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五章 困局

楊明撒了一把粟米到地上。

一羣母雞飛奔著過來,競相爭食。

望著眼前吃得歡快的母雞,楊明臉上卻有些憂愁。

他此時在侍中寺後舍,這已是他到侍中寺報道後的第四天。

他也不知道爲什麼侍中寺的後舍會養著一羣雞,關鍵還全是母雞。

養公雞他能理解,漢代沒鬧鐘這種東西,很多人家都養公雞報曉。

養母雞則一般都是爲了下蛋,可是皇宮裡怎麼也不像會缺蛋吃。

他只能當作這是給郎官的福利,所以得了閒都會過來喂一陣雞。

這是他爲何在此餵雞,不過卻並不是他憂愁的原因。

他的憂愁源於蹇碩昨日差人送給他的縑帛,上面寫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經學之爭會在下月於太學進行。

第二件,曹節不會讓他參與其中。

原本對自己參與經學之爭之事他並不擔憂,因爲無論作爲弘農楊氏弟子,又或者是鄭玄弟子,以及如今擁有的名望,他都完全夠格。

但現在他卻面臨了這個問題。

規則的制定者想要針對參與者,但凡有心,方法不勝枚舉。

比如,限定此次經學之爭的參與人員爲未及冠者,又或者是必須秩三百以上的官吏,再或者直接規定兼採兩家學說的人不得參與,等等。

不得不說,直接把他排除在外這種堪稱釜底抽薪的招式,確實讓他有些難辦。

“伯德。”就在這時,身後有人喊他。

楊明回頭,看到是手裡捧著一堆竹簡的王朗。

他走過去拿起一些,然後二人一同進了侍中寺。

這幾日下來,楊明基本已熟悉侍中寺是如何運轉,或者說是如何與尚書檯銜接。

尚書檯除尚書令、尚書僕射和六曹尚書外,還有侍郎三十六人。

尚書負責具體事務處理,侍郎則依照尚書要求起草文書,文件起草好後送往侍中寺,由他這樣的郎官初審文書,校驗有無錯字之類,無誤後再交給侍中,侍中審覈內容,若無異議再由黃門侍郎轉呈禁中。

從這流程便能看出,他這個郎中並不比侍郎差多少。

因爲他同樣可以瀏覽尚書檯文書,僅僅只是看與寫的區別。

等把竹簡都搬入楊明室內,王朗卻並未馬上離去。

在把門關上後,他接著便壓低聲音道:“臺中又來了一名古文經弟子,名爲華歆。”

聽到華歆二字楊明眼神一亮,原來郎署一別,華歆去了尚書檯。

“尚書檯古文經弟子很多?”楊明順勢問道。

“倒也不是,不過這幾月來,新來的五個尚書郎都是。”王朗說話時面露擔憂。

楊明若有所悟。

尚書檯六個尚書,即便盧植,也是聞名大儒,曹節想要換掉他們並不容易。

但是換掉他們下面的郎官就相對容易得多。

既然你們幾個尚書架空我,那我也慢慢架空你們,這邏輯沒毛病。

至於那些入了尚書檯的古文經弟子,雖然不是宦官子弟,但大多出身寒門,只爲得到展現抱負的舞臺。

曹節給了他們機會,他們自然甘願爲之驅使。

楊明此時不得不再感慨一遍,曹節與王甫、趙忠等人比起來還真是雲泥之別。

“景興不必太過憂慮,郎官亦不過是代爲起草文書而已。”楊明試著安慰道。

尚書檯起決定性作用的仍是六曹尚書,只要尚書沒換,換多少郎官作用都有限。

王朗點了點頭,接著又開口道:“伯德對白虎觀會議所知多少?”

楊明搖了搖頭:“所知不多。”

確實不多,他一直把經學當工具看待,並未真的要準備成爲什麼大儒。

他只知道白虎觀會議是一次校正會議,作用類似於熹平石經。

因爲當時的今文經也出現了許多錯誤與章句繁冗的情況。

根據史書記載,具體的會議過程,是諸儒對經文中有異議之處進行辯論,若有辯論不出結果的,章帝再親自裁決,最後總結內容,定爲《白虎通義》四卷。

然後就是他從楊琦那裡瞭解到的一些趣聞,那次會議涉及不少兩性話題,諸如規定了應與和未滿五十歲妾的最低同房次數,略顯荒誕。

“白虎觀會議本針對今文經著作,然而那次會議之中,最爲大放異彩者卻是古文經學家賈逵,他以一人之力舌戰羣儒,多數辯論得章帝首肯。”王朗接著說道。

“章帝喜古文經?”楊明一下抓住了重點。

自從他在不其山研習古文經之後,他就知道如果不用鄭學,古、今文經之間是爭論不出結果的。

你說天子五年一巡守,我說僅有十二歲時巡守一次,這打一架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所以最後定對錯的就是漢章帝這個裁判。

