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我們會裝成大人模樣,縱然心寬體胖,時不時被調侃叫“小屁孩”,自己還一本正經嚴肅的說“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現在想想真幼稚。
現在的我們,只能偶爾假裝自己是個小孩,這樣聽起來好像更幼稚了。
你會發現,當你剛剛邁出校園,開始學著經濟獨立的第一年裡,找工作,租房子,就是一個人。
當你還以爲自己應該被小孩叫做小哥哥小姐姐的年紀,突然間就晉升成叔叔阿姨。吃驚的同時還摸摸孩子的頭,說:“小朋友真乖。”
然後拿出黑屏的手機偷偷的照照臉,自言自語說,“沒有那麼老啊。”
圖片
有的時候你總以爲自己不夠優秀,可當你走在街上,那自豪感蹭蹭往上漲,你肯定不知道那感覺超級爽!因爲這一天我連續拒絕了三個男生。嘻嘻......我真優秀。
等等......
其實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子。
我將手裡傳單好好的摺疊好,一個小飛機飛到垃圾桶裡,看我這樣子是買得起的人嗎?
他們這那個樓盤、保險、理財產品我是真的買不起!我的兜裡不多不少有4塊錢的公交車,銀行卡里一千不到。我連一個月房租都成問題,這咋整啊!嗯,我就想秀一下,這優秀來得莫名膨脹,這過程卻讓人惆悵。
看著他們遠去的身影,有點落寞,我只能默默的說聲抱歉 。
考慮車,考慮房子,從未想過這些離自己十萬八千里的東西,竟然就在眼前了。以前在街上人家喊的都是,誒,小姑娘,糖葫蘆,棉花糖,很好吃的……
晚上和朋友聊天,想和他分享一下今天的鬱悶,手指放在鍵盤上,不知道說什麼好,從哪裡說起呢?然後碼了一長串,還是覺得那裡不合適。
長大了就矯情不起來了,打好的一大段字 又一個一個地刪掉。不知道想些啥,一個語氣詞,一個表情包,還是一個標點符號,都害怕弄錯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
啃了一半的麪包,胃就撐不下了。以前吃得了一兩個的。
小時候過年可以一天吃到晚,每頓飯得兩三碗,長大了,零食不愛了。可爸媽還是會給你煮原來的分量。
真是的,胃小了,心大了卻也窄了,這矯情嗎?真矯情!
朋友說,他變得多愁善感了,身邊的人也這樣說。他問我說:“很明顯嗎?”
我枕著胳膊,看著彈窗跳出的對話。
以前還小的時候覺得委屈了,我管它什麼地方,我想撒嬌就撒嬌,眼淚說掉就掉。我哭我自己的,要你管。其實就想要你哄哄而已,然後你哄了,我笑了,你不哄,我就哭給你看大不了嗓子啞了接著鬧騰,因爲你會心疼的。這是家人的特殊福利,在別人那是永遠享不了的福氣。
長大了有時候其實覺得很委屈,但突然又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不會有人哄你了,哄不哄已經沒人在你耳邊嘮叨,笑不笑呢你發現自己且隨意。
另 一朋友吐槽說,他空間里老是有一些讓人看了心情很不爽的文字。影響心情。
我說你要是覺得看了心情不好,把他“暫時”分個組吧!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情緒宣泄的自由。
現在社交網絡發達各種文字表達軟件也多了,親朋好友從面對面,隔遠了到聲音對聲音,屏幕對屏幕。然後對話框和對話框,你一句我一句往外蹦詞語、句子,就倆頭在巴掌大的頁面,面對面,聊得很歡,一聚在一起又各自拿著手機消遣。這樣的情況算是常態了吧!
圖片
手機上無話不談,一見面無話可談。
我想讓你知道卻又不想讓你知道。也許在某個時刻也有人與我一樣想要找個人說說話,熟的人他懂你,可能全懂,可能半懂,也可能不懂。已經有滔滔不絕之氣勢,準備大談特談時,可是你又不想讓他知道了,怕他懂了難受,又怕他不懂,你不知道你所維繫的‘好友關係’會在聊天時支離破碎。說出的話覺得自己無病**,他表的態度對你只是敷衍將就。
以前能毫無忌憚的在空間裡寫些煽情的說說,以此來記錄自己的不高興,可是現在每當想這麼做時,就會告訴自己這是不成熟的表現,可能好友們沒興趣也不想看見這樣的東西,這就是長大的代價嗎?還是我自己想得太多,多到連自己的QQ空間都不能做主?
時間久了你覺得,這發出去還會有多難受,還讓別人難受,不如干脆自己知道就好。
然後空間從全部可見到好友可見再到僅自己可見。
“朋友圈,你有多久沒有露面了?”
“想見的人見了嗎?”
“想說的話對方聽到了嗎?”
“還是彼此的那個他嗎?”
當我們學會思考,學會控制自己的表達欲,就離成長更進一步了。
如果可以的話,仍舊做一個小孩,做一個個性不失稚氣,但又要顯得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