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一日破案
一天前,蘇澤的奏疏送入宮中,羣臣還在爲了奏疏爭吵的時候。
皇宮,翊坤宮。
“阿彌陀佛,娘娘此舉,可得功德無量。”
一名寶相莊嚴的和尚,正在翊坤宮中,對著李貴妃打了一個佛號。
李貴妃臉上滿是笑容,也雙手合十回了一句佛號。
李貴妃小時候就崇信佛門,成爲了貴妃之後,也經(jīng)常召見有道高僧入宮講經(jīng)。
眼前這個和尚,正是當世有名的高僧,名爲達觀和尚。
達觀和尚遊歷到京師,隆慶皇帝聽聞了他的事蹟後,也邀請他入宮講經(jīng)。
李貴妃旁聽了講經(jīng)之後,更是央求皇帝,允許達觀和尚在後宮設(shè)佛堂,給嬪妃講經(jīng)。
隆慶皇帝聽完達觀和尚講經(jīng)之後,立刻評價道:“若此真可名一僧”。
這次的京師拐賣大案能破,就和達觀和尚有關(guān)。
原來是達觀和尚聽到前朝議論後,他平生最憎惡這種拐賣幼童的事情,於是向李貴妃進言,請求李貴妃勸說皇帝,下令嚴查京師治安,逮捕妖人。
但是李貴妃卻害怕被外朝說她干政,遲遲不敢和皇帝說這件事。
於是達觀和尚又趁著給李貴妃講經(jīng)的時候,又講起了民間妖術(shù)。
達觀和尚說道:
“娘娘,京畿地區(qū)有妖人,擅用‘拍花子’之術(shù),此妖人用手一拍,幼童女人就會聽其操縱,跟隨其離開。”
李貴妃聽完嚇得不行,連忙問道:
“如此妖術(shù),可要如何防備?本宮怎麼沒聽說過?”
達觀和尚說道:
“娘娘居於宮廷之中,妖人自然不能作祟,但妖人出沒,京師百姓大受其害。”
李貴妃連忙說道:
“前些日子太子嚷嚷要出宮,快去知會東宮,切不可讓殿下出宮!”
身爲人母,李貴妃第一個想到的還是自己的兒子。
達觀和尚又說道:
“妖人妖術(shù)禍害人間,貴妃娘娘若能有慈悲心,則有功德無量。”
李貴妃立刻問道:
“大師,功德無量是什麼說法?”
達觀和尚說道:
“這世上有功德之說,積攢功德,生能福佑本人子孫,死能免六道輪迴之苦,飛昇極樂世界。”
“而仁德之心無邊,世間的功德也是無盡的,怎麼才能攢夠功德呢,這就有無量之說了。”
“吃齋唸佛,誦唸佛經(jīng),這些都是有量功德。”
李貴妃又問道:
“興修佛寺,助造佛塔呢?這些又有多少功德?”
達觀和尚說道:
“這些也都是有形之物,雖有功德,也是有量功德。”
李貴妃疑惑道:
“那何爲無量功德?”
達觀和尚雙手合十說道:
“俗語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纔是無量功德。”
“打擊妖人,也就是斬妖除魔,這也是無量功德。”
聽到這裡,李貴妃也不猶豫,於是拿著達觀和尚的這一套說辭,去找到了隆慶皇帝。
其實這種功德之說,皇帝並不是特別有興趣。
畢竟所謂的功德太過於虛無縹緲,全憑和尚一張嘴。
隆慶皇帝更熱衷於對於道家的昇仙之說,特別是外丹之術(shù),希望能煉製出仙丹一步登天。
但是達觀和尚的妖人說法,引起了皇帝的警惕。
所有的皇帝都是最厭惡“妖人”的。
妖人,就是官府掌控之外的東西,妖人會蠱惑百姓,妖術(shù)就更可怕了,會造成民間恐慌。
皇帝也想到了蘇澤的奏疏,如果不嚴打京師治安,說不定還真的會影響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隆慶盛世”。
等到了這個時候,皇帝也不再猶豫了,必須要要對這些妖人出重拳了!
於是有了皇帝下旨,嚴令追查人販子。
而在皇權(quán)下令後,整個京師的治安機器開始高速運轉(zhuǎn)起來。
——
正月十八,報館。
因爲詹事府還沒有開學(xué),所以蘇澤暫時都在報館辦公。
沈一貫衝進了報館說道:
“子霖兄,破案了!”
蘇澤都有些意外,皇帝是正月十七下旨,一天就破案了?
什麼時候京師的治安力量這麼效率了?
