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程昱,留下主持幽州政事,李瓚,李宣,陳羣(同李宣一同北上),閻柔,田豫等人輔助。
徐榮,李典,徐晃,管亥,等留守幽州,甘寧,周泰,將欽三人在遼東已將戰船打造完成。
五虎全出,五子出其二,六大智囊出其四,再加“惡虎雙衛”外加十二萬大軍,這陣容堪比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對付區區異族足矣!
李璟將李煜抱起來,爲父要用手中的劍,爲你打下一個大大的土地,保你母女幾人,衣食無憂。
再幾女頭上輕輕一吻,道:某即將出徵,特地來看看你們,好好在家呆著,特別是蟬兒,姜兒,你二人懷有身孕,千萬小心。
商會之事先交由糜竺處理,你好好在家養胎,若是不出意外,年底之前定能回來與你們團聚。
煜兒,你可是小男子漢了,答應父親保護好孃親好不好,李煜雖然不知道父親爲何如此,但出於對李璟的信任還是點頭。
父親放心我一定保護好孃親,要是誰敢欺負孃親,我就,我就,我就去找舅舅,李璟聽到這,也笑出聲了。
那咱們可就約定好了,荀貞在一旁道:煜兒還小,你與他說這些幹嘛?三歲不小了。
荀貞爲李璟穿好鎧甲,李璟轉過身來,貞兒我真要走了。
等李璟到校場的時候,軍隊的主要人員早已集合完畢,就等李璟做誓師大會。
身著寒鐵沉紋鎧,腰配龍淵寶劍,虎步龍行的走到主將臺,緩緩開口。
幽州已兵強馬壯,是時候對異族動手了,自周建國以來,異族之禍,屢禁不止。
始皇鑄長城已御草原,不是因爲異族有多強大,蓋因,異族之地廣袤無垠,騎兵來無影去無蹤,無法形成有力的打擊。
今異族內亂,正是男兒建功立業之時。男兒何不帶吳鉤,奪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雲臺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某雖不敢保障諸位封侯拜將,但某定讓爾等青史留名,諸位可有信心。
衆將士皆高呼!
十萬餘人的聲音和其洪亮,整個薊縣彷彿充斥著將士們的迴音。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整個城池的百姓都停下手中的活,似乎是在向天禱告。
自李璟主政幽州以來,以前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能吃飽穿暖已是最基本的保證,有餘錢的,逢年過節還能吃上大魚大肉。
幽州百姓家中都供奉著李璟的長生牌位,對李璟總是充滿信心的。對幽州的歸屬感極強,要是發現有人說李璟的壞話。
不用李璟追究,百姓便會將其收拾一頓,扭送官府。
一旁的百姓還在竊竊私語,侯爺有要出征了,你家那小子,是不是在出徵大軍裡。那是當然,我家那小子可是侯爺的親軍,當然要隨侯爺出征。
大娘一臉的驕傲,能當上李璟的親軍,在幽州可是極有面子的事情。旁邊的人也是一臉羨慕,要不是我家兒子還小,定也能當上侯爺的親軍。
我軍已佔據天時,人和,此番定能大勝。
李璟拔出寶劍,出征,衆將士也拔出兵器,拍擊鎧甲,萬勝,萬勝。振聾發聵的聲音,直衝雲霄。
郭嘉在一旁,恭喜主公,人心可用,戲志才,田豐等皆拱手祝賀。
此行還要仰仗諸位,爲某出謀劃策,一舉平定草原,還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李璟率軍出征的消息是瞞不住的,動靜實在是太大了。李璟剛抵達邊境,消息便傳到各路諸侯手上。
曹操看後,可惜不能與燕侯一同出征,某也曾經立下大願,爲大漢開疆擴土。做t一徵西將軍足矣!
可天不遂人願,先有黃巾起義,後有董卓亂政,如今屈居於兗州爲一太守,此願不知還是才能實現。
曹操在早期的時候,還是忠於大漢的,可能是之後,得到權勢之後。慢慢改了初衷,但曹操對一統北方,打擊異族還是做出了突出貢獻。是值得肯定的。
孫堅正秣馬厲兵,準備對劉表出手,看著手中的情報,不禁感嘆,某不如伯玉賢弟。策兒,你以後定要以燕侯爲榜樣,孩兒知道了。
長安朝堂上,衆人對李璟出兵的是議論紛紛,有如此實力和不來解救陛下與水火,去打什麼異族。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後方不穩,如何敢率軍前來相救陛下。如董賊聯合鮮卑一同對付李璟,我等最後的希望豈不是也葬送了。
董卓依舊醉生夢死,前番大敗,以消磨了董卓的進取之心,如今天之尚且尊其爲假父,又有衆多嬌妻美妾相伴,何等逍遙,去管那麼多幹嘛?
