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武才人_第一章:大唐皇后

永徽六年,這一年發(fā)生了太多的事,代王弘被立爲了太子,蘇定方出兵高麗,大臣褚遂良被貶等等。而最震撼整個大唐國土的莫過於十月十九那日高宗皇帝頒下的那道冊封詔書,詔書曰:“武氏門著勳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譽重椒闈,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內,恆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聖情鑑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爲皇后。”

詔書下,舉國譁然,廢后不過短短六日時間,大唐國母已然易主,原王皇后被貶爲庶人,囚於甕屋,宸妃武氏取而代之,持續(xù)多日的立武氏爲後的拉鋸戰(zhàn)終於落下了帷幕。百姓不知朝堂上的暗潮洶涌,但國母這般迅速的便換人了,多少激起了他們的興趣,街頭巷尾皆在談論皇帝的這般詔令。

四海八荒,番邦小國亦具是震驚。然,詔書已下,已是定局,番夷酋長,具即刻動身入京,朝賀新後。大唐文武百官亦是準備下月初一的冊後大典各項事宜,整個長安城空前的充滿了緊張而又激動人心的氣氛。

一時間武氏家族風頭無二,而武皇后更是風光無限,後宮之中儼然已成一副唯我獨尊的局面,在先王皇后與蕭淑妃被關進甕室之後,後宮中再無人敢與武氏爭輝,那些曾經奚落過她的人,此刻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縮在自己的宮室內再不出來,當初所受的屈辱頃刻間化爲烏有。

同年十一月初一,武氏冊封皇后的大典,長安城內聚滿了來自四海八荒的朝賀儀,一路逶迤,浩浩蕩蕩的朝肅儀門聚攏,偌大的長安城此刻竟然顯得有些擁擠,擁擠卻不嘈雜。

辰時,這是武氏要求的時辰,她認爲她便是這人中龍鳳,既然站在帝王身邊,那麼時辰便要配得上帝王之後之名,辰是龍的象徵,亦是她“宸”妃的同音,所以她要在辰時,站在這肅儀門的城樓上接受來自天下的朝賀。

“時辰到,大唐高宗皇帝封后大典開始!”隨著禮官的這聲開始,齊聚在肅儀門下的百千朝臣與番邦使節(jié)均俯身跪地,對大唐高宗的皇后送上最高的敬禮,浩浩蕩蕩的一片,甚是壯觀,武氏很滿意。

長孫無忌作爲三朝元老,朝中宰相,百官之首,此刻臉沉的已然要下雨一般,然,他此刻已是無能爲力,在歷時半年的關於武氏封后的這場博弈中,他輸了,輸的顏面掃地了。

“臣長孫無忌,率全體文武百官,恭賀武皇后娘娘爲大唐高宗皇后。”即便在不情願,他依然是百官之首,該做的事,他不得不做,更何況番邦皆在,這不僅僅只是關於武皇后的事情,更關乎於大唐的顏面,他不會做對大唐無益的事。

“唐武皇后,”長孫無忌面無表情的繼續(xù)的讀者玉笏上的話:“門著勳庸,德以才行,選入後宮,才容出衆(zhòng),脫穎娥眉,德光蘭掖,慈暉薰春,雍容大度,堪配中宮,母儀天下,天人同慶。臣長孫無忌,暨文武百官同賀我皇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一時間“千歲”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武皇后高高在上的看著她的臣民們,對,此刻她覺得這就是她的臣民們,在向她祝賀,祝賀她今日的成就,祝賀她達到一個女子所能成就的最高高度。此刻的她春風得意,意氣風發(fā),她想著她將會是大唐最好的皇后,做一個比長孫皇后更爲人稱讚的皇后。

“平身。”她雍容華貴的略略擡了擡手,儘量表現出一個大唐皇后該有的氣度,只是外表如此平靜的她,內心早就澎湃了,今時今日的她,再不是當年那個任人宰割的她了。她會一步一步的把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一個一個的踩在腳下的。

她睨了一眼下首跪在最前方的長孫無忌,朱脣揚起了一道完美的弧度,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國皇后的風華絕代,宛若是盛開的牡丹,而只有她知道,這個弧度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在肅儀門接受完了朝臣的參拜,武皇后又乘上鳳輦一路往楚歌臺去,皇后儀仗浩浩蕩蕩,彰顯著大唐的威嚴。

內外命婦們早就齊聚楚歌臺,等著朝賀並一睹這位風華絕代的武皇后。“臣婦一品誥命夫人長孫劉氏,率衆(zhòng)命婦恭賀大唐高宗武皇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武氏看了看她,微微上挑的鳳眸此刻笑彎,全然不是肅儀門上的那種威儀,此刻的武氏擺出一副平易近人的姿態(tài),輕輕柔柔的道了聲:“平身。”

楚歌臺一片歡聲笑語,便是長孫無忌的夫人,大唐一品誥命夫人都不得不讚嘆武則天的人格魅力,她是那麼的鳳儀萬千,那麼的端莊得體,舉手投足間盡現皇家風範,她是天生的上位者,那氣度,那風華,仿若是與生俱來。一時間長安城內,甚至可以說整個大唐的天下都在傳頌著這位風華絕代的武皇后。

只是一日的繁華之後,在那清明宮內,在那大唐皇后所獨享的清明宮內,三十二歲,但卻猶如豆蔻年華般美豔的皇后,正一個人獨自的面對著那紅燭,她其實早就筋疲力盡了,斑駁的心已經再也經不住情愛了,她的愛消磨在了貞觀末年,再後來的愛,只不過只是殘留的影子罷了,從他風光無限的立後冊妃的時候起,她的心裡就沒有愛了,哪怕是面對明遠和文英的時候。

