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五章 劉愛雨做公益

劉愛雨和東亮商議,說:“我看咱村裡的路好些年沒修了,大坑小坑的;變壓器太少,電壓不夠;也沒有自來水,基礎設施差,我想先把村裡的路修一修。

東亮說:“這是好事。過去,那些有錢人不是鋪路架橋、就是修廟,這都是積陰德的事,肯定人人歡迎。”

得到東亮的贊同,劉愛雨有了信心,說:“我年底回一趟家,把手續辦好,開春就修,越快越好。”

東亮隨即宣佈了一條重大決定,劉愛雨要給村裡修路。

嗬,修路?人們自然想起了劉麥稈的父親劉秉德,他當年可是做了不少好事,鋪路、架橋、修廟、撫卹孤寡,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的孫女現在發達了,又要給村裡修路了,還是人家祖墳上的風水好,出人才啊。

在誇獎劉愛雨的同時,人們又有一個疑問,何以狀元公陳望春一直杳無音信?他都十年不回家了,現在是做官還是做生意?

陳揹簍出面解釋說,陳望春在國家一個秘密機構裡,這個機構警衛森嚴,外面有荷槍實彈的武警站崗,裡面有穿黑衣制服的便衣,一共要過十八道門,每一道門都要指紋驗證。

這個機構爲國家研製一種秘密武器,一旦成功了,在五分鐘內就能讓美國和日本磕頭下跪、舉手投降。

從事秘密工作的陳望春,不能寫信、不能打電話、更不能見外人。

陳揹簍說的話,雖言過其實,但大家覺得陳望春肯定是在做大事。

劉愛雨家的小洋樓成了油坊門標誌性的建築物,相當於倫敦的白金漢宮、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上海的東方明珠塔。

幾天後,徐朝陽校長來油坊門,他專程聲援陳揹簍,給他鼓勁打氣的。

徐朝陽校長拜訪了魁星樓和榮譽碑,充分肯定了陳望春的價值和作用。

徐校長對陳揹簍說,我正在寫一部油坊門學校的歷史,要把陳望春大書特書一番,讓幾十年幾百年之後的人,都知道我們油坊門發射過一顆衛星。

陳揹簍感動得鼻涕橫流。

當東亮等人要徐朝陽校長對劉愛雨和陳望春做個高低評判時,徐朝陽校長說,小草和大樹,母雞和老鷹,大夥一聽,這差別可夠大的,但徐朝陽校長並沒有明確地說誰是小樹、誰是大樹;誰是母雞誰是老鷹。

東亮說:“你們真笨!徐校長看了魁星樓,而沒有瞅劉愛雨的小洋樓一眼,他心裡的意思,你們還不明白嗎?”

村裡人就糊塗了,說:“徐校長年齡大了,睜著眼睛說瞎話呢;劉愛雨的富貴摸得見看得著,陳望春呢,就是個虛名兒,哎,一隻沒線的風箏,放上天就不見影了。”

劉愛雨這次回家,是李縣長陪同。

劉愛雨在北京和李縣長通了電話,說了打算給油坊門村修路的事,李縣長非常高興,說縣裡財政極其困難,每年只能勉強給財政人員發半年的工資,另外半年要挪用或借貸,基礎設施欠賬大。

由於交通落後,又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和兄弟縣市相比,面貌沒有發生變化。

李縣長說:“我大力支持你,希望在你的帶動下,關心家鄉建設的有志人才都能出一把力。”

劉愛雨先回到縣裡,和李縣長見面,李縣長給劉愛雨接風洗塵,請她吃了手抓羊肉,然後,一同去油坊門。

當劉愛雨和李縣長並肩出現在油坊門村時,村裡的人驚呆了,以爲在看電視劇。

在鄉里領導的陪同下,李縣長查看了油坊門的村容村貌,的確落後太多,這幾年,縣裡的錢都花在了縣道邊的鄉鎮,因爲那是縣裡的門面,上面領導經常檢查,油坊門由於偏遠,被冷落了多年。

