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五回 八面圍城攻汴京 六甲排兵溺城門

詩曰:

盟尋城下事方危,尚樂衰民益虜資。

紿楚進曾我紀信,交秦計卒墜張儀。

抗言玉鉉呈何及,捐積瓊林惜已遲。

劫火既灰遺墨在,小臣唯有淚沾頤。

話說當時金兀朮渡過黃河,與姜婁合兵一處,衆將引兵將至汴京城,把著聞達於前軍引路,一路零星有所陷阱關隘,皆被聞達一一列出。大軍一路暢通無阻。沿路村坊無不望風而降。周引道:“眼下滅宋之局已定,此乃天意所爲,亦是元帥虎威,更乃衆將之功。黃河已過,京城之內尚有數萬宋軍,若是宋輩負隅頑抗,倘再相持一年半載,我軍勞師費財,亦非良善之策。”金兀朮甚是肯允,便道:“那先生以爲何計可行?”周引道:“戰陣勝敗,唯有軍心可決。眼下我軍雖是奪下大宋京師屏障,士卒尚且士氣正盛,當應決戰之昔,犒賞三軍,明我大軍之義,伐此無道之國。激勵衆心,破城之時,當以懷柔之術鎮服萬民,則使天下之人,皆爲我大金民心所向。”金兀朮稱是,當下便留三軍屯兵於此,齊開大宴,沉醉痛飲。四方所降的山村百姓,皆是發以金帛米麪安撫。聞達那一干降將,自也叫來一同吃宴。聞達拱手謝恩。並坐在金兀朮肩下。衆將推杯換盞,各訴平生志心,皆是大喜。直至旦日晌午,勞軍已畢,大軍遂來直取汴京城。

卻說宋欽宗在汴京城中,先是聽聞黃河渡口五萬宋軍全軍覆沒,聞達也已戰敗而降。又聞太原府處種師中以身殉國,三萬大軍全軍覆沒。大金現已直逼京城下。聖上龍顏大驚,急召文武百官商議。那大宋朝堂上一班貔貅猰?。聞得大金國兵馬大將軍金兀朮現已率大軍將至城下,俱是嚇得尿屁直流,寢食俱廢。真個是人人咋舌,個個搖頭。眼下種師中已是戰死,老將種師道也已病故。城中戰將不過只有陳希真那一班雷將可堪抵敵之用。新皇及衆臣顧不得論罪之話,急忙叫得攝政王陳希真上殿,著想對策。不想陳希真剛是上得殿中,就聽得宮外一陣喧囂,警報連傳,陳希真厲聲喝道:“爲何如此喧鬧?”一侍衛走入道:“啓稟攝政王,眼下城中百姓四處亂逃,皆言金人將至,大宋將亡的話,各是扶老攜幼,要撞城門遁走。”陳希真大驚,只得先行帶領陳麗卿、祝萬年、茍桓、蓋天錫、畢應元及一彪衛兵,讓那人引路。速速飛奔至那城門口看查,果見整個路上亂做一團,四方街道,馬車飛奔,瓜果爛地,市民哭嚎,舉家亂竄。當中望火樓下,本是一爿茶樓飯館,現只零星站有三五個軍士嘮嗑,絲毫不顧城中亂景。陳希真顧不及開口勒令,更顧不得城中軍士廢弛,只能往前奔走。再往前走,便是城牆。那城門一腳,果有無數百姓亂作一團,齊喊開門,要出城去。眼看城門將開,祝萬年、茍桓、蓋天錫、畢應元四人急忙帶著衛兵上前攔截,擋著城門。百姓那裡肯允。蓋天錫道:“衆位鄉親休要聽信原野荒誕之信,眼下攝政王重立新君,匡扶社稷,必當可挽狂瀾。”畢應元也道:“大金之賊不過樑山賊輩,何故如此惶恐。”內中有幾個領頭站在前列,又是明白事體的百姓說道:“那陳希真不過是個大奸大佞的老道。自己先前在猿臂寨佔山爲王,做出一副忠義相貌,心內卻是十分險惡。害了宋江那般好漢不說,現還——!”陳希真一聽此話,勃然大怒,只叫軍士直接手持斧棍,幾步上前,將此等妖惑暴民盡皆砍殺在地,血濺城門。陳希真喝道:“衆位鄉親,我大宋福祚祥和,國安太平。休要在此騷亂,且回家中靜待我王師退敵之報。”一衆百姓見狀,只得再度扶老攜幼,返還家中。或是無牽無掛者,只得於城中青樓鶯歌,酒館沉醉,永享天國太平。

