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

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

羅萬化一邊嘆氣一邊說道:“子霖兄,那篇文章怕是發不了了。”

看到憔悴不已的羅萬化,沈一貫疑惑的說道:

“一甫兄,你的報道不是寫出來了嗎?”

羅萬化嘆息說道:

“報道是寫出來了,但是這幾天編輯部的同年陸續來找我,請我暫時不要刊登這篇文章。”

沈一貫疑惑道:

“爲什麼突然又不發了?那幾位同年是受了上官的阻力?區區一個房山縣令,能有這麼大的能量?”

要知道,羅萬化這個編輯部的陣容堪稱豪華,光是翰林就足足有三位,剩下的都是留在京師的進士。

這個陣容,組一個閣部的班子都夠了。別說是一個區區房山縣令了,就是當朝重臣撞上也要三思。

按理說,房山縣令是沒有能量阻止《樂府新報》刊發文章的。

蘇澤倒是已經猜到了緣由,他冷笑道:

“一個房山縣令自然沒這個能量的,但是加上六科和都察院就不一樣了。”

“六科和都察院?”

沈一貫反應過來,連忙問道:

“是不是六科和都察院,認爲《樂府新報》侵奪了他們糾劾的權力?”

蘇澤和羅萬化點點頭。

羅萬化無奈的說道:

“幾位同年都被他們的上官喊過去,提醒他們不要亂髮文章,除了翰林院的趙兄和於兄不爲所動,依然堅持要署名發表之外,另外幾名同年都起了退意。”

羅萬化說道:

“其實我倒是不怕,可若是因爲這樣耽誤了幾位同年的前程,羅某又如何能安心。”

沈一貫也露出遺憾的表情說道:

“一甫兄說的也沒錯,糾劾風憲的權力,素來都是科道言官的權力,自然不願意爲報紙所侵奪。”

“只可惜了你們這篇文章了。”

沈一貫讀過羅萬化這篇稿子,稿件不僅僅詳細記錄了房山煤礦的重重問題,還將衆人如何調查的過程也記錄下來。

甚至同年于慎行還僞裝成買礦的商人,親自去這幾座礦山探訪過,記錄下了第一手的資料。

可臨門一腳,卻被攔住,這感覺確實讓人難受。

蘇澤看向羅萬化問道:

“那一甫兄是怎麼想的?”

羅萬化握了握拳頭說道:

“子霖兄,如果這篇報道是我本人寫的,那豁出命也要發出去,但是涉及諸位同年,還是算了吧,不行就另尋題材吧。”

蘇澤搖頭說道:“一甫兄,這寫好的稿子不能發,再尋題材就能發了嗎?”

羅萬化無言,蘇澤繼續說道:

“這天下不公的事情這麼多,難道不是應該遇到一件就揭發一件嗎?難道伸張正義也要挑軟柿子嗎?”

沈一貫看到羅萬化的臉紅了,連忙打圓場說道:

“子霖別說了,一甫兄也是顧忌同年的前途。”

蘇澤說道:

“我就是想要知道,一甫兄是怎麼想的。”

羅萬化想了想說道:

“發!還是要發。”

“我再和幾位同年商議一下,將他們寫的部分刪去,重寫一篇報道,最後就屬我一個人的名字!”

蘇澤卻搖頭說道:

“一甫兄,我以爲不妥。”

“既然這些同年的上官都接到了消息,和他們單獨談話了,那施壓的人還不知道他們做的事情嗎?”

“你以爲刪去他們所寫的文章,只留你一個人的署名,這些同年就不會被忌恨嗎?”

“他們若是要報復,難道是官府審案嗎?要看證據嗎?不過是一個理由罷了。”

羅萬化沉默的低下頭。

看到報館的氣氛冷下來,沈一貫說道:

“子霖兄你是什麼意見?”

蘇澤斬釘截鐵的說道:

“發!等一甫兄發文之後,出什麼事情我會上書。”

也不知道怎麼的,聽說蘇澤會上書,羅萬化就來了勇氣,他說道:

“那我再去徵詢幾位同年的意見,若是願意署名的就請他們署名,不願意的就是隱去他們的名字。”

——

二月十五日,京師,街頭。

“號外號外!房山礦難,縣衙瞞報,私礦奴工,魂葬黑礦!”

一羣報童手裡高高舉著報紙沿街叫賣,不一會兒就被一個青袍官員攔住。

“站住!”

報童看到來人的官服,連忙停下腳步。

“你有多少報紙?”

“回官人的話,小的報簍中還有十多份。”

“本官都買了!”

