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8章 意外

第538章 意外

韓頹當話音落下,碩大的殿室內,陡然響起幾道粗重的喘息聲。

衆人紛紛帶著驚疑,將複雜的目光齊齊投向韓頹當。

作爲如今漢室,碩果僅存的幾位老一代將軍,酈寄、欒布、韓頹當三人私下裡,情誼其實是非常深的。

尤其三人同病相憐——酈寄“賣友求榮”,韓頹當匈奴降將,欒布又鬱郁不得志,更使得三人在過去這些年,結下了非常深厚的情誼。

私誼深厚,使得三人彼此之間,也有些相當深入的瞭解。

比如酈寄,在其餘二人眼中,便是一個很將兄弟義氣,同時又稍微有點一驚一乍,想一出是一出的人。

再如欒布,打起仗來一絲不茍,平日裡卻總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樣,脾氣溫和的不行。

而三人中,韓頹當原本——原本是最小心敬慎,三緘其口的那一個。

畢竟是匈奴降將嘛。

而且還不是普通的降將,而是叛漢投胡的韓王信之子,在成年後又復歸漢室。

甚至就連韓頹當這個名字,都是韓王信當年逃亡草原的路上,兒子出生於頹當城,才被韓王信隨口命名:韓頹當。

在過去,漢家無論大事小事,內政外交——只要是與軍事無關的事,韓頹當都是完全不參與的。

即便和軍事有關,韓頹當也同樣是不主動表達主觀看法,且選擇上,絕不以個人角度來看待軍事問題。

類似今日這種軍事戰略會議,韓頹當往往是一副:無論你們商量出什麼結果,最終打算讓我做什麼,我都聽令的架勢。

除非劉榮主動問起,否則,韓頹當便從未打破過這些與弓高侯家族的生存息息相關的原則。

而今日,韓頹當不鳴則已,無疑是讓其餘兩位老夥計“大開眼界”。

對於韓頹當所提到的,以牛羊糞便堆積底部,以作爲保溫手段的窪地,殿內衆人都有著聊勝於無的瞭解。

基本都是聽說過,沒見過,也沒往深處想過。

天子劉榮倒是有過思考,覺得這是一種性價比相當高的草原保溫方式。

但三人均不知道,這種方式在草原是怎麼用的。

是每年過冬的時候,遊牧部族隨便找一片窪地,然後在底部堆積牛羊糞便,形成熱效應?

還是每個部族,都有一塊固定的過冬窪地,經年累月的往窪地底部鋪設、堆積牛羊糞便?

直到今日,韓頹當以“過來人”的視角說起,衆人才知道:都不是。

遊牧之民在草原上,即沒有固定的過冬窪地,也不是在過冬前緊急挑一塊窪地,然後緊急鋪設牛羊糞便於窪地底部。

而是在日常生活過程中,遊牧民族曾駐足過的每一塊窪地,都會被有意無意鋪設牛羊糞便,使得萬里草原,到處都有這種以牛羊糞便鋪底的過冬窪地。

到了冬天,遊牧部族走到哪裡,便就近挑其中一個過冬就好。

就像是一座山上,有許許多多的獵人小木屋,獵人們根據行動進程,就近挑一個暫住。

明白了這套運轉模式,再回頭看韓頹當的提議,其實就不難發現:真要論傷害性,還得是自己人最懂自己人。

就像是忽必烈入主中原,第一件事就是去清算草原上的窮親戚,且成效顯著一樣。

在韓頹當這個“草原人”眼中,遊牧民族的軟肋,或者說是命脈,可謂是一目瞭然,一碰即碎。

“那···那堆糞窪地,匈奴人需要花很長的時間?”

天子劉榮仍有些愕然的發出一問,惹得欒布、酈寄二人也紛紛側過頭。

便見韓頹當有些感懷的發出一聲嘆息,隨即開口道:“並非堆糞本身費時間,而是要有足夠的時間,牛羊才能排出足夠的糞便。”

“按照草原上的說法,開始堆糞五年以內的窪地,是不能用來度過完整的冬天的。”

“如果某個部位在入冬時,找到的是這樣一個窪地,那就必須排出精銳輕騎繼續查探,找到更好的窪地便馬上前去。”

“如若不然,一個部族一整個冬天,都呆在這麼一片窪地,那必然會元氣大傷,甚至有可能被風雪冰封整個部族。”

···

“堆糞五年以上,十年以內的窪地,則相對好一些,可以勉強使部族過冬。”

“但也只是勉強夠過冬,卻無法讓部族過好冬。”

“所以,這樣的窪地,通常都是小部族會選擇,中大部族得到一片這樣的窪地,也還是會爭取尋找更好的。”

隨著韓頹當的詳解,酈寄、欒布等人紛紛緩過勁兒來,開始皺眉沉思。

韓頹當接下來的一番話,也讓衆人更加清楚的明白,這種底部鋪設糞便層的窪地,對遊牧之民而言,究竟有多重要。

旁的不說,單就是這五年打底,上不封頂的“打造”週期,就使得韓頹當的提議,具備極高的可行性。

一旦劉榮採納了韓頹當的建議,派大軍出塞一頭扎進草原,即不管遊牧之民,也不管牛羊牧畜,就盯著窪地底部的糞便層搞破壞……

“那些窪地如此重要,匈奴人應該有所防備纔是?”

