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輕易化解,所謂的友情漸漸瀰漫。
雙方分賓主入座,悠閒的擺起了茶道。
小西邊敬茶邊藉機問道:“沈君,你可是答應我回京覆命時,把我提出的要求給你的皇帝陛下說道說道的。”
沈惟敬回京請旨,根本就沒提過小西關於分割或租借朝鮮南部的想法。見小西問起,只能睜著眼睛說瞎話:“是啊,我回京後,第一時間就上稟了,聖上的旨意是,我大明王朝,需要的是面子,你提的軍費銀兩補助,不在話下的,要多少你到時候說個數,我們照單全付,也好讓你回東瀛交差。只是劃撥朝鮮國南部戰區給你...”
小西急道:“怎麼樣?”
沈惟敬深深嘆了口氣:“哎!我說小西將軍啊,事實你已經看到了,此次隨我東征的還有李如鬆大將軍的王牌鐵軍。他說剛剛征討完甘肅的叛亂,沒怎麼使上勁,全軍上下都手腳癢癢,非要在聖上那邊討旨來朝鮮摩擦摩擦...哎...”
小西口中急道:“那麼說,沈君,你這次過來,是下戰書的嗎?”
沈惟敬一抱拳,連聲說道:“小西將軍,上次你我就一見如故,我就覺得能成爲你至交好友,雖然我們倆站在不同的陣營,但是隻要我還是朝鮮特使,只要你還是一線指揮官,我肯定不會讓你小西將軍難堪,你小西將軍也不會令我爲難...
小西不無感動道:“沈君,你這話我愛聽。”
沈惟敬感慨道:“目前的情況是,李如鬆大將軍的鐵軍,在遼東對付異族可是殺人如麻,要真是開戰,你這邊肯定討不到一點點的便宜。”
小西沒好氣道:“這個不好說,鹿死誰手,未置可否!我可握有十萬萬大軍。而據我所知,你們這纔來了不到五萬。”
沈惟敬耐心規勸道:“小西將軍,我們倆之前就有共識,只要對雙方都有利,特別是能讓你小西將軍回去能交得了差,又能讓我大明王朝面子上過得去,能不動手的,儘量不動手,是吧?”
小西豎起大拇指道:“吆西,吆西!就是這個意思。”
沈惟敬微微笑道:“那好,作爲至交好友,你先聽我給你分析分析。等我分析透了,要打要和,你再下定論。”
小西很是受用道:“我知道你是大明皇帝親封的沈半仙,有見地、有智慧,我很願意聆聽指點。”
沈惟敬緩緩神道:“首先,我們倆是在第三國的土地上談和平還是戰爭,戰與和對我們本土來說都無傷大雅。我們之間的聊天、和談或者決裂,都可以左右朝鮮半島的命運。”
小西點頭道:“認同。”
沈惟敬繼續分析道:“既然雙方都已揮師出塞、兵戎相見,那麼我們就先談談戰。”
小西應道:“可以。”
沈惟敬謙遜道:“論戰,你是行家裡手,我要多多向你討教討教。”
小西笑道:“那是你謙虛了,謙虛了。”
沈惟敬接茬道:“我雖從未帶兵打仗,但自幼熟讀兵書,《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司馬法》都爛熟於心。戰爭,那是需要在特定時空內進行的,環境、氣候、地形等客觀因素會成爲至關重要的環節。”
小西不由讚道:“你說的這個精闢,你們的前輩諸葛孔明曾說過,天地氣象、陰陽五行,都可以決定戰爭的走向。”
沈惟敬豎起大拇指道:“將軍,你果然不一般啊,都學起孔明先生了。”
小西直言不諱道:“小西家族從貿易需要出發,從小就被要求讀孔明謀略。”
沈惟敬繼續分析道:“那你且看看,這朝鮮半島基本上都是山地,地形複雜異常,更適合我大明李將軍的地面部隊,而你們東瀛兵,最擅長海戰;如果現在開打,在山地丘陵之間,這海軍硬槓陸軍,誰輸誰贏,腳底板想想就知道結果...其次,雖然李國主的朝鮮義兵疏於防範、久未歷練,但是被侵略被佔領地區的軍民,肯定不甘屈服,必當挺身而出,定會殊死搏鬥,這份誓死不做亡國奴的氣勢會給你們帶來不小的障礙。朝鮮兵軟弱不錯,但是當他們真的面臨被奴役被侵略被壓迫的時候,就必然會全民皆兵,到時候哪怕是一千兩百多萬朝鮮軍民一人吐一口吐沫,也會把你們這區區十東瀛兵給淹沒了...”
小西反駁道:“沈君,你分析的這第二點恰恰相反,東瀛將士一路推進,都已經打進陪都平壤城了,根本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所到之處一片祥和,老百姓該捶年糕的還捶年糕、該唱歌跳舞的還唱歌跳舞...”
沈惟敬厲聲道:“那是因爲還沒有被逼到絕路,你們一路打來,他們一路退讓,超過百分之六十的朝鮮軍民都退到了平壤城以北、以西地區。都在那邊養精蓄銳...你們前面打漢城只用了三天,而打平壤用了半個多月吧?”
小西點點頭道:“沒錯,打平壤傷亡慘重!”
