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
就在魚俱羅對樓蘭進軍之際,陽郡王與他就是收到了二王子伊吾親提六萬大軍由烏魯木齊東進攻打哈密的情報。由陽郡王率五萬騎兵回援哈密。
二月初,阿勒泰地區的戰役剛開始,魚俱羅已是在樓蘭城下佯攻了三天,以等待巴圖斯大軍的到來,好一戰定巴音郭楞。而此刻,陽郡王已回軍哈密,並安排好了吳一夫負責防守,自己則率軍藏於野外埋伏,張網以待獵物。這個時間,二王子伊吾也是率領大軍抵達了哈密城附近。
如果在同一個時間點,佛皇曆三十一年二月,從空中俯瞰整個西域的話。就會發現大燕兵分三路,在西域的北部,東部和東南三處地方分別展開了軍事行動。以李定國,姜維的十萬大軍牽制阿勒泰地區的大王子阿拉泰的兵力,不使其援兵哈密。
在樓蘭和哈密則是等待著三王子巴圖斯及二王子伊吾的援軍,以便消滅其有生力量,但是無論是南下全取巴音郭楞全境,還是西進收取烏魯木齊,都如探囊取物一般。
從地圖上看,這三處戰役的勝負就可決定整個西域的歸屬了,一旦消滅了三位王子的勢力,西域十三州,就可獨佔八至九州之地,到時大局已定,其餘叛亂勢力不足爲慮。
二月十六日,伊吾收到三王子巴圖斯的飛鷹傳書,言他距離樓蘭已不足半日時間二十里地,此刻,伊吾也是抵達哈密附近,離哈密城只有三十里。而巴圖斯也收到了二王兄伊吾的密信,稱其已抵達哈密地區,可開始攻擊。
二人約定共同進攻,卻是不料這是他們之間的最後一次聯絡了,也不會想到大燕早就破獲了他們的軍事行動情報,並臨時對此做出了軍事調整部署,就等他們自投羅網,一舉消滅了。這就是情報戰,地藏司的滲透天下的能力,跨時代的發明和發展。
這一天,巴圖斯率軍衝向了正在攻打樓蘭城的魚俱羅的軍隊,結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也是這一日,伊吾也是率領麾下大軍,攻向了早已是防守嚴密的哈密城。等待他的似乎也是早已註定的結局。
城樓上,哈密守將吳一夫遠遠的就看見了黑壓壓一片的騎兵衝向了自己鎮守的城池,心中也是心緒起伏。他自是上過戰場的老兵了,沒想到今日還會再有徵戰殺敵的時候,雖然他資質不高,今生武道可能再難有突破了,才從一線主力部隊提拔到地方任主將,可他還是有一顆征伐沙場,馬革裹屍而還的報效朝廷的忠心。
這一次的再臨戰場,讓他彷彿又是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多年以前征戰南越平定山越族,以及十多年前北伐草原追逐匈奴人的歲月,那是他青年和壯年的征戰歲月,那時他還只是一個伍長和校尉。這就是帝國千千萬萬個平凡的職業軍卒中的一個縮影和代表,正是他們撐起了帝國征伐四海,囊括天下的脊樑和胸懷。
“準備”,眼見來自烏魯木齊的援軍已是抵達哈密城池,並打算攻城,吳一夫令士卒做好防守的準備。而城外某處的初陽,也已經提前感受到了數量衆多的騎兵的來襲,稍後城外埋伏的大軍也是發現了烏魯木齊軍。
但都是繼續埋伏,不發一聲,一動不動,宛如雕塑,只待進攻的命令,這就是嚴明的軍紀。伊吾率軍抵達哈密城後,想著兵貴神速,就是要趁大燕立足未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回哈密的控制權,切斷大燕的退路,圍剿進入西域的孤軍。
可惜他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卻沒有預料到大燕早已爲他制定下了失敗的落幕,這是對他的蓋棺而論,不容反駁了。若是他早有先知,也許會退守,退守,再退守,直至退無可退然後投降,也不會主動出擊,以至於沒有活下去的餘地。
“攻城”,他急切的下達了攻城的命令。大軍自烏魯木齊奔襲而來,沒有攜帶更多的攻城武器,也不善於攻城,只攜帶了一些長梯,以作攻城之用。許多士卒舉著盾牌,扛著攻城梯就衝向了哈密城池,如一羣出籠之鼠狂奔向城牆。