劉榮冷不丁一語,惹得衆人齊齊點下頭,紛紛望向提出這個絕戶計的韓頹當。

便見韓頹當深吸一口氣,緩緩搖頭道:“不會。”

“至少暫時不會。”

“因爲匈奴人無論如何,都絕對想不到我漢家的大軍,費盡周折、投入海量的錢糧輜重深入草原,卻只是爲了破壞遊牧之民過冬窪地的糞便層。”

“只有我漢家真正開始做了,匈奴人才會如夢方醒,開始有所防備。”

言罷,韓頹當不由得又長嘆一口氣,面上隱隱流露出些許不忍。

草原生態環境惡劣,遊牧之民生存艱難。

糞底窪地,幾乎是遊牧之民唯一有效的大範圍民生措施。

一旦遭到破壞,那必然會有無數的牧民,以及牛羊牧畜活活凍死——而且是呈部族,甚至呈區域的大規模凍死。

死去的人畜多了,來年開春免不得又要生一場瘟疫······

韓頹當身上,雖然流淌著最純正的華夏貴族血統,但自由在草原長大的經歷,讓韓頹當難免對遊牧之民——主要是底層牧民,有著天然的同情。

即便不考慮這麼做傷天和,作爲這個建議的發起者,韓頹當心中,也還是不可避免的生出愧疚之情。

但在漫長的惆悵,和感嘆唏噓之後,韓頹當終還是穩住了心神。

接下來一番話說出口,韓頹當勉強的惆悵之色,才總算有了些許緩和的趨勢。 “如果我漢家的大軍真的這麼做了,匈奴人的反應會很快。”

“反應過來之後,匈奴人,或許就會像我漢家駐守城池一樣,分兵駐守草原各地的糞底窪地——至少會駐守那些年份超過十年的重要窪地。”

“只不過,畢竟草原沒有城池,糞底窪地又是周邊高,中心低的窪地,匈奴人不可能在窪地內駐守。”

“按照臣的推測,匈奴人,或許會以部落爲單位,劃區域負責某一片地區的糞底窪地,並增強巡視。”

“如此說來,和如今草原各部的生存方式差別不大,只是部族遷徙會降低頻率,匈奴人會更猶豫,更慎重的作出遷徙遊牧的決定。”

“並且,即便部族主力整體遷徙離開,也必然要分出一部分力量駐守。”

“如此一來,原本居無定所,隨著流動遷移的草原各部,便算是初步具備領地意識,並在一定程度上,被鎖在自己的領土之上。”

“具體怎麼操作,怎麼利用匈奴人的這個心理,還當由陛下決斷。”

說出這最後一句話,韓頹當隨即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而後便退回到酈寄、欒布兩個老夥計身旁,再度長吁短嘆起來。

韓頹當既然在成年後,作出重歸漢室的決定,便必然不再對草原——尤其的匈奴產於庭,有哪怕一絲一毫的幻想和親近。

但畢竟在草原出生,並度過了人生做懵懂的青少年時期。

實際上作爲半個遊牧之民的韓頹當,卻是無法做到對遊牧之民的疾苦視若無睹。

韓頹噹噹然也恨匈奴人,在過去這些年,對漢家、對漢家百姓所做的一切。

但韓頹當的恨,大都針對作爲草原統治者的匈奴產於庭。

至於草原的民衆,也就是底層牧民,韓頹當就算談不上親近,也至少是有同情的。

對於韓頹當有如此情緒,劉榮倒是沒覺得有什麼。

——這就好比在後世,一個天才出生在貧窮的山村,並自幼飽受父母雙親的折磨與摧殘。

最終,憑藉自己的天賦和努力,這個天才走出了山村,創出了一片天地。

回過頭,再去看那個佔據了自己整個童年自己青少年時期,爲自己帶來過無數痛苦的山村,這個天才的恨,必然都會集中在不做人的父母雙親身上。

至於那個山村,自己山村的居民,則大概率會得到這個天才的同情。

如果有可能,這個天才甚至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爲這個山村的建設,以及村民做出一定的貢獻,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韓頹當就大概是這種情況。