陳希真見得百姓散走,城門已無恙礙,便叫軍士在城下掃淨血跡,自己領陳麗卿等人到城牆上登高一望,雜樹層影,果見城外已是旌旗蔽日,殺氣騰空,四面八方,重重密密,都是大金的旗號。蓋天錫、畢應元等人看著陳希真道:“攝政王果是神機妙算,若是讓那班刁民開門闖出,則引狼入室矣,只是不知我等當要何所禦敵?”陳希真只是捋須縐眉,一籌莫展。當時只得先行下令,將城門上四周關隘嚴緊守備,朝堂之上也是日日早聚晚散,諮嗟不決的議論。新皇不知所措,近臣復來奏道:“城外百姓,扶老攜幼,哭聲大震,各逃生命,此乃西蜀亡國之景,此番幸賴攝政王施法有度,方纔未讓城中多生譁變。”新皇聽了,一喜城中安寧,二憂金兵來襲。休說新皇只得端坐龍椅,驚惶無措。便是陳希真一時也難尋得計策。忽又來報說,金人已將汴京城團團圍住,水泄不通,衆人大驚,龍顏失色,不知所謂。卻見那中書政事府同平章事、殿帥府掌兵太尉、開國郡王張叔夜,入朝上奏道:“城中兵微將寡,難以迎敵;依老臣所見,不如早棄汴京,南渡應天府。儀仗長江險峻,可以自守。待到南都已定,則可就近招募兵勇,號召各地州官勤王保駕,他日再來克復北地未遲。”賀太平聽罷卻是奏道:“郡王此計斷不可行。昔日李唐昭宗遷都,而至國祚無再,南人自經方賊煽舞,素有反心。平昔又無恩惠並施;今若遷都,則南人趁勢造次,必遭大禍。”不及張叔夜回言,朝中又有他臣奏道:“金人自前二回既以金帛賂回,今事急矣,可以再行試之。”張叔夜磕頭道:“金人此番趁我老將新亡,改元換新,立足未穩,絕非只圖我大宋金帛珠玉,臣在此泣血叩請聖上遷都,老臣願領兵馬斷後守城,護保聖上突圍而出,留我大宋社稷之安。”賀太平也仍磕頭上奏道:“自古以來,無以寄他國而爲天子者。老臣斷料聖上若是難遷,則南人必反,到時便是大金一時尚不可吞宋。南人之反亦將動搖社稷,此等內憂外患,方纔是我大宋之危也;倘若到時南渡應天,朝政未穩,南人復反,聯合北敵,南北齊下,到時聖上若被南人所挾,金人趁危一統,則陛下再稱臣於金,是兩番之辱矣。不如棄遷都而出城以定盟於金。大金必將裂土以封陛下,則上能自守宗廟,下可以保安黎民。老臣在此叩血請願陛下三思之。”張叔夜仍是奏請著機遷都。朝堂文武,各有所主,無出此一二者。新皇猶猶豫豫,甚難決思,只得宣告罷朝,退入宮中。

次日,衆議紛然。賀太平眼見事急,覆上疏諍之。陳希真也上奏道:“至此危難之秋,聖上且以忍一時之辱,而換天下蒼生太平久日。”新皇長聲嘆息,便從賀太平之言,正欲下詔出降議和之事;忽見殿外走入一人,厲聲怒罵賀太平道:“你賀鼻涕也乃我朝重臣老臣,今日怎敢說此偷生腐儒之語,動搖社稷大事!自古安有投降天子哉!”衆人看去,原是陳希真親傳大弟子郭京,本是汴京宣化門尤衛小卒出身,早年因自家嗜賭如命,品行不端,而前途無望,便以重金賄賂陳希義,求得來他哥子師傳,一路升遷,自得道行,現正任上騎都尉。

