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89章 蘭亭序,千古之謎

雖然不知道水字口和土字口的重器是什麼,但是從木箱的體積上,也大致能推斷出。

那個長方形略有些扁的木箱,裝的應該是書畫,水字口的東西。

而邊長有個十幾釐米的正方形小木箱,估計裝的是玉石類,應該是土字口的東西。

大家都看向才朋璽,土字口的木箱,他來開最合適,而且他年紀也是最長的。

“還是上官先開吧,我最後。”才朋璽微微笑道。

上官雨也沒客氣,“好,那就老爺子壓場。”

打開這個長方形的木箱,裡面中間有一道分隔,形成兩個空格,每個空格里,又各有一個長方的書畫盒。

這兩個書畫盒,不再是金絲楠陰沉木,而是黃金樟。黃金樟主要產自東南亞熱帶雨林,以緬甸所產爲上品,其含有豐富的鐵質和油質,防潮防腐防蟲,而且顏色金黃,顯得高貴,很適合作爲書畫盒。

上官雨先拿起其中一個黃金樟木盒,打開。

不出所料,裡面是一幅卷軸。

餘耀搭了把手,兩人將卷軸伸展開來。

王維《溪山雪意圖》!

王維,字摩詰,參悟禪理,又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年間,被稱爲“詩佛”。而王維的書畫,不亞於詩名,後人將他推爲南宗山水畫之祖!

蘇東坡曾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很可惜的是,王維並沒有真跡流傳於世,嚴謹地說,沒有可靠的、確鑿的、公認的真跡傳世。現存有幾幅作品,但都存在爭議,大多被認爲是後人摹本後者僞託之作。

“我說何以滌先生還留下那麼多精品書畫沒放進秘藏,原來放進秘藏的,是如此頂級的無價之寶!”上官雨震驚讚嘆。

大家也都是震撼不已。

當然,現在沒有太多時間欣賞。收好王維的《溪山雪意圖》,上官雨又打開了第二個黃金樟木盒。

這裡面也是一幅書畫。

確切地說,是一幅書法。

這幅書法,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剛纔王維的《溪山雪意圖》,的確讓大家震驚讚嘆,但卻還沒有到目瞪口呆的地步。

而這一幅書法,卻讓衆人差點兒就忘記了時間,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好在人多,交流碰撞之時,回過神來,這才先行小心收好。

因爲這一幅書法,是《蘭亭序》!!!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臨河序》),全文28行,324字,字字精絕,通篇妙不可言,筆法有如神助,華夏“行書第一帖”之譽名副其實,千百年來無有可出其右者。在華夏書法史上,它的地位無可撼動。

作者書聖王羲之。

這幅作品,可謂婦孺皆知,卻成爲書法史也是文物史上的一個千古之謎!

因爲這一幅書法極品,從唐代以後,真跡下落就撲朔迷離,時至今日也沒什麼真正的結論。

傳世的《蘭亭序》,都是摹本或仿品。曾經有一幅《蘭亭序》在歷史上一度被認爲是真跡,但後來經過大量考證,又確定是馮承素使用“雙鉤填墨”的摹本,並非真跡。

有關《蘭亭序》的發掘和收藏,又不得不提一提喜歡“毀古不倦”的乾隆皇帝。

乾隆四十四年春,他已經收集到有關《蘭亭序》的六幅作品。

雖然其中並沒有《蘭亭序》真跡,但也都是歷史上的名品,其中就包括馮承素的那幅摹本,另外五幅是:虞世南摹本、褚遂良摹本、柳公權書《蘭亭詩》並後序,董其昌臨柳公權《蘭亭詩》,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原本。

這六幅作品,可謂真跡之外價值最高的相關藝術品,能收集這麼多,已經很不容易了。不過,這位乾隆爺還是意猶未盡!他又讓大學士于敏中補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闕筆,再成一幅。

這也就罷了,畢竟是補齊闕筆,而且於敏中也算得上書法家,書法風格於董其昌相近。

可是,意猶未盡的乾隆不止多“造”了這一幅,自己居然又臨了一幅!

可能是他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大行,沒敢臨唐人的作品,而是臨了“董其昌臨柳公權”那幅。

於是乎,前面六幅,加上于敏中補闕的一幅,再加上乾隆皇帝只能算得上“湊數”的一幅,一共八幅,成了著名的“蘭亭八柱冊”。

因爲乾隆皇帝爲了“一永其傳”,將圓明園的“坐石臨流亭”改建成“八方重檐亭”,換了八根大石柱,每根柱子上刻一幅,“蘭亭八柱”由此而來。

不過,就此再想想,乾隆酷愛古董古籍珍品,又是君臨天下的皇帝,就連他也沒找到真跡,那真跡從唐代以後沒有傳下來的可能性極大。

對此,如今盛行的說法是,《蘭亭序》被唐太宗李世民帶著下墓陪葬了。

有些綜合正史、野史、傳說的本子,聽起來還有鼻子有眼的。

據說,王羲之對《蘭亭序》也珍愛異常,因爲他後來曾經也試過,再也寫不出這種水平的作品了。於是,王羲之將《蘭亭序》作爲傳家之寶。

傳至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已是南北朝末期。不過這個第七世孫少年時出家了,法號智永。這個智永作爲王羲之的後代,不癡迷書法也說不過去。他癡迷到什麼程度呢?在出家的永欣寺,他把自己關在一座小樓裡苦練書法,發誓“書不成不下此樓”,就此苦練三十年。

