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51章 曹美人

第551章 曹美人

對於劉榮的這一表態,曹淑的感官可謂非常複雜。

——天子劉榮,給自己的皇長子起名:劉玄。

在劉榮口中,這‘玄’字的解讀,更是等同於向全天下人宣示:皇長子絕非皇儲之選!

而皇位傳承,又向來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爲準,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

孝惠皇帝立庶長子:前少帝劉恭,就是因爲作爲正妻的孝惠皇后張嫣無子,這才‘無嫡立長’。

太宗孝文皇帝立先孝景皇帝,也是類似的狀況——原本是有嫡子的,但嫡子和正妻都‘暴斃’了;

已經出生的嫡子暴斃了,又因爲正妻也暴斃,未來也不可能再有嫡子降生。

於是,當時的竇姬,如今的竇太皇太后得以被扶正,成了太宗皇帝的正宮皇后,作爲庶長子的先帝劉啓,也子憑母貴,成了嫡長子。

再到當今劉榮,也是一樣的道理——先帝薄皇后無子,先帝只得遵循‘無嫡立長’的原則,與立庶長子劉榮。

而今日,劉榮僅僅只是給剛出生的皇長子起名,便基本宣示自己的皇儲,絕不可能遵循‘無嫡立長’的原則。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既然‘無嫡立長’被否決,那就只剩下‘有嫡立嫡’這一種情況了。

至於立之以賢之類的?

還別說——如今漢室,還真有這麼做的現實條件。

畢竟在原本的歷史上,孝景帝廢太子劉榮,與立皇十子劉徹,就是完全沒得洗的‘立之以賢’。

但顯而易見的是:在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線,這一歷史事件並沒有發生。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自有漢以來,漢家的皇位傳承,拋開後少帝繼承哥哥的皇位、太宗皇帝繼承侄子的皇位之外,其餘四次傳承當中,都是在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基本原則。

即便是後少帝、太宗皇帝這兩個裡外,也是在‘有嫡立嫡’不成立,‘無嫡立長’也同樣無法成立之後,纔不得不以旁支入繼嫡宗,從而承襲大統。

說得再具象化一點。

——太祖高皇帝劉邦,再怎麼不喜歡嫡長子劉盈、再怎麼喜歡庶三子劉如意,終究也還是把皇位傳給了嫡長子,使其成爲了漢二世孝惠皇帝。

孝惠皇帝英年早逝,享年二十三歲,沒有嫡長子,也依舊把皇位傳給了年僅四歲的庶長子劉恭,而不是其他更年長、年壯的弟弟們。

前少帝被呂太后幽殺,後少帝即立,以及後少帝被亂刀砍死,太宗皇帝入繼大統,這都是沒辦法的辦法。

而在太宗皇帝之後,先孝景皇帝及當今劉榮,也依舊是在‘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一準則下,得以順位繼承。

爲什麼說,歷史上的孝景帝立漢武大帝,這個時間線上卻沒這麼做,就讓漢家對‘立之以賢’的皇位傳承方式,產生了更大的客觀阻力呢?

答案是:大勢。

或者說是歷史趨勢。

很多時候,涉及國家重大事務的事,往往就是這樣。

第一個人這麼做了,第二個人也這麼做了,那第三個人,就只能、也必須這麼做了。

——因爲已經有了先例,而且是不止一次的先例,證明了這一舉措的正確性。

除非這一先例曾經引發過重大錯誤或失敗,否則,後人就很難破壞這看似不堪一擊,實則根深蒂固的‘趨勢’‘先例’的影響。

而今漢室,雖然享國才六十來年,拋開前後少帝不算,滿共也才傳承了五代天子,但即便是這短短六十年、五代天子,也都是要對半劈開,分爲兩部分的。

即:太宗皇帝之前,及太宗皇帝之後。

畢竟再怎麼說,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繼大統,旁支代嫡宗,儼然是漢家帝系偏移。

類似的事發生在後世朱明王朝,太宗皇帝說不定還會被某個不屑子孫,給改諡號廟號,改‘宗’爲‘祖’,如漢成祖之類。

是的沒錯,說的就是倒黴的明太宗/明成祖朱棣。

既然嫡系偏移了,且太宗皇帝之前,漢家實在是太亂——又是孝惠皇帝及冠而崩,又是先後兩位少帝夭折於皇位之上,甚至還有呂太后女身掌權長達十五年。

結合此間種種,太宗皇帝之前和之後,自然就要分開來算了。

——太宗皇帝之前,漢家百廢待興,內外混亂不堪!