郭京一身軍裝,進殿朗朗道:“啓稟聖上,臣郭京自學有六甲神兵之術,在此城中又有更有十八天元金剛者,皆是微臣結交好友,身懷武藝,本事滔天。臣仗毗沙門天王法術,並這十八天元金剛,穿山蔽身,遁地飛天,只要微臣做法,登時即可生擒兩員金軍主帥,便是北伐陰山、收復昔日漢唐舊疆,皆不在話下。”新皇喜道:“有此能臣,必必可大破金人於城下。”張叔夜連連諫阻道:“雕蟲小技,怎可爲軍陣兒戲,大金勢強,我軍焰弱,願陛下三思爲上。”彼時朝堂之上,陳希真、賀太平、茍桓、畢應元、蓋天錫、陳麗卿等大臣皆是應和郭京六甲之計。卻聽張叔夜仍在力爭道:“聖上,背水戰者非此當下可爲,倘若城門洞開,則金人趁機溺城,不爲我大宋自縛矣。”宗正少卿宗澤、尚書右丞李綱等大臣皆是堅允張叔夜遷都之計。新皇左右搖擺不定,只惜偏信攝政王之威名,便依郭京所言,張叔夜幾人自是苦勸不止,無奈皇命已決,無濟於事。宗澤、李綱自被貶出遠郊,張叔夜自垂淚返家。

看官若問那郭京所引的十八天元金剛是何等人也?說來也奇,竟有大半都是那雷將散仙后裔,當先幾人,乃有那徐槐之子徐正鑌、那金成英之子金敬首、那韋揚隱之子韋星丞、韋世豪。那李宗湯之子李霄朋、那張應雷之子張寧、那王天霸之子王天雷、那鄧宗弼之子鄧函文、那樑橫之子樑豎、那沙志仁之子沙向嗔、那冕以信之子冕爲疑,餘下幾人,雖是庶民之輩,卻也早已名冠京城大街小巷。分別名喚笆上糞鄭金爭、屎裡蛆劉泮、米中蟲於天寶、飯內屁張希折、鳥上刺蒿浚閔、沙小生嚴驌、木伴哥董路。這十八人皆是京城當中氓流搗子,平素盡好拖槍拽棒,又無長者責加管教,自是招搖撞騙爲其營生。城中既是被圍多日,糧價飛昇,易子相食,菜人骨肉之景,幾如不變。招搖撞騙,攔路搶掠者不計其數。首當其衝便數這郭京等人,故而京城百姓無不聞其大名。世道既已濁污,何苦人人潔身自好。同流合污者日趨多數,時過幾日,郭京又是在這京城中聚了三千善男信女。就於城中天青寺內修煉六甲兵法,號是供奉一位神道,喚做什麼多寶天王。郭京又自稱是爲天王案下的掌教。卻有許多條款,掯勒愚民。又刊刻許多教書,單說其中一種名喚《天王度人寶經》,又名《開心鑰匙》。內中不過是造些破空老祖、達空老祖等名色,編成七言,似歌非歌,似詩非詩,句語十分俚鄙。開口閉口,只說一句:凡所有相皆虛妄。因有相告虛妄,所以有家財者萬不可慳吝財帛,必須誠心輸獻於天王。天王歡喜保佑,現身延年益壽,死後超升天宮。其無家財者,並身子亦當勘破虛妄,須到天王案下捨身,供奉力得之貨,並供掌教驅使,天王亦無不歡喜。除此之外,郭京又是自造有一種約束之法,道是凡歸教者,須在天王案下立有重誓,如有叛教而去者,死後人十八重大地獄,刀山劍樹,火蛇鐵狗,受苦無窮。又立有醍醐灌頂、鵲巢重會、龍女獻珠一切等等名色。那龍女獻珠一項,系室女承當,不問可知矣。然此亂世之際,城中鄉愚不信朝堂法度,倒信此等胡言八道。可憐大宋百姓如此愚蠢,甘爲此等神棍之人百般煽弄。郭京每日便叫這一衆男女廣擴信徒,傳施教義,搜刮金帛。來人休問三教九流,相面布郎、乞兒閒漢,皆入神兵之伍,登時搞得聲勢浩大,所部竟達三萬之多,城中不聞其詳者,也道郭京天神下凡,法力無邊,家家頌揚。眼見民心如此所向,新皇便封郭京爲天使兵馬大將軍,率領麾下六甲神兵,守衛汴京宣化門,不在話下。