沈一貫說道:
“照你所奏,錦衣衛(wèi)重案司介入了,順天府也貼出了懸賞,巡捕營接到了不少線索。”
“但是這些線索太雜太亂,真真假假,巡捕營一時也沒有辦法辨別。”
“清濮兄(王任重)不是擔(dān)任外門巡城御史嗎?他聽了一清兄(沈藻)的建議,請刑部主事狄許幫著破案。”
“一清兄在武昌查探楚宗案件的時候,這個狄許表現(xiàn)出衆(zhòng),清濮兄請來了這位狄主事,果然查到了有用的線索。”
蘇澤也來了興趣,一下子丟了五十多個孩童,這案子確實不好查。
這年頭又沒有監(jiān)控,這個狄許是如何破案的?
“這個狄主事也是真有本事,他將走失孩童的家人聚集在鎮(zhèn)撫司,向他們詢問孩子的情況。”
“經(jīng)過他的查問,這些都是京師中等之家,丟了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愛玩愛鬧。”
蘇澤疑惑道:“這算是什麼特點?”
沈一貫說道:“子霖兄,上奏你是專業(yè)的,這查案子,這位狄主事纔是專業(yè)的。”
“他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都是愛玩愛鬧的,但是這些人販子是怎麼知道的呢?”
狄許又詢問了丟了孩子的四鄰,四鄰都抱怨這些孩子實在是太精力充沛,他們經(jīng)常夜裡玩鬧。
蘇澤疑惑的問道:
“難道下手的是四鄰?”
沈一貫搖頭說道:
“怎麼可能,大家都是街坊,又怎麼會爲了這點事情如此呢?”
“而且丟孩子的家庭又不是住在一起的。”
“只能說愛玩鬧的孩子更容易丟失,這些人販子就是利用這個下手的。”
蘇澤點點頭,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瘋孩子,在上元燈會這麼熱鬧時候,也不會聽從家長的要求,確實更容易被人拐走。
選擇這類孩子下手,確實也是最容易的。
“那狄主事就提出一個問題了,這人販子怎麼知道這些孩子的特點的。”
蘇澤奇道:
“那他是怎麼推理的?”
沈一貫說道:
“子霖兄推理這個詞用的好,這狄主事從這裡開始思考,最後得出一個結(jié)論,只有一種職業(yè)能知道這些孩子的特點。” 蘇澤思考了半天,也想不出來,他問道:
“什麼職業(yè)能知道家裡事?”
沈一貫說道:
“更夫。”
“因爲這些孩子經(jīng)常在夜裡玩鬧,所以夜裡打更的更夫知道動靜,知道這些孩子愛玩愛鬧。”
好傢伙,蘇澤這下子服氣了,果然是術(shù)業(yè)有專攻。
“狄主事就開始摸查,果然查到好幾個可疑的更夫,錦衣衛(wèi)刑案司立刻開始抓人,迅速拿到了線索。”
“年前就有一夥人,從更夫手裡買這些消息,刑案司從更夫得到了嫌犯的畫像。”
有了畫像,也算是有了線索,但是這線索距離破案還是有點距離的。
沈一貫又說道:
“接下來纔是厲害的地方,這位狄主事拿到畫像後,就來到了養(yǎng)濟院。”
養(yǎng)濟院,就是京師收養(yǎng)孤兒的福利機構(gòu),原本是個名存實亡的機構(gòu)。
蘇澤辦了報社之後,給養(yǎng)濟院的孩子找了報童的差事,讓他們能自食其力。
蘇澤安排國子監(jiān)的監(jiān)生給養(yǎng)濟院的孩子上夜校,讓他們能讀書識字,他自然對養(yǎng)濟院很熟悉。
“去養(yǎng)濟院幹什麼?”
沈一貫說道:
“這狄主事說,人販子平日裡都會扮作普通人,極難鑑別,但是有一種人能一眼看出他們來。”
“那就是養(yǎng)濟院的孩子。”
蘇澤連連點頭,狄許說的沒錯啊。
養(yǎng)濟院的孩子都是孤兒,又要做報童穿梭於街頭,聚在一起賣報,自然有一套街頭智慧,如果不能辨別人販子早就被拐走了。
“果不其然,拿到畫像後,養(yǎng)濟院那個報童孫麻子,認出了其中幾個人。”
“孫麻子還記得這幾個人經(jīng)常在城西的一家倉庫附近出沒。”
“得到消息之後,錦衣衛(wèi)和巡捕營立刻出動,突襲了這家倉庫,果然抓到了人販子!”
