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49章 學術紛爭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算是法家在前途暗淡,道路迷茫的現階段,所做出的一種新的嘗試。

——戰國時期,法術勢三個分支,變法派佔據上風,權術派和順勢派屈居於後;

現如今,秦的滅亡算是從某種意義上,證明了變法派存在缺陷,而且是足以使得政權迅速走向滅亡的缺陷。

自然而然,剩下的術、勢兩個流派,便成了法家新的選擇。

甚至算不上選擇,只能說是嘗試。

張屠夫不行,要不試試李屠夫?

再不行,就考慮考慮趙屠夫——甭管是誰,總歸不能真的吃帶毛豬啊?

而在這二者之間,相較於擅長搞權謀鬥爭之術,玩弄人心、人心的‘術’流派,顯然還是取中庸之道的‘勢’流派,更值得如今的法家去嘗試。

法家,已經傷不起了。

一個‘助秦爲虐’的大山壓下來,算是去了法家的半條命!

好不容易緩過一口氣,剛要重新站起來,又因晁錯之死而被砸爛膝蓋。

如今的法家,雖然擁有了自有漢以來,最寬鬆的入仕環境,但無論是作爲至高統治者的東宮太后、西宮天子,還是作爲統治階級組成部分的官僚體系,對法家的態度都頗有些曖昧。

——對於法家在律法層面的能力,和可能做出的貢獻,漢家自上而下都不否認,甚至渴望法家能把‘法律’的一畝三分地給守好。

但除此之外,便再無其他。

什麼變法圖強,什麼法術勢,什麼高壓治國,壓根兒就沒人鳥法家。

甚至就連法家自己,近年來都不怎麼提這些學派執政思想了。

想想晁錯,一輩子都在忙什麼?

前二十多年都在讀書,都在積累;

然後就入仕,成了一個平平無奇的文吏。

抓住濟南伏生授《尚書》的機會,得以儒皮法骨步入漢家朝堂,甚至混到太子儲君身邊後,也始終在圍繞《削藩策》搞文章。

而在《削藩策》被太宗皇帝否決後,晁錯又拿出了許多策論,來爲自己增加在官場上、在漢家朝堂之上的政治籌碼和履歷。

等太宗皇帝駕崩,先孝景皇帝即位,又飛速拿出《削藩策》,磨刀霍霍向諸侯。

從始至終,晁錯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拓寬法家的生存空間。

——儒皮法骨以入仕,是爲法家在政壇增添一個發生渠道,以及聊勝於無的根據地;

混到太子身邊,幾近諂媚以侍君,用盡渾身解數獻策——給太宗皇帝獻穩定邊牆、穩定天下的策略,給先孝景皇帝獻《削藩策》,都是其‘唯君唯上’的具體體現。

甚至直到被腰斬棄市,晁錯也仍舊在爲法家的未來謀出路。

雖然並未能謀求一條走上去,就能抵達彼岸、抵達光明的康莊大道,但好歹也找了一條路,而不是連路都沒得走。

從始至終,無論是在太宗皇帝一朝做《尚書》博士,太子詹事,還是在先帝年間任內史,甚至一度官拜御史大夫在即,晁錯都始終沒有真正展露自己的所學:法家的政治主張和執政思想。

爲什麼?

是晁錯不想嗎?

當然不是。

在當時的漢室天下,恐怕再也沒有人,比晁錯更希望法家的政治主張、執政思想得以推行,得以顯赫於天下。

晁錯之所以沒這麼做,是因爲沒有那個客觀條件。

如果說,封建王朝的朝堂中央、政治中心,是諸子百家各自施展才華的舞臺,那在秦亡而漢興後,這個舞臺之上,便有且只有黃老學這一個演員。

墨家連舞臺的邊兒都沒看到,就隨著齊王田橫而死。

儒家屢屢嘗試著爬上這個舞臺,卻被太祖高皇帝劉邦再三粗暴踢下去,始終沒能爬上去。

知道近些年,舞臺周圍圍著的全是儒家人了,儒家才逐漸有了登上舞臺,甚至獨佔舞臺的可能。

而晁錯的一生——從入仕的那一天開始,一直到被腰斬棄市的那一天,晁錯從始至終在做的,便是扶法家上這個舞臺。

政治主張、執政理念,都是要先上舞臺才能表演、表演出來纔有人看,纔有意義的‘節目’。

晁錯畢生之追求,便是先上舞臺再說。

至於節目——晁錯沒能撐到法家站上舞臺的那一天,但也算是從某種意義上,加法家扶上了這個舞臺。

至少扶上了登上舞臺的臺階之上。

而法家的政治主張、執政理念,說是被人們淡忘了也好,說是被天下有意無意忽視了也罷,總歸是很久沒有出現在天下人的視野;