只說金兀朮謹遵周引攻城之策,圍城蟒戰,城上禁軍早先時刻亦是奮勇殊搏,無奈兵力懸殊,寡不敵衆,猶若以卵擊石。數日堅守,已是幾盡潰崩。不想郭京卻是遲遲不戰,只說天數未到,不宜出師。經不住朝堂再三央逼。郭京只得滿口應下,並則吉日出兵,待出戰時,卻把宣化門上的守城禁軍盡數撤走,臨近百姓也是盡數搬遷,不留一人在此觀法。獨留張叔夜、張伯奮、張仲熊父子三人所部的數百精銳在此接應天兵凱旋歸來。張叔夜仰天嘆息,自是布好兵馬接應。陳希真等人駐守郭京見已無礙,便披頭散髮,在城上命那十八金剛往外潑了數灘狗血污物。郭京搖頭晃腦,口中唸唸有詞,竟真做出一道遮天黑雲來,裹住城上空,直撲金大營。張家父子見了大驚道:“莫不真是神靈在此庇佑?”陳希真隔遠見了亦是哈哈大笑道:“我這徒兒果是得道。”衆人皆是驚喜,全望郭京這法術天兵力破大金,扭轉頹然。

且說周引正在帳中默坐,不覺睏意襲來,矇矓睡去,恍惚中似重回幼時,拜那老尼爲師,傳功教化之事。周引緩緩追憶,猛然卻見眼前列坐一人,正是那老尼。周引十分驚喜,便走近跟前,伏地叩首道:“弟子柴熙拜見恩師。”只見那老尼笑而不語,默默點首,周引起立敬問:“恩師所傳,徒兒盡皆其用,只是至今尚未參悟離別之日時,恩師那般教誨。”老尼頷首,便擡手就在周引身前隔空虛寫,字畫縱橫,龍蛇飛舞,乃是“欲取天下,當在此時”八個大字。周引仔細覽畢,回頭一看,那老尼身影早是追尋不見了,空留眼前一片青山綠水,呦呦鹿鳴,絲竹之音。周引正欲前行,忽聽得背後有人叫道:“周軍師!”周引猛然一驚,驀地竄醒,方知先前不過南柯一夢。只見大將姜婁入帳道:“啓稟軍師,這汴京城上突然煙霧迷空,黑雲滾滾,不住有兵馬喊聲傳出,元帥特來請令定奪。”周引大驚,急忙出帳去看,金兀朮早已帶兵在營前督兵備禦。只見那大營上空妖霧迷漫,黑雲壓摧。雲霧之中,喊呼不絕。東出一片毒蟲怪蛇,右蹦數頭彪狽四兇。周引見這黑雲非同小可,急讓金兀朮擡出八尊定海火炮,直向黑霧中打去,那霧中喊殺之聲,兀自不絕於耳。忽然幾陣狂風撲面而來,只聞一股惡臭腥羶之氣竄入鼻中,實不可耐,這邊金營裡早被臭氣撲倒百十人。周引眼見全不濟事,急的頭痛欲裂,忽然全身冒了一個寒噤,就見周引眉心處飛出一道金光,直向那團黑霧雲靄中擊去,黑霧頓時紛紛消散。郭京那三萬六甲神兵盡數嗷嚎落地。金兀朮大喜,當即點姜婁、完顏宗翰、完顏宗幹、完顏宗望、完顏宗輔、蒲家奴六人,即刻率軍衝殺,那三萬六甲神兵只得哭爹喊娘,不準乞降,格殺勿論,郭京剛及打地上起身,早被姜婁一馬踩死在地。那十八天元金剛不過猶如酒囊飯袋,那可去戰,只如蹴鞠一般,被這大軍卷殺掃淨。金兀朮回身待要贊謝周引時,卻見周引早已昏暈在地,金兀朮大驚,急忙叫人扶起,好在周引氣息尚在,便就留於營中安息。

