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4章 鐵路

第304章 鐵路

萬敬說道:

“鐵路?子霖兄說的可是礦山裡用的鐵路?”

蘇澤點頭,他聽張明遠說過,房山的煤礦鐵礦已經開始使用鐵路。

當然,這種鐵路並不是蒸汽動力的鐵路,而是使用騾馬拉的礦車。

最早的鐵路,就是鋪設在煤礦裡,用來從礦井裡運輸煤炭的。

蘇澤說道:

“我聽房山縣吏張明遠說過,房山縣的煤礦已經用了鐵路,礦山鋪設了鐵製的軌道,一匹馬可以拉三輛礦車,大大節約了運輸成本。”

“既然礦山可以用鐵路,那是不是可以修建一條鐵路,連通房山和京郊,將房山的鐵礦和煤礦拉到京師來?”

這下子就天不怕地不怕的傅順都愣住了,他說道:

“子霖兄是說用鐵軌連通房山和京師?”

蘇澤點點頭,傅順忍不住驚呼道:

“這要多少鋼鐵啊!”

萬敬也覺得蘇澤這個計劃瘋了!

大明的鋼鐵產量是在爆發增長中,但是也沒有奢靡到可以將鋼鐵鋪在地上。

傅順說道:

“房山縣的礦山我也聽說過,鐵軌只是用在礦洞中,最長也不過百丈,從房山到京師要近百里路程啊!”

房山縣放在原時空,開到京師正陽門下,也就是一兩個小時的路程。

但是放在大明朝,驛馬程需行六個時辰。

這六個時辰的路程都要走官道,如果走別的路時間還會更長,對馬車也有消耗。

所以別看只有不到百里路,但是實際上運輸成本是很高的。

當然,這是馬車的速度,如果是加急軍情傳遞是不需要這麼久的。

給一百里的路鋪設鐵軌,就連工部最有想象力的官員都不敢想。

但是蘇澤卻知道,鐵路幾乎是工業發展的必然成果。

不需要蒸汽機,早期鐵路就是馬拉著車廂在鐵軌上跑。

僅僅是這樣,就能大大的減少貨運成本。

其實蘇澤提議修造鐵路,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拉動鋼鐵的使用。

發展工業,實際上就和活面一樣,就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現在就是鋼鐵又開始過剩了。

隨著更多大型鐵廠的建設,京畿地區的鋼鐵價格又開始下降。

沒辦法,如今鋼鐵的幾個用途,鑄炮、建築、日常鐵器製造,這些行業雖然也有增長,但是比不上新式鐵廠的鍊鐵增量。

鋼鐵就是這樣,一旦技術飛躍,鐵爐日夜不歇,就能爆發出恐怖的產量。

這其中,既有官辦投資的鐵廠,也有民間看到鍊鐵利潤,投資建設的鐵廠。

就比如在直沽,就有商人投資建設的鐵廠,這些鐵廠都是爲了沿海造船需求而建造的,其中最大的一家民營鐵廠,已經追平了京畿官辦鐵廠的產量了。

而鐵廠這類重工業,投資都是有滯後性的,價格也有周期性。

也就是說,在產業需求旺盛的時候纔會有人投資,但是很容易因爲投資過熱而價格狂跌。

然後投資減少,需求鋼鐵的時候又會造成價格上漲,再帶動下一輪的投資。

這種週期性的增長,也會拖慢工業化的速度,甚至可能出現產量過剩的經濟危機。

隨著新一批鋼鐵廠的落成,靠著前一輪建設拉動的鋼鐵需求也開始減少。

要避免這種週期,就需要新的需求。

鋼鐵過剩,最好的辦法就是製造需求。

鐵路,就是消耗鋼鐵產能最好的去向。

蘇澤說道:

“兩位兄臺,你們想一下,如果在房山和京畿建設鐵路,幾匹馬就能拉著幾車礦石運送京師,那這一年能運送多少貨物?”

“鐵路投資的成本是高,但是一旦落成要比再修官道要劃算多了。”

萬敬和傅順聽完,竟然有一絲被蘇澤說服了。

兩人都是在工部做實務一步步升遷上來的,也主持過大明的重大項目,於是兩人真的開始計算起來,修造房山鐵路的可行性。

蘇澤讓人拿來紙筆和算籌,看著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起來。

“其實用木質軌道也是可以的?”

“不行,木質軌道容易磨損腐爛,維護起來費用更大。”

“木質軌道上包裹鐵皮呢?”

“腐爛的問題怎麼辦?還有鐵軌承壓這麼大,變形怎麼辦?”

“鐵軌也有沉降的問題啊?官道使用一段時間,道路就會凹陷,重新夯路,磚石地面也同樣有這個問題。”

“鐵軌會面臨這個問題,那將軌道下方的土夯實?”

