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2章 其罪當誅

第122章 其罪當誅

朱標花了一個多時辰的時間,纔將重建國子六學、編寫計官教材,以及重新制定度量衡的事情講清楚。

朱元璋思考了許久,才說道:“編寫計官教材,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郗俊才、鄧博通二人跟隨馬鈺學了那麼久,應該學到點真本領了,此事就由他們牽頭去編寫吧。”

想了想,他又補充道:“高啓不願意戶部侍郎,那就讓他去幫忙編會計錄。”

朱標皺眉道:“此人自命清高,戶部侍郎都不願意當,會來幫忙嗎?”

朱元璋說道:“你啊,還是不懂的看人。”

“高啓是純粹的文人,這種人自命清高,以慢公卿傲王侯爲榮。”

“他們只喜歡研究學問,視凡俗雜務爲洪水猛獸。”

“只有名望才能驅(qū)使的動他們。”

“所以他願意出仕編寫《元史》,卻不願意當位高權重的戶部侍郎。”

“編寫《會計錄》能讓他名垂青史,他定然會加入的。”

朱標一臉受教的樣子,不過隨即也提出了一個新的疑問:

“可他是儒家出身,能編好會計錄嗎?”

朱元璋笑道:“現(xiàn)在有幾個讀書人不是儒家出身?況且你以爲咱爲何讓他當戶部侍郎?”

朱標有些詫異的道:“您是說他懂算學?”

朱元璋不滿的道:“朝廷主要官員的情況你都不瞭解,這太子是怎麼當?shù)摹!?

“下去後將五品以上官員的情況,全部瞭解一遍。”

朱標慚愧的道:“是,讓您失望了。”

朱元璋只是點點頭,接著說道:“高啓自幼父母雙亡,家道中落,是吃過苦的。”

“這種人一般都比較務實,而且他和姚雲(yún)心(道衍)也是至交好友。”

朱標驚訝的道:“姚雲(yún)心外表謙遜,實則恃才傲物。”

“能入他的眼,這高啓果然不是一般人。”

朱元璋有些惋惜的說道:“但也正因爲吃過苦,經(jīng)歷過太多,他反而不熱衷於出仕。”

朱標恍然大悟道:“我懂了,難怪他拒絕出任戶部侍郎,您不但不生氣,還賜給他好多錢財。”

朱元璋表情一僵,怒道:“你什麼意思?指責咱氣量狹隘不能容人是嗎?”

朱標連忙說道:“沒有沒有,爹您誤會了,我明明是在誇您大度呢。”

朱元璋:???

雖然知道自家好大兒沒有陰陽怪氣的意思,可此情此景,怎麼聽這話都像是在嘲諷。

朱元璋只覺一股氣直衝腦門,拿起一份奏疏就砸了過去:

“咱打死你個不孝子。”

朱標下意識的伸手接住:“爹息怒啊……咳,我等會兒就去通知高啓,讓他來編寫會計錄。”

“您看還有什麼吩咐嗎?”

朱元璋冷哼一聲,說道:“會計錄的是就這樣吧,儘快著手編寫。”

接著他又說道:“國子六學確實是個好辦法,等冊封功臣儀式過後就可以著手去辦。”

“最近咱會挑選一批合適的讀書人當老師。”

“算學就交給你了,至於其他五學就交給李善長吧。”

朱標皺眉道:“您還準備用他?”

朱元璋說道:“用功不如使過,正因爲他剛剛犯下大錯,更需要立功抵罪。”

“將此事交給他,他會全力以赴去做好。”

“且他以法家門人自居,不會偏幫理學。”

“他認識的人才也非常多,各家學派的都有,可以更好的往那五所學院裡摻沙子。”

朱標算是聽出來了,什麼用功不如使過,歸根結(jié)底還是習慣性依賴李善長。

此時他愈發(fā)明白,爲何馬鈺勸告自己,要對李善長等人表現(xiàn)出善意。

對父親來說,他們是從微末時期攜手走過來的戰(zhàn)友,十幾年的交情。

這種感情不是輕易就能消磨掉的,至少現(xiàn)在還沒有。

想通這一切,他也立即改變了說詞:

“也是,李相雖然這次犯了錯誤,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對爹您的忠誠並未動搖。”

“也確實應該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朱元璋欣慰的道:“你能這麼想就好。”

“以李善長的能力,國子六學是定然能辦好的,咱也能省不少心。”

接著他又說起了度量衡之事:

“重新確立度量衡,此事之前確實是咱疏忽了。”

“不過此事需暫緩執(zhí)行,最好不要泄露一點風聲出去。”

朱標疑惑的道:“爲什麼?”

