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6章 絕戶計

對於酈寄‘無法打敗一個鐵了心要墨跡、拉鋸的敵人’的說法,劉榮絲毫不感覺意外。

非但劉榮不意外,殿內的每一個人,也都不覺得意外。

——這都是很淺顯的道理,一想就通,一看就懂。

但對於衛青在這種場合主動開口,也同樣是不止出乎劉榮的意料,而是讓殿內的每一個人都爲之側目。

衛青如今的職務,是中車屬衛,兼騎中郎。

其中,前者是太子宮屬官,太子車駕、儀仗負責人:中車屬令手底下的人。

就拿當今劉榮舉例——劉榮在太子時期的中車屬令,便是如今的宦者令:葵五。

再往前,秦奸趙高也曾出任這一職務,只不過在當時的秦庭,中車屬令與儲君、與太子宮關係不大。

從這就不難看出,中車屬衛,說好聽點,是太子出行時的儀仗護衛,可說難聽點,那就是聽令與太子身邊第一太監頭子的花架子。

尤其當今劉榮早已不是太子儲君,太子宮又是無主運轉狀態,就更使得衛青這個‘中車屬衛’的職務,更少了幾分實際意義。

另外一個職務:騎中郎,也同樣是聽著好聽,甚至是劉榮在往這位歷史上的長平烈侯臉上貼金。

——如今漢室,並沒有‘騎中郎’這麼個職務稱呼。

中郎羣體也從來不分騎中郎、步中郎,而是統一稱:中郎。

能在中郎兩字前加個‘騎’字的,本身就不是作爲軍事儲備幹部、來長安鍍金學習的中郎羣體,而是相對普通的:騎郎。

也稱騎侍郎。

同樣是聽著威風凜凜,看著光鮮亮麗,但實際地位仍舊不見得有多高。

——因爲在如今漢室,郎官,是可以用‘買’的。

從家財十萬錢的中產之家,一直到家產二百萬的所謂‘素封’,都可以通過繳納獻金,來爲自家子侄,甚至自己買回一個成爲郎官,侍奉於天子左右的機會。

其中,騎郎倒也確實是門檻最高、價格最貴的那一種。

但說白了——能用錢買下來的官職,門檻再高,又能高到哪裡去?

即便價格貴,又怎麼可能有崇高的實際地位?

明白這些,再來看衛青中車屬衛,兼騎郎的身份,再結合衛青出生於平陽侯府,本是奴籍,其實也就可見一斑了。

中車屬衛,算是劉榮對衛青的親近、重視。

而騎郎,則是劉榮目前,能給衛青給到的級別最高、最體面的身份職務。

可繞是如此,這兩個身份職務——乃至‘平陽侯府之人’的身份加在一起,也遠不足以使得衛青,能在這樣的會議、這樣的場合,再未得詢問並獲準發言時主動開口。

事實上,這場會議,劉榮之所以會叫上這位未來的長平侯,並非是真的想要讓少年衛青給自己提意見,而是單純的想要讓衛青體會一下氛圍,順表瞭解一下這些未來之事。

畢竟十幾年後,漢家的戰略事宜,便多半要仰賴這位長平烈侯,以及另外一位千古罕見的奇才。

提前感受一下氛圍,設身處地的參加到這樣一場國家級戰略會議當中,對國家的未來戰略有一定的瞭解,是劉榮招衛青參加這場會議的主要目的。

其與衆人雖然不知劉榮心中所想,但也清楚:當今劉榮,從來都不是一個舉止跳脫,想一出是一處的人。

哪怕真的有心讓衛青這麼個小人物,在今日這場會議上發聲,劉榮也絕不會允許衛青,在禮數層面出現這麼大的問題。

從此刻,劉榮半帶錯愕,半帶疑惑,隱隱帶有期待,卻也本能有些不滿的神情變化,殿內衆人也不難看出:這並非劉榮安排的雙簧戲,而是那個叫衛青的年輕人,真的一不小心在這場會議之中插了嘴。

照理來說,這麼個人,在這麼一場會議上插嘴,那即便不至於丟掉性命,也必然是‘僅僅性命得保’得。

在劉榮卻在短暫的錯愕之後,似笑非笑著對衛青一招手,示意衛青上前。

而後望向殿內其他人,介紹道:“朕之幼虎,衛青,平陽侯府出身。”

相當簡短的介紹,卻也是在輕描淡寫間,解了衛青之圍。

——這是朕的人!

