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三十九章 秉燭夜談

沈泉帶著一千多人下了船,北上朝鮮的分隊將由他帶領,金無恙將好多原來綠營淘汰不用的武器一股腦全塞給了他,又給三艘福船裝大米裝的滿滿當當,算是給李淏的見面禮吧。

獨夫老和尚左手擎著燭臺,右手拿著單子,正在船艙裡一個個對照貨物,任是他一個出家人,亦被金無恙的大手筆嚇了一跳。

“百鍊鋼刀一千柄……”老和尚每報一個,隨從都會撬開一個箱子給他看一下,儘管他知道討逆軍不會存在剋扣,但這種忽然發大財的滿足感與虛空感交織在一起,不親眼看看心裡不踏實。

“大師,糧食財帛我都一律交給王上,王上賞賜給誰均由王上自己做主。唯獨武器,我必須得確認軍隊是忠於天子的才能發放。”沈泉朝老和尚合了個十,“大師縱橫戰場多年,此次回鄉,可有繼續獨領一軍的想法”

“阿彌陀佛,老衲已經老了,恐怕難以承擔重任。”獨夫謙虛地搖了搖頭,“等到了朝鮮,沈管帶還是看看年輕人裡邊有哪些青年才俊,也好爲我王簡拔一番。”

沈泉其實還是想讓老和尚出面,一來老和尚在中原征戰多年,對敵情、語言都非常熟悉,二來雙方合作也挺愉快的,貿然弄個愣頭青上來,恐怕到時候要出問題,尤其在朝鮮黨爭比大明內部更加激烈的情況下,選拔任何一派的將領,都容易造成小朝廷內部的傾軋與內耗。

“大師,要不這麼著吧,具體哪位將軍能堪當大任,我也不是伯樂,無法一眼相中,等和王上接觸後,你先暫領一軍,後邊誰能在戰場上脫穎而出,我就提拔誰,您看這個主意怎麼樣?”

獨夫將燭臺放到桌子上,“嘆了口氣,沈將軍,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國內跟崇禎諸公一樣,也分成了南人北人、西人東人黨,內耗不斷,我不怕你笑話,就是北人黨還分成了中北、肉北、骨北……想要整軍備戰,不先解決黨爭問題,恐怕朝鮮很難整合整個國家的力量。”

沈泉對朝鮮國內的情況很感興趣,儘管他前面已經拿到了內務院送來的參考資料,但遠遠沒有這個老人精說起來更加真實一些。

“大師,你要是不嫌晚的話,能不能給我講講朝鮮國內的情況,依我看來,若是朝鮮不大破一次,很難再大立。”沈泉坐到獨夫老和尚對面,“我想開誠佈公地跟您談一談,朝鮮困局如何解決。”

獨夫老和尚似乎面有難色,大軍過去想要整合朝鮮內部力量,少不得又是一陣腥風血雨,他雖然殺韃子不眨眼,也看不起國內的那幫道學家,但也無法做到自己幾句話就送人全家上路的地步。

沈泉看得出獨夫的心思,便說道,“大師,我這次去朝鮮,身邊還帶了一個人物,乃是琉球國林朝喜按司,他的胞兄林朝英在悉尼擔任將軍的秘書,我從他嘴裡知道,朝鮮琉球向來友好,便委託琉球國王寫了一份國書,這麼做便是要整個朝堂好知道,比照琉球國內,我們討逆軍不認任何勢力,我們只認合法冊封過的朝鮮國王。任他外邊刮什麼風,下什麼雨,康獻大王的社稷永固。”

獨夫猶豫了一會兒,“可是……如果我王是韃清冊封的呢?”

“琉球國王也是如此,錯不在列國,錯在滿清。”沈泉向獨夫保證並非毫無根據,現任朝鮮國王即位之前只是鳳林大君,然而本當即位的應當是昭顯世子,昭顯世子卻在七年前暴斃於昌德宮,史書上說跟忠於大明的兩班貴族不無關係,你說這裡邊跟鳳林大君有沒有關係,就不得爲人所知了。

如今昭顯世子一脈已經斷絕,朝鮮國內政治穩定,若是大明追究起另立嗣君之事,恐怕就是爲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朝鮮君臣也不可能好好和大明合作。

獨夫和尚會心一笑,“如此我就放心了,你且聽我給你詳細說來。”他仔細喝了一口茶,“其實不管是昭顯世子還是鳳林大君,心中都是忠於大明的……”

“哎……”老和尚嘆了口氣,“崇禎九年,歲逢丙子,韃酋洪太極妄圖僭稱清國皇帝,便發文書要仁祖大王上勸進表,被我國拒絕了,四月份,洪太極在瀋陽稱帝,我國使臣羅德憲沒有下跪,韃清便發兵十萬侵我國土,後來不幸兵敗,仁祖移駕江華島,韃清便扣留昭顯世子和鳳林大君到瀋陽做人質,從此朝鮮蒙難,至今將近二十載。”

“昭顯世子和鳳林大君質居瀋陽期間受盡了侮辱,直到弘光元年(1645),貴人才得以返回故鄉,昭顯世子錯就錯在他身兼兩重身份,除了世子之外,他還帶著僞清使臣,韃子跋扈,要仁祖出郊迎接,你說這世上哪有父親迎接兒子的道理,仁祖朝廷上下皆憤怒不已,認爲韃清包藏禍心,讓世子回來跟父親爭奪王位,果不其然,兩個月之後,昭顯世子便病歿於昌德宮。”

