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零二章 古來未有

李曜打量丘行掩一眼,想起此人是譚國公丘和的小兒子,遂微笑著問道:“令尊近來身體可好?”

丘行掩神色一黯道:“家父沉痾復發,臥牀兩月了。”

緊接著,他馬上又補充道:“不過,臣與兩位兄長已將家父從武功接來京師照料。”

李曜掛起一副誠懇的表情,點頭道:“如此甚好,我若有空閒,必親自去探望。”

李曜增號“護國”,在東宮顯德殿開天輔國師府,丘和長子丘師利作爲李曜前身早期的追隨者,自然與有榮焉。

而後李曜爲壯大自己的勢力,將平陽公主征戰關中的舊部又悉數納入門下。

武德十一年,平涼縣開國候楊屯病故,因病閒賦在家三年的丘師利立即得到朝廷起用並接替了楊屯的右監門衛大將軍之位,丘家上下爲此甚是雀躍。

當然,李曜也沒有忘了丘師利的兩個弟弟。

丘師利二弟丘行恭雖然跟隨過李世民,但並沒有進入秦王黨的核心圈,更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而李曜極欲培植自己的嫡系班底,可謂是“求賢若渴,唯纔是舉”。

俗話說位置決定想法,有德無威必然放縱,有威無德必生異心。

她發現丘行恭性格嚴酷,手段強硬,又通律例典章,爲求人盡其用,果斷將其轉爲文職,擢任刑部侍郎,當時丘行恭大喜之下,見到李曜便跪呼:“能爲貴主鷹犬爪牙,實乃臣一生最大榮幸!”

這些年來,李曜依據親疏關係,恩威並施,一面拉攏、滲透、收買宗親勳貴和世家門閥,一面指示丘行恭,以種種藉口,立種種名目,對諸多刺頭人物進行打壓、分化和清洗,終使朝堂之上的反對她的聲音大爲減少。

在這一過程中,丘行恭不遺餘力地大唱黑臉,尤其喜歡給整治的目標扣上“貪贓枉法”的罪名,偏偏達官顯貴們生活越發奢靡,總能被他羅列到證據,文武百官罕有不忌憚李曜的這個鷹犬,以致於有的高官還借其名頭來嚇唬族中的紈絝子弟:“你小子再放浪形骸,花天酒地,可一定要小心些,說不準哪天就被丘侍郎盯上,突然把你全家人都收拾了!”

而紅臉當然是由李曜來唱了,打一個巴掌,再給一個甜棗,對於她認爲還可以爭取過來的人從輕發落,對於死硬分子也是得饒人處且饒人,貶得遠遠的,眼不見爲淨。

因此,幾乎人見人怕的丘行恭並沒背上酷吏之名,再加上他爲官清廉,無論親朋好友,犯罪一視同仁,而且對自己也夠狠,爲了消除自身污點,甚至與當年試圖謀奪鍾馗、靜雲兄妹祖產的原配妻子都和離了,這位在原史裡食人心肝的猛人竟被長安百姓尊稱爲“鐵面侍郎”,可謂享譽朝野。

至於這個丘行掩,其人目前擔任武器監丞,雖才華不顯於衆,但是性格謹慎,做事認真踏實,今天原本不該他來值守作場,但唐軍西征之日越來越近,朝廷又要求遠征大軍全面更換新的兵甲,他慮及軍備生產進度吃緊,一時放心不下,遂在這樣一個踏青遊樂的好日子裡放棄陪伴家人,跑來作場當起了監工。

此刻丘行掩聽聞護國公主所言,受寵若驚,不由深深一揖:“貴主的關懷,令臣感激不盡,臣在此代他老人家謝過貴主!”

“丘監丞客氣了,我此來主要是爲了視察一番,還請丘監丞爲我們頭前開路。”

李曜說著,把大拇哥兒往身後一蹺,丘行掩這才注意到聚攏過來的太子元祥、蘭韶英、柴氏子弟等人,連忙行了個羅圈揖,便帶著李曜一行人朝附近的工坊走去。

李曜剛來到工坊門口,就覺有騰騰熱氣撲面而來,幾口由水力帶動的大排囊木風箱呼呼作響,吹得爐火旺旺燃燒。

外面分明還是“春寒料峭,凍殺年少”的天氣,裡面數百名工匠卻俱是汗出如漿,手持各類工匠奮力打造甲葉,各個說話都非常大聲,場面簡直熱火朝天。

一名甲坊署的監作發現有人進來,準備上前詢問,卻見丘行掩擺手朝他示意,再掃視李曜、蘭韶英、太子等人一眼,感覺對方身份不凡,絕不是他這種小吏冒犯得起的,便領著幾人主動爲來者開道。

李曜徑直走到一個約莫丈高的鍛爐前,隔著數步遠,擡頭觀察冒出爐頂的火焰顏色,看到明亮的火苗正逐漸發白,忍不住問道:“熔鍊一爐鐵水需要多少時辰?”

附近一個蒼老的聲音答道:“這裡都是老爐子,一爐鐵汁需要五個時辰。”

說話的是一個年紀不下六旬的老者,發須雪白,身形佝僂,穿著一件佈滿小洞的流外官袍服,渾身都是髒兮兮的油污和菸灰,幾乎沒有一處皮膚能現出本色。

李曜衝老者拱了拱手,以示尊敬:“貧道姓李,略通煉製,不知老丈如何稱呼?”