朱元璋說道:“重新確立度量衡,就意味著要重新測量各地相隔的距離,要重新測量天下田畝數(shù)量。”

“南方那些掌握土地的宗族士紳,是不會同意的。”

“任何政策都需要人來執(zhí)行,如果宗族士紳聯(lián)合起來反對,度田是進行不下去的。”

爲啥他特意強調(diào)是南方,而不提北方呢。

因爲現(xiàn)在北方幾省的人口加起來,也就七八百萬。

且還是元末爭霸主戰(zhàn)場,持續(xù)數(shù)十年的混亂,這裡的秩序早就被摧毀。

已經(jīng)沒有什麼勢力能夠?qū)钩⒄吡恕?

相對應的,南方受到的波及就要小很多,也是宗族士紳勢力最盤根錯節(jié)的地方。

朱標皺眉道:“歷朝歷代建國之初,都會重新度田清查人口,大明早晚也要這麼做。”

“豈能因爲他們的反對,就放任不管。”

朱元璋說道:“並非歷朝歷代都這麼幹過,宋朝因爲豪強地主的抵制,就沒有真正完成過度田。”

“所以他們選擇了全面放縱,但也放寬了對百姓的人身約束,用別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現(xiàn)在的南方的地主士紳勢力,比起宋朝只強不弱,想要度田很難。”

朱標這才知道自己將事情想的太簡單了,心中一沉道:

“那怎麼辦?總不能真就這樣不管了吧?”

朱元璋冷笑一聲道:“不管?怎麼可能。”

“不過需要先削弱他們的力量,讓他們沒有反抗之力。”

“等時機成熟,重新確立度量衡、清查人口,清丈土地,三項工作可以同時展開。”

朱標點點頭,說道:“您準備如何削弱他們的力量?僅靠財稅案恐怕不行。”

朱元璋並沒有回答,而是說道:

“類似的事情,歷史上發(fā)生過很多次。”

“你自己回去翻書,然後寫一篇策論給咱。”

“不要去問馬鈺,你要學會自己思考。”

朱標恭敬的道:“是。”

——

接著朱元璋就分別召見了李善長、宋濂等人,商議編寫會計錄以及重建國子六學的事情。

會計錄是唐朝率先開始編撰的,作爲正史的補充,也是正兒八經(jīng)的史學一部分。 所以並沒有人反對,此事順利通過。

至於讓郗俊才、鄧博通、高啓三人擔任編纂官,大家也都沒有意見。

前兩個本身就是計官,還是國子監(jiān)算學班的先生,算是專業(yè)對口。

高啓則是和宋濂齊名的大學者,且參與編寫了《元史》,這完美的履歷誰也不敢挑刺。

儒生們則覺得,高啓是代表儒家參與進來的,既如此也同樣沒有反對的必要了。

反倒是國子六學,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不過正如馬鈺所言,國子六學其中四個都是以儒家經(jīng)典爲主,儒生們就差舉雙手雙腳贊同了。

他們有意見的則是,算學也配單獨建立一所學院?

這次都不用朱元璋出面反駁,戴罪立功的李善長就主動站出來,一一駁斥了他們。

事實上,文官們也知道,想打壓算學已經(jīng)不可能。

反對也只是習慣性的表明態(tài)度而已。

見朱元璋已經(jīng)決定要重建六學,也就順勢同意了。

並且很快就拿出了章程。

國子六學並不是全部都在一個地方,而是分散在幾個主要城市。

經(jīng)過討論之後,國子學放在了應天,太學放在了鳳陽,算學院放在了洛陽。

律學院朱元璋力排衆(zhòng)議放在了長安。

在南方一衆(zhòng)官吏的爭取下,四門學院放在了洞庭湖畔的岳陽,書學院則放在了杭州。

如此四天後大致章程確定,朱元璋在早朝宣佈了此事。

不出意外,引起了朝野轟動。

編寫會計錄的事情直接被忽視,大家的注意力全都在國子六學之上。

文人對此無不盛讚,陛下文治武功,必將開創(chuàng)盛世王朝啊。

唯一有點不和諧的地方,就是有人對李善長負責此事提出了意見。

但他們的意見並沒有引起朝堂高官們的附和。

畢竟只要不傻,都知道李善長的地位,更何況朝廷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他舉薦出仕的。

就連宋濂都得到過他的舉薦,誰好意思反對他?

少數(shù)想要跟風的官吏,根本就沒有掀起什麼浪花,直接就被李善長的黨羽給壓下去了。

目睹了全過程,朱標卻有了另一種感受。

李善長的威望確實夠高,在朝中的勢力也很龐大啊。

建設國子六學這種事情,本應該引起各派爭鬥的。

誰都知道這是宣揚自家學派,培養(yǎng)新勢力,掌握話語權的最佳途徑。

可是因爲主持此事的人是他,各派系都表現(xiàn)的很平和,似乎一點其他慾望都沒有。

自己還是有點小瞧他了。

至於李善長,在鬆了口氣的同時,也有些得意。

皇帝還是知道,誰纔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的啊。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此時,劉伯溫的加急奏疏送到了幹清宮。

看到供詞,朱元璋直接化身桌面清理大師,一把將御案上的東西全部掃落在地。

一旁的內(nèi)侍嚇的直接跪在地上瑟瑟發(fā)抖。

“好啊,二十七萬五千貫,只是不到一年,他們就貪了足足二十七萬五千貫。”

“當初趙彥君是怎麼和咱說的,爲解君憂敢辭其勞。”

“還說要將每一文錢都花在刀刃上,要用最少的錢,將鳳陽皇城修的漂漂亮亮的。”

“他就是這麼爲朝廷節(jié)省錢糧的?”

