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四十九章 爲科舉正名

古代讀書人不容易啊,也確實是不容易,在總的人口之中,這識文斷字的讀書人確實也不算多,但有功名能當官的讀書人就更少了,其中的競爭壓力簡直是不言而喻,不說百裡挑一的話了, 簡直就是千里挑一,萬里挑一了。

所以,爲了考功名,爲了有個錦繡前程,走上仕途,過上好日子, 這古代讀書人也有很多讀書把自己讀的瘋魔了的,把自己逼死讀瘋的都有,就比如張秀才以前的好友陳秀才, 不就因爲考鄉試,把自己的一條命搭上了嗎?

這種因爲科舉考試,走上了極端的讀書人,是有不少的例子的,甚至可以說科舉考試簡直就是摧殘讀書人的精神和肉體,讓人都跟著瘋魔了。

張進上輩子有時候也覺得古代的科舉考試是很可笑的,那些爲科舉考試而瘋魔的古代讀書人也是很可笑的,他讀過《范進中舉》,也讀過《儒林外史》裡面的其他故事,對裡面對科舉考試的辛辣極端諷刺,他看了也不知該哭該笑了,心裡就是想著,這世上還真有這樣的讀書人嗎?真是瘋魔了!

但是,當他穿越來到了古代這個時代,張進好像就有些理解古代的讀書人了, 有些明白他們對科舉考試爲何會如此瘋魔了,因爲在古代對於讀書人來說, 確實是沒有比科舉考試更好的出路了。

而且,別說古代的讀書人爲科舉考試而瘋魔了,別再嘲笑古代讀書人了,在現代又何嘗不一樣呢?教育上的內卷,小學生就開始做作業做到深更半夜,奧數體育才藝一樣也不能落下,這哪裡不瘋魔了?

更別說,年年增長的考研人數,年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暴漲,幾百上千人競爭一兩個崗位,這又哪裡不瘋魔了?這樣的瘋魔程度比之古代讀書人考科舉的熱情又差到哪裡去了?

所以說,嘲笑古代考科舉的讀書人,就是嘲笑無論如何都要考研上岸,考公務員的我們自己了,何必嘲笑?不過都是想要更好的生活而已!

也因此,張進理解了古代讀書人的瘋魔,對於那些諷刺古代科舉的小說故事,就再也看不下去了,他能理解中舉的范進,理解古代讀書人爲何如此瘋魔,就像理解非要考研上岸,非要報考公務員的人一樣,古代讀書人考科舉也不過只是爲了想要上岸,想要搏一個好前程了,寒門讀書人尤其如此了。

而且,張進此時甚至是有些感同身受了,因爲他現在就是個寒門讀書人啊,就是走在科舉路上的古代讀書人之一了,他哪裡能不感同身受了?

也所以,聽聞了魏忠兩次鄉試落榜,還要繼續考下去的傷心事,他心裡除了爲自己這次鄉試擔心以外,就再沒有一點嘲笑魏忠的意思了,畢竟他們這樣的寒門讀書人都不容易,嘲笑他們做什麼呢?嘲笑他們也就是嘲笑自己了!

甚至於,張進沉吟了一番,更是開口安慰道:“魏兄,對於我們讀書人來說,科舉考試確實是最好的出路了,但也不一定就是唯一的出路,要是實在科舉不成,也不必太爲難自己,另選一條出路就是了!”

魏忠自也是聽出張進話語中的安慰之意,但他苦笑著搖頭嘆道:“唉!這談何容易?張進張兄,你說我們這些讀書人從小開蒙讀書,十幾年二十年讀書下來,滿腹經綸,不就是爲了科舉嗎?要是科舉不成,我們讀的這些書又有什麼用呢?”

“再說,我年紀都擺在這裡了,不科舉我能做什麼呢?是下地種田,還是走南闖北的去做生意了?種地我不會,做生意我沒本錢,可能也沒那個本事,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也不曾學門手藝,士農工商,除了考科舉出仕,哪還有別的出路了?”

聞言,張進、方誌遠等人不由面面相覷,無言以對,甚至於,此時受魏忠這話感染,他們心裡都不禁生起一種兔死狐悲的感受。

他們不由的想著,要是以後他們也和這魏忠一樣,和張秀才一樣,屢次三番的鄉試不中,那該如何呢?是不再考科舉了,另謀出路,還是在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不瘋魔不成活呢?

張進不知道方誌遠、蔣倫他們是怎麼想的了,會怎麼選擇了,張進心裡其實是有答案的,要是他像魏忠和張秀才這樣屢次不中,最多考三次了,三次不中之後,他就要改變自己的人生路了,因爲人的一輩子時間實在有限,耽擱不得了。

就比如,他可能不顧張秀才的反對,改走商途,和朱元旦一起創業,走南闖北的闖蕩了。

而如果商途也走不通的話,折騰不動了,他可能就會回到石門縣,繼承張秀才的那個小學堂,好好當自己的教書先生,安分的過自己的日子吧!