劉愛雨乘機向李縣長反映了油坊門的電力設施和用水問題,李縣長當場拍板,將油坊門列入了農網改造的名單,責成水利部門,抓緊實施油坊門的自來水工程,力爭明年面貌大變樣。

這一幕讓人們自然地回想起十年前,縣委書記來油坊門,給陳望春送錄取通知書的情景,人們感慨唏噓,油坊門出了兩個牛逼的人物。

李縣長行程匆匆,告別了劉愛雨和村裡人,去了下一個檢查點。

這天晚上,村裡人聚在老磨坊前面,村裡電路老化、電壓不夠、用水困難的問題,從村裡反映到鄉上再反映到縣上,嚷了有好七八年,都沒有動靜。

現在,劉愛雨一句話,李縣長就點頭答應了,可見這個丫頭的能量非同一般。

因爲是劉愛雨出彩的機會,陳揹簍很知趣地沒有露面。

劉麥稈卻把劉愛雨罵了個狗頭噴血:一個丫頭片子,逞啥能?咱有錢不會自己花,去填那無底洞?劉麥稈的父親劉秉德,當年一心積德行善,災荒年間賒粥,平常鋪路修橋,最後落了個人人戳脊梁骨的結局。

劉愛雨看不慣父親的小家子氣,也懶得理他,說錢是我賺的,我想怎麼花我說了算。

劉麥稈啞口了。

三天後,供電所就來規劃線路,按油坊門村民的居住情況,一共設計了一條主線,四條支線。

線路確定後,爲安全通電,供電所的人要求,線路經過的地方,樹頭要削掉。

村裡家家戶戶的門前屋後,都栽著樹,杏樹、桃樹、梨樹、核桃樹、榆樹、柳樹、楊樹、槐樹,啥樹都有,沒有規劃,想怎麼栽就怎麼栽,隨意性很大,佈局極其混亂,好多樹都枯死了,但捨不得砍掉,就那麼戳著。

人人都想通電,但只要觸及到他們的利益,便寸步不讓,有的不讓削樹頭,有的不讓在自己地界上栽電桿、安置變壓器。

這樣吵吵嚷嚷的,施工隊沒辦法幹活,供電所所長說:“你們自己協調吧,如果能協商一致,把影響供電線路的樹頭砍掉、能栽電線桿、安放變壓器,立馬給你們施工通電;如果協商不通,這個項目就給別的村了。

晚上,每家每戶來了一個主事的,聚在劉麥稈家新蓋的小洋樓裡議事。

東亮對部分人的自私自利很憤怒,說通電是好事,誰阻攔誰缺德,大家要檸成一股繩。

東亮搞基建,由於電壓低,他的攪拌機、電夯等設備無法運轉;村裡的磨面機、粉碎機啓動不起來,只能到五六裡外別的村子去;村裡有的人想辦個加工廠,也沒辦法搞。

東亮說:“不就是個樹頭嗎?又不是砍你們的腦袋!”

沒人吭聲,誰先出聲,誰就是挨槍的靶子,就都垂著腦袋抽菸,屋子裡煙霧籠罩。

東亮氣惱地問:“這個線路到底改不改?”

有人說改也行,不改也行,這麼些年都過來了,湊合吧。

有人問東亮:“你急得上火,是不是從中撈了點好處?”

東亮氣得甩手而去。

衆人的表現,劉愛雨都看清楚了,她心裡憤怒悲哀,但又無可奈何,這個項目是她爭取來的,現在半路夭折了,不但丟了自己的臉,也掃了李縣長的興。

劉愛雨說:“這樣吧,需要砍的樹頭給點賠償,錢我出。”

劉麥稈一下子跳了起來:“憑啥你掏錢?你常年住在北京,用不上村裡的電,他們自己都不著急,你急啥?弄不成就拉倒,你當啥冤大頭?”

劉愛雨白了他一眼,轉頭對大夥說:“就這樣,錢我賠,樹你們砍。”

衆人馬上活躍起來,一個個眉開眼笑,有人問:“一棵樹賠多少錢?”

劉愛雨問:“你想要多少?”

幾個人咬了一陣耳朵說:“大樹每棵200 、中樹100 、小樹50。”

劉麥稈火了:“獅子大開口,你們是土匪,是趁火打劫!”

有人說:“砍了樹頭,就等於砍了樹,人沒頭能活嗎?”