且肉眼可見的未來,也很難重新出現——至少無法以原本的模樣出現。

在原本的歷史上,法家最終是憑藉新生代俊傑:張湯的一手‘儒皮法骨’,使法家的執政理念改頭換面後,才得以出現在天下人面前。

不同於晁錯個人身份、學術成分上的‘儒皮法骨’,張湯的儒皮法骨,纔是後世人所熟知的那一套。

當時,漢武大帝已經遵從董仲舒‘統一思想’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間節點,不單是肩負法家興衰的張湯——無論是哪個學派、無論是誰,無論要提什麼建議、要做什麼事,都得從儒家經典當中找依據。

說的直白一點、誇張一點,就是你哪怕要挖一條渠、修一條路,都得從儒家經典中找到依據,來證明自己的做法符合儒家的治世哲學和執政理念。

而張湯走的路線,是以法家法、術、勢三個流派中的‘術’這一分支爲基礎,以儒家《公羊春秋》的‘我注春秋’爲幌子,來了一手春秋決獄。

從結果來看,效果並不是很好。

春秋決獄,非但破壞了當時,華夏文明經過多年積累纔得到的,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爲準繩的法律觀念,還讓法家真正成爲了律法專家,自此不再作爲一個獨立的綜合性大學說存在。而在劉榮所在的這個時間線,法家選擇了第三條道路:勢。

秦重‘法’而亡,歷史上的張湯以‘術’加速了法家的衰敗;

而在這個時間線,法家選擇以‘勢’的路線,走中庸之道。

內在邏輯其實和當年,晁錯‘先上舞臺再說’一樣——先保住學說的傳延再說。

畢竟法家的‘勢’這一流派,重的是大勢。

什麼是大勢?

先帝年間,皇長子劉榮得封爲太子儲君,並解決了自己與東宮太后、尚冠裡堂邑侯府館陶公主之間的關係,並得到先孝景皇帝劉啓的認可;

就此事來說,太子劉榮極大概率會繼孝景皇帝,成爲漢家新一代的天子,便是浩浩歷史大勢。

再比如,自當今劉榮太子監國至今,漢家所出現的一系列變化。

——糧食官營,鹽鐵官營,使漢家府庫充盈,中央力量前所未有的強勢,這是大勢;

而吳楚治國之亂得以平定之後,外加隨著中央朝堂愈發強大,此消彼長之下,關東宗親諸侯愈發式微、愈發無法威脅到長安朝堂中央的統治根基,也是大勢。

在對外戰爭層面,漢家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在短短五年不到的時間裡,先後奪取了河套和高闕,掌握了對幕南地區的戰略進攻主動權,並野望河西在即;

這,同樣是大勢。

而在這樣的‘大勢’勉強,法家‘勢’流派的側重點,便是順勢而爲。

——中央愈發強大,那就做點什麼,讓中央更加強大,並憑藉中央強大的這段時間,來做點有利於子孫後代的事。

糧食官營,鹽鐵官營,民生民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就應該順勢而爲,逐漸改變法家‘視民爲奴、爲器’的觀點,完成法家內部最重要的一項改革:視人爲‘人’。

對外戰爭連續勝利,國家戰略處境愈發安全、樂觀,也應當順勢擴大勝利成果,來贏得更久的安寧世道。

可以說,法家重‘勢’的這一流派,算是法家這個鋒芒畢露,渾身尖刺的學派當中,少有的,能讓人看著順眼、用著舒心的分支。

而且,這個流派雖然重‘勢’,主張順勢而爲,但也並沒有完全摒棄法家剩下兩個流派的側重點。

——‘術’流派側重的人心、人性,亦或是權術之道,在‘勢’流派變成了一切唯君、唯上;

或者說,是‘唯勢’。

在當今劉榮大權在握,君臨天下的當下,順勢而爲,唯天子劉榮馬首是瞻。

而‘法’流派的變法精神,也同樣沒有被摒棄,而是從世俗意義上的‘變國家之法,以強國’,改變爲了:該法家之法,以強法家。

這個趨勢已經在顯露,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尤其是最近這半年,劉榮明顯感覺到法家對百姓、對民衆的態度,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改觀!

如果是,秦時、始皇嬴政身邊的法家,是把天下百姓民都當做嬴秦、老嬴家,亦或始皇嬴政的奴隸、工具、財富;

那在如今漢室,法家已經刻意調整自己的理念,將天下百姓民,視作宗廟、社稷得以延續的根基了。

雖然這個根基,並不是說每個百姓都是根基,而是全天下百姓加在一起,才配得上‘根基’二字,但對一向眼高於頂,是天下人爲芻狗的法家而言,這也已經是非常巨大的進步。

更讓人心安的事:如果從今往後,法家便此以‘勢’流派爲主,那往後的法家,也不是不能用的。

甚至是非常好用的!