總而言之,他總是想要上進,想要出人頭地的,有機會掙扎一下總要掙扎一下了,實在掙扎不過了,再選擇安穩過日子吧,就像上輩子一樣,大學畢業之後,在大城市裡掙扎了幾年,實在沒什麼起色,看不到前途,他這纔回到家裡考公務員,考了公務員,也還想著能夠上進升職啊,張進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了!

幾人沉默著都不怎麼說話了,這時那蔣倫忽的搖頭嘆道:“百無一用是書生,果然如此!這四書五經,這科舉考試,對於我們這些讀書人來說,也不知是好是壞了,是害了我們,還是助了我們!”

魏忠搖頭失笑道:“自然是好了!再如何,科舉考試到底是給了我們讀書人一條出路,總比史書上世家門閥把持一切要好,那時我們這樣的寒門讀書人,不出自於世家門閥的,那就真的一點出路都沒有了!”

張進無言點頭,確實,古代科舉考試,再如何腐朽,摧殘讀書人的精神和肉體,但確實給讀書人一條出路了,那史上的世家門閥把持一切的時候,那纔是真的讓人絕望了,寒門讀書人根本就不可能有出頭的機會。

如果張進穿越到那種門閥世家的時代,張進可能就不會選擇安心讀書了,因爲讀書也沒用,沒有出頭的機會,他可能會直接選擇商途,如果商途走不通,他要是活不下去了,甚至可能落草爲寇,去當山賊造反了吧!

第三十八章 我想要個溫暖的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好心規勸第兩百四十四章 慶祝第六章 袁老秀才第六十六章 賓主盡歡第一百五十三章 搪塞第一百四十五章 敲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利益的誘惑第六十三章 上門感謝(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憂國憂民第一百八十四章 理清第十章 回到張家第五百五十七章 字第兩百二十八章 不自信的朱元旦第七章 點評和不喜第八十二章 繼續苦讀第三百六十九章 第一次分歧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切照舊第兩百零七章 吃驚第三百二十四章 處境不同第五百三十一章 分組第兩百九十五章 又是上門第四百八十九章 真實用意第兩百三十六章 終於排到頭了第兩百五十七章 錦雅閣第四十二章 秀才不值錢第三百九十八章 新的一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回顧和總結第兩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四百九十八章 書院的第一夜第九十九章 團圓飯第兩百三十九章 順利地報上名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六十九章 從點名開始第三百五十一章 同鄉抱團第三百三十五章 相見在今朝第兩百二十章 起早排隊第六十三章 做客一天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逢第四百七十六章 立德第三百七十四章 清閒的一天第兩百八十三章 兩情相悅第四百四十八章 書院裡的規矩第三章 練習模擬考第六十四章 親緣第三百七十九章 衛書的尷尬爲難第一百零六章 噩耗第八十五章 起早第一百八十七章 送他一塊手帕如何?第六十二章 說禿嚕皮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昂揚鬥志第五百四十九章 爲科舉正名第兩百四十四章 慶祝第三百三十二章 年齡歧視第三十八章 我想要個溫暖的家第七十五章 準備攤牌第三百二十二章 婉拒第兩百九十二章 考場如戰場第兩百一十九章 大豐收第二十九章 驅邪第二十一章 佩服和不甘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盛情難卻第三十二章 水到渠成第四百六十五章 書院萬歲!第三章 練習模擬考第五十八章 縣試開考第三百零八章 開考之日第十四章 生活日常第六十一章 爲難第九章 張進的獨道見解第兩百二十一章 榜上都有名第三章 練習模擬考第四百七十七章 拜孔聖第三百二十八章 今天可真熱鬧第三百五十三章 脫身第四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八十五章 棒打鴛鴦第四百零一章 遊金陵第二十九章 朱元旦是庶長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美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直等待著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人苦等第二十四章 胖揍第一百一十三章 情竇初開,少女懷春第八章 計劃書第五百零七章 消受不起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嫣到來第八十四章 責任第二章 科考衝刺第一百七十八章 小姑娘的心思第四百二十四章 老燕守巢第四章 早慧?第四百一十二章 趕回家第兩百八十一章 親近之意第八章 回來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書院的第一夜第四十三章 上門打探第一百六十一章 爭渡爭渡!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第三百六十三章 棋藝不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称多县| 基隆市| 土默特右旗| 长治市| 湖南省| 牟定县| 乐都县| 蒙城县| 莱阳市| 德兴市| 怀远县| 县级市| 金山区| 新化县| 中山市| 韶关市| 绵竹市| 宁津县| 潜山县| 汾阳市| 民丰县| 金川县| 瑞金市| 绍兴县| 塘沽区| 浮山县| 阳城县| 柳江县| 兴隆县| 大新县| 卢湾区| 潼关县| 什邡市| 辛集市| 鄱阳县| 海原县| 上杭县| 秦安县| 绥化市| 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