在確定賠償標準上,又吵成了一鍋粥。

樹和樹不一樣,松樹柏樹比楊樹柳樹值錢;核桃樹、杏樹、蘋果樹、梨樹有經濟效益,賠償要高;有的樹早就死了,能燒柴火了,就該一分錢不賠。

於是重新覈定賠償標準,但新標準又引發新一輪爭議。

重新回來的東亮,苦笑著對劉愛雨說:“看看,就這素質,給他們自己辦事,卻不知好歹,漫天要價,真是賤骨頭,活該讓他們點著煤油燈,吃著紅薯幹,過苦日子。”

劉愛雨嘆口氣,沒想到,自己一片好心,卻惹了這麼大的麻煩。

商議了大半夜,終於達成了方案,衆人散去,有人喜歡有人抱怨。

第二天,開始砍樹頭了,量尺寸時,有的說尺子拉歪了,差一蒼蠅卵就是大樹,少了一百元。

爭吵不休,撒潑打滾,鬧得不可開交,勸的勸罵的罵,沒有一家省事的。

整整一天,才砍了十幾棵樹頭,而整個線路上,需要砍掉200多個樹頭。

劉麥稈陰沉著臉抽菸嘆氣,劉愛雨真正後悔了,可惜買不到後悔藥,只能咬牙堅持。

磕磕碰碰的,線路改造終於完成了,全村安置了四臺變壓器,電壓足了,電燈亮了,啥機器都能轉動了,大傢伙都興高采烈的。

劉麥稈家沒有一絲喜慶的氣象,劉麥稈因爲劉愛雨亂出頭,不但花了冤枉錢,還捱了罵,太虧了。

劉愛雨卻想的是,做件事怎麼就這麼難?以後還做不做?怎麼做?

接下來的自來水管道的鋪設,村道的改造,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自來水公司召集村民開會,說主線支線的管道和配件是免費的,進戶以後的水錶和相應配件需要用戶自己承擔。

有人算了一筆帳,說花下來得四五百塊錢,還不如吃井水河水,便不願意壓自來水了。

有人則拒絕自來水管道從自己家的地界上通過,說會壞了風水,要賠錢。

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像一羣狗亂咬。

東亮看得清,說:“他們鬧的目的,還是爲了錢,他們像狗一樣,嚐到甜頭了,你不給根骨頭,他們就亂咬,這事也就弄不成。”

劉愛雨便掏自己的腰包,讓大家心滿意足。

通水的那天,村裡響了鞭炮,有了自來水,好多人家就能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像城裡人一樣,天天洗澡了。

東亮說:“吃水不忘挖井人,你們用上了方便乾淨的自來水,應該感謝誰啊?”

人們說:“感謝政府。”

通電和通水,劉愛雨一共賠償了十多萬,卻沒落個誇獎,劉麥稈心裡有氣,說:“前幾年哭爹喊孃的,咋不見政府?還不是享我閨女的福。”

陳揹簍頂了一句:“她有錢了,給大夥半點事就虧了?就有功勞了?還不知道她那錢是不是乾淨的。”

此時,劉愛雨正在回北京的路上,她搭了去咸陽的班車,然後從咸陽機場飛往北京,本來她沒有急著要走,但是通電和通水這兩件事,讓她心身疲憊,苦不堪言。

第二年春天,村裡的路如期動工,村裡人又故伎重演,線路如果沾上了自己的地界,就耍賴、要求賠錢,不賠錢就不讓動工。

有的躺在挖掘機前面,有的抱著卡車的輪子,吵著吵著打了起來,有兩個重傷。

派出所來了,鄉政府來了,這次,政府來硬的了,該拘留的拘留,該罰款的罰款。

鄉政府派駐了工作組,施工隊劃了白線,白線之內的建築、樹木、障礙物,無條件拆除,無理取鬧的,立即拘留。

看政府動真的了,村裡人這才老實了,沒有人再阻撓,工程進展順利。

很多人因此沒有拿到賠償,而怨恨劉愛雨,都說她逞能顯擺,修什麼路?劉愛雨新修的洋樓上的玻璃,被人晚上砸了。

劉愛雨將老家的事說給孫教授和趙波聽,孫教授沉默了好久說:“大多數人自私、短見、狹隘、愚昧,魯迅批判的國民的劣根性,任重道遠啊!”

趙波說起了他做過的一件事。

他給家鄉的小學校捐了十臺電腦,但這些電腦根本就沒打開,而是轉手賣了出去,用賣得的錢,支付了學校的招待費。

他捐了1000本書,學校都懶得拆包裝,管理圖書的老師抱怨要登記要借閱,太麻煩了,不如捐成現金實惠。

趙波說:“我們看起來是富了,但是人的素養沒有根本性的提高,這是個畸形的現象。”

劉愛雨傷感地說:“我們逃出了老家,但又忘不了老家,我們愛它,又恨它,該拿它怎麼辦?”

