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零五章 防患於未然

丘行掩此刻的臉色有些陰沉,只聽他肅聲道:“闞典事,你都一大把歲數了,怎會恁般疏忽?”

典事一職,甲坊署內設有兩名,分掌庶務雜當,秩爲流外五品。

流外,就是“未入流”之意,嚴格來講,流外官只能算作吏職。

有道是“官大一級壓死人”,無論虛指還是實指,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大唐官場上,可以相互攀援,搞搞關係,套套近乎,但通常不會真的講究什麼尊老敬賢。

而闞林這個典事正是甲坊署作場內鍛冶工坊、煉燋坊及儲炭倉的主管,如果因處置失當而造成重大損失和影響,身爲武器監的二把手丘行掩,當場就可以追究其責任,暫停其職務,然後報告上級,交由朝廷嚴肅處理。

面對丘行掩的質問,闞林無力辯解,站立的身形亦越發低了,卻見李曜將刀遞還阿史德明玉後,便笑著對丘行掩說道:“丘監丞,這可怪不得闞典事。”

丘行掩和闞林聽了,不禁彼此對視了一眼,目光裡皆是迷惑之色。

李曜脫下手套,將手套往炭筐上一搭,又道:“勞煩闞典事引我等去倉房一觀,貧道自會細說端詳?!?

闞典事感激得連連稱諾,領著衆人出了鍛冶工坊,三步並作兩步,不一會兒便來到了存放焦炭的倉庫大門外。

李曜站在倉庫門口觀察了片刻,隨即向丘行掩和闞林二人指出庫房結構的問題所在,並儘量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交待了煤炭和焦炭該如何儲存堆放,煉焦後該如何熄焦、晾焦,如何對焦炭進行防潮、降溫等工序要領以及各種注意事項。

李曜講話的語速很慢,但凡闞林提問,她都逐一耐心解答,而且還特意藉著解釋此前焦炭粉爲何會受潮之機,反覆強調了炭倉通風的重要性。

因爲煤炭和焦炭受潮,其實都有辦法將損失降到很小的程度,但到了少雨的酷暑時節,如果炭倉通風性差的話,煤炭和焦炭的堆層受到高溫影響,非常容易引發自燃,所以爲了防患於未然,避免發生重大火災事故,李曜將後世人們通過無數教訓總結出來的安全知識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了在場的所有人。

畢竟,李曜遲早要把火藥搞出來,她可不希望將來的大唐也發生一場“天啓大爆炸”,真的是一點都不想……

那廂丘行掩與闞澤只覺李曜的話震耳發聵,句句入心,他倆從來沒有想到倉儲還有這麼多道道,而且居然沒有一項是可以選擇忽略的。

事關自身職責所在,待李曜滔滔不絕地講完,丘行掩與闞澤不約而同地叉手上前,衝著李曜深深一鞠:“鍊師學識淵博,學貫古今,真教人佩服之至!”

李曜輕擡羽袖,虛扶兩人起身,故作謙遜地道:“煉丹煉藥與煉燋冶金,都要用爐用窖,技巧方法終究殊途同歸,不過是貧道恰好對此有過鑽研,比常人多了一些經驗和感悟罷了?!?

闞澤臉上掛起“此女小小年紀已是一派高人風範,將來那還了得”的表情,越發肅然起敬,知道李曜真實身份的丘行掩則趁熱打鐵,喚人拿來筆紙,將李曜剛纔講的東西全部默寫了下來。

隨後,李曜在丘行掩的陪同下,又視察了自己一直比較關心的水力鍛坊,鍛錘在水車的驅動下,反覆鍛打燒紅的鋼板,不斷髮出令人心悸的重擊聲。

丘行掩看著火花四濺的鍛牀,笑道:“以前四十人一組,需要花費兩百餘天才能打造出一具明光鎧,而今改用這些水力機關器械,直接節省了一半的人力,二十人一組,平均算下來,只需四十多天就能完成,工效提升了八倍不止啊?!?

雖說他們接受此前李曜那一番意見,肯定會一時打亂生產任務的節奏,但完成相關的整改過後,莫說生產效率還要提升不少,軍備的質量也必然會得到一個大幅度的飛躍。

而當前的生產技術水平在李曜看來,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投入使用這些機械,只能算作牛刀小試。

因爲長安城中清明渠、龍首渠、永安渠、黃渠、漕渠等五渠水流量不夠大,流速也普遍不高,對機械的製造工藝和日常維護的要求都不是很高。

但相對而言,也就造成可用的機械種類以及機械的性能都非常有限。

有鑑於此,李曜準備抽時間再把水力衝壓機的設計圖紙畫出來,然後讓人在長安城北的渭河尋得一處流速適中且流量穩定的地方,奏請營造一座水力作場,專門用來鑄造錢幣。

隨著李曜設計的水力工農機械在一定範圍內得以順利推廣,唐朝的經濟變得愈發繁榮,唐朝每年鑄造的“開元通寶”亦越來越吃緊。

除了“以物易物”在鄉間集市大行其道,此外非法私鑄、盜鑄的銅錢也開始出現在了市面上,其中大多數銅錢的品質普遍都非常低劣,姑且不論這些錢的粗糙造型有多辣眼睛,這白鉛的含量都超過一半的玩意兒也能叫銅錢?