而從太宗皇帝入繼大統開始,漢家也算是步入正軌,一切規矩也都開始井然有序的立了起來。

那麼,一切就都顯而易見了。

漢家‘真正穩定下來’之後,第一次皇位傳承,發生在太宗皇帝傳位給先孝景皇帝,理論上是遵循‘有嫡立嫡’,實際上卻是‘無嫡立長’,把尚存於世的庶長子包裝成了嫡長子。

這便使得太宗皇帝傳位孝景皇帝之後的第二次,也就是孝景皇帝傳位這一次,變得極爲關鍵。

——文景之治,不單是海內昇平,百姓幸福安康的盛世,也是真正爲漢家開歷史先河、定祖宗制度的盛世。

在此背景下,太宗皇帝‘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孝景皇帝若像歷史上,與立漢武大帝那般‘立之以賢’——文景二帝各有所取,那漢家的皇位傳承,自然就會被默認爲:怎麼著都行。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你可以說你是在法效太宗皇帝,遵循祖宗制度。

立之以賢,你同樣可以說你是在法效孝景皇帝,仍舊是在遵循祖宗制度。

畢竟文景之治,並非‘太宗之治’‘孝文之治’。

法效孝景帝,雖然沒有法效太宗皇帝那麼高偉正,但也絕對算不上錯。

所以,在原本的歷史上,文景之治之後的漢室,皇位傳承便主打一個隨意。

立嫡長子的有,立庶長子的有,立之以賢、廢長立幼的有,甚至和後少帝、太宗皇帝那般,旁支代嫡的也有。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爲歷史上的孝景帝,用自身行動告訴了漢家的後世之君:學太宗皇帝遵循嫡長子繼承製可以,學朕立之以賢也不是不行,怎麼舒服怎麼來,千萬不要因爲祖宗制度而束手束腳。

但在劉榮這個時間線,一切都不一樣了。

——太宗皇帝看似有嫡立嫡,實則無嫡立長,好歹還把孝景皇帝包裝、粉飾成了自己的嫡長子。

而孝景皇帝,則是實打實的無嫡立長!

直到駕崩,孝景皇帝也沒有敕封劉榮的生母,當今慄太后爲皇后!

慄太后至死沒能成爲先帝的正宮皇后,劉榮便也始終不曾成爲先帝的嫡長子!

於是,歷史的車輪,在不知不覺間稍稍偏移了一點,就讓歷史的整體走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的歷史上,文景二帝父子在皇位傳承上,可以說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但在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線,父子二人卻做出了一致的決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其中,太宗皇帝甚至更傾向於:哪怕是‘無嫡立長’,也要把庶長子儘可能打包成嫡長子。

孝景皇帝則表示:庶長子就庶長子,好歹也是長子,符合‘無嫡立長’就行。

於是,到了劉榮這一代,問題就變得複雜了。

劉榮無法再像歷史上,文景之後的漢室後世之君那般,選擇法效哪位先祖了。

文景二帝都是立嫡立長,這就等於說嫡長子繼承製,已經成爲了漢家——尤其是太宗皇帝入繼大統之後,太宗皇帝這一脈的祖制!

尤其劉榮自己,也同樣是這一套傳承製度的受益者!

所以,除非有什麼特別的必要——除非立嫡立長就要亡國滅種,否則,劉榮就不能,也沒有必要破壞這套已經形成歷史趨勢,並逐漸成爲‘祖制’的皇位傳承製度。

反過來,若劉榮也在文、景二帝之後,第三次遵循嫡長子繼承製,選擇立嫡立長的皇位傳承規則,那這套規則就將徹底成爲漢家的鐵律。

在這種問題上,絕對不會發生‘事不過三’的狀況,而會是:一爲例,二爲同,三,則爲制了。

所以,曹淑絲毫不擔心劉榮會在‘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兩個選擇外,選擇第三種‘立之以賢’的騷操作。

再加上劉榮明確表示自己不會‘無嫡立長’,就等於說是劉榮通過此舉,向天下人,尤其是曹淑承諾:朕一定會有嫡長子!

朕的皇位,一定一定會傳給嫡長子!

照理來說,能得劉榮如此表態,哪怕知道劉榮不是出於對自己的情誼,而是單純的‘爲宗廟社稷計’,曹淑也應該感到高興。

畢竟劉榮這個表態,意味著曹淑除非不安分到涉嫌謀逆、插手朝政等大罪,就必然能成爲皇太子的母親、未來的漢太后;

無論是爲了將來的兒子,還是爲了將來,幾乎必然會成爲太后的自己,曹淑都應該感到高興。

但不知爲何,在看到劉榮不動聲色間,給皇長子起了個‘玄’的名字,以表示不會與立皇長子後,曹淑心中莫名生出一股憋悶。

對纔剛生育的族妹曹氏,曹淑有同情;

對剛出生的庶子劉玄,曹淑有憐惜。

但除此之外,曹淑還另外感覺到一股憋悶,讓胸口莫名一陣不暢。

良久,曹淑才終於回過未來。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看著自己的庶子,幾乎是在出生的第一時間,就被確認沒有皇位傳承資格;

