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5章 長平烈侯

對於竇老太后派自家子侄——尤其是兩個最拿得出手的當代子侄,不請自來的參加這場意義重大的國家戰略商討會議,劉榮並沒有什麼太強烈的不滿。

在劉榮看來,外戚這個東西,和異姓諸侯、宗親諸侯,乃至於後世的閹黨一樣。

都是特殊歷史時期,亦或是特殊歷史背景下,必然會發生,且必須承擔歷史使命的羣體。

誠然,外戚之禍,諸侯割據之弊,閹黨亂政之患,都意味著這些羣體的存在,對封建王朝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從唯物的層面上來講,凡事皆有兩面性。

對於後世,那些處於封建王朝鼎盛時期的政權而言,諸侯藩鎮,固然是禍患根源。

但對於如今漢室,尤其是漢初,乃至於更早的宗周而言,以諸侯王爲載體的封建制度,卻是華夏文化在那一時間階段最先進、最巧妙的構思。

跟明朝的皇帝說諸侯割據,遺禍天下,那除了朱重八重感情、不願意聽這些不利於兒孫的話之外,絕大多數明皇,都會認可這個說法。

但你要是跟漢高祖、漢文帝,更或是周天子說分封制不行?

那你只怕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外戚,其實也是一樣的。

對於更晚的後世王朝而言,外戚這個東西,真是一無是處,根本讓人想不出有什麼好的。

但對於尚處華夏封建文明、封建社會早期的漢家——至少是西漢前半頁而言,外戚天然具備的血脈加成,絕對是漢天子無法忽視的重點。

在劉榮看來,諸侯藩王也好,外戚、宦官也罷,其實就像是‘華夏文明’這個學生,從幼兒園一點點考上小學‘中學,直到上大學、讀研究生的路上,不可或缺的過程。

——處於幼兒園階段的周天子,就是覺得分封制天下第一好!

但到了小學階段的秦漢,華夏文明這才意識到,分封制也不全是好處,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弊端顯露的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隨著華夏文化完成‘幼兒園到小學’的學歷晉升,分封制本身帶有的積極作用,也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就好比加減法,幼兒園的小孩子需要掰著手指頭算,確實很好用。

但到了小學,簡單的加減法已經可以心算得出結果,再去掰手指頭,無疑就是在浪費時間了。

而漢家現階段,還遠沒有達到‘視外戚爲洪水猛獸,飽受其弊,卻絲毫不需要用到其利’的程度。

如今漢室,還是能從外戚羣體的積極方面,得到許多正相反饋的。

以至於即便出了呂太后、呂氏外戚那麼一大家子的典型反面教材,漢家對外戚也依舊不是喊打喊殺,而是慎而用之。

原因無他:利大於弊爾。

再者,竇老太后此舉雖然略顯唐突,但考慮到來的兩個人,如今在朝中的職務、身份,其實也就沒那麼不可接受了。

竇嬰自不用說。

早在太宗皇帝晚年、先帝早年,就已經是聞名天下的大儒,哪怕拋開外戚的身份不談,一個博士官之類的二千石虛職,也還是擔得起的。

後來,以大將軍的身份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竇嬰有了武勳傍身。

文名、武勳,再加上外戚身份,若非漢家自呂太后以來,對外戚子弟頗多防備,且太宗皇帝年間,章武侯竇廣國拜相失敗一事‘珠玉在前’,早在哪個時候,竇嬰其實就已經夠格做亞相御史大夫,併爲擔任丞相做準備了。

而今,已經貴爲漢相的竇嬰,無論是職務,還是傍身的武功勳,以及對軍事方面的瞭解,都足以讓竇嬰,有資格出現在這場關乎漢家未來的國家戰略會議之上。

真要說到起來,就竇嬰這麼個身份地位,這場會議劉榮沒有主動召竇嬰與會,反倒是竇老太后,要好好揪一揪劉榮的耳朵了。

至於另外一位:太僕南皮侯竇彭祖,情況也相差無多。

——當朝九卿的身份,雖然不是‘非參加這場會議不可’的程度,但光憑這一個身份參加這場會議,也沒人會覺得什麼不對。

尤其竇彭祖,還是九卿中,與軍事事務關聯相對較深的太僕。

雖然不像衛尉、郎中令那般,與國家軍事有著極爲密切的關聯,卻也因掌天下馬政,間接影響漢家騎兵部隊建設的緣故,而和軍事事務有著不淺的淵源。

再加上本身,劉榮也不排除外戚參與國家大事——尤其現階段,還不覺得外戚羣體‘非解決不可’;

對於竇嬰、竇彭祖二人的出現,劉榮也就沒覺得有什麼不對了。

只臉不紅心不跳間,與兩位表叔打過招呼,並敷衍的解釋一番爲何沒有召見二人,並對二人不請自來表示接受,劉榮很快便將議題擺上了檯面。

——軍臣老兒又是和親嫁女,又是讓右賢王伊稚斜兼任日逐王;

兼掌——甚至是重點掌控西域事務!

