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丁原手下呂布成了董卓策反的對象。呂布本來是以弓馬嫺熟驍勇善鬥知名的,在丁原手下做的卻是文職工作(“以布爲主簿”)。
主簿一職,是掌管軍中錢糧政務、書信往來等雜事的官吏。讓一個功夫蓋世天下知名的男兒,去從事抄抄寫寫的文案工作,呂布心底的鬱悶可想而知。
史料記載的丁原被殺,遠不及演義之精彩,只是“會進敗,董卓誘布殺原而並其兵”,寥寥數語而已。
說丁原是呂布義父,完全是出自羅貫中的杜撰,爲了名馬財帛之物,就可以痛下殺手,只是爲了突出呂布“三姓家奴”的卑劣與無恥,小說家言而已。
歷史上,這種“被無恥”的事情數不勝數,似乎東漢末年發生的特別多些。其實,呂布殺丁原的真正誘因是“卓以布爲騎都尉,誓爲父子”。
史料記載的丁原被殺,遠不及演義之精彩,只是“會進敗,董卓誘布殺原而並其兵”,寥寥數語而已。
說丁原是呂布義父,完全是出自羅貫中的杜撰,爲了名馬財帛之物,就可以痛下殺手,只是爲了突出呂布“三姓家奴”的卑劣與無恥,小說家言而已。
歷史上,這種“被無恥”的事情數不勝數,似乎東漢末年發生的特別多些。其實,呂布殺丁原的真正誘因是“卓以布爲騎都尉,誓爲父子”。
從一介屬吏,一躍而成爲秩比二千石的武職,董卓開出的價碼不可謂不高。卓“誘布令殺原”,呂布不但有機會擺脫枯燥的文案工作,而且從此會平步青雲個“令”字很能說明問題,作爲大漢官吏,服從上級命令並沒有錯。
入京之後,劉辯拜董卓爲“司徒,假節鉞”,“假節鉞”的董卓有專門伐、斬殺大臣的特權。卓“令”呂布殺丁原名正言順,最多是有越級指揮之嫌。
而且董卓在入京之初,完全是一副公忠體國的樣子,他的命令完全可以視爲統治者的意志。呂布殺丁原並非助紂爲虐,至少,事情發生時不是如此。
解決掉丁原後,就剩李璟這個政被將軍了。此時的李璟剛接到何進的消息,料想何進此時已然身亡。去了洛陽也無濟於事。李璟便不在理會。
董卓可不知遼東發生何事,叫來自己的智囊李儒道:如今我已然有定鼎洛陽的實力,但何進這老匹夫,竟還招了李璟入京以爲節制。
這世人不知李璟如何厲害,想必文優應當知曉。李儒道:自然,前些日子,鮮卑的探子來報,步度根,蒲頭二人已被李璟連同軻比能,和連二人所敗。
昔日擁兵十餘萬的一個頂級部落,如今不過區區五萬左右,以李璟的實力相信不出三年便可將鮮卑之地盡入囊中,是個極爲厲害的人物。
文優所言極是,但何進這老匹夫,竟還招了李璟進京。此人比丁原難纏多了。文優該如何是好?李儒道:不如將李璟的功績,公之於衆,加封其爲幽州牧,進封燕侯,幽州是多族匯聚之地。
若李璟接受了幽州牧的封賞,沒個一年半載的時間,定無法南下。我等利用這些時日,根基早已穩固,不懼李璟矣。
董卓道:此計甚好,於是在朝堂之上,爲李璟請功,劉辯此時就是個傀儡,羣臣攝服於董卓的淫威,不敢有和異議。
於是加封李璟爲幽州牧,燕侯,李璟如今不過才二十三歲,便已達到許多人一輩子達不到的高度。
李璟大破異族的消息傳遍大漢。有欣慰的,也有不安的,當消息傳到幽州之時,上下一片歡騰。
幽州臨近遼東六郡自是知道,遼東六郡的待遇有多好,但六郡已飽和,不能再接收百姓,如今李璟任幽州牧,定能將幽州打造如遼東一般的世外桃源,如何能不欣喜。
李璟將在外征戰的將軍全部召集回來。等來年再出兵剿滅步度根。
此時的襄平城也是如此。陳氏聽說李璟又升官了。心裡極其高興。一邊埋怨李瓚沒用,到了如此年紀還不如李璟的官大,一邊有誇讚李璟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因當爲更多的百姓造福。
右北平郡太守府中,公孫瓚一臉的愁容道:如今幽州境內文有劉虞,武有李璟,再難有我容身之處,亂出將臨,我等該去何處。
公孫瓚的謀士關靖道:如今內有劉虞施仁政使異族盡附,外有徵北將軍以武力鎮壓異族。今有加封爲幽州牧,總領幽州軍政大事,我等在幽州無立錐之地。
主公不如我等去幷州,幷州刺史丁原被殺,如今的幷州羣龍無首。相信以我們的五萬騎兵佔領幷州並不難。
但如今天下還是尊劉氏,董卓肯定不滿於現狀,待其更進一步時,天下必然不容,此時纔是我等圖謀幷州的時候,如今只需廣招兵馬。反正也不打算在幽州呆了,也不怕得罪李璟。