看著自己的陪嫁滕妾,在生下皇長子的第一時間,就被劉榮的表態打破一切幻想。

饒是明知自己,以及自己將來的孩子,都不會遭遇、面臨這樣的處境,曹淑信重,也仍不免生出一種悲涼。

獨屬於後宮女人才能感知、才能共情的悲哀,和淒涼。

“子憑母貴~”

“子憑母貴……”

曹淑意味不明的兩聲輕嘆,卻只換來劉榮一個不爲所動的淡笑。

——子憑母貴,母貴,則子貴。

誠然,也不乏有劉榮這種自己足夠能幹的,能頂著慄姬這種天崩開局的母親,反促成母憑子貴。

但至少當時,慄姬也是地位僅次於皇后的慄夫人,是正兒八經選秀入宮的後宮姬嬪。

而不是像剛生下皇長子的曹良人這般,連選秀入宮的正當出身都沒有。

皇后陪嫁滕妾出身,說好聽點是滕妾,說難聽點,就是皇后的丫鬟。

哪怕誕下了皇長子,也大概率達不到‘夫人’的高度。

後宮秩序,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級,層級分明。

選秀入宮者爲良家女,入宮即爲良人。

姬嬪侍女則爲八子、七子,宮女得到臨幸則爲長使、少使。

曹良人之所以是‘良人’,而非更符合自身身份的八子、七子,除了其與皇后曹淑同族,且得曹淑提攜之外,還要加上個‘懷上劉榮第一個子女’的額外功勞加成。

也果然不出曹淑所料——在賞賜椒房宮人後,天子劉榮也給出了自己,對曹良人誕下皇長子的賞賜。

——進曹良人爲美人,別居一殿。

這讓曹淑想起了先帝年間,即便生下先帝皇六子、如今的長沙王劉發,也依舊只能被進爲良人,且無法別居一殿,仍要侍奉宣德殿的程夫人左右的唐姬,也就是如今的長沙王太后。

劉榮卻沒有給曹淑太多發散思維的時間。

該給的賞賜給到位了,又略帶留戀的逗弄了一下啼哭不止的小丑娃,劉榮便適時離開了側殿。

看出劉榮不著急離開椒房殿,曹淑猶豫片刻,便也跟了上去。

於正殿,夫妻二人分而落座,原本因皇長子出生,而充斥整座椒房殿的歡快風味,也在夫妻二人的兩相無言中,稍稍有些沉寂了下來。

曹淑在想,劉玄這個庶長子,自己應該如何對待。

——連劉榮都如此明確的‘不待見’劉玄,作爲皇后,曹淑又該如何?

太過親近固然不合適。

但若是刻意疏遠,又必定會顯得曹淑刻薄寡恩,無以母儀天下。

而劉榮的思緒,則已經飛到了宮外。

這段時日,各家學派的紛爭,已經到了愈演愈烈,即將逼得劉榮不得不插手調停的程度。

偏偏又趕上皇長子降世,各學派之間的紛爭,很可能會從彼此鬥爭,轉向爭奪皇長子的教導權。

皇長子劉玄固然年幼——出生才個把時辰。

但事關學派未來,哪怕劉榮如此明確的表示‘皇長子不當立’,各學派也必然會鬥出狗腦子。

哪怕皇長子‘不當立’,皇長子的出生,也意味著皇嫡長子問世不遠。

而漢家的太子宮,早自先帝駕崩,當今劉榮即立的那一天開始,就進入了下一週期的爭奪之中……

(本章完)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61章 陛下!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87章 商賈第35章 漢少府第40章 賺錢賺錢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24章 真打呀?!第335章 西域!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546章 墨者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26章 朕!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10章 請陛下三思!剛落腳第3章 左膀右臂請假條第531章 封禪?第311章 幽冥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65章 物論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546章 墨者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08章 將戰第532章 就不!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527章 穩步推進明天更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17章 上林宴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531章 封禪?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8章 命可真好第458章 難啊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38章 秦老匠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524章 劃算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324章 試探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99章 十日?!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396章 天翻地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省| 澄江县| 贺州市| 富裕县| 从化市| 阳朔县| 石阡县| 绵竹市| 高唐县| 鄂州市| 广昌县| 黔西| 佳木斯市| 项城市| 新宁县| 安溪县| 论坛| 石棉县| 绍兴县| 和政县| 增城市| 丰宁| 尖扎县| 建湖县| 桃园县| 平潭县| 封丘县| 山阴县| 湄潭县| 浮山县| 石狮市| 蒙山县| 冀州市| 沂源县| 施甸县| 聂荣县| 通江县| 钦州市| 南川市| 肇州县|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