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承第一次對門派外的人宣講自己整理的墨家思想。
首先李承指出了墨家思想的基本假設,那就是“有限”。
因爲有限,所以需要通過循環,實現資源的重複利用。
循環的出現,自然出現了“成本”、“收益”、“效率”、“廢料”、“競爭”等概念。
作爲成本的原料、時間、人手等資源有限,導致使用相同資源、追求不同收益者,相互之間成爲了競爭者,於是便出現了“優勝劣汰”這一現象。
爲了維持生存,生命一般分爲兩種生存模式,一種是如同老虎一般的獨行生物;一種是如同狼羣一般的羣居生物。
人類是屬於羣居生物,依靠羣體優勢才能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
所以整個人類族羣的本能目標,就是發展壯大人類這一羣體。爲了達到這一目的,人性的基本表現爲“自私”加“有限利他行爲”。
“自私”的本質就是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利他行爲”則是使得別人獲得收益。“自私”並不是一個貶義的概念,只有通過侵害他人利益來獲取自己收益的“損人利己”行爲,纔是需要批評的。
所以墨子提出了四類人的概念:利人利己,損己利人,損人利己,損人損己。但是實際上,還有四類人:不損己利人、不損人利己,不利己損人,損己不利人。
從整個人類種族的利益來說,個人或者勢力的持續性損人、損己行爲是需要抵制甚至消滅的,不損人利己以及利人利己是值得提倡的,而損己利人則是值得稱讚但是不能推廣的。
藉由對人的這八種分類,就可以將周圍的個人或者勢力劃分爲三種類型:一種是給自己帶來利益的同盟者:包括利人利己者、損己利人者以及不損己利人者;一種是與沒有給自己帶來利益,但是也沒有帶來損失的中立者:包括不損人利己者以及損己不利人者;最後一種則是侵害自己利益的敵對者:包括損人利己者、損人損己者、不利己損人者
“兼愛”的意思不是狹隘的反對劃分階級,衆人大同這一縹緲不切實際的理念,而是要除了聯合維護同盟者之外,積極團結中立者的意思。
“非攻”的本質爲“守護”二字,抵禦甚至消滅那些敵對者,而不是簡單的反對戰爭,被動挨打。
如何區分“吾之利己,彼之損人”,不能通過雙方自以爲是的認爲,這樣只會導致那些損人利己者,眼紅他人的收益:將其他人的利己行爲,認定爲給自己造成損失,胡攪蠻纏之下,只會使得雙方都陷入無休止的紛爭中。
所以這就需要制定一個統一的規則,明確的劃分出“損”的標準,這就是“法”存在的基礎以及價值,也就是“尚同”。
而如何制定一個合理的“法”,就需要建立一個合理、高效、健康的人類社會循環,保證這個循環正常運轉的基本規則便是“法”,也叫作“天志”。
講到這裡,李承便不能再繼續講下去,如果李承繼續描繪人族應該構建怎樣的一個社會循環,就要觸及目前統治天下的階級——貴族們的底線了。
現在這個程度正好,即使傳出去,也只會讓那些貴族階級中的聰明人深思,李承所描述的“循環”應該是什麼樣子。
李承接下來便開始結合例子解(hu)釋(you):“對天地予取予求,毫無節制,最後的結果就會是整個世界重歸混沌。先有龍鳳麒麟三族何其強盛,因爲放任子嗣胡作非爲、不加管束,引發三族大戰,落得舉族衰敗的下場;後有妖族天庭掌天,巫族掌地,也是因爲金烏太子挑釁大巫夸父,將其害死,隨後金烏太子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拉著九個兄弟同時現世,結果十日橫空,生靈塗炭,被大巫后羿射死九個,引得巫妖大戰。如今巫妖兩族煙消雲散,下場比起龍鳳麒麟三族更慘。
女媧娘娘爲何因爲造人而功德成聖?因爲女媧娘娘創造出了人族這種成本更加低廉,能夠完美接受各種種族靈魂的容器;而人族死去的靈魂,也是能夠完美的轉生成爲其他種族。能夠提出此等理念,並將其實現,促進了世界的穩定,當然是有大功於世界。而輪迴的存在,也是依託於人族的存在,爲了更好的實現生靈的靈魂循環,才得以順利建立的。
正是因爲構建了這樣的循環,維護了世界的穩定運轉,所以天道纔會賜下功德。女媧娘娘成爲道祖之後的第一位聖人,而巫族后土娘娘則是能夠在地府中開闢一方地界,護下殘存的巫族子民。
不論天界、人間、地府,循環無處不在。王朝興盛衰敗,亦是如此。
秦朝爲何二世而亡?固然秦法嚴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趙高憑藉個人喜好,肆意玩弄律法,導致朝令夕改,百姓無所適從,生活在恐懼之中,害怕隨時都有可能因違法然後被判刑。這樣的王朝,誰會擁戴?
如今我人族正處在興盛崛起的階段,然而前車之鑑需要時時銘記,若是不能找到一條和世界共同發展的道路,人族遲早會如同龍鳳麒麟三族、巫妖二族那樣,最終沒落乃至消亡。
所以我墨家所追求的,便是爲了維護整個人族和世界的和諧相處,共同延續。作爲一個墨者,就需要有著足夠的眼光,對世界有著更加深刻、長遠的認識。要將墨家的利益和整個人族乃至世界的利益結合在一起,找出一條促進墨家、人族以及世界三者共同發展的道路。不能整日拘泥於區區個人或者勢力的言行舉止,大搞毫無用處的形式主義。
守護整個世界以及整個人族,纔是真正的大愛。”
李承講到這裡,便停止了,時間已經不早了,今天的內容已經足夠了。墨家的十大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剛剛李承已經在“有限”這個基礎假設下,詳細解釋了“兼愛”、“非攻”、“尚同”和“天志”的含義。剩下的六個主張,在“有限”這一基礎假設建立的框架下,都能夠有著更加明確以及統一的解釋。
魏東已經不知道自己該作何表情了,只見他機械的行禮道,“多謝李掌門,魏某受教了。時間不早了,魏某也該告辭了。”
“請。”李承命阿大送走了已經有些渾渾噩噩的魏東,看的出來,魏東在李承的思想衝擊之下,已經陷入了近似魔怔的狀態。
至於魏東聽完李承的一番講道之後,是否會將這一套理論據爲己有。李承絲毫不擔心,不說這個時代的人十分重視自己的名譽,李承所掌握的武力,就是最可靠的保障。魏東作爲一個聰明人,而且有著如此多的牽掛,自不會做出這種自尋死路的事情。
正如李承所預料的那樣,一番邏輯更加合理嚴密的思想砸下來,魏東的心神受到了劇烈的衝擊。
墨家這麼多年來,關於墨家思想的研究發展,早就畸變成爲了“苦行僧”式的形式主義。不是墨者們不想發展,而是在內鬥下,那些做出思想創新之人,因爲只是在局部進行了創新,加上沒有強大的武力震懾,於是就被其他的墨者打爲異端,甚至被排擠爲墨家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