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

“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答李翊書】

尚書檯正如皇帝所言的那樣,人員繁多,守不住機密,更履行不了擬寫詔書這樣至關重要的職責。這本就是個耳目衆多的地方,在其發生爭論後,不消一個多時辰,消息便已傳到了有心人的耳朵裡。

最得意的自然是董承,他許下不少好話,這才擺手讓那名通風報信的尚書郎離開,然後輕聲一笑:“吳碩小人,早年在董卓手下沒少殘害士人,這些年得我的庇佑才安全無事,如今棄我而去,還妄想與士人結好。簡直是做夢!眼下依尚書檯形勢、國家心意,我看他儼然是走到絕路了。”

一心想著報復吳碩的董承此時沒有動手就見對方深陷泥淖,心裡是何其快意,他得意的拍了拍在他腿上撕紙玩的一歲小兒,眼底流露一絲暖意。時隔這麼多年,他總算是又有了一個兒子,以前的兒子因各種緣故中途夭折,如今董承更是將眼前的獨子視若珍寶,只要閒在家裡無時無刻不都要將其帶在身邊,即使是與胡邈等親信商議時也是如此。

京兆尹胡邈坐在下首,看著那小子將一份朝廷公文撕扯成幾塊,又把桌案上的筆硯掃亂,而董承卻絲毫不以爲然。胡邈由是笑了笑,將目光移往他處,說道:“吳碩如今雖是在朝廷、尚書檯失了顏面,但對他來說,這未必不是一種保身的手段。以屬下對吳碩此人的瞭解,他尚不至於如此愚笨貪權,膽敢抗議天子……他這麼做,定然是有緣由的。”

董承隨手攔住了兒子吃向嘴裡的小拳頭,將兒子拳頭裡緊捏著的紙團摳了出來,一邊細細問道:“有什麼緣由?”

“君子與小人,敢問董公更喜歡用哪一個?”胡邈輕聲問道。

長史衛覬不經意的皺了皺眉,目光看向董承。

“我不論這些。”這是一個不好當著兩人的面回答的選擇,董承很機警,當即說道:“君子不乏虛名,小人不乏幹才,誰能爲我所用,我便用誰。”

“董公深諳用人之道,屬下佩服之至。”胡邈先是奉承道,然後說:“吳碩雖是小人,但不得不說有些才幹。爲官至今,其幾度輾轉門戶,已爲人所厭棄,可謂是一身都是錯處,任何彈劾都能置其於死地。可他仍舊存於當今,董公可知爲何?”

董承冷哼了一聲,輕捏著兒子柔軟的掌心,他兒子因爲沒有吃到紙而對他施以粉拳:“還不是我一直在保著他?”

“不。”默不作聲的衛覬突然說道:“因爲他不重要。”

“什麼?”董承驚訝了一聲,手上的勁不由大了一分,將兒子給捏得哭了起來。

“把他抱下去!”董承終於失去了耐心,對外面的人喊了一句。

伺候在門外的秦慶童立即躬身小跑著進來,動作熟練的將孩子抱起,嘴上稍稍哄了兩句,孩子的哭鬧便結束了。得了董承的示意,秦慶童行了一禮,又接著將孩子抱了出去。

“衛伯覦,你剛纔說什麼?”在屋子內靜了下來後,董承面色有些不善,重複道:“他好歹也是尚書令,得入承明殿的大臣,在你口中居然不重要?”

胡邈警惕的看了眼大言不慚的衛覬,心中暗道這樣的話明明可以用更委婉的方式說出來,又何必故意激怒董承?難不成還是想借此吸引對方的注意,好取代吳碩留下的位置?

“正因爲他不重要,所以董卓、王司徒接連失勢,其皆如喪家之犬,急於另投權臣門下。這便是沒有了遮風擋雨的大樹,任誰都能輕易的讓他死,而他又是慣於見風使舵,是故王司徒誅董,沒有視之爲大患;王司徒失人臣禮,與國家頡頏,亦未首先將之誅除。”衛覬低聲道:“斬將奪旗纔是首要,吳碩不過是微末之人,有何重要一說?”

