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

正所謂:有備無患。

無論是微觀層面的個人,還是宏觀層面的羣體、國家乃至於文明,實際上都應該做到這一點。

做兩手準備,以最樂觀的結果爲目標,以最悲觀的結果做準備,同樣是文明發展歷史上不可或缺的謹慎態度。

很顯然,遊牧之民現階段的文明程度,還沒能明悟這一點。

在華夏,哪怕是這距離後世兩千多年前的落後時代,社會地位幾乎低到不能再低的農戶黔首,尚且有‘存糧御變’的意識。

到了後世新時代,華夏文明更是以國家爲單位,進行海量的戰略物資儲存,以備不時之需。

乃至於,哪怕是後世新時代,一個衣食無憂的青少年,心中都有一個鑄造末日堡壘,囤積百年物資,以備世界末日到來的夢想。

具體到國家、文明層面,尤其是具體到如今的匈奴人身上,生活在生存條件惡劣的草原上,隨時可能面臨生存威脅的他們,本該有更多的憂患意識。

在獲取物資時,他們應該更加節儉,更加謹慎;

在有餘力選擇時,他們應該更多去考慮‘如何細水長流的生產物資’,而不是如何源源不斷的掠奪物資。

甚至於,哪怕只把漢家,當成永遠都不會乾枯的水流,遊牧之民也應該意識到:在天氣都一天三變的草原,沒有任何事是亙古不變的。

草原霸主在短短百餘年間,能歷經東胡、月氏,到如今的匈奴人。

草原上強大的部族——冒頓單于時期的強大不足,如今已然十不存一,老上單于時期的,也同樣是十不存三、四。

就連現軍臣單于即位時,那些顯赫於草原的龐大不足,如今也已有小半衰落,甚至徹底滅亡。

在草原,永恆不變的東西只要一個,那就是變化。

草原上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任何東西都在變。

而且變得速度極快,週期極短。

小到人的壽命、勇士的戰力巔峰,大到部族的強盛,乃至於草原霸主的歸屬。

在如此多變,且惡劣的生存環境下,遊牧民族本該較漢家農人,生出更爲強烈的憂患意識。

他們應該在春天想:如果到了秋天,牧畜們還沒有被養足肥膘,那冬天該如何度過;

如果到了冬天,部族沒有找到合適的糞底窪地,部族應該何去何從。

他們應該在彼此征伐時想:今天我攻伐別人,來日別人攻伐我,我應該如何應對,才能不讓整個部族輪爲奴隸。

以及,他們應該在南下侵略漢家時,想到未來某一天,遊牧之民變弱了,或農耕之民變強了,該怎麼辦?

無法再從漢人手裡搶到東西,甚至要被漢人反搶走手中的牛羊牧畜時,該當如何是好?

可惜,世界萬事萬物,皆無‘如果’。

遊牧之民所生存的惡劣環境,並沒有讓他們生出足夠的憂患意識,反而因爲生存環境過於惡劣,而生出了兩種過度極端的思想。

第一種,是及其消極的: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誰還存明天的糧食啊?

今天吃得飽,今天就填飽肚子先。

明天的事明天再說,能活著見到明天的討厭,再去考慮明天該吃什麼。

這種類似於乞兒自暴自棄,只看眼下不顧未來的生存信條,使得遊牧之民很難以‘年’爲單位,制定長期的計劃。

小到牧民個人,不會去想明年該吃什麼喝什麼,畜牧多少頭牛羊;