來了大客戶,報童連忙將報簍中的報紙遞上,這個官員扔下錢袋,夾著報紙就離開了。

但是很快這名報童就後悔了。

他提前賣完報紙,早早回到了養濟院,很快回來的同伴就說,這一期的《樂府新報》非常好賣,有不少人願意出兩倍的價格購買。

那些最後賣出報紙的報童,平白比以往多賺了一倍的錢!

而就在這個報童懊悔的時候,綠袍官員帶著報紙回到了都察院。

回到自己的官廳中,福建監察御史馬汲舉著報紙喊道:

“諸位!《樂府新報》還是刊了那篇文章!”

在場的御史一擁而上,將馬汲手裡的報紙搶空了,等到衆人看完後,馬汲紛紛義憤的說道:

“糾劾本就是我們科道官員的職責,《樂府新報》刊文誣陷朝廷命官,如果我們不站出來,日後豈不是要讓報社取代都察院?”

馬汲說完之後,整個官廳內都沸騰起來。

“上書!”

“上書彈劾羅萬化!”

“這篇文章署名的都要彈劾!”

看到氣氛調動起來,馬汲又夾著報紙,來到隔壁獨立的公房。

這是福建道資深御史邵學一的公房。

都察院御史沒有太多的品級高低,以最資深的御史爲掌印官,也就是說邵學一是整個福建道監察御史們的領袖。

“邵大人,同僚們都羣情激奮,人心可用啊!” 邵學一見到馬汲進門,放下手裡的報紙說道:

“這件事幹得漂亮,諸君先寫奏疏,我們去面見大司憲,這次十三道監察御史聯名上書,且看他報館如何應對!”

聽到十三道監察御史聯名上書,馬汲全身都激動起來。

上一次十三道監察御史一同出動,還是嘉靖朝大禮議的時候。

馬汲彷彿有了見證歷史的感覺,這次都察院的上書也必將載入史冊,而自己就是歷史的推動者!

這份感覺幾乎要讓馬汲飄起來。

但是邵學一卻沒有馬汲這麼樂觀,他說道:

“區區一個羅萬化倒是沒什麼,但是那蘇澤可是在報館中,整日和羅萬化廝混在一起。”

馬汲聽到了蘇澤的名字,身體也微微一顫。

都察院中,誰人沒有聽說過蘇澤的威名?

如果讓馬汲單獨面對蘇澤,他自然是不敢的,但是這一次是十三道聯名,他自然有了底氣。

總不能我們都察院,都抵不上一個蘇澤吧?

就算是當朝閣老,面對如此洶涌的攻勢,也要閉門待參的。

邵學一還是說道:

“這些日子多關注《樂府新報》的動向,報館那邊也讓人盯著點。”

“還是報紙上署名的這些官員,讓各道分別去盯著,再分別上奏彈劾!”

馬汲立刻說道:“屬下明白!”

交代完畢,邵學一帶著報紙,分別來到了其他道的資深御史公房內,緊接著十三道都察院是的代表,浩浩蕩蕩的來到了都察院一把手,左都御史王廷的公房前。

——

“大司憲,他們要進來了!”

面對身邊幕僚的提醒,王廷恐懼的抱住腦袋。

王廷的幕僚也姓王,名叫王恩貴,算是王廷本家的親戚,從王廷出仕以來,就給王廷做幕僚。

王恩貴看到自家東翁這幅沒出息的樣子,也只能心中嘆氣。

左都御史多尊貴的職位啊,在京師誰不要稱呼一聲大司憲。

在漢代的時候,大司憲就是御史大夫,這是僅次於丞相的當朝第三號人物。

可大明朝的大司憲,也就是別人恭維時候說說罷了,誰真的坐上去都知道椅子扎屁股。

都察院的監察御史雖然官卑,但是都有獨立的辦案權,就是大司憲也不能干預他們上奏,否則一頂“阻塞言路”的大帽子扣下來,就是左都御史也撐不住。

在對普通御史的影響力上,左都御史甚至還不如各道的資深御史。

要知道資深御史都是在都察院多年,能在多次政治風波中堅持不倒,對朝局的嗅覺都是一流的。

至於左都御史,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走人了。

除此之外,因爲都察院的工作十分重要,所以日常的考覈都會提級管理。

經過蘇澤的考成法改革後,都察院的日常考覈收歸六科,而監察御史的任命,都是要皇帝親自批的,推薦權也在內閣和吏部。

所以王廷這個左都御史,既沒有考覈權也沒有人事權,甚至連監察御史辦案經費也都是各道資深御史掌管。

大明朝這麼設計,大概也是因爲前朝的大司憲太厲害,杜絕出現能掌控整個科道的權臣。

“賜之(王恩貴字),我就說要早點辭職,如今又來事了!”

