多三萬多的都有,十幾萬的也有,但玩法並不一樣,像“張安學院”這種的,還是比較特殊。
張大安沒打算從統招的應屆考生池中去撈人,每年幾十萬高考生,能讓他隨便撈的生源質量不可能太好。
所以跟中吳市的談判,主要是集中在“張安學院”今年如果就開學招生,那麼今年同樣要在中吳市投資一所新東圩港中學。
這是硬性條件,不過有雙向選擇,也就是“張安教育”可以決定校址選擇在哪裡。
換成別的教育公司,那毫無疑問市區的黃金地段,但市區的黃金地段不可能給太多,最後要花的錢會觸碰警戒線。
因此還是園林式的校區,只能是郊區。
這一點,中吳市是很清楚的,所以本質上還是“招商引資”,讓張大安掏錢,提前開發一部分城鄉結合部或者郊區的偏遠土地。
有了新東圩港中學在中吳市,那麼中吳市內部規劃上,修路就能一路修過去,理由就相當充分了。
一所新東圩港中學,就相當於年年一個億左右的營收,流水更是不用去想,必然是相當誇張的。
從這裡也不難看出,中吳市的想法相當超前,並沒有迴避新東圩港中學在社會上的爭議性,相反是直接擁抱。
而張大安跟中吳市還談妥的一個條件,那就是除了市區的中學,剩下的區縣鄉鎮中學都可以成爲“張安學院”的生源地。
只不過怎麼把高中生在高考前就忽悠到“張安學院”去,得看你張大安自己的本事。
畢竟民辦本科在這年頭又被稱作“三本”,有實力上二本的,不可能選擇“三本”,再者就是對普通家庭而言,上民辦本科的開銷太大,哪怕中吳市相對來說居民收入還可以,那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往外年年掏個幾萬塊錢就爲了唸書的。
此事在中吳市,以及中吳大學看來,會是張大安的難題。
不過這事兒其實早就解決了,在新東圩港中學馬洲校區籌備的時候就已經搞定了。
那就是跟銀行合作一個助學貸款產品,本來“沙洲農村商業銀行”開展不了,張大安找的是江寧銀行,但後來學員裡面有個家長藏得挺深,有個外公退下來十來年了還有影響力,於是人在江寧,卻把沙洲市這裡的事情擺平了。
爲了表示感謝,張大安還讓人送了一對金老鼠過去,學員的外公和外婆同歲,都是屬老鼠的。
得虧不是屬牛的……
然後“沙洲農村商業銀行”,就具備了助學貸款的資質,只不過範圍上有侷限性。
而且算是個非常簡陋的貸款方案,基本上就是爲“張安教育”量身定做的,別的機構去辦理也通不過審覈。
中吳市和中吳大學稍微失算的地方就在這裡,沒想到張教練謀算到這麼深,以至於讓不少中吳市本地想要做民辦本科學院的人,直接坐蠟了。
原先的計劃,是要“借雞生蛋”,等“張安學院”玩完之後,白嫖地面建築、地皮、設施還有辦學資格。
這個貸款方案一出來,張大安就讓“張安教育”的營銷團隊,準備把沿江的所有鄉鎮中學都跑一圈。
一次中學業務宣講費用是三萬塊錢,一萬是勞務費,一萬是給學校領導班子的辛苦費,剩下的一萬,就是機動經費,當地校長胃口大,就多給點兒;胃口一般,就少給點兒。
不給……
那是不可能的,這年頭哪有不拿的校長?
又不是誰都跟張叔叔一樣吃飽了撐的,當個校長不賺錢也就罷了,還從家裡往裡面倒貼,純純神經病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