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76、唐宣宗大智若愚

唐宣宗大智若愚

唐朝最後一個有作爲的皇帝,是唐宣宗李忱。李忱在當皇帝之前,呆頭呆腦,很少說話,一副愚笨的樣子;他當了皇帝之後,卻英姿勃發,精明強幹,大展宏圖,開創了“大中之治”,而且他聰慧睿智,從諫如流,有李世民之風,被人譽爲“小太宗”。好一個大智若愚的皇帝!

兩唐書記載,李忱,是唐憲宗第十三個兒子,是唐穆宗的弟弟、唐武宗的叔叔。李忱的母親姓鄭,侍女出身,地位卑賤。

李忱有二十多個哥哥弟弟,母親又身份低微,因而不受寵愛,長期默默無聞。李忱年少時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他乘龍上天,便告訴了母親。母親嚇了一跳,趕緊叮囑他說:“這夢千萬不要讓別人知道,你以後也不要再說這事。”

李忱從小就不愛說話,顯得傻乎乎的,衆人都認爲他不聰明。李忱長大以後,目睹了宮廷爭鬥和爾虞我詐,深知宮廷險惡,更加沉默寡言,特別對於時政,從來不發表任何意見。人們都認爲他不懂政治。

李忱雖然是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但年齡差不多,甚至比唐文宗還小一歲,因而他們並不拿他當叔叔尊敬。尤其是唐武宗,很看不起這個窩囊叔叔,時常在公衆場合取笑他。李忱只是傻笑,似乎並不在意。

公元846年,唐武宗病危,已經十多天不能說話了,經常處於昏迷狀態。李德裕等大臣求見,被宦官阻擋,不能入內。眼見皇帝不行了,由誰繼位就成了頭等大事。唐武宗沒有立太子,他有五六個兒子、七八個兄弟、二十多個叔叔,都有資格繼承皇位。按照正常情況,李忱並沒有優勢,可他有愚笨這個優點,所以,宦官們看中了他。

宦官馬元贄精心設計了兩步棋。他以唐武宗詔令的名義,先讓李忱監國,執掌了朝廷大權;很快唐武宗駕崩,李忱就名正言順地繼位當上皇帝,被稱爲唐宣宗。

唐宣宗稱帝時三十七歲,已經相當成熟了。唐宣宗在登基的第二天,就一反常態,幹了一件出乎意料、一鳴驚人的大事,震動了朝野。原來,唐宣宗下詔免去了李德裕的宰相職務,把他逐出朝廷,貶爲荊南節度使,宣佈由自己親理朝政。

李德裕在朝中執政多年,位重功高,唐宣宗卻一腳把他踢開,衆臣無不驚駭。大家這才知道,唐宣宗並非軟弱無能之輩,而是殺伐果斷、具有雷霆手段的強人。

李德裕才能出衆,輔佐唐武宗開創了“會昌中興”,功勳卓著。但他攬權過多,獨斷專行,不把他拿掉,唐宣宗難以親政。另外,李德裕大搞黨爭,排斥牛黨,在朝中有很多政敵。再加上李德裕平時看不起李忱,唐宣宗早就對他不滿了意。所以,唐宣宗一上臺,就首先拿他開刀。

唐宣宗此舉,有兩個重要含意,一是強化皇權;二是宣告延續四十多年的“牛李黨爭”結束。不過,唐宣宗對待功大於過的李德裕,明顯有失公允。李德裕後來被一貶再貶,最終在崖州病逝,終年六十三歲。

唐宣宗崇拜唐太宗李世民,決心仿效,開創清明社會。唐宣宗把《貞觀政要》端端正正地書寫在屏風上,天天拱手拜讀。

唐宣宗勤於政事,每天天不亮就上朝,親自處理朝政,大小事務都由自己決斷。他明辨事理,行事果斷,雷厲風行,從不拖泥帶水,所有事務,都處理得乾脆利索,井井有序。羣臣都被折服了,驚呼道:“皇帝好像變了一個人”。

唐宣宗特別佩服唐太宗的善於納諫,他知道,只有多聽別人的意見,才能少犯錯誤。唐宣宗鼓勵羣臣直言進諫,他也做到了從善如流,凡是正確的諫言,無不聽從。唐宣宗的一個做法很獨特,凡有大臣重要的奏議,他都是洗手焚香之後,才進行閱讀,其虔誠態度,超過了李世民。

唐宣宗重用忠誠正直的大臣。魏徵的五世孫魏謨,繼承了祖輩的遺風,敢於犯顏直諫,唐宣宗提拔他當了宰相。其他大臣進言時,大都委婉而諫,魏謨卻不管這些,總是開門見山,無所忌諱,語言犀利。唐宣宗常常對別人說:“魏謨有他祖輩的風範,朕敬重他?!?