到作爲‘羣體’的部族,不會考慮明年應該去哪裡放牧,或者是和那個鄰居打上一場。

大到草原上的至高統治者:匈奴單于庭,也不會思考太過遙遠的事情。

今年過得好,那就好好過今年。

明年的事,明年再說。

大不了去偷、去搶,去和漢人打一仗,或是讓底下的部族多繳納點上貢。

什麼細水長流,什麼長期目標、遠大理想,根本無法在遊牧之民簡單的腦回路中站穩腳跟。

對一個文明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悲哀。

尤其是對如今這個時代,整個人類世界唯二的兩個超強文明之一的匈奴人而言,這是極大的悲哀。

但正所謂: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匈奴人的悲哀,無疑是漢家的幸運。

曾幾何時,匈奴老上單于,一度展露出了‘華夏明君’才應該具備的睿智和長遠視角,惹得漢家上下憂心忡忡。

但好在草原貧瘠的土壤,只能養得出一個老上稽粥。

無論是現在的軍臣,還是日後的伊稚斜,乃至於未來的一代代匈奴單于——草原上,再也不會出現第二個老上稽粥單于,來爲匈奴人、爲草原遊牧之民‘謀萬世’了。

更要命的是:凡事就怕對比。

——匈奴人的開國之君攣鞮冒頓,至少在軍事層面,與漢家英明神武的太祖高皇帝劉邦,爭了個不相上下。

匈奴人的‘文皇帝’老上稽粥,則是全方位、無死角的,形成了與漢太宗文皇帝劉恆的分庭抗爭。

及至雙方的第三代,漢家的孝景皇帝劉啓,雖然被坊間普遍評價爲‘中庸之主’‘守成之君’,但從綜合能力以及成就上來看,依舊拿得出手。

反觀匈奴軍臣單于,不過是靠著父祖餘蔭,靠著父祖留下的寶貴財富、強大實力,才和漢家的孝景皇帝,鬥了個半斤八兩。

而今,到了雙方真正意義上的第四代。

匈奴人,還處於三代軍臣單于末期,下一代,大概率是鷹視狼顧,頗得冒頓單于雄風,卻幾乎半點不得老上單于睿智的攣鞮伊稚邪。

而漢家,則是劉榮。

一個自後世而來,雄心壯志或許不比歷史上的漢武大帝,但綜合能力以及法統、根基,都遠勝於漢武大帝的天子榮。

在這一代,漢匈雙方必然能分出勝負,一決雌雄。

而且勝利的天平,肉眼可見傾斜向了有利於漢家的一方。

縱觀漢匈雙方的文明發展史,漢家過去這短短五六十年,是從弱小到強大,從貧窮到富庶,從百廢待興,到百廢俱興的高速發展史。

匈奴,則是以一個極高的起點出發,隨後便在老上單于時期到達巔峰。到軍臣單于繼位,匈奴人,已經開始盛極而衰,走下坡路。

漢家在往上走,匈奴人在往下走。

再加上雙方文明階段的差異,更使得雙方的龍爭虎鬥,早已註定了結局。

有趣的是:在漢天子劉榮的主導下,漢家的公卿百官,其實進行過一次別出心裁的討論。

討論主題爲:站在匈奴單于庭的角度,應該如何讓遊牧之民強大起來?

這裡的強大,顯然不是過去幾十年,匈奴人曇花一現般的軍事實力強大,而是像曾經的秦,以及如今漢室這般,全方位無死角,且可長久維持的綜合實力強大。

而在那場討論中,最讓劉榮印象深刻的,便是法家代表人物:趙禹的論點。

在趙禹看來,如今的匈奴人,在文化層面可謂是一張白紙。

而文化的積累,需要歲月的沉澱。

所以在趙禹看來,無法在短時間內積累足夠文化底蘊,以支撐文明進程的匈奴人,要想成爲像華夏王朝這樣的綜合強國,唯一的方式,便是從法治建設著手。

通過法治建設,來強行爲遊牧之民的文明進程提速,在‘倉稟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基礎上,反其道而行之,以達成‘知律法嚴苛而仁義俯焉’的目的。

劉榮細問,趙禹則進一步表示:遊牧之民的短視,首先需要通過嚴格的法律,來一點點擊碎。

等遊牧之民產生‘這麼做絕對不行’‘這麼做懲罰極重’的意識之後,再通過法律條令,強制讓遊牧之民接受長遠規劃。

如個人層面的畜牧生涯規劃,家庭財富規劃,家庭成員規劃、家庭結構調整等;

如部族的遊牧路線、部族組成,軍事、器械、後勤保障等體系構建;

wWW★тTk дn★¢ O 再比如,單于庭層面的國家戰略等等。

趙禹說,這是因爲匈奴人——遊牧之民大都‘未開民智’,想要他們聽懂什麼叫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並不比對牛彈琴輕鬆多少。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解釋,只通過法律手段,粗暴的讓他們去執行。

等他們執行過後,親眼見到成效了,自然也就不用解釋了。

從趙禹這一番話語中,劉榮不難得出結論:秦一統天下之後,始皇便是採納了法家的這一建議,通過‘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的粗暴手段,來讓天下人強制接受秦廷的調度。

但顯而易見的是,這種手段在華夏行不通。

因爲華夏百姓民,哪怕是斗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也絕不能算作‘未開民智’的愚類。

數千年的文化沉澱,讓每一個出生在神州故土的華夏之民,都沐浴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之中。