說到這裡,他激動的揮舞手中的奏疏:

“這可都是萬民的血汗錢,他們怎麼敢的?”

“欺君罔上,咱要夷他們?nèi)濉!?

朱標也臉色難看,對周圍內(nèi)侍說道:“都退下,今日之事若傳出去半個字,誅。”

內(nèi)侍們?nèi)缬龃笊猓B忙離開大殿。

朱元璋對著空氣發(fā)泄了一番,總算是剋制住了心頭怒火,將奏疏扔給朱標說道:

“你看看,你看看……”

“以前馬鈺說這天下的風氣已經(jīng)爛的不成樣子,咱還有所懷疑。”

“現(xiàn)在咱才知道,比他說的還要嚴重。”

“殺,這次咱要將這些人通通殺了,正一正這股歪風邪氣。”

朱標接過奏疏翻看了一遍,臉色也非常難看,真的是無法無天。

繼續(xù)往下翻,當他看到都有那些人購買了皇城材料的時候,卻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等翻完,他勸道:“爹您先息怒。”

“這些人確實該殺,但我覺得此事反而給了我們一個機會。”

朱元璋瞪著他問道:“什麼機會?”

朱標將奏疏翻到購買皇城材料名單那一頁,說道:

“您看這裡,四十七名罪犯全部都是豪強豪商,每一家都家財數(shù)十萬貫。”

“自古以來婚姻就講究個門當戶對,與他們沾親帶故的也多是高門大戶。”

“這可是夷三族的大罪,將他們的親戚也算上,粗略估算這個數(shù)字還能擴大兩三倍。”

“不但能打擊地方豪強勢力,查抄的錢財加起來也得有千萬貫之巨,可以有效緩解朝廷的財政壓力。”

聞言,朱元璋也顧不上生氣了,盯著名單看了起來,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好好好,標兒你這個法子好。”

“不但被貪的錢百倍的拿回來,還能剷除至少百家豪強大戶。”

“今日剷除幾十家,明日再剷除幾十家,用不了幾年他們就不成氣候了。”

隨即他眉頭又皺了起來:“不過這些大戶之間多有勾連,要防止他們造反。”

“還有一些是海商家族,也要防止他們提前得到消息,逃到海上去。”

“此事必須得動用軍隊,且各地同時動手才行。”

朱標也頷首道:“要不先讓錦衣衛(wèi)去調(diào)查清楚,然後再動手?”

朱元璋搖頭道:“這消息瞞不了多久的,等錦衣衛(wèi)查清楚,那些人早就察覺到異常了。”

“直接動手,按照名單抄家拿人。”

朱標遲疑了一下問道:“萬一名單上有人是被冤枉……”

朱元璋打斷他,肯定的道:“名單是真的,沒有一個人是被冤枉的。”

朱標嘴巴張了張,最終還是點頭道:

“爹說的是,這些人目無王法,辱及皇家,其罪當誅。”

(本章完)

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17章 無題第129章 夠狠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52章 漢人英雄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84章 開講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66章 姚廣孝第116章 拿捏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75章 分化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30章 天命所歸第115章 羣相制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tǒng)一度量衡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85章 狠狠輸出第63章 義薄雲(yún)天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36章 是非,權衡第82章 雷厲風行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102章 入彀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36章 吾以救世也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25章 人活著就是爲了爽第38章 禹王鼎第76章 老狐貍第129章 夠狠第57章 儒從何來第90章 窮第71章 千頭萬緒第89章 無題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54章 這小子看著不像好人吶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83章 正式立旗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69章 儒教的聖經(jīng)關於更新的說明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67章 儒教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30章 天命所歸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tǒng)一度量衡第21章 東拉西扯關於更新的說明第115章 羣相制第15章 雙標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86章 觸及皇權第65章 儒家病了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69章 儒教的聖經(jīng)第81章 無題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52章 漢人英雄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21章 東拉西扯第65章 儒家病了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106章 稅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yún)(二合一)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108章 無題第101章 三表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榆林市| 深州市| 漳平市| 湖州市| 化隆| 麟游县| 津市市| 岱山县| 沙雅县| 连云港市| 尼木县| 界首市| 兴文县| 靖远县| 浦江县| 河池市| 涿鹿县| 永州市| 乌鲁木齐县| 来凤县| 白水县| 楚雄市| 渭南市| 临夏市| 三原县| 独山县| 元阳县| 徐州市| 东台市| 永清县| 芒康县| 玉林市| 竹北市| 东乌| 聂拉木县| 渭南市| 鄂州市| 信丰县| 长乐市| 同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