好在大唐官吏當中有識之士不在少數,諸州縣對這一違法行爲的打擊還是非常積極的,大唐近十年因罪被處死的私鑄錢幣者就不下一千,其數量一直牢牢佔據著死刑犯類型的榜首。

不過,在社會需求的持續增長與非常可觀的利益驅使下,饒是大唐採取了極爲嚴酷的懲罰措施,來自民間的惡錢、劣錢仍然有氾濫成災的傾向。

當初李曜在大朝會上告訴文武百官,佔據中亞地區可以得到諸多高儲量的金礦和銀礦,並順勢提出了她那金、銀、銅三級貨幣體系的構想,現場還是有許多人對此感到不放心的。

然而接下來李曜又補充說,自己可以拿一套水力機械打造出民間難以仿製的錢幣的時候,整個大興殿的氣氛就變得無比熱烈,非但聽不到一個反對聲音,那些朝臣臉上掛著的亢奮之色,就好像恨不得大唐天師馬上去把金山銀山搬回來似的。

思及此,李曜心中不禁暗歎一聲“利動人心”,便告別丘行掩,在甲坊署一街之隔的弩坊署內,此時唐朝的弓弩生產已經非常高效了,李曜沒有打算過多糾正,而且諸如後世早已失傳的一些弓弩,也沒能引起她的興趣。

只參觀了小半個時辰,李曜便領著蘭韶英、小太子等一行人打道回府。

第一百七十一章 見微知著第三百一十四章 斫首第二百七十八章 先乾爲敬第一百零四章 知事始終近乎道第二百八十三章 諄諄教誨第四百八十八章 熟悉的面孔第五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六十七章 給我跪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周帝遺孀第四百一十一章 流言止於智者第三百八十三章 代天巡狩第三百九十九章 多多保重第七十章 集思廣益尋對策第一百九十六章 以假亂真第一百三十六章 好曲,好看!第一百一十四章 紅谷第三百一十一章 二號方案第四百六十一章 奚官第四百六十四章 先鋒第一百九十六章 以假亂真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下第三十五章 南陰北陽 火死水旺第二百四十二章 索命第三百零八章 紛亂如麻第二百六十六章 貴主慧眼如炬第二百一十八章 世民求父親賜一姊妹!第二百七十九章 聖旨第四百五十五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八十章 一劍霜寒斬嵬名第二百九十四章 密報第三百四十四章 取捨第二百八十六章 三公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種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何爲再等幾年第三百五十四章 巡撫第一百四十八章 財閥的養成計劃第四百八十五章 格物院第五百章 照夜白第二百七十五章 風勁角弓鳴第五百零三章 補漏改缺第三百二十七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五十二章 有生以來最大膽的想法第二百九十四章 密報第三百八十一章 折腰第四百五十一章 上鉤之魚第一百九十三章 夜獨行第一百五十七章 裙下之臣?第一百四十八章 財閥的養成計劃第五十二章 不勞而獲女地主第五百零五章 防患於未然第二百三十五章 口是心非第一百一十三章 魚兒上鉤 一切就緒第四百七十八章 寶地第四百零七章 觀刑第四百零三章 解疑釋結第二百五十四章 路還很長第三十四章 日出西方 不可思議第四百八十五章 格物院第二百五十一章 禁忌的悸動第二十章 鬼使神差射金雕第二百一十八章 世民求父親賜一姊妹!第四百五十一章 上鉤之魚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知意下如何?第一百零七章 身輕如燕手如電第二百七十五章 風勁角弓鳴第三百八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二十九章 陪我共舞一曲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第一百五十五章 想吃罰酒麼?第三百三十二章 歸心似箭第四百六十章 夠不夠?第一百一十七章 術業有專攻第四百四十八章 決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小事一樁第七十章 集思廣益尋對策第二十二章 擇日不如撞日第八十一章 你是想死呢?還是想生不如死?第二十九章 道兄!道兄!請留步!第三百三十五章 李藥師第四百八十七章 少年贊普第一百七十六章 爲何而嘆?第五百零二章 古來未有第九章 忽見紫桐花悵望第三百七十一章 長治久安第二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 攻其不備第三百四十章 神力無雙第四百一十五章 千古笑談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種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換個方向第三百七十章 自薦第四百二十七章 別無他途第一百八十一章 替身第五百零七章 劫後餘生第一百四十三章 索命梵音第一百四十六章 放心第八十六章 芳樽細浪傾春醁第四十六章 黑衣人上門作死第二百八十八章 無需誓言第二百零四章 屍山血海 恐怖劇目第四百七十二章 最完美的辦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涡阳县| 商南县| 固镇县| 杨浦区| 清徐县| 沁源县| 道孚县| 定陶县| 辽阳县| 衡水市| 沐川县| 鱼台县| 巴林右旗| 宜君县| 奉新县| 怀安县| 平谷区| 肇源县| 汕尾市| 民乐县| 正蓝旗| 南城县| 浮梁县| 砚山县| 易门县| 泸西县| 陕西省| 阜康市| 土默特左旗| 溆浦县| 县级市| 张家港市| 五华县| 兴化市| 姜堰市| 安图县| 巴林左旗| 陈巴尔虎旗| 盐城市|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