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路總是曲折而又令人嚮往的。爸爸媽媽在工作期間有幾次騎著自行車帶我回奶奶家,還都算是輕裝上陣。
但過年就不一樣,爲了給奶奶和家裡的親友準備過年的禮物,媽媽提前兩三個月就在做準備。媽媽是個非常細心的女人,她給奶奶買的每一件衣服,鞋子都是她用心挑選的。
家裡親戚衆多,還有村裡的鄉親關係好的也不在少數,所以每次過年在我眼中就和搬家沒有區別。父母親總是破費不少,同樣,我們回來的時候,收到的禮物也是五花八門,非常溫暖人心。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在這大大小小的禮物中維持流轉,永不凝固。
因爲要帶的東西太多,所以爸爸媽媽選擇讓阿觀伯伯的運奶車把我們的禮物帶到城裡,然後又麻煩阿觀伯伯把這些禮物送到車站,託奶奶老家開“三卡”車的鄉親帶回到奶奶家。爸爸很仔細,他是不願佔別人便宜的,他吩咐阿觀伯伯給這些禮物買張車票。
然後我和爸爸媽媽照樣是騎著自行車風一程灰一程騎一程歇一程的輾轉許多村莊才能回到老家。到了老家村口,迎接我們的是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淳樸!不摻雜著一點虛情假意。
只要是到了村口,爸媽就不再騎自行車了,他們推著自行車,我在邊上走著。然後一路上要跟無數的村民打招呼。叔叔伯伯阿姨姐姐公公奶奶大伯母嬸嬸………各種稱謂從我嘴裡冒出。
然後很奇怪的是,絕大部分人甚至70歲的老人,都要稱我一聲姑姑或者姑婆,還有叫萍萍姑婆的,簡直羞死個人!哎呀呀,我這麼點大的孩子有這麼老嗎?我每次都有頭上比奶奶的白頭髮還要白的感覺。
這是有緣由的。爸爸媽媽的輩分非常高,爸爸的祖上是個大家族,人丁非常興旺。村子裡絕大部分人都要叫爸爸一聲“叔叔”,叫媽媽“小嬸嬸”,基本上的孩子或者好幾十歲的壯小夥子都要叫我一聲“姑婆”。
爸爸和媽媽認爲現在是新社會了,不應尊遵循舊的禮制,所以他們就照著年齡來稱呼鄉親們,而我本身就不懂這些,所以我是完全看著年紀來區分,所以就產生了很多老人,我叫他(她)公公婆婆他(她)反過來叫我姑姑的現象。
村裡人大部分出於對我們的尊重,大都選擇照舊禮稱呼,所以不熟悉這情況的人,會被我們之間相互的稱呼,搞得莫名其妙雲裡霧裡。
在我們家,唯一讓村裡人都能夠統一稱呼的就是我的奶奶,全部尊稱她爲“太婆”。村裡人走過我們家的院子,看到我的奶奶都會站立,帶著恭敬的神情叫一聲“太婆”。
有些頑童飛跑而過,如果他的身後跟著媽媽,往往會被大聲訓斥叫回來“怎麼看見太婆也不打招呼的?”然後,然後孩子端端正正站好,在她媽媽的指引下“太婆好!”奶奶總是露出慈祥的笑容,摸摸孩子的頭,然後從懷裡掏出一顆糖果,遞到孩子手中。那個調皮孩子便露出燦爛的笑容,再次大聲的“謝謝太婆!”這一次他是真心誠意的。
爸爸回到老家,是一刻都不得閒,他總是拼命的給奶奶幹活。奶奶家的院子非常大,佔地三畝有餘,周圍種滿了銀杏樹。秋天的時候,會有很多人前來觀看欣賞。到了過年時節銀杏樹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椏,是另外一種蕭瑟的美。
爸爸每天一早起來,就是和二伯大伯一起清掃院子,他們三兄弟好像都特別愛乾淨。大伯一臉儒雅,書生氣十足,他的皮膚是三兄弟裡面最白淨的,講話也是柔聲細語。
我的大伯母正好和他相反,說話噼哩啪啦節奏很快,她還有一項特別的本事,專生男孩子,一口氣給奶奶生了三個大孫子。
聽說後面還生了雙胞胎兒子,但他們選擇不要,這兩個孩子具體怎麼個情況我們也不清楚。所以大伯母很驕傲,她認爲她是我們家的大功臣!這個細節在我媽媽教訓我的時候泄露。
我因爲實在太過調皮搗蛋,我媽媽對我束手無策,無力管教,但有時候又心有不甘,唸叨:“你那麼厲害!哪裡有像小姑娘家家的樣子?你是個男孩子也算了。爲什麼又跑的那麼快?把那個小東西沒帶上!如果有,你媽也不用被你大伯母說,生不出男孩子了。”
我總是很不服氣:“男孩子有什麼好的!男孩子還沒有我好看呢?”當然,媽媽這些話,只能偷偷的揹著爸爸說。爸爸是不允許媽媽嫌棄我是女孩子的,一旦聽到這些話風,眼睛會很嚴厲的盯視著媽媽,制止她往下說。而且,他還非常尊重他的兩個嫂子,是不允許媽媽挑是非的。
當然,我媽媽是個素質很高的女人。一年到頭難得幾次聽到她這些抱怨,她總是感嘆:“誒,你們家寵女兒是祖傳的!說你的爺爺,你沒見過面的爺爺,就是把你的老姑寵到天上去的。”
媽媽說的老姑,真正是我的老姑媽。她竟然比我爸爸大二十六長歲,從我能記得她時就是個老太太了。一年只能見到幾次,她是個超凡脫俗神仙一樣的老太太,身上帶著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
她到奶奶家或我們家,既不會喝一口水更加不會吃我們的東西。她嫌棄我們的鍋是葷的,怕誤了她的修行。所以她出門總是帶著糖水罐頭,或者她自己燉好的小米粥,從不在別人家過夜。
她對我的爸爸寶貝的不得了,一口一個小弟的叫著,從來都沒有聽到她叫過我爸爸名字。我媽媽對我這位老姑特別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