哪怕一生都無法看懂聖賢之書,世世代代都無法出一個認字的後代,華夏之民也仍舊能從社會氛圍、風氣當中,汲取到遊牧文明永遠都無法達到的濃厚文化底蘊。

販夫走卒,殺豬屠狗之輩,也仍舊心懷仗義;

丘八武夫,肩扛手挑之人,也同樣有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

這是遊牧之民永遠都學不會,也效仿不了的。

至於那場討論最終的結果,則是由天子劉榮以穿越者的宏達視角,做出最後的判斷。

——沒有千年以上的,傳承有序的文化積累,以及連續三五位,或是隔三差五,累計七八個‘老上單于’出現,遊牧文明就永遠無法進入人類文明的下一階段。

即:鬆散部落奴隸制聯盟,到中央集權封建制王朝的轉變。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是華夏文明進入更高的文明階段後,周邊的泛華夏文明圈的文明,也有可能被強制擡到封建王朝。

但這就像後世,存在於新時代的國王、國公——哪怕在這公元前,算是足夠先進的文化體制,但在那兩千多年後的新時代,卻依舊無比落後。

簡而言之,文明進程的先進與否,往往都是橫向對比出來的。

在這公元前的古時代,華夏文明即便還只處於封建文明早期,卻也依舊能對尚處於奴隸制文明的草原遊牧之民,形成極爲徹底的降維打擊。

而在後世,東南亞的泛華夏圈各國,雖然也終於抵達‘封建王朝’的文明階段,卻依舊被已經進入更高文明階段的新華夏,全方位無死角的壓制。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眼下的問題,對匈奴人非常棘手。

而且並非方法論的問題,而是匈奴,乃至整個遊牧文明的體制結構問題。

此次發生在幕南地區的糧食短缺,僅僅只是這落後的文明體制,在特殊時間節點的一種體現。

旨在提醒遊牧之民:你落後了。

再不改變,再不進步,就要完蛋了。

只可惜,如今的匈奴單于庭,無論是當代單于攣鞮軍臣,還是準下代單于攣鞮伊稚邪,都不是老上稽粥單于那般,有能力爲遊牧之民‘謀萬世’的決定性人物。

在軍臣看來,今年的糧食短缺,就是今年的問題。

解決了,今年就好過了,解決不了,那也就是今年不好過。

無論如何,等今年過去了,一切就都恢復如常了。

伊稚邪看的或許遠一些,或許會想到今年出現的問題,未來也同樣會出現。

畢竟河西、河套,都並非被漢家借走了一年,而是基本永久性奪走。

漢家強大到遊牧之民無法從漢北邊境討得便宜,也不是漢家用了一年期的體驗卡,而是在肉眼可見的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都能持續存在的戰略優勢。

但即便意識到這一點,伊稚邪也依舊無法想到:這不是偶然事件,也不是因爲匈奴人倒黴的丟掉了河套和河西;

而是在草原如今的政治文明體制之下,必然會發生,也早晚會發生的事。

只要意識不到問題的根源,伊稚邪就永遠不可能將這個問題從根部解決。

無論伊稚邪是如今的右賢王,還是未來的匈奴單于。

二者或許有很大不同。

但在這個問題上,卻只有一點點聊勝於無,且無法影響最終結果的微小差異······

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99章 學著點兒,混小子第487章 僵持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142章 啊這?啊???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454章 故年第384章 雙刃劍吶請假條第41章 回去再說!第54章 表叔,慎言沒寫完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99章 學著點兒,混小子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15章 我好怕啊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05章 羽林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105章 西進!第380章 魔改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465章 酷吏?第493章 纔剛開始回家晚了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7章 且瞧著吧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433章 尚書令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441章 迭代!第53章 竇王孫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369章 詭寂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61章 陛下!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41章 回去再說!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38章 宗祠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3章 丞相失勢第8章 命可真好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44章 長安侯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432章 策問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东县| 铜梁县| 霍山县| 罗山县| 平顶山市| 开江县| 集贤县| 固原市| 江门市| 秦皇岛市| 汉中市| 虞城县| 策勒县| 铜梁县| 襄汾县| 邵阳市| 沧州市| 临朐县| 兴文县| 米脂县| 阜城县| 成安县| 高青县| 盐边县| 云龙县| 安平县| 务川| 邛崃市| 防城港市| 都匀市| 永寿县| 阿拉尔市| 塘沽区| 通河县| 寿阳县| 托克托县| 灵璧县| 瑞安市| 金坛市| 乌鲁木齐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