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節 汴梁有變

皇帝下令,誰敢不從。

別說是兩天後,就是明天出發也要執行。

辦事的人有多苦,誰也不會去關心。只怕自己受責罰。

兩天後,船如期出行。

又過了十天。

話說此時的巴蜀。

楊九妹突然到了,這讓劉安感覺很意外。

潘秭靈設宴爲楊九妹洗塵、接風。

傍晚,花廳。

潘秭靈坐在上首的位置,楊九妹陪在一旁,劉安則坐在門口,就是那種一站起來就可以推門出去的位置。

如果不是楊家有信來與劉安有關,劉安不想坐在這裡。

楊九妹說道:“沒敢寫信,怕寫信被人看到,我母親上報朝堂要回鄉祭祖,帶著全家老少離開了汴梁,安排我過來帶話。”

連信都不敢寫,劉安猜測老太君估計猜到了。

楊九妹繼續說道:“母親說,北上折家已經整軍備戰,所屬軍戶、民戶都信得過。韃靼必滅,折家以祖地立下誓言,傾盡折家全族之力,滅韃靼。母親說,巴蜀雖然有潘家的軍力在,但爲防止萬一,讓我帶兩百女騎軍前來。”

劉安點了點頭,這是楊家、折家的態度。

看來老太君是猜到了。

楊九妹繼續說:“還有,西北的秦鳳路、涇井路、永興軍路。母親走的時候帶上了潘家大娘子七十四封書信,這事要讓劉學士知曉。”

七十四封。

這個數字嚇到了劉安,潘家在西北的勢力真正不少。

楊九妹又補了一句:“還有李家大娘子、曹家大娘子、石家大娘子書信近百封。還有,曹家大娘藉口省親,北上了。”

劉安心中說,事情到了這份上,要不要和岳父通個氣。

潘秭靈這時突然說道:“爹爹肯定也有所動,夫君,別猶豫了。”

“不急,我再想想。”劉安依然沒下決心。

潘秭靈這時一握楊九妹的手:“九妹你放心,我替母親作主,替夫君作主,將來四大貴妃你必是首位。”

我去。

劉安聽不下去了,起身就往外走。

自己這位娘子真是什麼話都敢說。

楊九妹臉沒紅,卻是握著潘秭靈的手很是開心:“我不敢這樣想,還有曹家大姑娘呢。”

“那小屁孩。”潘秭靈一點也不喜歡那曹家那丫頭,除了會打扮之外,只會書畫詩詞,一點也不會打架,那裡象武將家的女兒。

劉安這時又推門入內:“我出去一段時間,我想去蜀南。”

“去吧,去吧。夫君,早作決斷。”

“好。”劉安點了點頭。

潘秭靈爲什麼不怕,因爲後院所有的護衛一半是自家人,一半是楊家女騎軍。原先知府派的人,還有商家派的護衛都被打發到了外圍。

劉安離開這宅子後對鐵頭吩咐:“鐵頭,給你一個時辰準備,我們去蜀南。然後派信使給段家,讓他們派一個能說話,敢擔事的人出來。若是事事要請教,就別來了。”

鐵頭站在劉安面前:“主君,可要告訴他們來商討什麼事。”

“告訴他們,歸化。”

“是。”鐵頭只是應話,馬上派人去安排。

歸化。

說的好聽一點,就是大理請求大宋,求你收留我們,讓我們成爲大宋直屬小國。說的難聽一點就是,你們大理滅國吧,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劉安又說道:“你親自去蜀地,告訴他們,我要調動兵馬,問各位將軍還有轉運使,我沒有兵符,我的話可有人聽。順便告訴他們,我要段家歸化。若成,蜀地派官員去接收,或不成,蜀軍滅大理。”

“是。”

劉安在屋外的命令很快就傳了回來。

楊九妹對潘秭靈說:“六姐姐,劉學士作事可比姐姐有章法的多。”

“那當然。”潘秭靈驕傲的翹起小鼻子。

楊九妹繼續說道:“這天下,汴梁以北,河北兩路,西北三路,京西兩路都是自家人控制。江南上有駐軍,下有商盟,早就是鐵板一塊。閩越之地因劉學士而富足,開海商富萬民,山越之民早就奉劉學士爲主。”

“廣南兩路已經在韓國公控制之下,唯有巴蜀。劉學士這是在等巴蜀表一個態度,若巴蜀不從,我們立即調可靠的兵馬護劉學士從長江南下,到了徽州便是我們的地盤,無論作什麼,都不怕。”