唐宣宗寬厚仁義,平易近人。宮中有些身份低下的雜役,只要唐宣宗見過一面,就能記住他的名字,從來沒有弄錯過。有時宮女雜役生了病,只要唐宣宗聽說了,就派御醫前去診治,甚至親自跑去探視病情。這在歷代皇帝當中,是極其罕見的。宮中上下,全都盛讚唐宣宗是明君仁君。

唐宣宗對天下百姓,也是十分關心,經常深入民間,訪貧問苦。唐宣宗知道,天下之大,他不可能全都走遍,於是想了個辦法,專門組織一批翰林學士,將全國各州的風土人情和民生利弊編成冊子,供他每天閱覽。這樣,皇帝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有一次,鄧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奏事,唐宣宗與他談起鄧州的情況,頭頭是道,十分詳盡,有些情況連薛弘宗都不知道。薛弘宗大爲驚訝,逢人就說:“皇上真是神仙,天下事他怎麼知道得那麼清楚?!?

唐宣宗效法貞觀之治,用心治理國家,自然是成效顯著。在政治上,唐宣宗加強中央集權,限制宦官勢力,整頓吏治,嚴明法紀,爲“甘露之變”中的受害官員平反,糾正唐武宗滅佛的過火做法,允許佛教發展,努力形成政治清明、社會風尚良好的氛圍。在經濟上,實行勤儉建國,減輕百姓負擔,鼓勵農耕,百姓日漸富裕。在軍事上,擊敗北狄,穩定北方;驅逐吐蕃,收復西域;平定安南,都護南疆。

唐宣宗當皇帝十三年,使混亂的大唐王朝有了很大起色,特別是唐宣宗的爲政之道,頗有貞觀之風。這一時期,被後人稱爲“大中之治”,唐宣宗被譽爲“小太宗”。

不過,也有學者批評唐宣宗,說他只知道搞小恩小惠,不知大節。唐朝自安史之亂以後,長期存在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兩大弊端,唐宣宗並沒有將弊端徹底消除,唐王朝仍然暗藏危機。

公元859年,唐宣宗病逝,終年五十歲。

唐宣宗死後,繼任的幾個皇帝昏庸無能,國內危機爆發,唐朝再也沒有中興過,而是走向末路了。

11、兄弟喋血玄武門27、武則天先嫁李世民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63、夷族忠臣李光弼18、保家護院兩門神34、奸佞小人李義府精選6、西藏布達拉宮是爲文成公主修建的65、盛世時期的李白49、先砍頭後奉詔的宋璟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46、女中豪傑太平公主1、唐朝興衰歷程10、英雄難斷家務事10、英雄難斷家務事精選8、李世民的皇后賢明兒子卻鬧心75、唐武宗會昌中興65、盛世時期的李白80、藩鎮割據天下大亂精選3、瓦崗英雄歸大唐38、武則天的酷吏們精選8、李世民的皇后賢明兒子卻鬧心34、奸佞小人李義府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52、唐玄宗亂國先亂家51、口蜜腹劍的李林甫1、唐朝興衰歷程精選7、真實的唐僧取經故事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80、藩鎮割據天下大亂11、兄弟喋血玄武門4、李淵起兵不反隋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80、藩鎮割據天下大亂精選8、李世民的皇后賢明兒子卻鬧心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35、中流砥柱狄仁傑56、安史之亂動搖天下27、武則天先嫁李世民63、夷族忠臣李光弼54、禍國宰相楊國忠41、千年妄議無字碑14、房謀杜斷的啓示31、武則天是怎樣當上皇帝的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39、武則天的男寵們精選10、武則天先後嫁給李世民父子34、奸佞小人李義府74、甘露之變宦官逞威精選3、瓦崗英雄歸大唐1、唐朝興衰歷程12、大胸懷才能創大業29、王皇后引狼入室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7、李淵建唐平天下精選8、李世民的皇后賢明兒子卻鬧心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40、神龍政變女皇下臺37、忠貞之臣魏元忠精選7、真實的唐僧取經故事51、口蜜腹劍的李林甫15、魏徵不想當忠臣24、李世民兒子挺鬧心2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精選6、西藏布達拉宮是爲文成公主修建的70、唐憲宗元和中興71、鐵血宰相武元衡75、唐武宗會昌中興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36、唾面自乾婁師德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75、唐武宗會昌中興4、李淵起兵不反隋6、歷史上首支“娘子軍”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73、滑稽的染工暴動69、宦官干政掌大權22、陳玄奘西天取經77、唐懿宗昏庸驕奢50、優雅才高的張九齡19、當槍手當成宰相40、神龍政變女皇下臺33、武則天至少有四大功績62、忠武雙全郭子儀15、魏徵不想當忠臣23、唐太宗皇后很賢明精選5、當槍手當成宰相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82、朱溫滅掉大唐王朝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30、皇帝皇后並稱二聖49、先砍頭後奉詔的宋璟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30、皇帝皇后並稱二聖68、唐德宗削藩惹兵變70、唐憲宗元和中興35、中流砥柱狄仁傑39、武則天的男寵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金县| 沁阳市| 东丽区| 扎兰屯市| 法库县| 黄山市| 舒城县| 虞城县| 海盐县| 玉田县| 子长县| 延庆县| 闽清县| 体育| 曲松县| 凤凰县| 淳安县| 卢氏县| 丹凤县| 社旗县| 闸北区| 鞍山市| 瓮安县| 曲阜市| 赤水市| 江华| 枣强县| 利川市| 东山县| 葫芦岛市| 阿克苏市| 台北县| 清新县| 宁武县| 台山市| 大名县| 万载县| 湖南省| 左权县| 汉阴县|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