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零三章 補漏改缺

小太子李元祥正饒有興致地觀看匠人打鐵,忽然聽到闞老爺子的話,噗嗤一聲就笑了出來,衝著李曜這邊撫掌笑道:“哈哈,真有趣!”

闞林聞聲看去,就見丘監丞站在一個小胖娃身邊,臉上一副殺雞抹脖的表情,使勁給他打眼色。

闞林不解其意,正覺莫名其妙,蘭韶英從李曜身後走出,一擡手便亮出了四品職事官的銀魚符。

闞林揉了揉眼,待看清魚符上的官職名稱,連忙欠身施禮:“下官見過少監。”

蘭韶英擡手一指李曜,正容道:“這位李道長來自終南山,乃宗聖觀鍊師中的佼佼者,我們今天來此,正是得到護國公主特許,視察新工藝工法的推行情況,以便及時補漏改缺。”

自從住進了大通坊,闞林就很少與坊外接觸,卻也知道護國公主廣爲人知的女冠身份,再看向李曜時,目光已然高看了好幾分,遂恭敬地拱手道:“原來是李鍊師,老夫失敬了,還請見諒。”

李曜微笑表示:“無妨。”

闞林想了想,又問道:“既然鍊師與護國公主師出同門,想必黃白之術已經練得爐火純青,適才鍊師說鐵汁出爐慢,不知有何高見?”

所謂“黃白”,即是黃金和白銀的合稱,在這個人們普遍不懂科學的時代,道士們就是技術發明的主力軍,他們燒化鉛鐵,煉製藥金,以汞爲銀,雖未真正做到點石成金,變賤爲寶,卻通過千百年來不斷的摸索與實踐,創造出了非常豐富的古代冶金技術。

而且,道家崇尚“天賜之物”,很多道士都喜歡尋找隕鐵來煉製自己的法器,因此闞林聽罷蘭韶英的介紹,已經完全相信李曜是一個冶鐵鍊鋼的行家。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讓李曜心中對這位虛心求教的老者更多了幾分好感,擡頭看向高爐說道:“爐子砌得不夠大,高寬還需再加一丈,如此可直接增加鐵料產出。”

李曜平時政務繁忙,休息時間都很少,只有至關重要與確屬急需發展的事物,她纔會親自參與研發,畢竟她也不是真的會分身術。

更何況,唐朝原本的鍊鋼技術就遙遙領先於全世界,李曜推行高爐鍊鋼不過是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好教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所以,她當初只是畫了一套高爐機設備的結構圖,然後把生產步驟和注意事項簡單編寫成文,連工藝原理都沒有解釋,就交給格物院的師生們去搗鼓了,而這也正是今天李曜將坊內鍊鐵爐作爲第一個視察目標的緣由。

要知道,在另一個時空裡,歐洲的鐵匠們直到十七世紀上半葉還在採用熟鐵低溫冶煉法,打造出來的鋼製物品夾渣程度很重,而且滲碳速度慢,強度和硬度都不高,其生產工藝水平之落後可想而知。

比如一名十一世紀的諾曼騎士佩戴的鋼劍,經過後世的先進儀器測試,發現其硬度僅爲200HV,而考古發現的一把秦國青銅劍硬度都有300HV。

再如,馬耳他瓦萊塔的大統領宮軍械博物館內收藏的十六世紀板甲,研究人員通過對這套造型華麗的騎士鎧甲的部件進行金相學檢測,結果發現所有部件都存在沒有不完全淬火而產生的馬氏體組織,並且明顯夾渣,其中三件只是熟鐵製品,裝飾效果遠大於防護性能,只怕英法百年戰爭時期的英格蘭長弓都能在遠距離輕易將其射穿。

有趣的是,與其同時代的匈牙利騎兵胸甲,號稱可以近距離抵擋西班牙擡槍射出的子彈,但厚達到一釐米,以致重量高達四十公斤,當真是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之重。

只不過,唐朝的鍊鋼成本非常高,而且產量亦著實有限。

即便官方準許私人可開採鐵礦,並且從不禁止民間私鑄鐵器,可在李曜推行高爐鍊鋼之前,把官營和私營的工坊全算進來,大唐全境的鋼鐵年產量最多堪堪六百萬餘唐斤,也就是不到三千六百噸。

而廣泛採用高爐冶鐵的明代嘉靖年間,鋼鐵年產量一度高達四萬五千噸,莫說是現在的大唐,比後來民國二十七年到三十四年期間的總鋼產量還高。

闞林捋須沉吟了一下,緩緩點頭道:“實不相瞞,坊署作場以前主要採用灌鋼法來冶煉鐵料,這些鍛鐵爐都是原來的釜竈改建的,現在聽鍊師這麼一說,老夫也覺得有必要重砌新爐。”

李曜轉頭對丘行掩道:“爲避免軍械停產,你們最好分期砌爐。”

丘行掩拱手道:“鍊師是內行,我等定當照辦。”

“如此自然極好。”

李曜笑了笑,邁步走到堆放冶煉原料的地方,撩開冪籬輕紗,抓起一小撮石灰粉,用手指搓了搓,又慢慢灑下,這才輕輕點頭。

跟在她旁邊的闞林開口道:“這是鄠縣出產的石灰,品質優良得很。”

華夏自兩漢時期就已經學會利用石灰石來降低鐵礦石和和灰分的熔點,作爲一個從事冶煉工作多年的闞林對此再清楚不過。

李曜卻記得後世將石灰石分作優等、一等、合格三等,而當前這個工坊採用的石灰石只能算作一等,遂向闞林說道:“確實能堪一用,但如果改用渭南的石灰,興許煉製效果會更佳,就是離得京師稍微遠了點。”

聽到這話,丘行掩忙上前接口道:“若能提高工藝,距離不是問題!”

