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

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

韓丹自收到關羽及魚俱羅關於取得了阿里和昌都地區戰役勝利的密摺後,就令朝廷加大了對吐蕃即藏州的支持力度。通過加派地方戍衛部隊,選拔民政治理官員,輸送糧草等物資方面進行穩固阿里及昌都的發展。進而解決平藏大軍的後顧之憂,加快瓦解吐蕃反抗勢力,將藏州徹底納入統治範圍。

那曲地處吐蕃北部,屬唐古拉山脈,位於高原,東連昌都地區,西接阿里地區,南部與拉薩、林芝地區接壤,北部與西域相連。面積居吐蕃之最。多山地分佈,湖泊衆多,星羅棋佈。高寒缺氧,氣候乾燥,因其境內有一條河流穿過,那曲地區在當地居民藏族語言中代表著黑色的河流的意思。原來是象雄王國的屬地,後來吐蕃統一了整個藏州地界,將此地區納入了統治範圍。

十月底,魚俱羅率五萬騎兵東進那曲地區,而同時,關羽也是帶領麾下十萬鐵騎西進那曲。沿途遇守軍衆多的大城則繞行,遇兵寡小城則克之,途經村莊部落若遇抵抗力量則剿滅之,至於婦孺老弱則遷往城池。所獲取物資用於補給,心向朝廷,友善的部落則善待之,願意遷往大燕已佔據的城池的,可派兵護送之。

大燕十五萬鐵騎在吐蕃那曲地區來去縱橫,將那曲進行分割隔離,凡是小城不投降者皆被攻破,膽敢出城者皆被圍殲。而朝廷後續的支援力量也是源源不斷的挺進吐蕃,後方的戍衛部隊很快就接手了昌都地區七個縣城的駐防任務。騰出兵力來的平藏部隊主戰步卒開始進入那曲地區,陸續攻打不願意投降且孤立無援還沒有被佔領的城池,以便徹底掌控那曲全境。從朝廷各地選派來的地方官員也開始構建大燕的政權治理體系,組建地方衙門,修建寺廟等。

十月底,拉薩,吐蕃王宮。自阿里地區和昌都地區失陷後,整個拉薩,上至吐蕃高官權貴,下至貧民百姓,都是一片慌亂,人人感覺烏雲罩頂,大難臨頭一樣。吐蕃王贊普,下令王宮衛隊嚴守王宮安全,不得王族成員隨意進出,防止動亂髮生。特別是防備戰爭激進派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來,畢竟如今吐蕃還佔據半壁江山,一些不軌之臣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之下難免有其他的想法。其實在阿里和昌都被大燕攻佔後,贊普王就放棄了抵抗的想法,尤其是收到女兒的勸降書後,更是如此,當今大燕國力鼎盛,兵鋒凌厲,威加海內,一統四方,不是自己所能抵擋的,相信這個世界上也沒有比他更強盛的帝國了。

可是世上總會有一些癡心妄想,妄自尊大的人存在,不甘心屈居人下,認爲這次是一個很好的實現野心的上位機會。歷史上,也不乏出現這樣的野心之輩,利用王國即將分崩離析的時機,趁機自立,成功建立了一方割據勢力。可今時不同往日,在當今的時代卻是不可能了,因爲韓丹的出現,大燕國力強盛,絕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了。

如今的吐蕃王國中就有一個這樣的愚人存在,就是吐蕃大國師鷲博志,有武宗圓滿修爲,素有大志,掌控著吐蕃王國的軍政大權。以前礙於吐蕃王國的正統性,沒有機會,而且,吐蕃名義上還是從屬於大燕的屬國,又和大燕有姻親關係,當今皇帝的妃子還是吐蕃王的女兒。他不敢也不想揹負罵名,謀朝篡位,如果這樣做,也不會有好下場的。