“沉降是個難題,但是隻要控制車速不出軌就行,更重要的還是成本。”

兩人開始計算。

萬敬曾經籌辦過京師的鐵廠,他一邊計算一邊說道:

“如果直接在房山建造鐵廠燒煤冶鐵,用產出的鋼鐵來製作鐵軌,要比市面上的更低。”

傅順有著豐富的土木工程經驗,他思考說道:

“可以從房山沿著鐵路鋪設下去,鐵廠生產的鐵軌直接拉上馬車,那也不需要太多的工匠。”

這麼一算,蘇澤說的鐵路計劃似乎還真的可行?

正如蘇澤所說的那樣,鐵路鋪設完畢,就能源源不斷的產生利潤,光是京師兩座水泥廠需要的煤炭和礦渣,就能節約大量的成本,更別說對運輸效率的提升了。

作爲工部官員,一條近百里的鐵軌!?

這對於兩人來說,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

傅順的呼吸急促起來:

“子霖兄,你能上書朝廷,請求開建房山鐵路嗎?”

萬敬想的更遠一點,他說道:

“應和兄!子霖既然都提了鐵路的事情,他必然胸中有了定策,我等只要配合子霖兄就行了。”

萬敬又看向蘇澤說道:

“子霖兄,你吩咐吧。”

蘇澤看向兩人,他也沒想到兩人竟然如此信任自己。

萬敬和傅順,也是蘇澤鐵路計劃的執行人,他們能全力支持自己,也算是個好的開始。

蘇澤說道:

“兩位兄臺,這鐵路的事情,主要還是錢財的問題。”

兩人點頭。

萬敬和傅順身爲工部主事,是工部的中層官員,他們對工部的情況自然最清楚。

萬敬說道:

“雷閣老在部裡定了調子,明年工部的預算要用在修造河工上。”

“潘侍郎和王侍郎,正在爲了治黃還是修運河爭執。”

“想要工部再擠出錢來修鐵路,部裡首先就不會同意。”

雷禮升任閣老後,工部尚書的位置空缺。

工部侍郎潘季馴,和擔任漕運總督兼任工部侍郎的王之桓,在競爭工部尚書這個位置。 而從雷禮入閣的路徑上,皇帝的意思也很明確。

工部尚書一定要會造工程。

想要成爲工部尚書,就要拿出實際功勞來。

整個隆慶四年,工部好不容易開源節流了一筆款項來,到底這筆錢用在哪裡,工部上下爭論不休。

在這種情況下,萬敬和傅順更不敢開口要預算了。

蘇澤笑著說道:

“如果不用工部的錢,就能將鐵路修成呢?”

“不用工部的錢?子霖兄是想讓陛下從內帑掏錢?”

傅順連忙說道:

“內帑好啊,只要內帑掏錢,工部一定配合,子霖兄你有什麼妙策?”

蘇澤無語的看著兩人,合著自己整日就想著讓陛下掏錢是吧?

萬敬也說道:

“雷閣老也曾經說過,這滿朝文武,只有子霖兄能從陛下內帑裡掏出錢來,只要陛下肯出錢,那鐵路之事就沒有阻礙了!”

蘇澤連忙搖頭說道:

“鐵路這麼大的投資,就是陛下也會慎重。而且陛下也看不到投資鐵路的收益,內帑怎麼肯出這筆錢?”

聽到蘇澤不是從皇帝內帑搞錢,兩人有些失落。

萬敬又問道:

“難道子霖兄準備讓太子出錢?”

“?”

蘇澤看向兩位好友,原來自己在羣臣中的形象就是這樣?專門從皇室口袋裡掏錢?

萬敬這下子迷糊了,他問道:

“工部不出錢,陛下不出錢,太子不出錢,子霖兄被打啞謎了,這錢從哪裡來?”

蘇澤微笑說道:

“這筆錢可以從民間籌措。”

“什麼,子霖兄要加稅?這可萬萬不可!”

蘇澤說道:“不是加稅,是借。”

蘇澤站起來說道:

“可以發行官府公債,從民間募資建造鐵路。”

“等鐵路建成之後,扣除每年的運營費用,剩餘的收益用來還債。”

“當然,如果是這樣,百姓還是很難購買公債,還需要官府擔保,每年會按照回報率,回購固定數量的公債。”

“如此一來,等於官府向百姓借錢,可以將鐵路建設的成本分擔到多年。”

“而百姓也能從鐵路公債中獲得收益,這就是兩難自解的辦法。”

兩名土木人都被蘇澤一堆“股”“債”給繞暈了。

聽來聽去,還是要讓百姓掏錢。

萬敬問道:“子霖兄,真的可行嗎?”