很顯然,這是要拿西域當血包、當回血的泉水,來和漢家打一場長達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拉鋸戰了。

更顯而易見的是:劉榮不想打拉鋸戰。

漢家的每一位公卿大臣,文官武將,乃至每一個有識之士,都不願意和匈奴人,打這樣一場曠日持久,兩敗俱傷的拉鋸戰。

事實上,在任何兩個主權之間,佔據戰略優勢,且戰略優勢必然會越來越大、早晚都會取得全面勝利的那一方,往往都不希望戰線延長,並最終演變爲無休止、無止境的拉鋸。

——勢均力敵,才應該考慮如何取勝。

佔據優勢,且隨著時間推移,勝算必定會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能幾乎達到‘必勝’的高度,那需要考慮的,就不再是如何取勝,而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儘快去的勝利了。

劉榮政治水平不低,但軍事層面,卻是不足以與此刻殿內,除竇彭祖以外的軍中將帥所媲美。

別說欒布、酈寄等國之宿將,亦或是韓頹當這種騎兵將領——就連竇嬰這麼個在軍中‘鍍過一層金’的前任外戚大將軍,其在軍事方面的水平,那也不是劉榮能輕易碰瓷的。

畢竟再怎麼說,竇嬰那也是正兒八經帶過兵,正兒八經把手底下的二十萬大軍,給調度的井井有條,沒有出大亂子的。

雖然整場吳楚七國之亂,竇嬰所部都沒有哪怕一級斬獲,也沒有參加哪怕一場最小不過的斥候遭遇戰;

但一場戰爭的洗禮,給竇嬰帶來的軍事層面的財富,遠不是劉榮窩在長安未央宮,搞幾舉沙盤推演,翻幾遍先賢兵書、前線奏報就能比擬的。

對於這種事,劉榮一向看的很看。

——皇帝,可以是大將軍,但並不是非得有做大將軍的才華。

能搞懂軍事、戰爭邏輯,能對軍事戰略有基本的,入門級的瞭解,保證自己不會被將帥矇騙,便足矣。不只是軍事層面,其他所有的方面,文治也好,經濟也罷,專業的事,總有專業、專精的人,做得比封建帝王做得更好。

帝王最需要學的、最應該做好的,便是任用這些專業人才。

故而,在拋出問題之後,劉榮也沒有搶奪話語權,直接把舞臺留給了幾位軍方大將。

也果然不出劉榮所料:幾乎是在自己話音落下之後,殿內衆人,包括軍事水平最普通的南皮侯竇彭祖,都滿臉凝重的皺起了眉頭。

率先開口的,則是如今漢室毋庸置疑的軍方第一人:曲周侯酈寄。

“陛下可知,圍魏救趙之計,爲何是兵家亦束手無策之陽謀?”

輕聲一問,換來劉榮一個‘請’的手勢,便見酈寄垂眸嘆息道:“因爲時間。”

“——圍魏救趙之計,之所以無解,就是因爲時間。”

“受計者,根本沒有時間攻下眼前的‘趙’,更沒有辦法以步步爲營的姿態,在確保自己不受伏擊的前提下,儘快回到必救的‘魏’。”

“時間不夠,將帥便急。”

“一急,便要亂了方寸。”

···

“兵法雲:圍魏救趙者,乃攻敵之必救,以解敵將攻之處也。”

“但在臣等老將看來,圍魏救趙,不單是‘攻敵之必救’,而且還要攻敵之必急救!”

“必須要讓敵人急,什麼都不顧上——連行軍穩妥都顧不上,不顧一切的飛奔回師,纔算是計成。”

“而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大多數老將,也都會得出另外一個結論。”

“——行伍戰陣之事,雖有戰機稍縱即逝之時,亦有欲速則不達之理。”

“戰機即現,則稍縱即逝,這固然不假。”

“但在戰機出現之前,將領首先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戰機的出現。”

“可以有所舉措——可以通過外力,來謀求戰機儘早出現,亦或是出現更好的戰機。”

“但最終的目的,仍舊是掌控戰機,得勢而擊,而非不顧戰機,倉惶急於求成······”