那頭金軍掃淨那彪六甲神兵,一個不留。虎豹狼師,立時架梯撲城,城上無兵,猶如紙糊。金軍大肆放火,摧毀工事,點火燒旗,攻陷城門,遠處百姓不曉事情真相,只知一味大喊:金軍入城了,城門失守了的話,化爲潰兵,作鳥獸散。時乃大金天會五年辛丑月壬戌日申刻初時,大金皇子金兀朮揮兵攻入大宋汴京城中。姜婁一馬當先,持刀衝戰,卻見張叔夜一人一馬,手握御刀,怒目而視,猶如天神,把住道口,凌凌威風。張伯奮、張仲熊二人亦是帶兵做牆,姜婁大喝一聲,“大金燕王在此,來人速速領死!”張叔夜長嘯一聲,駕馬而上。這一下,有道是,太平納臣,留卻靖康遺恨。殺身成仁,終是社稷之臣。畢竟這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九回 雲公子怒鬥許亨 李尚書初戰官兵第五十二回 宋公明顯靈梁山 陶震霆苦營兗州第三十六回 酒道人醉泄天機 哈團練痛失前莊第七十九回 劉林錘殺呼延綽 永清箭射薛廣基第五十五回 梁山兵敗兗州城 麒麟問道二仙山第七十六回 蠹虤夜奪坎離谷 許亨智敗賀太平第六十六回 劉廣夜襲定州府 周引語裂三縣兵第八十八回 賈氏折兵柳城寨 青娘退保高平山第八回 百花山兄弟排座 定州府夫婦興兵第三十四回 哈蘭生三軍圍虎 侯家僕捨命報恩第二十七回 梁山泊再計報仇 鍾離雙請纓出兵第九十八回 陳希真夜逃射轅 楚子明晝說水泊第六十二回 扈成伏殺女飛衛 輔樑出山救道子第四十回 蒙陰縣三虎戰彭帥 落蛟崗好漢擊道子第七十五回 賀喜竊符攻梁山 許亨攜衆保水泊第九十二回 金鸞池豙殳弒君 罪己詔上皇傳位第二十三回 唐文理暗下降書 李君一三戰唐家寨第六十六回 劉廣夜襲定州府 周引語裂三縣兵第十三回 百花山同心歸水泊 天機匠重建梁山寨第八十九回 徐和兵求滿家營 葉勇命喪秦王洞第三十九回 魁雷林英雄聚義 蒙陰縣彭帥起兵第六回 麒麟角兄弟入夥 小諸葛遇師從義第四十二回 樑裡通私會水泊 李君一雙赴湮池第十二回 楊仲文巧治二將 女諸葛折兵焚心第七十四回 三幗儷獻計禦敵 小諸葛智御五軍第三十三回 毒扁鵲險救太公 銅骨將重遇故人第八十三回 減兵竈魏王失計 地雷法大刀掘堤第八回 百花山兄弟排座 定州府夫婦興兵第二十回 鍾離雙入夥梁山泊 李君一一戰唐家寨第十六回 翻江蛟水戰攻水泊 東水寨小卒抱恩仇第八十四回 梁山兵徵猴子山 李乾單戰水虎魚第九十七回 賀太平金營納臣 李君一京城勤王第十三回 百花山同心歸水泊 天機匠重建梁山寨第七十二回 小諸葛戲耍官兵 鄧宗弼蠶民設伏第十六回 翻江蛟水戰攻水泊 東水寨小卒抱恩仇第九十一回 梁山泊羣星建功 陳大巨橫遭禍事第七十三回 阮武力破張應雷 雷羽計取鉅野縣第十一回 酒沙門貪功中箭 瘋武郎棍法揚名第三十七回 楊發鬥力哈蘭生 四軍團滅正一村第九十九回 布魔陣力破好漢 施絕計俱焚水泊第五十八回 黃延叛逃官兵營 張謙奔走兗州府第九十八回 陳希真夜逃射轅 楚子明晝說水泊第五十九回 險道口強人打劫 喬向元義服賊軍第二十三回 唐文理暗下降書 李君一三戰唐家寨第十回 龐致果兵發定州 僧繼忠救援時及第十一回 酒沙門貪功中箭 瘋武郎棍法揚名第九回 雲公子怒鬥許亨 李尚書初戰官兵第九十回 陳念義折道參芽羣 徐溶夫失家豹虎窩第七十七回 龍口關腐儒兵覆 