可如今大燕攻伐吐蕃,他終於是等到了一個機會,準備以大燕大軍攻陷整個北方位藉口,遷吐蕃王贊普及其餘王族到地勢更加險峻的西南方喜馬拉雅山脈附近,有珠峰作爲屏障,可以暫緩大燕的攻擊,到時即可徐徐圖之,待他突破武聖,就可取而代之,獨立於大燕之外了。可鷲博志到底是小看了大燕王朝的深厚底蘊,不知道大燕帝國高手如雲,兵鋒正盛,也更是不清楚大燕始佛帝韓丹的恐怖。

吐蕃王贊普防備著鷲博志的手段,令王宮禁軍日夜守候,宿衛宮廷。而國師鷲博志也是暗中策劃,想著謀奪宮中士卒的軍權,挾制王室,達成目的。吐蕃政局可謂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隨時有傾覆的危險。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十月底,魚俱羅與關羽已是分別率領大軍攻伐並縱橫於那曲地區,至十一月中旬,基本平定了那曲全境。後續來自朝廷的地方軍隊和官員也是接手了當地的防務和民政治理。而鷲博志也從吐蕃南部集齊了十萬大軍,在拉薩與那曲交界處佈防,決定抵擋住大燕的攻擊。這十萬大軍可以說是目前能召集起來的所有軍隊了,也是他這麼多年苦心經營維持起來的,再想要聚集其他部隊,就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了。鷲博志前期一直想將吐蕃王贊普遷至吐蕃南部,苦於手中兵力不夠,如今聽命於他的大軍已抵達拉薩,也是時候遷都於南方,接著繼續完成他的宏圖偉業了。

關羽和魚俱羅已經收到了吐蕃最新的軍事情報,於十一月底,合軍一處,共計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拔向吐蕃王宮所在的拉薩。吐蕃王宮被稱呼爲布達拉宮,在當地民族藏族語言中寓意爲聖地,位於拉薩西北瑪布日山上,可以說是海拔最高的宮殿了,遠遠望去,十分宏偉,是吐蕃最大的建築,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羣樓重疊,是按藏族風俗建築而成。

自吐蕃王朝建立統一以來,就將王都遷至拉薩,後來吐蕃王松贊干布爲迎娶大燕公主,又對布達拉宮進行了擴建。布達拉宮中還有一些喇嘛教的朝拜和修行的祠堂建築,是喇嘛教衆的活動的地方。

吐蕃也是信奉喇嘛教的,因此有一些喇嘛教的建築存在。千多年以前,吐蕃當初崛起於藏部高原,統一各部族的時候,也是得到了喇嘛教創始人喇嘛子的支持的,當時喇嘛子正是在籌謀利用信仰之道尋求突破的時候,覺得吐蕃這個部族勢力十分有潛力,決定助吐蕃統一各部族建立王朝,這將十分有利於他傳播喇嘛教,因此吐蕃王朝上下都十分信奉喇嘛教。

當初西域樓蘭統一整個西域之時,也有喇嘛教的影子,只不過當時是伽藍尊者在執掌喇嘛教,相比於師尊喇嘛子,他更加堅持於苦修的道路,一般情況是不插手世間的權利爭鬥的。就像上次西域樓蘭內亂,他也只是救走了樓蘭王母子而已。正是如此,前代樓蘭王又再次尋求於大燕的幫助,最後才統一了西域。總之,喇嘛教在西域和吐蕃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極西之地,以及吐蕃南部翻過喜馬拉雅山脈後的不丹,天竺等地都有一些輻射。

當然如今也有一些百姓和貴族開始信仰佛教了,特別是自執掌當代喇嘛教的伽藍尊者宣佈喇嘛教併入佛教,稱佛教密宗,將佛教和喇嘛教義融合傳播後,一時間也是信仰者如雲。致使佛教在西域和吐蕃廣泛傳播,寺廟興建了不少,廟中供奉著始佛帝,在始佛帝下首則擺放一尊小的雕像,是喇嘛子的塑像,韓丹特別允許可在西域和吐蕃的寺廟中供奉喇嘛子,被他追封命爲喇嘛法王,這是爲了加快推進佛教在喇嘛信仰之地的傳播,更好的吸取喇嘛教的養分壯大自己。目前西域以及吐蕃境內的佛教密宗也被稱呼爲藏傳佛教。