從王朗所說中,這章帝作爲裁判明顯拉偏架。

王朗點頭道:“白虎會議後,章帝雖未立古文經博士,但仍召高才生授《古文尚書》、《左氏春秋》等,古文經因而大興。”

楊明此時再望向王朗,這才知道後者真正擔憂的並不是郎官一事,而是此事之中劉宏的態度。

劉宏默許了曹節往尚書檯不斷加入古文經弟子之事,這意味著在之後的太學論經中,他會如章帝一樣偏袒古文經。

如此一來,屆時今文經不僅會敗,而且會敗得很慘。

然而與章帝那時不同的是,章帝是喜古文經,事後會興古文經,而劉宏不過是把古文經弟子當工具,事後只會是今文經世家一蹶不振,宦官徹底掌權。

楊明先前在太學時所想的那些,正在變成事實。

然而王朗,這位楊賜弟子,此時應當是想與楊明商量破局之法的今文經弟子,並不知楊明已被曹節安排得進不去這個局。

王朗最後走了,他並未得到任何收穫。

楊明開始審查王朗所拿來的那些文書。

第一份文書,是劉宏準備拜張顥爲太尉。

先前的地震,三公之中的太尉孟戫成爲了那個倒黴蛋。

而這個張顥,身份十分特殊,因爲他根本不算大儒,而僅僅只是中常侍張奉的弟弟。

這是劉宏的又一份表態,不僅是“中朝”尚書檯,“外朝”三公府他也準備任用宦官子弟。

楊明深吸一口氣,拿起第二份文書。

這是盧植的一份奏書,他希望劉宏能徵召鄭玄入朝爲官。

這個時間點,目的不言而喻,盧植是希望鄭玄來解決這次經學之爭。

等放下這份文書,楊明長呼一口氣。

雒陽看似大儒遍地走,但真正能解決這次經學之爭,或者哪怕讓今文經輸的不那麼慘的人,一個沒有。

盧植不是唯一認清這點的人,但是唯一找到解決辦法的人。

作爲鄭玄的同門,或者從那日婚禮聊到鄭玄時的反應看可能還是同志,他應該知道鄭玄的鄭學是唯一的希望。

但是很明顯,鄭玄是不會來的,曹節也不會讓他來。

那麼作爲鄭玄弟子的他,就成了唯一有機會做到的人。

想到這,他再做了一個深呼吸,目光也隨之變得堅定。

他必須要入這個局!

第五十章 太學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三十一章 地獄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三十五章 雙向奔赴第三章 謀略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三十四章 殺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八章 成型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五十章 太學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十八章 天子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三十三章 攻府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三十三章 攻府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六章 拆招第三十五章 雙向奔赴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二十章 三策第三十五章 雙向奔赴第三十六章 前路第三章 謀略第十八章 天子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三十四章 殺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二章 揚名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九章 雲中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十三章 神明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四章 辭賦第一章 死罪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九章 雲中第七章 嫁妝第五章 報復第六十一章 盧植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五章 報復第四十四章 謀定第二十章 三策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四章 辭賦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四十九章 郊遊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七章 嫁妝第十五章 封侯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三十五章 雙向奔赴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十五章 封侯第十一章 初陣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十六章 孤寡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三十四章 殺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二十四章 對峙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十九章 家第二十九章 太平道第五十六章 破局第十二章 火勢第二十九章 太平道第三十四章 殺第五章 報復第十八章 天子第三十五章 雙向奔赴第四十九章 郊遊第十六章 孤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乡县| 灌南县| 铜川市| 伊通| 南靖县| 沁阳市| 福州市| 宣威市| 潜山县| 确山县| 屏东市| 蓝山县| 邢台市| 金湖县| 江陵县| 百色市| 阳朔县| 馆陶县| 临泉县| 上林县| 徐闻县| 浠水县| 金平| 蒙阴县| 尖扎县| 浦东新区| 石台县| 商南县| 子洲县| 东港市| 来凤县| 云浮市| 额尔古纳市| 招远市| 城固县| 南汇区| 鹤庆县| 岳阳县| 维西| 石渠县|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