鄆城縣悲將殞身第三十六回 酒道人醉泄天機 哈團練痛失前莊第三十三回 毒扁鵲險救太公 銅骨將重遇故人第七十一回 降星宿天彪伏誅 殤天眼慧娘自盡第二十回 鍾離雙入夥梁山泊 李君一一戰唐家寨第二十七回 梁山泊再計報仇 鍾離雙請纓出兵第七十三回 阮武力破張應雷 雷羽計取鉅野縣第二十一回 康捷再取奇毒草 孔仲醫破假聖裔第十九回 梁山泊再添新猛將 唐家寨奪馬討征伐第七十九回 劉林錘殺呼延綽 永清箭射薛廣基第五十四回 梁山攻打兗州城 洋師奇制火牛車第四十二回 樑裡通私會水泊 李君一雙赴湮池第二十二回 李全單槍刺唐猛 李君一二戰唐家寨第七十一回 降星宿天彪伏誅 殤天眼慧娘自盡第二十二回 李全單槍刺唐猛 李君一二戰唐家寨第八十一回 道子單入金鑾洞 孫慈巧勸齊天皇第六十五回 忠義堂禍首伏誅 監押牢父女重逢第五十三回 陳希真諫皇遣將 真耀書計固四營第五十三回 陳希真諫皇遣將 真耀書計固四營第十二回 楊仲文巧治二將 女諸葛折兵焚心第四十回 蒙陰縣三虎戰彭帥 落蛟崗好漢擊道子第十六回 翻江蛟水戰攻水泊 東水寨小卒抱恩仇第十七回 鑿船底翻江蛟落水 曉家仇薛廣基歸心第四十八回 聞達救援陳希真 繼忠會師李君一第十一回 酒沙門貪功中箭 瘋武郎棍法揚名第八十回 李君一三破連環陣 孫悟空僭號猴子山第九回 雲公子怒鬥許亨 李尚書初戰官兵第九回 雲公子怒鬥許亨 李尚書初戰官兵第八十二回 孫聖陣罵梁山泊 三軍轉戰大名府第七回 華雲莊李全遇險 嶽州城阮武劫獄第三十六回 酒道人醉泄天機 哈團練痛失前莊第十回 龐致果兵發定州 僧繼忠救援時及第九回 雲公子怒鬥許亨 李尚書初戰官兵第三十八回 史谷恭計攻水泊 李君一陣擺蓮花第十二回 楊仲文巧治二將 女諸葛折兵焚心第二十五回 蔡太師信惶道子 宋天子禱圜祈福第二十回 鍾離雙入夥梁山泊 李君一一戰唐家寨第七十五回 賀喜竊符攻梁山 許亨攜衆保水泊第八十回 李君一三破連環陣 孫悟空僭號猴子山第四十一回 彭帥敗走南溪谷 羅海射兔逢英雄第二十二回 李全單槍刺唐猛 李君一二戰唐家寨第四十九回 薛廣基單挑高梁 李君一計殺谷恭第十九回 梁山泊再添新猛將 唐家寨奪馬討征伐第五十九回 險道口強人打劫 喬向元義服賊軍第九十回 陳念義折道參芽羣 徐溶夫失家豹虎窩第八十九回 徐和兵求滿家營 葉勇命喪秦王洞第十六回 翻江蛟水戰攻水泊 東水寨小卒抱恩仇第九十七回 賀太平金營納臣 李君一京城勤王第二十八回 正一村合兵備戰 禮拜寺納垢藏污第四回 僧繼忠梁山會友 賀太平朝廷失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宕昌县| 巴楚县| 义马市| 类乌齐县| 前郭尔| 文昌市| 榆中县| 屏南县| 昭通市| 北票市| 东平县| 黄大仙区| 胶州市| 桂平市| 张掖市| 枣强县| 寻乌县| 应城市| 丽江市| 奎屯市| 广西| 六安市| 龙南县| 娱乐| 桃园市| 新疆| 高淳县| 高碑店市| 师宗县| 新沂市| 道真| 惠州市| 大埔区| 屏南县| 木里| 天门市| 齐河县| 通州市| 张家川| 青神县| 三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