沈惟敬堅定道:“越打到後面,傷亡越大,損失越重。你是生意人,更懂得盈虧平衡。這批隊伍可是你在東瀛賴以立足的老本,如果在朝鮮打光了,你再回東瀛,也只能到老家繼承點生意做做,再想在政壇上有所成就就難了啊...”
小西脫口而道:“不瞞你說,保存有生力量,是我的本意。”
沈惟敬順勢道:“所以啊,你如果再往北推進,朝鮮軍民真到了退無可退、忍無可忍的時候,勢必無需再退、無需再忍。”
小西忍不住問道:“還有哪些高見?”
沈惟敬抿了一口茶,悠悠道:“這第三,東瀛與朝鮮隔海相望,戰端一開,兵力和糧草的運輸必須經由海路,且上岸後又要改陸路,中間環節甚爲繁瑣,據我所知,你們現有部隊在兵源和糧草問題上就遇到了種種困難,需要九洲島源源不斷輸送給養,本島那邊的官僚們已經有微詞,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就連主戰派豐臣也是左右爲難。如果真的到了本島要放棄你,那時候你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如果再回東瀛,那可是灰溜溜的了。”
小西大驚道:“沈君,沒想到你對我大和政局瞭如指掌啊。”
沈惟敬從容應道:“因爲熱愛,纔去瞭解。可以這麼說,我是大明最熱愛大和文化之人,東瀛雖彈丸之地,但是大和文化傳承於大唐,並且一直在發揚光大中,有值得我輩學習借鑑之處。”
小西思量片刻道:“你前面這三點分析,可以說入木三分。”
沈惟敬藉機道:鑑於此,我覺得通過議和來各取所需,纔是上策!”
小西沉思良久,展顏笑道:“沈君,高見啊。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沈惟敬一字一句道:“小西將軍,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出自於你本人!”
小西不解道:“哦?呢你?”
沈惟敬由衷言道:“小西將軍,你的家族,是東瀛本島最大的對外貿易商,你這次領命侵朝,除了爲了豐臣秀吉開疆擴土外,你和你的家族肯定是想借此機會打開日本與大明的通貢之道,藉機攫取巨大的商業利益。所以,只有儘快恢復貿易、繼續獲取利益,纔是你小西的重中之重。沒錯吧?”
小西頻頻點頭道:“這個自然,這個自然...”
沈惟敬沉聲說道:“做生意,最講究和氣生財,整天喊打喊殺的,必定會影響貿易進程。只要我們能主導好議和問題,以後大明這邊,由我給你牽線搭橋,我能保證你和你家族的生意,無往不利...”
真不愧是忽悠界行家裡手,沈惟敬這一連串闊論,信手拈來、爐火純青、功底深厚,小西行長整個人像是又被驢踢了一次,再一次腦殘全信了。前面小分隊被砍、分割朝鮮半島計劃被否,一股腦兒都給忽略...
提到通貢,小西整個人像是被打了雞血似的,滿臉紅光,微微顫抖雙手托起茶碗,一字一句道:“沈君,我此番率軍跨海西征,最大的收穫,不是兼併了多少土地,而是得遇你這位不一樣的大明使臣,你不僅完完全全沒有官架子,也沒有腆著肚子啊啊的打官腔,每次都是掏心掏肺的說大實話!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啊。”
沈惟敬託茶回禮道:“將軍,蒙你厚愛,我沈惟敬有句心裡話想說...”
沈惟敬擡眼環顧了左右。
小西心有靈犀,喝令道:“都先退下。”
沈惟敬看著左右都退出大堂,才託手抱拳道:“將軍,拋開這該死的戰爭不說,我內心敬仰您的人格魅力,如你不棄,我沈惟敬願意與您結拜爲異姓兄弟,不知道將軍您意向如何?”
小西大喜過望,哈哈笑道:“正合我意,正合我意。”
沈惟敬脫口道:“小弟我今年三十有二。敢問將軍您?”
小西瞇眼笑道:“慚愧,我四十有六了。”
沈惟敬恭敬道:“那我該尊稱您一句大哥。”
沈惟敬端起茶碗,肅身起立道:“來,大哥,小弟沈惟敬敬大哥一杯茶。”
小西連聲說道:“兄弟,你客氣了。這杯茶喝下去,咱們可就是一家人了。”
沈惟敬低聲細語道:“大哥,現在是雙方對壘,劍拔弩張的,我們不能大張旗鼓的搞兄弟結拜。今天大哥您暫且喝一杯我的敬茶。改日等戰事結束,我定當親赴東瀛本島,到您家族的祖墳或牌位前,再叫上一句大哥,好讓祖輩們見證我們的兄弟真情!”
小西大爲動容道:“兄弟,真是有心之人,令我無比感動。這樣,從今往後,我們兩邊的所有事情,我們兄弟商量著來。”
小西家族打小就有灌輸結義結盟的傳統,《三國演義》更被奉爲經典,劉、關、張三個人能結拜爲兄弟是因爲他們都講義氣,都有甘於承擔風險和犧牲自己的氣概,以至於能在羣雄並起的三國戰紀成就霸業。
今天,智勇雙全的沈惟敬能主動認他爲哥,在小西看來,那是因爲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沈使臣。
所以,對眼前這位弟弟,也勢必坦誠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