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玉樓書辭了皇上正要出宮,又一想,轉身去了御膳房,出來的時候手裡正提著一個食盒。
出了宮門,柳條子正蹲在宮門外玩石子呢,見了玉樓書出來,他急忙跑過來問道:“王爺,怎麼樣?見到皇上了嗎?”
“嗯!”
“王爺,你這是給小的帶的嗎?王爺真是貼心,小的正餓的慌……”柳條子正要伸手去接玉樓書手裡的食盒。
玉樓書躲開他的手說道:“想得美,快去牽馬,咱們去太傅府!”
現在已是清晨,街上多有行人,縱馬奔馳是不可能了,官府有嚴令:無故在街上縱馬者,杖五棍!致人傷亡者,交由官府審理。當然,京城之內多有紈絝子弟,因縱馬被抓住的多不勝舉,最後多是使些銀兩叫人頂了這五棍,這裡不再細說。
玉樓書在前面提著食盒,柳條子在後面牽著雙馬,兩人一路到了太傅府門外,遞上名貼,有門童報入府內。不多時,有一管家跑出來行禮道:“王爺安好!”
“起來吧!太傅可在府裡?”
“回王爺,太傅今日沒課,正在書房編撰圖書,請王爺書房敘話。”兩人進了府內,有婢女送來溼巾爲王爺洗去面上塵土,這纔來到書房外!
“太傅老爺,王爺來了!”管家扣門說道!
“請進來!”屋內有人應道。
管事推門請王爺入內,屋內四處陳列著許多書架,書架上整整齊齊擺放著許多書籍,有竹簡、羊皮紙之類古書,也有新的蔡倫紙書稿,滿滿當當,滿屋皆是書香之氣!
太傅請玉樓書在桌邊落座,管家早奉上好茶!
玉樓書送上食盒,說道:“學生多日未曾前來聆聽先生教誨,古人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生甚是不安,特從御膳房拿了些點心,敬獻先生,望先生莫要怪學生頑劣!”
“王爺爲清明祭祀和災民之事奔走繁忙,老夫已知曉,不曾怪你,只是不知王爺百忙之中登臨鄙舍是爲何事?”太傅說道。
“學生在外面胡作非爲,方知自己學識淺薄,志大才疏,上不能爲皇上分憂解難,下不能爲災民謀一安身立命之所,心中十分惶恐。學生方知與先生之間如隔深海鴻溝,實難望先生項背。今日學生翻然悔悟,特來聆聽先生教誨!”玉樓書說道。
“讀聖賢書者,所爲何也?學聖賢愛民憂民,體民間之疾苦,憂國家之興亡,扶社稷於將傾,救萬民於水火者也!汝之所爲,雖方法有些瑕疵,但也難掩本心,老夫聞之甚感欣慰!”
“謝謝先生誇讚!實不敢瞞先生,學生前日受一高人指點,面授一件寶物。先生見多識廣,博學多才,此次前來,是想讓先生幫忙看看這件寶物之真僞!”
“哦,這倒是稀奇,是什麼寶物?”
玉樓書當即從懷中掏出手絹遞上,又將對皇上講的說詞一同講於太傅聽!
太傅將手絹接在手裡,攤開翻看,口中稱奇道:“如世間真有此物,倒是一件對國對民皆爲有利的好事!”
“正是!學生已經請皇上下旨發往交州,想必不久便有結果!”
“哈哈哈!”太傅哈哈大笑一聲,道:“我那混賬犬子老夫最是瞭解,讓他奉旨辦成此事只怕要等到猴年馬月。王爺此次前來只怕爲的是讓老夫給交州去信吧!”
玉樓書作揖道:“太傅明察秋毫,學生佩服!”
“不需多說,老夫這就寫!”太傅說道。
鋪開信紙,揮毫便寫。信上曰:
交州有一瑰寶者,不知其姓名也。生於荒野之間,蒙塵於世外,不爲世人所知!其功效甚於人蔘靈芝不止千百倍,人蔘靈芝者只救一人之身軀體膚,此物卻能救萬民於水火,免大瓠百年之糧荒,保萬世之太平!汝身爲交州刺史,替皇上牧野四方,更應知曉民間疾苦,怎麼能令此瑰寶蒙塵於荒野,受蟲蟻啃食於地下?見信者,需速速派人查找,往部落宗族之間訪問爲上。此是大瓠百年大計,馬虎不得,謹記!
信後又告誡姬禮應多讀聖賢書,不要做讓祖宗蒙羞之事云云。
一式兩份,又就著手絹描了兩幅圖畫,和信紙一同各封於信中,喚來管家,叮囑道:“派兩人,一人一份,速速送往交州,不得有誤!”
“是,老爺!”管家接了信領命而出!
姬太傅手捧著手絹細看,問道:“王爺所說的這位高人不知是哪一位,老夫倒是想結交此人!”
“這位高人不想受外人打擾,不讓學生說出她的名字!先生見諒!”
“哦,不防!只是這畫中筆法娟秀中帶著一股英氣,柔中帶骨,莫不是出自於一位女子之手?不過,這筆跡甚是眼熟,像是在哪裡見過!”
“先生,這位高人常年閉關於世外,先生怎麼會見過……”
“閉關於世外……真是越看越眼熟,啊,莫非此人姓司?”姬太傅突然說道!
“咦?先生還認得?”玉樓書驚奇的問道!他調查司若的時候確實知道她曾經在太傅門下學習過半年之久,只是沒想到太傅過了這麼多年還能認她的筆跡!
“自然記得。如果她姓司的話就不會錯了,她雖然只在老夫門下半年,卻是老夫最得意的弟子!”姬太傅有些感慨。
“先生,學生與這位司姑娘相比,如何?”玉樓書問道!
姬太傅沒有說話,只是看了看屋頂,又看了看地板。
“好吧!學生知曉了!”玉樓書有些泄氣!
“你也不需妄自菲薄!她如果是一個男兒身,定當是一顆璀璨的明星,世人皆要仰望她的光芒!”太傅嘆道!
玉樓書聽到姬太傅如此推祟司若,小迷弟的精神附體,眼都笑瞇起來。就好像你在旁邊聽著別人在大誇特誇你心中的偶像,別人在背後誇你的小孩一樣,比直接誇讚你本人更讓人美滋滋,玉樓書只覺得渾身舒坦。
“她過的嗎?”姬太傅問道!
“嗯,她現在就在……”也許是找到了知音,玉樓書便將他們相遇相知,到後面司若給他出的三策的經過全都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