意識到劉榮這一層言外之意,殿內衆人本能的一對視。

下意識要與衛青打招呼,卻意識到雙方身份差距實在太大,便只要笑不笑的微一點頭,就當是和衛青打過招呼了。

至於衛青的發言,則全然沒人在意。

軍事,尤其是國家戰略級別的軍事問題,他不是一腔熱血就能解決的。

不是說喊兩句死戰不退,寧死不屈,又或是方纔的衛青那般,來一句‘一力降十會’,快刀斬亂麻,就能解決問題的。

尤其是眼下,匈奴人開始戰略收縮,同時開始在一定程度上‘避戰’,將漢匈雙方可能發生摩擦的地方,從高闕-幕南一線移到了遙遠的西域。

這使得最近幾年,逐漸掌握戰略優勢,以及戰略主動權的漢家,因爲匈奴人的刻意避戰,而失去了一部分戰略優勢。

若真讓匈奴人達成目的,把漢匈雙方角逐的戰場,從雙方邊境線放到遙遠的西域,那漢家絕對會是更難受的那一方。

因爲在兩個勢均力敵的大國之前,絕對是相對更爲弱小的那一方,更不希望戰爭爆發在雙方邊境。

比如過去的漢家,以及如今的匈奴人。

這固然是因爲發生在國境線的戰爭,大概率會演變爲強大方的擴張,弱小方反抗侵略的戰爭。過去,漢家很不希望和匈奴人之間,在漢匈邊境,或者說是漢室北方邊牆發生戰爭。

因爲對於當時的漢家而言,只要和匈奴人在邊境打起來,那就是一場國土保衛戰、反侵略戰爭。

從勝負的角度,漢家有勝有敗。

但從現實角度的‘都失’來衡量,當戰爭爆發在你的國土之上,你的國家變成了戰場時,你就已經輸了。

剩下的,不過就是輸多輸少的問題。

所以,漢家數十年如一日的和親,就是爲了儘可能避免摩擦,至少是避免大規模武裝衝突,乃至於戰爭的爆發。

因爲當時的漢家,不具備任何戰略主動權,只能被動接受‘只要打起來,戰場就必定在漢室疆域’的現實。

而今,時移勢易。漢匈雙方的戰略地位,幾乎是得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扭轉。

雖然匈奴人仍舊可以仗著騎兵的機動性優勢,自由的攻擊、侵擾漢家北方邊牆的某個位置,但從國家戰略的層面上來說,在哪裡打,已經不是匈奴人說了算的了。

尤其是在高闕易主,整個幕南地區都暴露在漢家的軍事威脅範圍內,河西地區也很難得到匈奴單于庭主力的支援的前提下,漢家已然掌握了絕對的戰略主動權。

而在匈奴人戰略收縮,並將戰略中心西移之後,情況卻又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匈奴人,想要通過戰略收縮,以及戰略重心轉移的方式,重新奪回‘在哪打’的主動權,並將雙方的主戰場,移到遠距漢家萬千裡的西域。

一旦漢家深陷西域,那上萬裡後勤補給線,以及對西域地區幾近於無的戰略掌控力度,必然會將如今,漢家在漢匈邊境地區取得戰略優勢和戰略主動權,都給消磨的一乾二淨。

匈奴人對西域的經營,雖然算不上有多麼穩固,但終歸是比還不曾踏足西域的漢家,要高上不止三五個檔次。

再加上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截然不同的後勤補給策略,足以使得如今,已經愈發顯露強者姿態的漢家,在西域折戟沉沙。

或許有人會說:爲什麼要被匈奴人牽著鼻子走?

爲什麼要上匈奴人的當,跟著匈奴人一起戰略轉移,跑去遙遠的西域較勁?

“匈奴人,未必會死守幕南啊~”

漫長的沉默之後,漢室最權威的匈奴問題專家,兼騎兵專家:弓高侯韓頹當開了口。

只是一開口,韓頹當便免不得一陣感嘆唏噓,搖頭嘆息。

”想秦之時,草原霸主東胡困局漠北,遊牧之民不敢南下牧馬。”

“即便河套、河西,乃至幕南,都並未被東胡人所掌控,卻也絲毫不影響東胡人‘草原霸主’的地位。”

“而今,匈奴人雄踞草原,雖然先後失去了河套、高闕,且河西也即將脫離匈奴人的掌控,但幕南地區、漠北地區,都還在匈奴人的掌控之下。”

“——這,已經比曾經的東胡人,要強上許多了。”

“尤其幕南,雖然在我漢家掌握高闕之後,已經不再是匈奴人絕對安全的大後方,但我漢家若欲強取,也必然會付出極其重大的傷亡作爲代價。”