李曜拍乾淨手上的殘灰,又來到一個炭堆前,纔剛剛伸出右手,柴令武忽然開口道:“且慢。”

李曜微微一愣。

柴令武不知從哪裡找來了一雙嶄新的羊皮手套,往她身前一遞:“師父,戴上這個吧,黑炭太髒!”

李曜知道這孩子向來聰敏,顯然很懂得體貼她這個師父……兼便宜老孃,不由心中一暖,一面從善如流地戴好手套,一面笑靨如花地道:“呵呵,算你懂事。”

可是她那暴露在黑色三紗羅外面的一張俏臉上所展現出來寵溺和慈藹之色,令不明真相的闞老爺子頓時打了個激靈。

師父?這女冠看起來十六七歲模樣,跟那個年紀相當的小子,怎地表現就像母子一樣呢?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因緣際會第二百三十二章 傷風敗俗第七十七章 殺光他們!第一百九十五章 我亦無他,唯手熟爾第三百一十一章 二號方案第一百九十二章 巧遇第一百一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路出擊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箭第一百一十七章 術業有專攻第三百五十七章 曹湛第八十一章 你是想死呢?還是想生不如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那就是敦煌!第五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四百七十九章 動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拜她所賜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鵬展翅 扶搖直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生一世遠不夠第三百零八章 紛亂如麻第二百一十七章 黃花堆之戰(終)第三百九十八章 拜她所賜第五百一十八章 聽話就好第二百一十七章 黃花堆之戰(終)第四百五十一章 上鉤之魚第三百零二章 賭局第一百四十三章 索命梵音第三百三十七章 浮屍蔽川第四百九十三章 驛館密談第一百七十八章 命如螻蟻第三百八十章 臣還真該謝謝你了第十九章 問我能有幾多愁第五十九章 利所在 無不至第三百零五章 議謀第四百六十章 夠不夠?第五十二章 不勞而獲女地主第四百零七章 觀刑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兄真是誤會大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共享第三百二十九章 中計了!第二百八十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二百六十七章 死者爲大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九重陽難釋懷第六十八章 相逢亦不敢相識第四百八十三章 清平呂才第三百六十七章 給我跪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以彼之道 還施彼身第三百六十九章 破例第四百六十章 夠不夠?第三百四十三章 癡人說夢 一潰如泄第四十九章 輕裝夜潛說經臺第一百六十三章 難道她還在?第四百九十七章 花落誰家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種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已經切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加把火第九十三章 世間好話佛說盡第一百九十章 小弟弟不見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我亦無他,唯手熟爾第三百七十四章 直說無妨第三百四十一章 圍三闕一第二百零六章 不可掉以輕心第三百零五章 議謀第二百六十八章 智者千慮……第三百九十六章 蜀地奇才第四百零七章 觀刑第一百八十章 生死重逢亦有時第一百二十六章 那就是敦煌!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足長談第九十六章 傳聞真僞復誰知第三百四十六章 陣前談判第四百一十章 利器第三百五十八章 尋根問底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斯媞第八十八章 能忍則忍 能避則避第三百八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六十七章 死者爲大第三百六十五章 自尋死路第三百三十九章 肩負天下莫心急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淵大壽第二百三十一章 我這個李明真,不是她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疑解惑第六十八章 相逢亦不敢相識第二百二十九章 陪我共舞一曲第三百五十七章 曹湛第三十五章 南陰北陽 火死水旺第三百零四章 匪夷所思的事實第二百三十一章 我這個李明真,不是她第二百八十一章 主人爲何會選我們?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喜大悲 大起大落第一百二十章 神魂顛倒第四百五十三章 陰謀味道第三百七十六章 移花接木第一百二十一章 女金剛第三百七十四章 直說無妨第五百零八章 情竇初開第二百章 一拍即合第五百一十一章 周帝遺孀第八十五章 亡羊補牢未爲遲第五百零七章 劫後餘生第七章 女扮男裝自得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河县| 襄樊市| 炉霍县| 尼玛县| 兴隆县| 海南省| 宽城| 郓城县| 府谷县| 南和县| 孟津县| 河池市| 贺兰县| 辽宁省| 花垣县| 玉林市| 旅游| 黔东| 平谷区| 北宁市| 尖扎县| 卓尼县| 西安市| 惠州市| 民县| 宁阳县| 长海县| 册亨县| 安阳县| 敖汉旗| 黄龙县| 通化市| 琼结县| 阜南县| 白河县| 遂平县| 湾仔区| 南华县| 平远县| 白银市| 广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