智永後來確實也成了歷史上的一位書法名家,雖然比不上王羲之王獻之,但,“真草千字文”瞭解一下。

智永活了一百歲,很長壽;但他是個和尚,沒後代;王羲之將《蘭亭序》作爲傳家寶的願望就此中止。不過,智永沒兒子,還是有徒弟的,他臨終前將《蘭亭序》傳給了徒弟辨才。

辨才爲了不負師父所託,在屋樑上悄悄鑿了一個洞,將《蘭亭序》藏在了裡面。

此時已是唐代貞觀年間。皇帝李世民聽說《蘭亭序》真跡在辨才和尚那裡,多次安排人想弄過來,不過辨才軟硬不吃,就是一句話:師父圓寂之後,貧僧也不知那《蘭亭序》的下落。

李世民一看,軟硬不吃,那就智取。不久後,一個書生“無意中”認識了辨才。這個書生的書法造詣很高,和辨才相談甚歡,感情愈發深厚,最後成了“知己”。

有一天,書生竟然帶了兩幅王羲之的真跡來找辨才,知己共賞析。聊至酣處,辨才感嘆,說你帶來的書法,雖然都是王羲之的真跡,卻不是極品!就著這個話頭,書生經過一番試探和套路,終於讓辨才說出了自己有一幅王羲之的神作。

繼續套,辨才猶豫再三,說出了《蘭亭序》。書生自然“不信”,說辨才吹牛,連同鄙夷的眼神一起發揮。

辨才一時沒控制住,居然從房樑上取出了《蘭亭序》!

這書生仔細查看之後,居然直接將《蘭亭序》收入袖中,同時拿出了皇帝的詔書!

原來,這個書生就是監察御史蕭翼!

辨纔此時才知上當,但悔之晚矣!

李世民由此得到《蘭亭序》。辨才和尚就此憂憤成疾,沒過多久就撒手去了。

李世民在世時,命不少書法名家作《蘭亭序》摹本,同時還有“拓本”;而駕崩之後,《蘭亭序》作爲陪葬品被他帶進了棺材。

如果,《蘭亭序》真跡確實陪葬了,那眼前這一幅又是什麼情況?

第93章 賭格第37章 一封家書(求收藏)第185章 沒白忙活第702章 狗血第245章 黒女王第387章 他不是一個人第308章 雍正宣德爐第15章 次品第316章 林豐草的倉庫第112章 混球賀文光第470章 江州第一眼第457章 江底探陵第218章 不打不相識第708章 古墓第286章 上官雨還挺積極第748章 林中見陣第428章 滅魂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第355章 兩個人的尾牙第226章 猛獁象 披毛犀第530章 收冊頁,辦留學第657章 畫中玄機第489章 互未見貨,對口空談第481章 靳伯聲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701章 算盤第117章 宣德爐,風磨銅第471章 假賽真第208章 琴棋書畫第309章 兔毫盞第587章 符與圖第656章 一看究竟的決定第633章 譚心定上門第13章 老窯第694章 拾古會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234章 英雄合巹杯第167章 會面中谷神花第452章 粉鏽如疫第458章 皇陵盜空,疑點重重第19章 老蘇片第407章 買瓶帶了一棵樹第414章 珠壽不長,人老珠黃第318章 峰迴路轉第92章 一寸緙絲一寸金第4章 您可不能便宜賣了第417章 真假參半第759章 急了第787章 天水觀第737章 監測船第637章 南紅塔鏈第164章 入局第800章 少年之殤第171章 程咬金,架子牀,竹臂擱第285章 聖旨玉牌第359章 碧璽印章第258章 譚木匠第367章 隔壁老王的玉佩第59章 失態的鐘毓第756章 如果第198章 從天而降小玉人第20章 龍馬相會第98章 真有大寶藏!第156章 五百年來一大千(第四更)第46章 技高一籌第494章 收貨後的奇遇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376章 六方瓶,騙局否?第801章 拾古會的由來第324章 星雲鏡第269章 大明隆慶年造第393章 崔白變成唐白虎第193章 麻煩第88章 這個太監很伶俐第455章 雞心罐,不是杯第367章 隔壁老王的玉佩第328章 鄭成功血統的實物佐證第716章 運籌帷幄第394章 小攤上的“美人醉”第230章 鳴鶴二十八宿第573章 錯金不成,再上銀牌第375章 從二流作家到瓷器聖手第19章 老蘇片第317章 揭裱之前第418章 酬金免了第373章 春聯第738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81章 這東西是你的麼?第462章 大功告成第465章 你還想再盤他?第660章 土匪和玉璽第52章 港胖第545章 終於撿漏了第545章 終於撿漏了第384章 你不瞭解許太炎第707章 物歸原主第583章 入谷,蹊蹺第334章 我真想會會他啊第275章 海水龍紋高足碗第485章 金二爺,百駿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申扎县| 灵川县| 贵德县| 富川| 大关县| 通许县| 马关县| 吴江市| 湟中县| 庄河市| 古蔺县| 洛浦县| 韶山市| 南宫市| 茌平县| 夹江县| 白城市| 将乐县| 荣昌县| 通海县| 清涧县| 陆河县| 扶沟县| 札达县| 东乡| 大田县| 肇东市| 胶州市| 开封市| 宝清县| 肃北| 龙山县| 永安市| 苏尼特左旗| 鄂尔多斯市| 松原市| 沙洋县| 灵璧县| 陇南市| 常宁市| 沙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