酈寄一番話說出口,殿內衆人紛紛點下頭。

便是劉榮,也爲酈寄這番話中,所暗含的軍事哲理而贊同不已。

如今漢室,雖然自孝惠皇帝廢除《挾書律》,允許百姓民私藏書後,在文化層面得到了極爲明顯的發展和開放,但大多是重要的典籍,卻仍舊是名門望族的不傳之秘。

其中,又尤其是兵家典籍,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兵法》,以及各類軍事理論,爲高級將官以家族爲單位藏私,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重災區。

劉榮毫不懷疑,酈寄方纔這一句話記錄成書簡,放在市面上叫賣,絕對能讓那些有志成爲‘將帥世家’的中層軍官強破頭,並作爲家族昌盛的根基,以傳家寶的形式代代相傳下去。

但很快,劉榮便意識到了其中的疑點。

“曲周侯的意思,朕明白。”

“君侯關於圍魏救趙之計的高見,朕也同樣認同。”

“但這和眼下,和今日之議題,又有什麼關係呢?”

說著,劉榮不忘試探道:“難道曲周侯是想說,面對匈奴人‘求拉鋸戰’的意圖,我漢家不可急於一時,欲速則不達,暫時還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聞言,卻見酈寄滿是無奈的含笑搖搖頭。

而後便滿是唏噓道:“陛下,誤解老臣的。”

“老臣的意思是:行伍戰陣之事,除非強弱一目瞭然,否則,一方想要死守、死戰,那另外一方,便多半是很難謀求速生的。”

“尤其當弱小,或處於劣勢的一方,不再將戰爭勝利作爲目標,而將拖延時間、糾纏敵方作爲目標時,那強大一方,就更無法從‘不求勝,只求緩敗’的敵人手中,很快取得勝利了。”

“畢竟求勝很難,但求‘不敗’則簡單許多。”

“若是在‘不敗’的基礎上再退一步,只求‘不速敗’,那,就更是······”

說到最後,酈寄滿是無奈的搖頭唏噓起來,話語中的意思也是十分明顯。

——匈奴人如果想贏,那很容易,打一場就行。

匈奴人如果只是不想輸,那漢家要想全面取勝,就稍微麻煩一點。

而今,匈奴人擺出一副拉鋸戰的架勢,擺明了是將勝負置之度外,根本不想著打贏漢家,而是隻想著拖死漢家,想著兩敗俱傷、死之前拉個墊背——甚至是在死之前重挫漢家!

尤其這重挫,並非通過正面戰場的軍事碰撞,而是國家層面的國力消耗!

這就像是一個乞丐,不求揍你一頓,甚至都不求打你一拳,就只是揮舞著沾糞的拖把,擋在你的必經之路上,無論如何都要甩你一把。

問:如何保證在身上不沾屎的前提下,順利度過這個乞丐‘駐守’的街口?

明白了酈寄真正想要表達的意圖,劉榮隨之默然。

圍魏救趙之計,毒就毒在不給對方留時間,必須立刻馬上放下手裡的所有事,飛奔回援!

反之,只要給敵人充足的時間,亦或是戰略空間,那隻要對方鐵了心跟你耗······

“匈奴人鐵了心要耗,陛下不如一力降十會!”

沉默中,一聲稚嫩、青澀的話語聲響起,惹得殿內衆人紛紛側目。

待看清開口那人,此刻正有些不安的看向自己,劉榮原本愁雲密佈的面容,也隨之涌上一抹不知由來的期翼·····

第448章 墨家?第250章 單于庭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50章 單于庭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227章 開戰!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335章 西域!第550章 皇長子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我再改改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369章 詭寂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08章 誓師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睡一覺第58章 我有卵子!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425章 河西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488章 駭人!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14章 坑兒的爹!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77章 我乏了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296章 不孝有三?兒童節快樂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531章 封禪?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320章 衛青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250章 單于庭第335章 西域!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142章 啊這?啊???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486章 絞肉機?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523章 好好好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480章 意外第484章 爆!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550章 皇長子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62章 記住了?第465章 酷吏?第480章 意外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538章 意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海市| 长宁区| 浦县| 新乐市| 长顺县| 绵阳市| 上饶市| 仙居县| 奉新县| 崇文区| 凯里市| 长丰县| 屏东县| 遂宁市| 罗田县| 滕州市| 高青县| 大港区| 彭州市| 自治县| 青川县| 久治县| 中山市| 依安县| 全州县| 永和县| 双柏县| 锡林浩特市| 包头市| 杭州市| 宁强县| 罗城| 额尔古纳市| 醴陵市| 嘉义市| 莱阳市| 唐山市| 长兴县| 师宗县| 亚东县| 萨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