董卓卻不知道,他的安逸生活也享受不了多久了,王允已決定對其出手。近日一直與呂布打好關係,舞姬已做好準備,就等二人上鉤了。
袁紹自得到戰馬後,一直在訓練,以期在公孫瓚來犯之前,將騎兵組建起來。如今是春種時節,待公孫瓚秋收之後,糧草充足之後。
袁紹的好日子也到頭了,公孫瓚不會放過自己。
李璟決定先對付丘力居,因爲丘力居離幽州最近。也因爲丘力居命不久矣!前番對付軻比能,感染風寒,一直未愈。
其之樓班年幼與和連一樣威望不足,反而其義子蹋頓在部落中有極高的威望,三部之中,蹋頓已來攏兩部之人。
丘力居死後,蹋頓必然會接手自己的首領之位。好在蹋頓對自己還是忠心的,不然,現在丘力居可能早就死了。
李璟手上拿著王越的情報,丘力居命不久矣!我們就拿丘力居開刀,但是丘力居在遼西,與幽州還是有些距離。
思索片刻後,李璟決定分兵,十二萬不可去對付丘力居,李璟要對付的是南樓。丘力居還是交給麾下將領比較好。
聽令,著黃忠,太史慈,太史慈帶本部兵馬共五萬五千人出發遼西對付丘力居,戲志才,爲隨行軍師。即刻出發,有何問題可令遼西太守解決。
相信憑著四人足矣對付丘力居。
李璟率軍趕至上谷郡,這幽州第二大郡,第一當然是遼東。涿郡薊縣的發展時間還短,比不上上谷郡。此時的太守是閻柔,原本是與荀彧一起留守大本營的。
但李璟覺得還是帶上閻柔比較好。閻柔少時曾被烏丸、鮮卑俘虜,後來卻得到他們的信任。
劉虞死後,閻柔被鮮于輔等推舉爲烏丸司馬,聯繫鮮卑爲劉虞報仇,和公孫瓚對抗。在官渡之戰時歸曹操,拜護烏丸校尉,對曹操討伐烏丸有功,賜爵關內侯。
維文(,閻柔的字,杜撰)聽聞你對烏桓之事極爲了解,你且說說這難樓部有何事,值得注意一二。
這難樓所部有九千與落,乃是烏桓最強的部落,盡起舉族之兵能達十萬左右。與我軍人數相當。屬下爲主公推薦一人,此人對難樓部落極爲了解。
屬下,以離開烏桓部落以久,消息難免有些不準確,哦,你且說來聽聽。此人名位鮮于輔,乃是上谷郡的都尉,我與其是好友,時常與其提起難樓部落之事,他皆能答之,對難樓部落的瞭解,比屬下更加詳盡。
鮮于輔原爲劉虞部下從事。公元193年(初平四年),公孫瓚殺害劉虞,鮮于輔、鮮于銀等集結率領州中的軍隊,要一同爲劉虞報仇。
燕國人閻柔因平素威信較高,被推舉爲烏桓司馬。閻柔召引胡人、漢人,有數萬之多,與公孫瓚委任的漁陽郡太守鄒丹在潞縣以北大戰,閻柔獲勝,斬殺鄒丹及其部下四千餘人。
烏桓峭王率領烏桓人及鮮卑人,共七千餘騎兵,隨鮮于輔南下迎接劉虞的兒子劉和,與袁紹部將麴義聯合,共計十萬兵馬,進攻公孫瓚。在鮑丘打敗公孫瓚,斬殺兩萬餘人。
於是,代郡、廣陽郡、上谷郡與右北平郡紛紛起兵,殺死公孫瓚所委任的官員,又與鮮于輔、劉和的隊伍會師。公孫瓚軍隊屢戰屢敗。
鮮于輔,閻柔,田豫三人是好友,又是原劉虞賬下的主要骨幹,劉虞臨走前,特意對三人進行交代,在李璟麾下好好幹,李璟考校三人後,田豫,閻柔爲太守,鮮于輔爲都尉。
劉虞之前能保持幽州的安穩,除了自己本身的“懷柔”政策外,還依賴三人的輔佐。李璟自然是不會放任如此的人才,將三人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