“審訊之後,這些人販子果然和狄主事所料,他們從更夫手裡買到消息,在上元燈會開始前就蹲點,扮作商販誘拐這些孩子。”
“這次重案司一舉解救了四十三名被拐孩童,抓捕人販子三十多人,京師百姓都拍手稱好。”
沈一貫又壓低聲音說道:
“審訊後,這些人販子也不是第一次下手了,他們在京師作案兩個月了,經(jīng)手販賣的孩童多達百人,只是以前這些案子都被壓下去了。”
蘇澤又是解氣又是憤怒,解氣的是這幫禽獸不如的傢伙,不知道禍害了多少家庭,如今終於伏法。
憤怒的是,這些人在京師翻案這麼久,要不是上元燈會鬧出亂子,不知道還要禍害京師多久。
不過案子能這麼快的破案,也能解救這麼多孩子,也虧了自己這次上書及時,系統(tǒng)也穩(wěn)定發(fā)力。
這時候,系統(tǒng)也彈出了結(jié)算報告。
【《請飭整畿輔治安以靖民患而固國本疏》通過,皇帝下旨嚴查京師人販。】
【錦衣衛(wèi)重案司出動,在刑部主事狄許的幫助下,一日破案。】
【人販集團被抓捕,順天府以採生折割罪名,判處五名主犯凌遲。】
【巡捕營又繼續(xù)出動,對京師內(nèi)犯罪進行一次重點打擊活動,提升了京師的治安。】
【新的治安體系建立,成爲近代警察制度的發(fā)端,增加了官府的治安治理經(jīng)驗。】
【國祚+1。】
【威望+500。】
【剩餘威望:1430。】
這麼一場行動,竟然國祚加一?
國祚是大明國祚,這國祚是越往後越難增加。
沒辦法,任何體系運行到最後,都會積弊叢生,蘇澤今日改革的良政,到了百年後就可能成爲惡政。
但是如果按照這次模擬,這個案子確實意義深遠。
治安問題確實是個很重要是問題。
城市治理是一件複雜的事情,這是一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過程。
城市出現(xiàn)各種新的犯罪,而城市治理者有時候會落後於犯罪組織,但是隨著組織結(jié)構(gòu)和行政能力的提升,或者新的技術(shù)出現(xiàn),城市治理者又能壓住犯罪分子。
這就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
城市治理也是一件複雜的事情,管理一座幾十萬人乃至於百萬人的城市,可要比管理一個縣困難多了。
而京師作爲大明最大的城市,它的城市治理經(jīng)驗,自然要用在其他城市頭上。
這種治理水平的進步,自然能穩(wěn)定社會,延長國祚。
——
這場京師的風(fēng)波來得快去得也快。
等到了正月二十三日的時候,京師的注意力轉(zhuǎn)移了。
凌晨四點,報社印刷館的邊上,工人們將印刷好的報紙搬出來,等待的報童一擁而上,有序的將報紙瓜分一空。
他們將報紙塞進揹簍,然後幾個報童聚集到了滿臉麻子的報童身邊。
這個報童大概十四五歲,比周圍的報童都要高一些。
其中一個小個子的報童舉著鯨油燈,幫著他照亮報紙。
這個報童就是孫麻子,他賣報要比別的報童賣的更快,就是因爲他能將報紙上的內(nèi)容編成賣報歌,一邊唱一邊叫賣。
其他報童圍著他,就是爲了背下他的賣報歌。
孫麻子看完報紙,就開始唱起來:
“人販頭子挨千刀,凌遲臺上跑不了!
房山鐵路開張嘍,鐵龍架橋鋪路忙!
山東要開新商稅,考試開科招吏才!
書院迎來督學(xué)官,四大書院管起來!
武監(jiān)生,有搞頭!二月進營把兵當!
朝鮮海路不太平,倭寇黑心又劫商!”
那些會寫字的報童忙著寫下來,不識字的則努力背下來,不過孫麻子也只說一次,然後就揹著自己報簍準備離開。
就在這個時候,報館之中突然有人向?qū)O麻子招手。
孫麻子疑惑了一下,還是走向報館。
見到招收的人他突然愣住了,連忙要行禮道:
“恩師。”
招手的正是蘇澤,因爲蘇澤曾經(jīng)在養(yǎng)濟院給報童講課,孫麻子一直將他當做老師看待。
如今蘇澤已經(jīng)很久不去養(yǎng)濟院了,講課的是蘇澤在國子監(jiān)的弟子。
聽到孫麻子喊自己恩師,蘇澤反而很高興。
招呼孫麻子進來,蘇澤開門見山的說道:
“這次偵破誘拐要案,你立了功勞,我向朝廷討了恩賞,你要什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