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作死的節奏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又在衛所散發刀箭、旗幟,掠奪周邊郡縣的所有馬匹,設立前後左右中五軍,任命王斌、朱恆等爲太師、都督、尚書等官職。朱高煦還企圖勾結英國公張輔爲內應,但被張輔告發。
當時,御史李浚在家守孝,得知朱高煦謀反,改名換姓,由小路趕往北京告變。朱瞻基仍不忍用兵,派宦官侯泰賜書信給朱高煦。朱高煦部署重兵壓陣,面南而坐會見侯泰,並且,大言不慚地說道:“永樂年間皇帝聽信讒言,削去我的護衛,把我封到樂安,朱高熾也僅用金帛引誘糊弄我,我怎能這樣鬱鬱不樂地長居於此?你回去告訴皇帝,將奸臣夏原吉等人送來,然後再慢慢商議我的要求。"侯泰非??謶郑缓梅祷鼐?。朱瞻基問起朱高煦所言,侯泰不敢據實回答。
同月,朱高煦派百戶陳剛上疏,又給公侯大臣寫信,多有指斥之詞。朱瞻基嘆道:"漢王果然謀反了。"於是,決定派陽武侯薛祿率軍討伐,大學士楊榮卻勸朱瞻基御駕親征。張輔奏道:"請給臣二萬兵馬,擒拿朱高煦獻給陛下。"朱瞻基道:"你確實可以平定叛亂,但我剛剛繼位,也許還有心懷二意的小人,若不親征,便不能安定小人的反叛。"
朱高煦起初聽聞薛祿率軍,非常高興,認爲容易對付,及至得知朱瞻基親征,方纔害怕。後來,朱瞻基致信給朱高煦道:"張敖失國,始於貫高,淮南被殺,成於伍被?,F在大軍壓境,你只要交出慫恿謀反之人,朕就可免除你的過失,恩惠禮遇與原先一樣,不然的話,一開戰你必然被擒,或者你的部下把你當成奇貨綁了獻於朕,到那時,你後悔也來不及了。"
征討大軍前鋒到達樂安後,朱高煦下戰書,約定明晨開戰。朱瞻基命大軍疾行,駐軍在樂安城北,包圍四門,併發射神機銃箭,震懾叛軍,又不顧衆將請求,再次把勸降書信射入城內,朱高煦仍不理會。 這時,城內叛軍都想抓住朱高煦獻給朱瞻基。朱高煦大驚,暗中派人到行營面見朱瞻基,打算明日出降,得到允許。當夜,朱高煦把兵器與通謀書信全部燒燬。次日,朱瞻基移駐城南。朱高煦打算出城,被王斌等人勸阻,只得假意回到漢王府,暗中從小路出城投降。
這時,羣臣紛紛上奏,請求將朱高煦明正典刑。朱瞻基不許,還把彈劾奏章給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道:"臣罪該萬死,惟聽陛下處置。"朱高煦餘黨全部被擒後,朱瞻基赦免城中守軍之罪,改樂安州爲武定州,命薛祿與尚書張本留守,然後班師回朝。
返回北京後,朱瞻基將朱高煦父子廢爲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還親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亂一事編寫成《東征記》,昭示羣臣。逆黨王斌等人伏誅,同謀伏誅者六百四十餘人,因故意放縱和藏匿反賊而被處死或戍邊的計一千五百餘人,發配到邊遠地區的計七百二十人。
後來,朱瞻基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朱瞻基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朱瞻基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
朱瞻基想了想,說道:“那個大員真的有你說的那麼好?”
孟歆趕緊拿出一幅地圖,指著臺灣島,說道:“長春,你看--這是咱們中國最大的島嶼,現在的瓊州府--海南島都不如他大。關鍵是哪裡是北迴歸線穿過那裡,莊稼可以一年三熟??!它的西海岸有著大量的平原,我們的農廠要是把這些它的開墾出來,用鄭和的寶船運到天津,咱們大明北面的糧食問題就可以徹底地解決了。怎麼樣?鄭亨已經去了瀋陽,不行的話,我們首先給他們裝備東風汽車,對了,我們改進了95式重機槍,讓兵部、工部再給東北的11軍先裝備,保安的左右衛就沒有必要再增設了吧?況且,皇上不是還要裁撤衛所嗎?”
朱瞻基想了想,說道:“我可以說一說,朱高煦的這3000人到底怎麼辦,還得看皇爺爺的意見。”
孟歆說道:“鄭和已經派人佔領了大員,開發大員,現在就差人手了。實在不行,可以輪流駐守?。×硗?,再有災民。朝廷可以往大員送??!每家可以開荒,洪武皇帝不是有開荒免稅三年的政策嗎?”
朱瞻基說道:“我儘量爭取吧?;薁敔斶€在氣頭上,結果不好說。”
孟歆說道:“你先不要提,等陛下心情好一些你再提?!?
朱瞻基鄭重其事地答應了。
孟歆想到:能把朱瞻基這麼一個平和的君主惹毛的朱高煦還真的不是一般的能作,如果現在能夠把朱高煦弄到大員(臺灣)去,豈不是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也能救朱高煦一命。但是,現在是永樂皇帝朱棣呀,果敢、剛毅,基本上是油鹽不進的主。不妥,還是等到朱瞻基繼位再說吧。不過,三千士卒還是有望爭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