第八十一章 劉愛雨淘到第一桶金第二十章 劉秉德行善改命第九十二章 陳揹簍的難言之隱第二十六章 打賭第一百零一章 是金鑰匙還是枷鎖第八十一章 劉愛雨淘到第一桶金第五章 田滿倉報恩第八十九章 孫教授的憂慮第四十六章 劉愛雨輟學第六十章 打工仔周海明第五十九章 宏光電子廠第五十五章 陳望春高中狀元第四十四章 陳揹簍攆走了何採菊第七十九章 冬至第六十九章 龍科長來廣州第二章 一場1800公里的長跑比賽第六十三章 公關小姐第九十章 茶客何力第二十七章 劉愛雨和陳望春開始向北京奔跑第九十二章 陳揹簍的難言之隱第七十四章 劉愛雨離開廣州第八章 拜堂第六十四章 暫住證噩夢第六十二章 陳揹簍的花花腸子第七十章 大學生陳望春第一百章 陳揹簍爲陳望春求醫治病第二十一章 算命第七十七章 劉愛雨和陳望春重逢第六十章 打工仔周海明第六十四章 暫住證噩夢第三十二章 壓蹺蹺板第二十八章 摸底第九十二章 陳揹簍的難言之隱第四十二章 陳望春的悔過書第三十二章 壓蹺蹺板第八章 拜堂第七十五章 老鄉見老鄉第七十九章 冬至第三十九章 小雞和雄鷹第六十一章 陳揹簍逛北京第二章 一場1800公里的長跑比賽第七十二章 廠辦是一潭水第四章 訂親第八十八章 生意火爆的茶莊第三十八章 榮譽碑第四十六章 劉愛雨輟學第七十五章 老鄉見老鄉第十二章 劉愛雨死裡逃生第七十五章 老鄉見老鄉第三十七章 陳望春是一顆彗星第七十五章 老鄉見老鄉第二十章 劉秉德行善改命第七十五章 老鄉見老鄉第八十五章 劉愛雨做公益第十六章 浪蕩鬼劉麥稈第二十六章 打賭第八十八章 生意火爆的茶莊第十三章 劉麥稈的豔遇第十三章 劉麥稈的豔遇第二十章 劉秉德行善改命第五十七章 劉愛雨南下廣州第四十五章 何採菊離家出走第六章 苦命人田明麗第八十三章 劉愛雨衣錦還鄉第七十三章 周海明變了第一章 搗蛋鬼陳望春第六十七章 拜年第三章 青梅竹馬第九十四章 彩雲之南的浪漫之旅第五十九章 宏光電子廠第四十六章 劉愛雨輟學第四十二章 陳望春的悔過書第七十六章 趙波的心事第六十七章 拜年第五十四章 劉愛雨的緋聞第九十二章 陳揹簍的難言之隱第九十四章 彩雲之南的浪漫之旅第十一章 人販子巧玲第三十八章 榮譽碑第三十九章 小雞和雄鷹第五十二章 劉愛雨學藝第四十七章 劉愛雨初露鋒芒第四十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四十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九十二章 陳揹簍的難言之隱第二十九章 魁星樓上的燈火第三十三章 陳望春光腚推磨第八十八章 生意火爆的茶莊第六十五章 獨來獨往的陳望春第二十一章 算命第七章 田明麗撐起了一片天第一百零一章 是金鑰匙還是枷鎖第四十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六十七章 拜年第八十章 開海鮮店第五十九章 宏光電子廠第五十二章 劉愛雨學藝第七十五章 老鄉見老鄉第六十章 打工仔周海明第一章 搗蛋鬼陳望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开阳县| 察哈| 高平市| 海伦市| 无为县| 呈贡县| 张北县| 临沂市| 璧山县| 阿瓦提县| 浦江县| 扶风县| 云南省| 登封市| 厦门市| 林周县| 临夏县| 乌鲁木齐县| 贵定县| 乌兰察布市| 静安区| 三都| 通海县| 和平县| 藁城市| 宣汉县| 保康县| 永康市| 夏河县| 报价| 息烽县| 顺平县| 兴业县| 淮安市| 邓州市| 新宾| 利辛县| 通化县| 屏山县| 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