父親韓王信叛漢,是韓頹當無法控制的,畢竟當時的韓頹當還沒出生,而是出生在父親兵敗逃亡的路上。

打自記事兒起,就在草原生活,長大,也同樣不是韓頹當可以控制的,這純粹就是家世。

而在草原生活的那些年,因爲東胡王盧氏的存在,韓頹當所在的韓王部,對匈奴產於庭的存在價值越來越低,得到的待遇自然也就越來越惡劣。

最終,逼得韓頹當拼死一試,以叛漢罪臣之後的身份,重新回到這邊被父親背叛過的故土之上。

回過頭,韓頹當自然不恨那片自己從小長大的草原,也不恨那些與自己朝夕相處,相依爲命的牧民,甚至都不一定恨父親當年叛漢。

但韓頹當必然憎恨匈奴產於庭,先蠱惑父親叛漢,說得天花亂墜,等父親到了草原,卻對韓王部愈發嚴苛。

現在,韓頹當提出了一個通過傷害遊牧之民底層命中,來迫使草原統治者、迫使產於庭無法戰略騰挪的建議。

韓頹當有些愧疚,因爲這個建議,會害死許許多多的牧民。

但最終,韓頹當還是說服了自己,將那些許愧疚盡數壓下。

“戰,爲止戰。”

“殺,爲止殺。”

“要想永遠結束戰爭,那,就必須打一場讓所有人,都不願意再經歷第二次的慘烈戰爭。”

“要想讓未來的草原,過上和中原一樣的安定生活,就必須讓他們明白:安定,究竟何其來之不易……”

韓頹當如是想著,爲自己做思想建設。

而在上首,天子劉榮卻是思慮間,不由自主的望向自己,乃至整個漢家最重要的儲備軍官。

“衛中郎以爲如何?”

“弓高侯所言,可否使我漢家得天時、地利、人和?”

“或者說,可否能讓匈奴人——讓匈奴產於庭,失去天時地利人和?”

被劉榮點到,衛青卻絲毫不慌,不卑不亢的出身拱起手。

“陛下曾說過,這世間,最讓敵人畏懼的刀,不是已經落下的刀,也不是正在落下的刀。”

“而是隨時都能落下、隨時都會落下,沒人知道何時落下,卻也必然會落下的刀。”

“在臣看來,弓高侯提出的這個建議,便可用作我漢家懸在匈奴人頭頂,隨時會落下,卻遲遲未落下的刀。”

“——兵法雲:歸師勿掩,窮寇勿追,圍之必闕,網開一面。”

“弓高侯的建議,我漢家如果真的徹底貫徹,那很可能會逼得匈奴人狗急跳牆,進也傾巢而出,與我漢家打個兩敗俱傷,退則徹底放棄草原,遁去河西、西域,乃至更西。”

“一去不歸倒也罷了,就怕匈奴人在遠離我漢家之地,修養生息,最終強勢歸來。”

“所以,陛下應該以此爲要挾,即要讓匈奴人惴惴不安,不敢輕舉妄動,也要給匈奴人一點希望,讓他們無法下定決心玉石俱焚。”

言罷,衛青從容一拜,旋即退回自己的位置。

和韓頹當不同,衛青對草原、對遊牧之民,沒有絲毫同情心。

對於漢家的軍事戰略,衛青唯一堅持的原則是:以漢家的長期利益爲最高標準。

利益爲先,長期爲重。

(本章完)

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484章 爆!第365章 物論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426章 歲末第426章 歲末晚點更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劃算嗎?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152章 博望苑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7章 樑《孝》王第335章 西域!第524章 劃算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351章 新軍!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51章 新軍!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02章 戰書?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6章 困獸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88章 賊心不死!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105章 西進!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152章 博望苑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416章 大棒!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05章 羽林第8章 命可真好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540章 冬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98章 陛下口諭!第353章 吞金獸!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469章 開花結果睡一覺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449章 戰鼓擂第406章 傻了吧?第206章 孤兒軍回家晚了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0章 諸呂故事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7章 樑《孝》王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42章 啊這?啊???第35章 漢少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社会| 祁阳县| 英山县| 秭归县| 大渡口区| 太康县| 江西省| 家居| 古蔺县| 绩溪县| 顺义区| 会泽县| 巴彦县| 三亚市| 彭水| 昭苏县| 平阳县| 萨嘎县| 通城县| 呈贡县| 镇宁| 红桥区| 嘉善县| 枣阳市| 当阳市| 海淀区| 准格尔旗| 元阳县| 景宁| 白山市| 颍上县| 晋江市| 炎陵县| 余庆县| 清镇市| 电白县| 蚌埠市| 花莲县| 永德县| 华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