因爲這樣的法家,不會再整天嚷嚷著變法圖強,也不會整天搞權謀爭鬥;

想讓這樣的法家做什麼,君王就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來營造‘大勢’即可。

好比劉榮——對官僚羣體打一棍子給顆甜棗,先搞了一波反腐,然後漲了一波工資;

對官僚的‘嚴管’形成大事,法家‘勢’流派當即就像聞到血腥位的鯊魚,開始以‘官僚監管制度’爲主,向劉榮連連獻上可行性極高的策略。

非但獻策,而且都表示自己願意親身實踐,若事不成,提頭來見!

再比如,劉榮自即立以來,漢家在對外戰爭獲得的連續勝利,也形成了‘漢家愈強’‘外患愈輕’的大勢。

法家‘勢’流派同樣撲了上來,要麼以國家戰略視角,爲劉榮謀劃漢家未來的總體方向,要麼以‘外患愈輕’爲核心,建議劉榮抓緊機會,做一些過去沒條件做的事。

比如:宗親諸侯。

按照這些法家俊傑的說法,在過去,漢家對宗親諸侯的忍耐,除了長安朝堂中央確實沒有精力、能力,以郡縣制治理天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外部軍事威脅,使得中央朝堂離不開宗親諸侯們所貢獻出的國防力量。

而現在,外部軍事威脅已經降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已經到了漢家不再擔心匈奴人南下入侵,反倒是匈奴人,需要擔心漢家提兵北上,馬踏塞外的地步。

如此背景下,宗親諸侯所提供的國防力量,已經成了長安朝堂不再需要,甚至需要防備的不受控軍事力量。

所以,劉榮接下來的側重點,便應該是解決‘宗親諸侯絕不能取締’的另外一個,同時也是僅存的最後一個理由:長安朝堂中央,無力以郡縣制盡治天下。

等這個問題得到解決,那宗親諸侯該取締取締,天下該行郡縣行郡縣,一切都能迅速走上正軌。

從這一項建議,劉榮也不難看出:秦的教訓,法家還是總結了的。

而且總結的相當深刻。

尤其是始皇嬴政盡廢分封、盡行郡縣於天下——這扯到蛋的一步,法家進行了極爲深入地分析。

到了如今漢室,法家已經能根據現實狀況,提出宗親諸侯存在的必要性之緣由,並提出:將諸侯存在的必要性解決掉、化解掉,就可以讓諸侯不必再存在了。

如此進步,讓劉榮老懷大慰。

卻是讓其他學說——尤其是不甘心就此離開歷史舞臺的黃老學,以及原以爲勝券在握的儒家,都生出了一種強烈的危機感。

若是劉榮下場干涉,或許還能化解這股危機感。

但在劉榮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下,這原本只是‘危機感’的奇異情緒,卻迅速轉化爲了各學派之間的紛爭。

表現方式是學術紛爭。

但劉榮很清楚:黃老、儒、法,乃至於墨、名、縱橫、陰陽等各家學說之間,絕不僅僅是‘學術紛爭’這麼簡單……

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522章 漲工資!第315章 活該!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7章 樑《孝》王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441章 迭代!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02章 戰書?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433章 尚書令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兒童節快樂第491章 捷報第73章 封印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26章 歲末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43章 丞相失勢第105章 西進!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5章 漢少府第9章 執棋者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546章 墨者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0章 賺錢賺錢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376章 無題第105章 西進!第79章 雛鳳初鳴第425章 河西第246章 廟算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292章 蒙王?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1章 殫精竭慮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231章 頂級映射我再改改第449章 戰鼓擂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22章 暴君!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婚假第99章 十日?!第320章 衛青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0章 諸呂故事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399章 金布律?第53章 竇王孫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502章 篝火晚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湖南省| 武定县| 柳河县| 六安市| 来宾市| 泗洪县| 白水县| 南溪县| 启东市| 三穗县| 湛江市| 桐柏县| 诸暨市| 花莲市| 罗田县| 平泉县| 田林县| 凤城市| 松滋市| 马公市| 灵山县| 南投市| 松溪县| 手游| 泾阳县| 三河市| 太谷县| 揭西县| 唐海县| 奉贤区| 莱州市| 阳朔县| 威信县| 玉屏| 黄浦区| 霍城县| 斗六市| 日土县| 彭山县| 贞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