話說,劉安派鐵頭去傳話。

渝州知府沒有半個字的廢話,調糧草開始往蜀地運,以備大軍出征之用。渝州兵馬選五千最精銳之軍隨糧草一起入蜀地,名爲護糧,實爲給劉安保駕護航。

幾天後,益州路。

大宋川峽四路中,最富,最強的一路,沒有益州路,其餘三路根本就沒有價值。

川峽四路,唯有巴蜀,其餘都是窮地。

巴,就是渝州。

蜀,就是益州。

益州轉運使,林理。林特的族叔,與其父是堂兄弟。

一直以來,所有人都認爲,他和林特是一家人,肯定是一路人。

但未必。

作爲閩越的人,他更在意家鄉人的態度。

在他的下首,坐著十幾名益州的文官。

其中一人上報:“益州大營營門緊閉,從外面看不出動靜,可營內卻是忙的熱火朝天,所有的軍士在整修軍械,營內武官開倉發糧,給士卒們發錢。”

另一人說道:“益州商盟開始整修車輛,大商人開始四處招募民夫。”

林理擺了擺手,示意不用再說了。

然後他站了起來揹著手走了幾圈,輕輕的嘆了一口氣:“看來,劉學士是要問鼎。”

問鼎。

所有人都站了起來。

劉安現在的情況許多人都有猜到,但沒有人說出來過。

林理是頭一個把這個話說出來的。

林理如果說劉安造反,那意思很明顯,他視劉安爲反賊。

說問鼎,這態度就很明顯了。

說完後,林理又問:“有想去汴梁告密的嗎?”

沒人敢回答。

林理笑了:“想去告密,想想自己能不能活著走出巴蜀之地。就算走了巴蜀之地,看能不能靠近汴梁,能不能進汴梁,能不能活著走到皇宮門前。縱然你走到了又如何?縱然你在官家面前親手遞上公文又如何?”

第四八二節 再不純也是金子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三二五節 曾經相似一幕第三五一節 彈劾劉安第一二四節 大虎符在何處?第五十三節 踏著堅實的腳步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四八六節 勸君上位第三九九節 一山換一山第五十節 我們要作好人第一四六節 鹽第九節 血寫的公文第三二九節 筑紫島有縣令了第九十九節 禮花第三六七節 差挺多第一八零節 娛樂擴張第一二三節 好多彈劾第四六三節 鋼坊的廚子第五零三節 大變第三一八節 寇準的妙言第一零八節 一羣可憐蟲第二七五節 信天命嗎?第四一三節 斯德哥爾摩癥第二六七節 金銅礦區有戰鬥第一七一節 寇準又輸了第二五二節 坑裡有坑第三五零節 西番平定第一七零節 好可怕的事情第九十八節 天大之功第七十節 要不要小院第三一九節 這纔是老薑第五十七節 我是舉人第四八九節 契丹人的困局第四六九節 檄文怎麼寫第一三三節 是風的錯第三零二節 小杭州第三七一節 喜歡你這不要臉第三二二節 窮酸第五十一節 死與活第二一零節 佯攻竟然破城了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二七三節 好茶第二九五節 白送的肯定有毒第一零四節 大宋也有賭神第一七七節 胡扯的全國聯賽第二八六節 宋人佃戶第二六二節 一把把的銅錢第一三一節 高瓊第一陣第四三二節 災民級遼軍第二六三節 把刀磨利第二五四節 顧慮第二七七節 咱手上有人第六十四節 回汴梁第四二七節 新的火藥坊第二五四節 顧慮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三五五節 運河上的瞎扯第四一六節 這口鍋背的第九十一節 一筆一筆又一筆第十節 放肆第二八五節 家眷探班第七十八節 女國公?第二六五節 不差人第二六七節 金銅礦區有戰鬥第二五七節 宋遼的軍費第一三七節 暴怒的浪叔第四十五節 殿議第四零五節 買兩艘第三八八節 汴梁地震第一四七節 寇準的小建議第三五八節 會有地震第四七九節 進攻第八十一節 天上掉下來的醋罈子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四五七節 挺壞的招第八十五節 舉報者也沒好下場第四五八節 脫繮的宋軍第一二五節 父愛無疆第一七九節 睿智的畢老相公第一三五節 熬第一五八節 鮮紅的規則執行者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第一三零節 二百多年前的事第七十七節 護莊軍票第一九三節 岳父母的力量第二七二節 皇帝睡不著第一九七節 難得糊塗第三十四節 作繡第四九零節 契丹分裂第四十三節 一夜的奔波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三十五節 一塊肥肉第一三零節 石保興之死第一四九節 兩親家秘議第九節 血寫的公文第二六五節 不差人第三五一節 彈劾劉安第四二零節 劉安被軟禁第四二八節 大宋窮人第二七五節 信天命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山市| 南宫市| 轮台县| 怀集县| 井研县| 武平县| 桃园县| 正定县| 辽中县| 舒兰市| 罗平县| 南投市| 喀喇| 耒阳市| 沽源县| 云霄县| 老河口市| 武宣县| 紫金县| 曲水县| 芜湖县| 白玉县| 桐庐县| 阜平县| 丰镇市| 镇宁| 富蕴县| 呼图壁县| 凌源市| 东山县| 南京市| 吴忠市| 金湖县| 扎囊县| 瑞昌市| 长武县| 镇赉县| 南木林县| 冷水江市| 忻州市|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