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章 冀州之決戰(十二)

“公孫先,紅眼賊,吾必殺之!”一聲嘶吼響徹袁軍大帳,各營垂頭喪氣的士卒聽後,有的是無奈的搖搖頭,有的是嗤之以鼻,還有的慘淡一笑。

袁紹麾下一衆文武紛紛擁入軍中大帳,只見袁紹雙目欲裂,手中緊緊攥著思召寶刀,手上青筋依稀可見。面前是被劈的粉碎的帥案,看那狀態這帥案被砍了數十刀也有,由此可見袁紹對公孫先的恨意。

袁譚見父親如此憤怒,生怕他氣壞了身子,於是上前勸慰:“父親莫要動怒,那公孫先……”

“豎子住口,你爲吾之長子,卻臨陣膽怯,退往清河國,還說什麼前來支援我?你以爲我這麼好欺?自欺欺人,滾!”袁紹遷怒於袁譚,更甚者竟然用刀指著他,這讓袁譚萬萬沒想到。

看著思召寶刀閃著爍爍寒光指著自己,袁譚心中明白了,這定是有人進獻讒言,而那冀州的大業繼承權恐怕從此與自己遠去了,可他也不敢有半句怨言,朝袁紹深深作了一個大揖,退出了軍中大帳。

袁熙看著袁譚離去,心中別提有多痛快了,甚至忘乎所以,竟然敢出列開口:“父親,爲今之勢切不可強求。倒不如上書天子乞罪,如此天子定然會給父親幾分薄面,倒時讓天子下詔令公孫先撤兵,也不至於一敗塗地。”

“袁顯奕,你好大的膽子!我多次言講休得提及此事,免得傷及士氣,你卻充耳不聞。好,好啊。你跟你那不成器的兄長都給我滾回渤海好好反省去吧!即刻啓程,不可耽擱,否則軍法處置!”袁紹剛纔的那口氣還沒捋順,袁熙再來火上澆油。

袁熙瞠目結舌,大袖一甩竟然負氣離開,絲毫沒有袁譚那般對袁紹的尊敬。袁紹見他如此,狠狠將思召拋向地面,罵道:“逆子,真是個逆子!當年我曾笑話公孫瓚說其胸無大志,只得屈身小小的遼西一郡之地。不想如今其子卻有如此成就,造化弄人,造化弄人啊!”

雖然袁紹沒有說出那句“生子當如公孫先”,但是如此說辭也表達的是這個意思。

軍中帳裡氣氛沉重,此時探馬來報:“啓稟主公,高幹將軍南皮大捷,獲糧草馬匹無數,戰俘三萬。高將軍令我先行前來報捷,他隨後即到。”

南皮盤踞著黃巾餘黨,攻佔南皮多日,袁紹因爲與公孫先開戰,一直沒有顧忌。而這夥所謂的黃巾餘孽,正是張燕所部的黑山賊。高幹連敗數陣,誘敵出城,大戰於五壘城前,陣斬於毒,其手下盡數歸降。

東漢望族陳留高氏也是極富名望,高氏數世節孝清名累積成爲一種政治資本,在士林中享有聲望,與汝南袁氏聯姻。

高幹字元才,高躬之子,袁紹之甥。出身陳留高氏,祖父高賜,曾任司隸校尉、父高躬,曾任蜀郡太守。而高幹也是這一輩人的佼佼者,被譽爲“才志弘邈,文武秀出”,深得袁紹喜愛。

“哈,果然是吾之外甥,英雄也!”袁紹喜出望外,剛纔的失落感頓時一掃而空,遂下令擺宴爲高幹接風洗塵。

袁紹率領一衆文武來在轅門前迎接高幹所部,這也是提升士氣的一種方法。畢竟是大捷,在此時出現的正是時候。

但見浩浩蕩蕩的步騎軍而來,鎧甲在陽關的照耀下無比的光亮,刀槍劍戟林立,旌旗迎風招展,得勝曲婉轉悠揚,果然是一支凱旋之師。

頭前一員將,身高八尺開外,虎背狼腰,金盔金甲,白面無鬚,掌中青龍戟,桿上畫有盤龍,朱漆爲飾,懸系彩鉞叫金錢豹尾子。座下大宛青鬃馬,高二丈長八尺,馬蹄子碗口一般大,唏律律長嘶一聲,宛若龍吟。此人正是袁紹的親外甥,高幹高元才。