蘇澤說道:

“事在人爲,兩位兄臺回去工部,幫著蘇某研究如何建造鐵路就行,只要技術上沒問題,蘇某一定會竭力促成此事的!”

聽說只要自己負責技術工作,傅順和萬敬都鬆了口氣。

只要蘇澤能將資金問題解決了,兩人就是累死在工地上,也誓要將鐵路修出來。

——

臘月十五。

年關將近,今年京師的過年氣氛比往年更濃。

百姓這一年都賺到錢了,過年自然要消費消費,商店和集市也顧不得休息,將貨物堆滿了貨架。

那些外地商人是又高興又痛苦,他們一邊忙著進貨,趕在年前賺上一筆,一邊又給家人帶信,自己是沒辦法趕回老家過年了。

大同範氏的族長範寶賢揉了揉眼睛,看來他今年也回不了山西過年了。

這次範寶賢來京師,沒有住在大同會館,而是購下了大同會館旁邊一座三進的大宅,作爲範氏在京師的落腳點。

以前範家人來京師,都是住在大同會館內的,但是從去年以來,範氏發現,他們的業務越來越離不開京師了。

蔗酒要在京師的大宗糧食市場進貨,草原的貨物和山西的煤礦最終銷售地點也是京師,就連票號的主要業務也在京師。

《商報》的報館設在直沽,但是發行的部門在京師。

就在這個時候,門房通報,范寬已經回來了。

范寬這個《商報》總編,如今在範氏地位已經今非昔比了。

報紙這項業務,和範氏其他業務比起來,只能說是勉強收支平衡,根本算不上掙錢。

但是現在誰也不會因爲《商報》賺錢少,而輕視范寬。

反而如今範氏各房,都想要巴結范寬。

范寬手上隨便漏點消息,就能讓人發財,而如果能在《商報》上打點廣告,生意更是會紅火起來。

作爲族長,範寶賢看中的是《商報》的影響力,以及范寬的消息渠道。

範氏到了這個地步,範寶賢反而更加如履薄冰。

照這個財富累計速度,範氏的財富會達到一個前無古人的誇張數字。

這放在歷朝歷代,都可以當作肥羊宰了。

所以范寬掌握的朝廷情報,反而是範家最需要的東西。

範寶賢來到花廳,見到了從直沽趕回來的范寬。

“族長!”

執掌一家報社,洗去了范寬之前身上那股掮客的猥瑣氣息,他戴著眼鏡,一股讀書人的氣質撲面而來。

看到范寬的氣質,範寶賢更加堅定要讓子弟讀書。

“仲立(范寬字)兄,是什麼急事,讓你從直沽趕來,還非要當面和我說?”

範寶賢是被范寬約在京師見面的。

范寬立刻說道:

“族長,在下聽到消息,蘇翰林準備募資建造鐵路。”

募資?

範寶賢自然明白募資的意思,鐵路是什麼?

范寬說道:

“族長,您忘記了?咱們山西的煤礦也有這東西,就是兩條鐵軌,用馬拉著馬車運輸煤礦,鋪設完鐵路後,能省下大量人工。”

範寶賢想起來了鐵路是什麼,正如范寬所說的那樣,範家在山西的煤礦中,已經有鐵路了。

造鐵路要募資嗎?

就爲了這點事情,范寬從直沽趕回來面談?

範寶賢拿起茶杯,試圖用喝茶的動作擋住臉上的不滿。

但范寬接下來說道:

“蘇翰林提議要修一條從房山到京郊的鐵路,全長百里。”

噗,範寶賢嘴裡的茶水全部噴出來,他劇烈咳嗽過後,用沙啞的聲音問道:

“多少!?”

(本章完)

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5章 再升官第15章 圈子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31章 莫須有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41章 冊立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56章 宰輔之才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9章 藍色道具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4章 高拱第140章 盛世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40章 盛世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44章 拆臺子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00章 舌戰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40章 盛世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84章 邊亂第55章 壓力怪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03章 龍顏大悅!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池县| 楚雄市| 永寿县| 钦州市| 乌兰浩特市| 全南县| 武胜县| 兰州市| 新河县| 大冶市| 嘉峪关市| 涿鹿县| 漳浦县| 武定县| 皮山县| 黄浦区| 思茅市| 施秉县| 定兴县| 怀柔区| 鄂伦春自治旗| 闽侯县| 五原县| 灌南县| 锡林郭勒盟| 南昌县| 桐柏县| 信丰县| 长海县| 大悟县| 平山县| 格尔木市| 长乐市| 宜宾市| 诸暨市| 泗洪县| 河西区| 大关县| 伊春市| 唐山市| 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