李璟來到幽州的治所薊縣,見到了這位大漢的名臣劉虞。將幽州牧的大印交給李璟後,便辭去幽州牧的職務,董卓將其封爲宗正,不日將赴京師。
幽州下轄涿郡、廣陽、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十郡一屬國78縣。約於今河北、遼寧與北朝鮮接壤。
李璟將整個朝鮮半島都打下來了。分爲帶方郡和漢江郡。李璟將全家都遷到了薊縣。日後薊縣就是自己的大本營了。
需要好好經營,李璟任幽州牧後封荀彧爲別駕,程昱爲治中、荀攸爲主簿、田豐爲功曹等都稱爲從事。倉曹掾屬:主管倉谷之事的官員,正者稱掾,副者稱屬。
將荀彧封爲上谷郡太守。顏良帶領五千“鐵浮屠”與趙雲一萬五“龍驤軍”駐守上谷郡,防範烏桓難樓。荀攸爲廣陽郡太守,田豐爲代郡太守,程昱爲漁陽太守,李璟的父親李瓚爲涿郡太守。
右北平公孫瓚爲太守。吩咐幾人將遼東的政策搬到幽州來。原本的遼東六郡都由其餘人接替。
董卓飛揚跋扈、嗜殺成性,篡位之心畢露無遺,鴆殺少帝,絞死唐妃,夜宿龍牀,成爲各路諸侯的公敵。剪除這個鉅奸大憝,形成了人們的一致要求。
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採取多樣化的方式。曹操刺董卓的行動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
當時袁紹秘密與司徒王允聯絡,要王允“乘間圖之”,搞掉董卓。但此時的王允方寸已亂,無計以出,在約請羣臣的生日酒宴上,不禁“掩面大哭”,感染得“衆官皆哭”。
在這樣束手無策、哭聲不絕的場合中,曹操帶著“撫掌大笑”聲,鶴立雞羣般地出現了。
他識見不凡地說:“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這充分顯示出曹操不是無能爲力,而是胸有成竹。“笑衆位無一計殺董卓”,便以羣臣反襯了曹操。
曹操說出了謀刺之計,並分析了能夠成功的條件:一是董卓頗爲信任他,他可以接近董卓;二是王允有七星寶刀一口,可以借用;三是有“雖死不恨”的無畏精神。
這些現實條件的分析,在顯示曹操的膽識之外,又表現出他的謀略。這跟一般勇而無謀的刺客相比,自有高下之分
曹操佩著寶刀來到相府,得知董卓在小閣。“操徑入”,說明曹操能夠自由進出,這是難得的行刺條件。情節爲之一起。“見董卓坐於牀上,呂布侍立於側”,不敢下手,情節略爲一伏。
曹操以“馬羸行遲”的遁詞搪塞了董卓“來何遲”的疑問。董卓要呂布“親去揀一騎賜與孟德”,倆剩一,這給曹操在客觀上創造了有利條件,“操暗忖曰:‘此賊合死!’”。
情節出現轉機。“即欲拔刀刺之,懼卓力大,未敢輕動”,情節處於僵持狀態中。但是董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臥”,而且“轉面向內”,情節開始鬆動。
“操又思曰:‘此賊當休矣!’”“急掣寶刀在手,恰待要刺”,正當情節大踏步向前推進時,飆風急雨,驟然而至。
“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鏡中,照見曹操在背後拔刀,急回身問曰:‘孟德何爲?’”情節陡然一轉,爲人所始料不及。作者補充一筆:“時呂布已牽馬至閣外”,更增添了情勢的緊張性,令人屏氣斂息。
曹操行刺未遂,陰謀敗露,一切都將付諸東流,成爲伍孚第二。就在這閃電般的瞬間,曹操“持刀跪下曰:‘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捅刀”頃刻變爲“獻刀”,反映出曹操敏捷的應變才能。
“卓接視之,見其刀長尺餘,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果寶刀也,遂遞與呂布收了”。本來七星寶刀是用來行刺的,現在卻使瀕於絕境中的曹操得以解危,情節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操解鞘付布”,這個簡單的動作意圖,是曹操爲著在董、呂面前增強獻刀的真實性,用心很深。雖然曹操已經越過險境,但遠未步入坦途,危機隨時都可能發生。如果董卓猛然醒悟,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