高幹身旁還有一文士,與高幹長相極爲相似,也是劍眉英目,俊俏少年郎。頭戴束髮冠,身穿輕甲,內襯褐色長袍,腰懸佩劍,與高幹有說有笑。這人乃是高幹胞弟,名曰高柔,字文惠。胸中也是極有韜略,可謂滿腹經綸,此次爲高幹所部參軍。

高幹、高柔一文一武,被譽爲“冀州雙壁”,僅次於“河北四庭柱”之名。如今袁紹對這兩個外甥更加器重了,而袁譚、袁熙失勢,袁紹打算好好栽培兩個外甥,日後也好輔佐袁尚。

轉眼間,高家兄弟就到了袁紹面前,二人單膝跪地,於袁紹見禮:“末將,高幹(高柔)拜見主公。”

“哈哈哈哈,吾之賢甥,快些免禮。”袁紹一手攙起一個,攜手攬腕往中軍大帳而走。

帳中已然備齊了酒宴,自然少不了一陣痛飲。而從袁紹酒後之言中,高氏兄弟也聽出了袁紹已經決定了自己的繼承者,二人相視一笑,點了點頭,又向袁紹表了忠心,保證會好生輔保袁尚。

袁紹聽罷,自然大喜。喝了個寧酊大醉,被兩個外甥架起來,送往寢帳之中歇息。

南皮暗伏的於毒被剷除,讓公孫先十分不痛快,而得知是高幹兩兄弟所爲,這讓公孫先再次正視了三國時代的人。高幹演義之中雖有記載,但並不是什麼大才,而高柔更是聞所未聞。

幾日後,張寧送來了書信,心中言道張燕十分惱怒,要率領人馬前來冀州,不過被公孫婷攔下,畢竟如今張燕已經被趙雲納爲妾室,也不可能再帶兵出戰。

公孫先放下書信,淡淡一笑,心中暗道:是呀,怎麼能通過三國演義一本小說來衡量活生生的人呢?連張燕都是女人,更何況其他。我根本就不瞭解這個時代呀!

正在公孫先沉思的時候,郭嘉闖入了帳中,躬身施禮道:“君侯,方纔擒下一細作,說是陽翟辛氏之人,要面見君侯。”

公孫先回過神來,說道:“哦?陽翟辛氏?可是辛評辛仲治?”

