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一零節 劇終

李清蓮低聲說道:“十七姑娘,不想應之前那門婚約,聽聞汴梁城權貴家的貴婦也默許毀婚,十七姑娘哭著說要嫁給姐夫,自然就是主君了。潘家大娘子還嘆息過,抱怨親家爲什麼沒多生幾個女兒,四姑娘是許給曹家還是石家,讓潘家大娘子已經好些天吃不好,睡不好了。”

這都是什麼事。

劉安心說,我還沒當皇帝呢。後院就已經亂了套。

毀婚,那毀的不就是趙佑的婚事。

這事……

劉安只有嘆息,他還真阻止不了,趙佑估計也不敢娶。

劉安插開了話題:“這與你無關,我是問,你爲什麼不回家。”

“我是賤籍出身。”

李清蓮還是這一句。

劉安嘆了一口氣:“抱歉,是我害了你。你這一生被我連累了,一入宮門深似海,我劉安也不可能什麼都不顧,今天呂公和我說的很多,我心裡有點累。不過你放心,秭靈挺好的,別看她很兇,其實很善良。”

“我知道。但,大事未定之前,我住這裡真的很好。”

說完後,李清蓮拉開了櫃門:“楊府、曹府,甚至遼國太后都給我送了禮物,我懂。”

劉安笑了:“今晚不想走,你不會趕我走吧。”

“恩。”李清蓮輕輕的點了點頭。

夜裡,劉安真正睡了不足兩個時辰,潘家就來人了,是帶著呂蒙正來的。

“呂公?”

劉安很意外,這麼晚呂蒙正來幹什麼。

呂蒙正說道:“安哥兒,上早朝。”

“早……朝。”

“沒錯,早朝。”

呂蒙正連衣服都給劉安帶來了,一件明黃色,卻沒有任何的花紋,也沒有繡任何圖案的衣服。

劉安穿什麼,呂蒙正是思考過的。

這不是,還沒有登基嘛。

早朝。

這事讓劉安很難受,看看外面的月色,現在估計才凌晨三點左右吧。

有點困。

呂蒙正選的地方肯定不是皇宮,而是摘星閣的正殿。

劉安到的時候,百官已經到位。

沒有口號,也沒有任何的稱呼,沉默中施禮。

呂蒙正站在相公的位置:“今日,議新朝新法,第一議廢肉刑。此議各人思考,各官有公務可依次上報。”

立即有一人上前:“報,欽州上報廣南西路,後依次上報。欽州修河道失誤,造成河道決堤,兩縣受災,共八百五十五畝田地顆粒無收,五千六百畝減產,一百零一戶無家可歸,四百一十七戶房屋受損。”

“欽州知府自請罪,廣南西路轉運使請旨,藉此機移民於瞿越。”

報完,這位退到一旁。

呂蒙正開口:“民部。”

民部立即有官站出來:“民部以爲,此事可行,但戶籍遷出,欽州人口減少,一千戶以下爲下縣,請問吏部這受災幾縣,如何定。”

縣的級別關係到定稅,定勞役標準等等。

當然,還有縣裡官員的俸祿級別。

“吏部有話。”

“講……

百官開始議事,有理有據,倒沒有人胡扯。而且議的都是正經事。

劉安聽的很認真。

早朝結束,呂蒙正親自送劉安回去,路上呂蒙正問:“安哥兒,有何感想?”

呂蒙正這樣作,是接到了李沆、寇準的信。

他們都認爲,劉安憑一種信念在東征西討,但治大國卻不是憑著一股子勁,也不是朝著某一個方向去發展就夠了的。

沒錯,可以定下一個大方向。

比如現在,發展蒸汽機、修路、增加商業、控制海外。

可這不夠。

國內還有許多細節性的事務需要處理。

所以,纔有了這次早朝。

呂蒙正問了之後,劉安回答:“呂公,我是這麼想的,皇帝有三種。”

“安哥兒直言。”

“頭一種,皇帝不管,不聽,自己吃喝玩樂,這天下誰愛管誰管。”

呂蒙正聽完,沒反對,也沒支持,只是微微一笑。

他知道,劉安只是說說,不管事在劉安這裡不可能。

劉安繼續說道:“還有一種,事必躬親,累死自己,朝中誰都信不過。比如……漢武。”

呂蒙正再次點了點頭,千年有多少皇帝,有靠譜的,也有不靠譜的。

劉安再說第三個:“第三種皇帝,會定規矩。定下一個規矩後,朝臣們各司其職,也不用事事向皇帝彙報,按規矩就辦就是了。若遇到緊急的大事再朝議,所以,我認爲,朝中的事情應該分爲,日常事務、緊急事務、突發情況。”

“有理。”

呂蒙正認可這話。

劉安說:“那麼,我來定規矩。這規矩百官認可,八王十三公投票,只要票數過了,這條規矩就定死,沒有人能輕易改這條規矩,皇帝也不能。”

呂蒙正問:“皇權與規矩衝突呢?”