從此之後,她的名字將會被世代的傳頌下去,只是那又如何,在她經歷了這麼多的苦難之後,這些微的回報又有何用?在她已經遍體鱗傷之後,再多的慰藉都是空。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追溯到二十七年前的那年夏天,那年是貞觀二年,太宗皇帝迎來的他的第九子李治,而武則天則迎來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人,是這個人的鐵口直斷才改變了她的一生,這個人叫袁天罡。

武皇帝_第二二二章:籌備登基武皇后_第一八六章:太平降生武皇帝_第二二八章:皇嗣之爭(3)武才人_第二十八章:互訴衷腸武昭儀_第一二零章:柳奭辭官武才人_第二十章:學明授琴武昭儀_第八十六章:分析殺手武才人_第二十三章:榮耀回宮武皇后_第二一七章:廢黜皇帝(2)武皇后_第一九四章:學明之死武才人_第五十三章:王氏前來武皇后_第一八七章:遵守承諾武昭儀_第一二零章:柳奭辭官武皇帝_第二三一章:面首張氏(2)武才人_第三十一章:冊立太子武皇帝_第二二二章:籌備登基武昭儀_第一零五章:公主夭折(2)武皇后_第一四四章:肅清異己武皇后_第一五五章:算計太傅(3)武皇帝_第二三二章:面首張氏(3)武皇后_第一七二章:姐妹決裂武才人_第二十六章:陷害國師(下)武皇帝_第二二二章:籌備登基武昭儀_第七十九章:媚娘得救武皇后_第一六七章:風言風語武皇后_第一六九章:發(fā)現秘密武皇后_第一八九章:二聖臨朝武皇后_第二零三章:魏國夫人(3)武皇后_第二一九章:睿宗李旦武昭儀_第一一四章:針鋒相對武皇后_第二一一章:李賢造反(3)武皇后_第一八七章:遵守承諾武才人_第二十四章:拜訪昭容武才人_第三十四章:武媚受辱武皇后_第一八四章:質問李治武昭儀_第一四零章:廢立皇后武皇帝_第二三七章:不謀而合武昭儀_第一三六章:李弘求情武昭儀_第一三八章:三司會審武皇后_第一四六章:肅清異己(3)武皇后_第一七八章:逼迫武順(3)武昭儀_第一四二章:掃平後宮(2)武皇后_第一四五章:肅清異己(2)武昭儀_第八十七章:殺雞儆猴(1)武昭儀_第八十六章:分析殺手武昭儀_第一四零章:廢立皇后武皇后_第一六零章:武后參政武皇后_第一七五章:試探皇上武才人_第二十章:學明授琴武才人_第二十五章:陷害國師(上)武昭儀_第七十七章:賞花宴席武昭儀_第一一零章:算計巧兒武皇后_第一八五章:廢后失敗武皇后_第一七一章“越演越烈武皇后_第二零三章:魏國夫人(3)武才人_第六十章:利益交易武昭儀_第一二二章:昭陵謁祖(2)武皇后_第二零九章:李賢造反(1)武皇后_第一七二章:姐妹決裂武皇后_第一五六章:貶謫太傅(1)武才人_第六章:初次侍寢武才人_第三十一章:冊立太子武才人_第四十七章:遭遇非禮武昭儀_第一一五章:除夕宮宴武昭儀_第八十七章:殺雞儆猴(1)武才人_第七章:謀逆前夕武皇后_第二一一章:李賢造反(3)武皇后_第一五零:作《外戚誡》武昭儀_第一零一章:產下公主武才人_第四十八章:倍受騷擾武才人_第三十二章:李治大婚武才人_第十章:武媚失寵武昭儀_第一三二章:黃雀在後武昭儀_第一二九章:冊封宸妃武才人_第十八章:太宗出征武皇后_第二零零章:太子之死(3)武昭儀_第七十二章:避難遇母(2)武才人_第二十五章:陷害國師(上)武才人_第二十一章:出城迎駕武皇后_第一八七章:遵守承諾武皇后_第二二零章:李旦退位武皇后_第一六九章:發(fā)現秘密武昭儀_第一三九章:廢立之爭武昭儀_第一二四章:李賢出生武皇后_第二一二章:李賢之死武才人_第十八章:太宗出征武才人_第三十章:綵衣娛親武昭儀_第一零八章:王蕭聯(lián)手武昭儀_第七十三章:回宮前期武皇后_第一九八章:太子之死(1)武才人_第四十六章:文英歸來武皇后_第二二零章:李旦退位武皇后_第二一八章:廢黜皇帝(3)武皇后_第一八二章:武媚反擊武昭儀_第一二一章:昭陵謁祖(1)武皇帝_第二二三章:武媚登基武皇后_第一七一章“越演越烈武昭儀_第七十三章:回宮前期武昭儀_第七十五章:脣槍舌戰(zh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河县| 兴安盟| 仁怀市| 井陉县| 天镇县| 洪洞县| 彭水| 岚皋县| 黄大仙区| 黑龙江省| 黄浦区| 体育| 青海省| 红安县| 于都县| 敦化市| 新源县| 寿宁县| 通化县| 吐鲁番市| 察隅县| 荆州市| 吉安县| 丁青县| 南京市| 福建省| 山丹县| 吉安市| 聂拉木县| 苏尼特左旗| 图们市| 永年县| 开平市| 三都| 深州市| 上杭县| 德州市| 商丘市| 宜章县| 永顺县|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