“放箭”,吳一夫待攻城的士卒接近城池二里後,下令弓箭手射擊。一波波箭雨,好似烏雲蓋頂,傾斜下攻向城牆的烏魯木齊士兵。西域缺少鐵礦,冶鐵技術也是遠遠落後於大燕,武器裝備方面遠不及朝廷精良,許多攻城的士卒都沒有穿戴盔甲,沒有鐵甲護身,防護能力極低。被箭雨覆蓋,瞬間倒下了一片,也有依靠盾牌抵擋箭矢,衝到城池附近的,但想要攀登城牆卻是很難了。
自大燕佔據哈密後,就在城池之外,開挖了護城河道。因時間短暫,來不及引入河水,就在坑底埋入了許多削尖的木樁。很多烏魯木齊士兵來不及反應過來,就是被高速衝鋒的慣性帶入了坑底,被木樁貫穿而死。這對於攻城的難度大大提升了,不僅要防備城頭的箭雨,還要應付護城的坑道,損失的兵力更是超出了二王子伊吾的預料。
眼見著攻城的士卒死傷慘重,伊吾面色陰沉,但爲了攻克哈密,這一切都是他所能承受的。暗自咬了咬牙,他下令繼續攻擊,不計較損耗,就是用人命填也要攻上哈密的城頭。在伊吾想來,大燕的主力已是南下樓蘭,如今留守的兵力定是十分不足,正是防守空虛的時候,自己的六萬大軍一定可以奪回哈密的控制權。
一波一波的烏魯木齊士兵頂著盾牌冒著箭雨衝向了哈密城池,大量的烏魯木齊弓箭手也是對著城頭的大燕士兵展開反擊。雙方箭來箭往,偶爾有防守的大燕士卒被流矢射中,摔落城牆,總體來說,還是烏魯木齊軍損失較大。在伊吾不計損失的嚴令下,攻城的烏魯木齊士兵衝過箭陣後,將攻城梯搭在護城河道上,以此爲橋,衝到了城牆之下,架起攻城梯向城頭上攻去。
無數的西域士卒像螞蟻一樣攀附在攻城梯上,快速向城牆上爬去。城樓上大燕守軍在上級將領的命令之下,有的軍士將攻城梯推倒,上面的許多兵士都是失重一樣慘叫著掉落在城下,死得十分難看悽慘。有的扔下滾木巨石,將攻城士卒砸落,有的潑下熱油,點燃了火油,城下瞬間大火蔓延,濃煙滾滾,對攻城的軍士造成了極大的殺傷。
時間不停流逝,伊吾大軍是午時趕到哈密的,隨即就開始了攻城,沒有一絲耽擱。戰至現在,已是酉時,天色漸晚,城外某處,初陽一直盯著不遠處的攻城戰況,旁邊副將請示是否出擊,均是被他否認。他決定暫時按兵不動,時機還未到,如今伊吾的大軍還沒有全面投入到攻城之戰中,投入攻城的只有兩萬多士兵,身邊還有衆多部隊沒有投入進攻,尚不是最佳的攻擊時機。
隨著天色越晚,攻城戰是越發激烈了。伊吾似乎並不打算停止攻擊,在持續進攻的命令中,有攻上城頭的士卒已是和防守的大燕守軍展開了肉搏,可畢竟是人數不佔優勢,全靠一股血勇衝上城頭,防護能力也不強,根本堅持不了多長的時間,就被殺死或是推下了城牆。
伊吾見有勇士攻上了城頭,十分興奮,但見沒有取得期望的成效,攻上城頭的士兵不是被殺死就是被趕下城牆,又是十分氣惱,隨即下令加大攻擊的力度,再度投入更多的兵力攻城。就連天色已晚,身邊的親信勸諫暫時收兵,明日再行攻城,都不予理會,嚴令繼續攻城。他不想夜長夢多,還是抓緊攻破哈密城爲上。
就在哈密發生激烈的攻防戰的時候。位於阿勒泰地區的戰役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經過幾日的鬥將單挑和小規模的對戰後,雙方都是逐漸瞭解熟悉了彼此的戰法。戰事的規模也是越發龐大了起來。
針對阿勒泰守軍的情況,李定國很有信心定能擊敗大王子阿拉泰的大軍,一舉拿下阿勒泰城。到時再南下匯合哈密的朝廷大軍,則烏魯木齊地區可定,再加上收取巴音郭楞地區,西域大半地域儘可掌握在手中,平定西域全境指日可待。
京城,養心殿內,韓丹一如往常的在批閱奏摺。這幾日,宮女送來的粥和點心,似乎又是換了品種,但口味還是比較不錯的。
韓丹也沒在意,也許又是哪個妃子熬製了叫人送過來的吧,邊喝著粥,邊批閱著奏摺。他卻不知這是阿依蒂專門爲他熬的,由太后懿旨吩咐海公公送來的,不然海公公是斷然不敢將她熬製的粥呈送陛下的。
阿依蒂是個聰明的女人,她懂得春風化雨,循序漸進的道理,而且還需要太后的幫助。她對自己的容貌很有自信,對太后和陛下也很用心,她相信這一天是不會太遠的。
正是:爲帝者縱橫四海,爲君則擁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