“據那人言講,正是仲治族人。”郭嘉答道。

公孫先點了點頭,即刻要見此人。

七十八章 冀州之決戰(十)第十一章 劉備入洛陽 袁術出詭計第廿四章 張純又中計 趙雲顯神威第卅五章 陳留會劉寵 董卓攻汜水第八十章 冀州之決戰(十二)六十四章 二將哄牽招 定計奪壺關七十二章 籌謀離安邑 孟知喜得子第二章 自古人心惡 孟知臨洛陽第五十章 韜光又養晦 暗中有籌謀七十一章 董襲破夏縣 鞠義收假子五十七章 鬼才定奇計 築堤欲灌城第十七章 犯我公孫者 雖遠必誅之八十六章 冀州之決戰(十九)第廿四章 張純又中計 趙雲顯神威第五十章 韜光又養晦 暗中有籌謀第卅五章 陳留會劉寵 董卓攻汜水第卅五章 烏桓校尉府 遼東公孫度第卌四章 鬼才謀匈奴 於夫羅入甕四十八章 幽州烏桓定 公孫先返鄉第五十章 曇花自凋零 飛熊嗅薔薇四十四章 田疇出奇謀 張遼戰塌頓第十七章 犯我公孫者 雖遠必誅之第十二章 寶馬配好鞍 美女愛英雄第一章 遼西公孫氏 有子名阿邪八十二章 李鬼狐攻心 董飛熊揚威第十二章 寶馬配好鞍 美女愛英雄第二章 白馬公孫瓚 有女公孫婷第六十章 收復河內郡 董卓守河東第卌五章 匈奴三公主 欒提氏菲薇第一章 遼西公孫氏 有子名阿邪第十八章 劉虞任刺史 孟知爲先鋒四十九章 龍遊歸大海 虎縱回深山第卅五章 烏桓校尉府 遼東公孫度六十四章 兵鋒指河東 董卓大勢去第卅五章 肅清平輿城 夜襲大校場六十四章 兵鋒指河東 董卓大勢去第三章 最華麗裝逼 邪公子揚名第卅五章 陳留會劉寵 董卓攻汜水第廿一章 邪公子做餌 誘敵深入之九十一章 人言亦可畏 橫禍從口出第二十章 馬戰三件套 威力大無邊第十五章 真情兩相惜 青爭別孟知終章 衛將軍府祭竈過小年八十五章 冀州之決戰(十八)七十三章 冀州之決戰(五)九十一章 人言亦可畏 橫禍從口出第四章 駿馬白義名 萬里可橫行四十四章 田疇出奇謀 張遼戰塌頓第三章 天生有赤瞳 註定非等閒終章 衛將軍府祭竈過小年第卌七章 飛熊至河東 衛覬陷囹圄第八章 衆人聚潁川 歡喜過大年第卅四章 拜月之貂蟬 漢陳王劉寵八十三章 定計收飛熊(一)八十四章 冀州之決戰(十七)第卅三章 許定字伯平 虎癡之兄長四十一章 道家趙愛兒 公孫先定親第三章 最華麗裝逼 邪公子揚名第卅四章 拜月之貂蟬 漢陳王劉寵第八章 衆人聚潁川 歡喜過大年七十二章 冀州之決戰(四)四十九章 龍遊歸大海 虎縱回深山七十一章 董襲破夏縣 鞠義收假子五十七章 鬼才定奇計 築堤欲灌城第廿三章 公子又吟詩 那樓賺襄平第四十章 刺史府弔唁 邪公子動心八十一章 冀州之決戰(十三)第廿五章 兵圍右北平 以夷之制夷第卅一章 許邵許子將 師出稷學宮第七章 蔡邕傳琴技 公孫先搬家第十九章 公子別魅娘 揮劍斬情絲第廿五章 黃邵獻計策 暗中聯袁術六十六章 董閻王仲穎 大善人段煨第廿六章 枯骨乃袁術 公子居榜首第九章 漢末時局亂 阿邪初長成第卌五章 匈奴三公主 欒提氏菲薇第廿六章 上陣父子兵 孟子犀罵陣終章 公孫氏虎踞幽州 邪公子成家立業第六十章 袁本初吃癟 賈文和動兵八十七章 徵辟太史慈 孟子犀打虎第廿七章 笑臥疆場上 子龍遇劍神第十八章 辭官保社稷 陰陽控心術第十二章 臨危而受命 漢靈帝託孤第十二章 臨危而受命 漢靈帝託孤第四章 裝逼如疾風 常伴與其身第四十章 董家有飛熊 奉孝初建功八十六章 董卓葬火海 子義擒李儒第廿三章 君臣同一心 玉石俱焚計八十二章 冀州之決戰(十五)第廿二章 四將初上陣 趙雲擒那樓第五章 烏桓人犯邊 壯士有家傳第卅一章 二將擒賊酋 邪公子歸家第廿七章 荊襄黃承彥 有女名月英第十八章 賭鬥后土殿 鐵鎖縛飛燕六十二章 賈詡謀壺關 張楊說董昭六十六章 董閻王仲穎 大善人段煨第二章 陽翟落侯府 孟知行潁川第十二章 寶馬配好鞍 美女愛英雄第廿八章 阿邪有危難 四方來馳援第六章 法名稱合一 說道論三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源县| 石景山区| 紫云| 麻阳| 淳安县| 广南县| 永康市| 玛纳斯县| 醴陵市| 仙桃市| 西充县| 五指山市| 江口县| 福泉市| 商洛市| 山东省| 班戈县| 拉孜县| 镇安县| 石渠县| 江山市| 射阳县| 云和县| 临江市| 吕梁市| 体育| 留坝县| 巴南区| 宝清县| 容城县| 兰坪| 获嘉县| 临泉县| 白河县| 舒城县| 蓝山县| 右玉县| 太康县| 平谷区| 弋阳县| 广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