獨夫老和尚邊說邊搖頭,“實際上昭顯世子關心百姓,很受人民愛戴,卻最終糊里糊塗死於非命,跟他沒有辨清大是大非不無關係。”

“那鳳林大君被韃清再次放歸國內,仁祖大王豈能放心”沈泉問道。

“鳳林大君年紀輕,他不如昭顯世子那樣沉穩大氣,所以一直堅持反清,這得到仁祖大王的青睞,所以五月份歸國,同年便加封世子。”獨夫老和尚這些都親身經歷過,所以說回憶起來歷歷在目。

“鳳林大君繼位後,他對清政策比仁祖大王還要激進,同時立馬啓用太傅宋時烈,宋善贊屬西人黨,同時也是義理派首領,如今朝堂內部,已經很少有北人黨了。”獨夫講完了,他看著沈泉,想看看他有沒有什麼問題。

“如此說來,朝鮮如今倒是上下一心,那整合起來可就簡單了,只要能和王上以及宋大儒達成一致,還有什麼好擔心的。”沈泉心中頓時大石落地。

誰知獨夫老和尚卻潸然一笑,“沈管帶想的太簡單了……剛剛我只是說宋大夫是義理派首領,他卻左右不了朝堂派。”

沈泉腦袋一陣眩暈,“咋又冒出來個義理派和朝堂派不都是西人黨嗎?”

獨夫也不知道該怎麼說,這裡邊要是繼續深究下去,還能再好好細分,便說道,“總之在宗周復明大義上,宋大夫是最堅定的,你只要跟他合作好便是了。”

沈泉點了點頭,“那便這樣吧,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若是有人膽敢從中挑起事端,我討逆軍可不會打嘴炮,手裡的炮是真會要人命的。”

第八十章 查理二世的王冠第三百四十四章 霹靂國第九十三章 東南亞泥潭(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病情第六十二章 卜彌閣第二百七十七章 談心第一百零三章 強烈譴責第二百八十一章 潘家角特色第七十九章 他們的國王第一百零七章 印度土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澳版《藩國儀注》第三百四十五章 霹靂剪影第五十八章 農業與製藥第四十四章 皇家橡樹第二百就是一章 老夫少妻第一百五十二章《步兵條例》(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明鋼鋸嶺第一章 我從哪裡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平等派的訴求第十四章 歡迎來到17世紀第二百七十五章 賭徒顧小磊第八十六章 試槍第一百四十八章 阿奇博德往事(三)番外第一百四十二章 刺客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院見聞(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廢奴行動第一百五十二章《步兵條例》(一)第一百零五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一百八十章 薩摩倭與澳洲倭第二十章 金融體系初創(二)第四十八章 悉尼剪影第一百四十九章 阿奇博德往事(四)番外第三十六章 遭遇戰(二)第五十二章 新的規劃第一百九十三章 貓奴島津光久第二百七十章 巴城暴亂(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馬六甲第二十章 金融體系初創(二)第四十五章 譁變第二百四十三章 做局第八十九章 工業收尾第二百七十二章 巴城暴亂(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蒸汽紡織廠第一百七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四十四章 皇家橡樹第三百零九章 明冬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庫馬內訌第三百五十八章 賭徒第一百四十六章 阿奇博德漂流記(一)番外第二百六十五章 打不過,還跑不過嗎第二百七十七章 咖啡第九十四章 東南亞泥潭(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演習前的準備第二百三十六章 潰敗第六十五章 廚藝大賽?倭餐第二百七十六章 一個人的生死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軍的火炮第九十四章 東南亞泥潭(五)第二百零四章 澳洲影戲第二百二十八章 "清兵來了!"第一百五十二章《步兵條例》(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琉球使臣第八十一章 黑幕第二百五十四章 酒桌胡言(二)第九十八章 東南亞泥潭(九)第一百三十六章 國王的價格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下明燈澳洲藩第六章 一條大河第三十四章 李元胤第二百六十三章 岡薩雷斯.薩拉查第二百六十四章 呂宋國王夢第一百零三章 強烈譴責第十七章 巴蘭加魯第二百二十章 十字路口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虎外賣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官之戰第四十四章 皇家橡樹第一百九十一章 澳洲賜宴第五十五章 出使莫迪亞洛克第三十四章 李元胤第一百二十八章 工業的力量第一百一十章 費爾南德斯之死第七十九章 他們的國王第二百五十四章 酒桌胡言(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海上劫殺第三百一十九章 和解第二百六十四章 呂宋國王夢第七十七章 鍊鋼實驗第七十二章 劉國昌的安排第二百六十七章 《航行通告》第三十七章 戰果第一百二十五章 血色國書第二百一十九章 鄭軍之困第一百六十章 留澳幼童(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馬進寶第二百九十章 人民的治安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舞女菲奧娜第一百五十章 阿奇博德往事(五)番外第二百六十九章 出口退稅第三章 首次接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尔| 漯河市| 仪征市| 浠水县| 宁陕县| 石台县| 罗甸县| 长泰县| 堆龙德庆县| 邛崃市| 鹤岗市| 靖宇县| 尉犁县| 长乐市| 仁化县| 岳普湖县| 涞源县| 安吉县| 甘泉县| 宣城市| 颍上县| 资溪县| 威远县| 锡林浩特市| 晋城| 桦甸市| 绥阳县| 周口市| 枣庄市| 二连浩特市| 湖南省| 保亭| 卢湾区| 天长市| 定襄县| 铁岭市| 五大连池市| 锡林郭勒盟| 漯河市| 威宁| 高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