“沒有衝突,規矩定好祭祀天地,便是天定的。皇帝沒有天大,任何人也沒有天大。比如咱們可以先定一下規矩,朝堂是什麼樣的,有多少官,分司多少職可以滿足現有的情況,如果有新的情況發生,當如何補充規矩。”

“比如,以前並沒有蒸汽機,更沒有火車。那麼這東西可不是普通的物件,要不要增加一個專項管理的衙門呢,那麼這個衙門屬於什麼級別,對誰負責。官府使用火車是什麼規矩,民間商人使用又是什麼規矩。商人用,收錢,錢收多少,收了怎麼用,誰來管這些錢……”

劉安可能不懂朝政,但他懂火車。

前輩子給火車貢獻了多少張火車票,春運也擠過。

劉安講的條條是道。

呂蒙正倒是聽明白了,如真的能這樣執行,其實也不錯。

各部相互監督,沒有一家獨大。

呂蒙正說道:“安哥兒,我看你也不急。往前算一千年,誰有這樣的機會怕是今天就想登基,你倒是一點也不急,既然不急,那麼定下初步的規則來。”

“我也是這樣想的。”

劉安認爲,君主立憲制並不適合現在,純粹的皇權至上,也不合適。

兩者結合一下試試。

想想,大明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大明不是也沒事。

就按萬曆皇帝那一朝想想辦法。

這事可以成。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過去。

劉安也不急著登基,八王十三公他們直接的封爵也沒到頭上,可誰都似乎不急,各忙各忙的,都想著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完再說。

事實上,都在等。

等一個新的皇城出來。

既然是新的,那就要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皇城,新的規矩,新的皇帝,新的天下。

又是一天。

太陽照常升起。

劉安依然穿著沒有龍紋的明黃色衣服,堅持著讓他厭惡,甚至想吐的早朝。

什麼規矩都能改,唯獨這個……

改不了。

百官們認爲,沒有早朝,他們沒有存在感。

然後,又一個日出。

劉安依然坐在龍椅上,默默的看著百官們對定立新規矩上演的全武行,文官們打起來了,爭吵似乎已經解決不了問題。

好想去旅行。

皇帝,挺辛苦……

全劇終!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二節 難道不是親生的第三零四節 這故事講的好第四八四節 斷人財路如第一六一節 劉安想領兵第三一二節 皇家的大禮第三七七節 特例,開夜衙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三一六節 不甘心又如何第一六三節 開價第一二四節 大虎符在何處?第三四五節 建一座重鎮第一一零節 劉安的絕殺之招第六十六節 好皇帝送禮第四二四節 寇準抄的章程第三一七節 一縣令的公文第四七二節 稱讚的人多了第四十二節 趕緊找人第三一四節 編出來的倭國獻禮第二七五節 信天命嗎?第九十二節 大理有國第四五三節 不借,滅之第四四二節 膽大至極的戰略第一四二節 玩笑一般的挑釁第三節 開榜第四一三節 斯德哥爾摩癥第二八八節 村長的獻策書第四五二節 關於那借道打老虎第三一八節 寇準的妙言第五十八節 一碗茶五十貫第一三二節 三班倒打上三天三夜第一二九節 夜襲來了第一五一節 裝傻的必是高人第四零零節 不道德之事第三八三節 官家辛苦了第四八六節 勸君上位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一七五節 人怎麼都跑了第四九六節 回鄉路漫漫第四十六節 臣有一計第一七七節 胡扯的全國聯賽第三二七節 悲慘的皇親第三九七節 真真假假傳的很快第一二七節 皇帝的新境界第一二三節 好多彈劾第一一五節 幾萬貫的小事第七節 關於錢第三零零節 無能之軍第二八二節 誰沒私心第三一八節 寇準的妙言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一七六節 大宋官方沒記載的事第二九二節 有所持所以無懼第四零八節 殺豬菜第四九三節 霍光?第四零五節 買兩艘第三三六節 劉安的錢第二零七節 劉安拜師 上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第四三八節 燒掉彈劾第四四二節 膽大至極的戰略第三五一節 彈劾劉安第四三一節 山雨欲來第一九九節 軟禁聖相第三零八節 還是有私藏第四六四節 七噸重的怪物第一一七節 好大一口黑鍋第六十一節 新宰相第一九九節 軟禁聖相第三四九節 安平侯府令牌的待遇第一七一節 寇準又輸了第一八八節 鹹平縣火了第四三一節 山雨欲來第三零零節 無能之軍第三九八節 突然上門的買賣第一六五節 幾萬貫的煙花挺好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三零零節 無能之軍第四九八節 寇準自己把船搞壞第三四零節 被強徵的炮艦第一八四節 這人心的事第三六七節 差挺多第四五二節 關於那借道打老虎第六十四節 回汴梁第一三三節 劉安你好壞第二零八節 劉安拜師 下第一三七節 暴怒的浪叔第三八八節 汴梁地震第三九三節 這礦必須挖第三六六節 劉安的真話第二七八節 賣命錢安心收第三零四節 這故事講的好第二零二節 拿下朔州第一三三節 劉安你好壞第四五六節 有件難事第三七四節 要不祭天吧第一零九節 虛名如浮動第一九九節 軟禁聖相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四五六節 有件難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蓥市| 白沙| 大石桥市| 平安县| 页游| 上栗县| 安顺市| 安多县| 尚义县| 乌拉特中旗| 高雄市| 宁武县| 磐石市| 茶陵县| 贺州市| 丹寨县| 台东市| 中阳县| 新竹县| 双流县| 祁阳县| 丰顺县| 陆河县| 金山区| 台南县| 潼关县| 攀枝花市| 乌鲁木齐县| 香格里拉县| 浙江省| 新巴尔虎左旗| 朝阳县| 兴仁县| 安阳市| 屯门区| 贺州市| 大名县| 仙桃市| 静乐县| 孝感市|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