老者叉手還禮,答道:“甲坊署典事闞林,字景山。”

闞姓在北方頗爲少見,李曜來了興趣,半開玩笑地問道:“莫非闞典事是那江淮名將闞棱的族親?”

武德七年,叛唐的輔公袥被處以極刑,臨死前誣衊吳王杜伏威爲主謀,唐軍主帥李孝恭順便把闞棱也處死了,直到武德十年,杜伏威舊將王雄涎的家眷拿出證據證明當初杜伏威和闞棱並無反意,二人才得以平反昭雪。

闞林一雙老眼裡閃過一抹悲傷,輕輕點頭道:“不瞞李道長,闞將軍正是我族弟。”

李曜覺得氣氛有些尷尬,不好再把這個不愉快的話題聊下去,又擡眼看向爐火,說起了正事:“按照這個時長,爐子一天不間斷地輪轉,也只能煮出兩爐鐵水,看來還是有些慢呀。”

闞林先是愣了愣,隨即哈哈大笑一聲,語重心長地道:“老夫習冶鐵之術五十餘載,認爲這出爐之速已堪稱古來未有,據說此高爐鍊鐵之法乃學究天人的護國明昭公主前年所創,李道長可莫要胡言啊!”

第四百二十七章 別無他途第四十八章 一念之差 一步之遙第九十八章 姊妹顛倒結金蘭第一百五十二章 有生以來最大膽的想法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羅地網第二百一十章 你的選擇是甚麼?第一百四十五章 絕殺之秘第三百一十三章 脫籠第四百四十五章 心腹之患與疥癬之疾第二百五十三章 坦誠相見第二百七十三章 膽氣凌雲第五十八章 精打細算走河西第三百四十一章 圍三闕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癡人說夢 一潰如泄第一百六十一章 噗……第四百五十二章 喜憂參半第四百三十一章 頡利之大不幸第九十八章 姊妹顛倒結金蘭第二百六十六章 貴主慧眼如炬第三百三十九章 肩負天下莫心急第四百九十九章 初改兵制第四百六十一章 奚官第四百六十三章 恩家第二百章 一拍即合第一百零三章 天下興亡第六十九章 改頭換面混過關第四百七十九章 動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鵬展翅 扶搖直上第五百零一章 王玄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可否借一步說話?第二百九十五章 臣等明白!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攻自破第八章 俞石匣中藏縑帛第二十章 鬼使神差射金雕第五百一十九章 國門所在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淵大壽第一百二十八章 告示第三百六十八章 工具第三百五十九章 仁信第一百六十一章 噗……第一百七十八章 命如螻蟻第九十二章 不期而遇靈雲池第五百二十章 再臨涼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女金剛第一百八十章 生死重逢亦有時第三百六十七章 給我跪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命數第二百四十五章 耳目第三百六十四章 以彼之道 還施彼身第七十六章 貧道自有胸中策第三百零三章 小人物第五百零九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五十二章 波雲詭譎第五百一十六章 師夷之法第三百零五章 議謀第三百三十九章 肩負天下莫心急第四百五十二章 喜憂參半第一百九十七章 千萬不要有婦人之仁第二百零六章 不可掉以輕心第四百一十一章 流言止於智者第三百章 金星凌日第二百三十二章 傷風敗俗第四十五章 天策府中無間道第一百八十三章 十萬火急第二十八章 同道中人同路行第二十八章 同道中人同路行第三十一章 非凡佳人蜀中來?第二百七十五章 風勁角弓鳴第三百四十八章 伏屍千里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忍心,也不放心第二十七章 巨靈仗劍下凡塵第四百八十九章 茲事體大第七十八章 王八蛋,納命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人殺第二百零四章 屍山血海 恐怖劇目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箭第八章 俞石匣中藏縑帛第三百六十八章 工具第三百一十一章 二號方案第八十五章 亡羊補牢未爲遲第六十三章 寶刀強弓配猛男第四百四十二章 剖心拋底第一百六十章 知難而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智者千慮……第三百六十九章 破例第一百九十九章 菩薩第五十九章 利所在 無不至第二百零四章 屍山血海 恐怖劇目第九十五章 紅杏出牆春意鬧第四百一十一章 流言止於智者第七十七章 殺光他們!第三百零九章 交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不請自來第四百零三章 解疑釋結第三百八十四章 恩怨分明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抉擇第三百九十九章 多多保重第三百零四章 匪夷所思的事實第四百五十四章 兇多吉少第四百四十八章 決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闻喜县| 昌江| 治县。| 舒兰市| 呼图壁县| 青海省| 衡阳市| 响水县| 新龙县| 容城县| 三门县| 当雄县| 泗洪县| 成都市| 大化| 昌乐县| 富蕴县| 高淳县| 长寿区| 武安市| 东宁县| 长治县| 枞阳县| 巴青县| 永福县| 玛纳斯县| 新巴尔虎右旗| 洛扎县| 墨竹工卡县| 迁安市| 武强县| 怀宁县| 珲春市| 黑河市| 前郭尔| 涪陵区| 韶关市| 上杭县| 阳城县|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