十一月底,關羽和魚俱羅的大軍已是抵達了拉薩的邊境與吐蕃大軍進行對峙。吐蕃方面,鷲博志令心腹手下瘌獺令萬兵士守衛王宮,瘌獺有武宗中期修爲,他則率領大軍阻擊大燕軍隊。說是防守王宮,護衛吐蕃王極其王族的安全,其實他是擔心王宮有變。

二十六日,大燕開始對拉薩的守軍展開攻擊,這也許是平定吐蕃以來的最艱難的一仗了。吐蕃在一百多年以前,松贊干布剛繼位的時候,相對來說仍是十分強盛的,當時吐蕃經歷松贊干布的祖父和父王兩代吐蕃王的經營,國力不斷增強,變得很興盛,達到了巔峰狀態。甚至是通過喜馬拉雅山脈的幾個易於通商的要道,派兵南下橫掃不丹和天竺等國度,在收穫財富的同時,也將喇嘛教流傳在了當地。更是還與大燕爭奪西域這條聯通極西之地前沿區域的黃金商道,多次和大燕產生戰爭摩擦。

而松贊干布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繼任爲吐蕃王的,雖說此時吐蕃不再國力巔峰,但還是不容小窺的,當時大燕先帝剛繼位,北有草原匈奴的威脅,國內越州的山越族也時有反叛,又要面對西域和吐蕃的反覆,因此局面也是有些被動,因此才和西域及吐蕃分別聯姻,以此緩和西部的局勢,暗中發展積蓄國力。

鷲博志率領的這十萬大軍就比吐蕃其餘地方的軍隊精銳,受鷲博志的特殊關照,在裝備,訓練,軍餉等方面都優厚於其他部隊,常年駐紮於喜馬拉雅山脈,還經常南下征伐不丹和天竺,戰力可以說是冠絕吐蕃所有軍隊。這些情報,關羽和魚俱羅都已是早已收到,並進行了分析和研判,他們自不敢小視任何對手,十分慎重面對,但也對自己的軍隊和士卒十分自信,大燕軍隊是強大不可戰勝的,不懼任何強敵。

這場事關吐蕃國運的戰事,即將一觸即發。

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

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六十章 草原三分,極北之地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十三章 冀州第三十八章 新田土稅法的施行及會試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六十九章 初戰樓蘭古城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十一章 歲末第六章 易筋經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六章 易筋經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三十七章 佛皇二年第八章 走馬上任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四十六章 又見聽風閣,江湖天地榜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第三十四章??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十一章 歲末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三十四章??佛皇元年二月朝會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七十五章 關於藏州的佈局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七十一章 巴圖斯亡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四十章 宮中軼事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二十三章 靈隱寺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十一章 歲末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三十九章 狀元不易第六十七章 攻克哈密第十二章 離京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四十三章 鬥將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十三章 冀州第八十二章 政事部署,天地由來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二十一章 姑蘇山莊的謝幕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二十四章 北歸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六十二章 西域來使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池县| 双峰县| 无锡市| 光山县| 南昌县| 塔河县| 白水县| 偏关县| 扬州市| 儋州市| 灵台县| 砀山县| 资源县| 湘乡市| 莫力| 孙吴县| 饶河县| 延吉市| 庆安县| 阳泉市| 沙雅县| 富民县| 开江县| 吴旗县| 蓬溪县| 罗源县| 张北县| 海口市| 钦州市| 湖北省| 三台县| 偃师市| 涿州市| 远安县| 读书| 海口市| 平遥县| 凤山县| 万全县| 新建县|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