王恩貴看著自家東翁這股沒出息的樣子,內心也忍不住吐槽。

王廷上任至今,自己已經幫他草擬了幾十份辭呈。

每當遇到事情的時候,王廷就準備辭職,但是等事情風頭過去,他又捨不得辭職了。

你自己捨不得辭職,如今遇到事情了,又埋怨別人起來。

但是王恩貴跟了王廷半輩子,自有一套相處之道,他連忙說道:

“東翁,是屬下錯了,但是如今你躲在公房內,不肯和十三道御史相見,這也不是個事情啊。”

但是王廷卻哭喪臉說道:

“他們要彈劾《樂府新報》的報館,這事情老夫哪裡敢摻和?”

“報館是蘇子霖倡辦,總纂官是李閣揆,雖然現任總編官是羅萬化,蘇澤如今還泡在報館裡呢!”

“都察院彈劾《樂府新報》,這不是跳出來要打蘇子霖的臉嗎?”

“這朝廷上下,凡是得罪蘇子霖的,又有誰討到好的?”

“光是我們都察院中,因此被貶謫的官員就有十數個!”

“如今他們要拉著老夫上書,不是要讓我晚節不保?”

王恩貴嘆息一聲,他也明白這個道理。

其實前段時間就有風聲,王恩貴還勸說王廷學著李首輔請病假在家,好躲過這場風波。

可王廷留戀官位,不肯裝病在家,總是心懷僥倖,這件事能就此揭過去。

大明官員的退休待遇,和任職高級官員的時間有關。

王廷擔任大九卿級別才兩年不到,如果現在辭職歸鄉,朝廷也頂多發個封誥意思下,貼個回鄉路費就算是恩寵了。

如果能賴上幾年再退,就能得到贈官,死後也能議諡,也能多蔭一子。

所以王廷在任,不求有功,只有無過。

這次的風波,王廷本以爲只要《樂府新報》不刊登文章,都察院就不會動手。

但是王廷沒想到,《樂府新報》的編輯部竟然這麼硬!

不僅僅全文刊登了文章,參與調查的人員名單一個不少。

這等於直接向六科都察院開戰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就不是王廷能控制的了。

果不其然,門外的兵丁根本攔不住十三道資深御史,王廷的公房大門被衝開。

王廷宛如驚弓之鳥一樣,面對氣勢洶洶的十三道資深御史,根本沒有一絲一毫大司憲的威嚴。

他只能乖乖拿出御史臺的大印,在參奏報館的奏疏上蓋章。

十三道資深御史也看不起這個大憲臺,拿到了都察院的大印之後,他們又再次前往通政司。

“完鳥完鳥!這次是不得不請辭了!”

王廷大呼一聲,而這一次王恩貴早就有了準備,直接掏出了一本寫好的辭呈。

王廷接過了辭呈,又看了好一會兒才說道:

“要不等上書後,看看朝堂的反應再說?”

王恩賜對自己這位東翁實在是太瞭解,立刻說道:

“東翁所言極是,應該靜觀朝廷風向後再議。”

——

二月十七日,六科和都察院還在上書,而報館明顯有些撐不住了。

就連趙志皋和于慎行,這兩個在翰林院任職的同年,也遭遇到了巨大壓力。

六科和都察院更是對羅萬化發起彈劾,指責他侵奪了科道糾劾之權,是公然違背祖宗之法。

當然,這一次科道還保持了剋制,所有的奏疏都在攻擊報館,沒有牽涉到蘇澤。

可就在這個時候,蘇澤上書了!

(本章完)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31章 莫須有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54章 蒸汽機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64章 邊關告急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82章 代王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31章 莫須有第16章 立人設第44章 拆臺子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44章 拆臺子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45章 大鬧天宮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5章 再升官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5章 再升官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76章 閣部會議!第69章 寡斷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42章 樹典型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32章 神劍出鞘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87章 齊發力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5章 再升官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69章 寡斷第35章 馮保第178章 國本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00章 舌戰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张家川| 竹山县| 化州市| 临海市| 沧源| 孟津县| 东丽区| 通许县| 施秉县| 南京市| 德庆县| 新和县| 涟水县| 牡丹江市| 阿拉善右旗| 南木林县| 横峰县| 侯马市| 滕州市| 宁明县| 申扎县| 平原县| 永城市| 济阳县| 开原市| 郧西县| 榆中县| 遂宁市| 石泉县| 深水埗区| 兰考县| 明水县| 巨野县| 深泽县| 遵义县| 栖霞市| 朔州市| 沅陵县| 安图县|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