···

“還有。”

“曾經的東胡人,僅僅只是佔據漠北,就足已成爲草原霸主。”

“而今,匈奴人出了漠北、幕南,還另外開闢出了西域,以及更西方的許多地方。”

“哪怕失去幕南,匈奴人也完全可以像每一個遊牧之民一樣——將單于王帳輕易收起,而後西遷。”

“——我漢家與遊牧之民相爭,終歸是要擊敗他們的人,而不是佔領他們的領土。”

“一旦單于庭主力西遷,甚至直接把西域,當作他們新的‘幕南’,那我漢家再想解決掉匈奴人,恐怕就不是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內所能做到的事情了。”

如是一番話說出口,韓頹當不忘略帶著無奈,對衛青遞去一個並無惡意的眼神。

就好似是在說:年輕人,你還太年輕~

你不懂的東西還多著呢~

感受到韓頹當這層‘善意’——是的沒錯,對於如今的衛青而言,韓頹當這種級別的高級將帥,能不對自己抱有敵意,就已經是莫大的善意了。

感受到這股善意,衛青只默然一拱手,算是謝過。

而後,便目光灼灼看向御榻之上的天子劉榮。

方纔,衛青確實是莽撞了些。

雖然劉榮沒有往心裡去,還主動爲衛青解了圍,但也並不意味著衛青,可以第二次不自量力、大言不慚。

衛青在等。

等劉榮的一個眼神,或一聲許可。

就像是一個戰役盎然的士兵,在等待將軍最後下達衝鋒的指令。

便見御榻之上,天子劉榮思慮再三,終還是深吸一口氣。

“罷了······”

“若真有什麼,大不了朕舍下臉皮,再保朕的長平侯一手······”

如是想著,劉榮便輕嘆著,對衛青遞去一個鼓勵的眼神。

同一時間,衛青趕忙拱手一禮,而後側過身,對殿內種人環一拱手,爲自己先前的失禮之舉道歉。

畢竟是天子劉榮親口承認的‘肱骨心腹’,眼下有願意主動道歉,殿內衆人自然也沒有揪著不放的道理。

便見衛青深吸一口氣,旋即視死如歸般,將自己的看法娓娓道來。

“臣,斗膽試言。”

“——我漢家之於匈奴,之所以勝則無大捷、敗則無小損,箇中要害,首在國土!”

“匈奴人南下侵擾,雖無意奪我漢家之土,然每每燒殺搶掠,使我漢家之沃土,一夜而爲焦土。”

“反觀我漢家,縱然偶有出塞,雖也無意於草原之土,卻根本無法對匈奴人的土地,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

“我漢家的將是出塞時,草原是草原;大軍南歸回到邊塞內,草原也依舊還是草原。”

···

“換做臣是匈奴人,恐怕也不會因爲漢家軍隊踏足草原,而感到半分恐懼。”

“大不了,暫時跑開就是了,反正漢家的軍隊早晚會走,草原早晚還能回到遊牧之民手中,何必與漢家的軍隊硬碰硬?”

“——所以,臣認爲,對待匈奴人、對待遊牧之民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要向他們荼毒我漢北邊境一樣,讓每一片被我漢家將士踏足的草原,都再也長不出水草、都再也無法用於遊牧!”

“只有這樣,匈奴人、遊牧之民,纔會被自己的土地所困,而非隨心所欲的在草原遷居。”

“只要遊牧之民不亂跑,那,不過就是一個個林散於草原之上,各以萬千人的匪盜、流寇而已。”

“不足爲懼!”

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93章 兒,斗膽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250章 單于庭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53章 竇王孫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520章 洗腦?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523章 好好好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22章 不遠了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43章 丞相失勢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449章 戰鼓擂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21章 殫精竭慮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205章 羽林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80章 有母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343章 考校第84章 上架感言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9章 執棋者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531章 封禪?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1章 不盡然吧?第523章 好好好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5章 登門賠禮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竹北市| 任丘市| 临桂县| 隆德县| 麟游县| 刚察县| 伽师县| 南投县| 龙泉市| 江西省| 安远县| 青冈县| 渭源县| 巧家县| 丰都县| 藁城市| 井冈山市| 平昌县| 拉萨市| 北川| 东源县| 泗阳县| 大洼县| 正安县| 长宁区| 临桂县| 泗水县| 鸡西市| 新安县| 阿坝县| 若尔盖县| 阳曲县| 双桥区| 满城县| 崇阳县| 周至县| 扶风县| 波密县| 渭源县|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