沒了保護傘,纔會波及到下面乘涼的人,吳碩雖說是尚書檯的長官,但副手有荀彧,屬下諸尚書各司其職,他最大的權力也只是在承明殿議論政務。如今連擬詔的權力都已被剝奪,動不動他,已經不是主要了。

“正因其無足輕重,又滿身錯處,所以吳碩才能繼續安穩的坐在尚書令的位置上。不然,換一個道德君子在位,沒有錯處可以拿捏,更讓人不好用。”胡邈一語點破。

“即便他不重要,這尚書令的位置卻極是要緊,朝中已經有不少要彈劾吳碩的風聲了。”董承輕輕說了一句。

“讓吳碩下,換一個潁川人或是弘農人、荊州人上?這對陛下來說,又有何益呢?”胡邈嘿的一聲笑了,他身子往前傾了傾:“就屬下觀之,前些日子吳碩風頭很盛,暗中多得司徒黃公、侍中楊公等人支持。於是陛下心裡有了忌憚,加之董公推波助瀾一番,很快陛下便將刀口砍向這次的尚書檯。而黃、楊二公未必真看得起吳碩,要收其爲下屬,不過是故意引陛下砍這一刀。吳碩一倒,任誰上都有好處。”

“那國家的意思?”董承問道。

衛覬立即張口答說:“陛下顯然看破了這點,所以如今只是針對尚書檯,從未點明吳碩一句不是。”

“這話裡確有幾分道理。”董承點了點頭,忽然笑了起來:“不過我看,這吳碩再如何費盡心思的試圖保全、四處攀附,他也是好不了多久了。”

尚書檯的風波很快便告一段落,其擬撰詔書的權力無可避免的被皇帝收了回去,暫時交給秘書郎擬辦。只是這種事終歸得有個特定的部門專管,而不是由侍讀性質的秘書監負責。

所以在皇帝再一次提高了尚書的品秩之後,再一次接見了賈詡:“今後繡衣使者的事情,都交代好了?”

“回稟陛下,都已辦好,王公是成名已久的劍客豪俠,無論是入益州,還是行雍涼、關中,彼皆是得心應手。”賈詡輕聲說道,作爲他的繼任者,王越已經開始逐漸接手繡衣使者的大小事務,賈詡也趁這個機會從諜報中完全脫身,從此不沾任何一點關係。

“嗯。”皇帝輕輕應了一聲表示肯定:“王越有經驗、有能力、又有資望,是在你之後最好不過的人選。這次就算讓你舉薦,也無人能出其右吧?”

賈詡點頭稱是,平準監與繡衣使者兩個系統都是出自他一人之手,哪怕是他已經儘量不在其中樹立黨羽,也不可避免的有平準令鮑出深篤信義,視爲賈詡故吏。

如今眼見就要艱難轉身,從幕後走上前臺,像是與繡衣使者這樣敏感的地方,干係還是越少越好。

看來以後還要花不少時間打消皇帝的顧慮了,賈詡心中如是想到。

“等王越他們能上手之後,賈公也就可以卸掉此任了。”皇帝瞇了瞇眼,笑道:“中書監的有關制度,也可以開始籌備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和县| 高安市| 崇文区| 长治市| 鄂托克旗| 从化市| 随州市| 韩城市| 罗山县| 财经| 肇庆市| 信丰县| 北宁市| 沙坪坝区| 武义县| 冀州市| 赣榆县| 横山县| 方山县| 黑龙江省| 拉孜县| 明水县| 昭觉县| 龙游县| 正蓝旗| 饶阳县| 柳林县| 和政县| 丰顺县| 永济市| 南澳县| 玛曲县| 太仆寺旗| 彭水| 旬阳县| 忻州市| 田林县| 科技| 特克斯县| 古蔺县| 聂拉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