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2章 大王,未想未想我竟也能一呼百應(yīng)。

“是啊,若是女真使節(jié)入京上表稱臣了,朝廷罷戰(zhàn)之聖旨連連在來,我等還不退兵,只怕當(dāng)真天下譁然……”

蘇武竟也這麼說,卻更去看吳用。

吳用腦瓜子轉(zhuǎn)了轉(zhuǎn),便又開口:“大王,不若,派快馬前去截殺那女真使節(jié)?”

蘇武擺了手:“怕是來不及啊,那女真之使節(jié),豈能想不到這些,一旦獲準(zhǔn)南下入京,他們只怕日夜兼程去奔。”

“是啊,即便他們不日夜兼程去奔,晚了這麼些天,只怕也追不上!”吳用自己也搖頭。

卻是吳用又說:“那……大王,要不要……”

自是欲言又止,卻又好似在等蘇武應(yīng)允什麼……

蘇武只管再道:“說……”

吳用立馬開口:“那就不管這些了,咱們只管照著咱們的謀劃來,管他什麼聖旨不聖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天子在汴京,也管不到咱們這裡來……”

“哼哼……”蘇武微微有笑。

“大王,軍中軍將,都是多戰(zhàn)之輩,豈能不知此時戰(zhàn)局之利弊得失?只要大王不撤,衆(zhòng)多軍將,自當(dāng)擁護(hù)!”

吳用對此,倒是篤定非常。

“如此,我豈不成了一個無君無父悖逆之臣?天下人如何看我?”

蘇武如此來問,自不是真擔(dān)憂這些,而是希望集思廣益,想出一些應(yīng)對的辦法。

吳用自又沉思去……

蘇武自己也在思索,便也是知道,這事吧,著手之處,在於一個輿論……

程萬里與劉延慶是搞不定天子的……

武松,那更是在這種事上起不到一點(diǎn)作用。

發(fā)動輿論……卻有一人,許真能成事!

便聽吳用開口:“大王,下官一時,著實(shí)無計可施,想得許多,卻都感覺並不起效……”

蘇武一語來:“你來倒水磨墨!”

吳用只管照做,把清水倒入硯臺裡,拿墨條慢慢磨動。

蘇武提筆去舔,也攤開了信紙,慢慢來寫。

吳用在一旁,自也湊頭來看,慢慢看得,自也是有驚訝在臉。

蘇武寫給誰?寫給御史中丞秦檜。

寫什麼?先把女真之事分析一遍給秦檜去聽,然後讓秦檜去造勢。

聯(lián)繫各方,從京東高門,到東京王氏,乃至太學(xué)之人,自還有李綱等人……

分析女真,自不復(fù)雜,大軍一退,前功盡棄,女真戰(zhàn)力依舊強(qiáng)橫,自又掃蕩草原。

如此,匈奴突厥再歸,契丹大遼又來……

造勢之事,蘇武就不多言了,秦檜當(dāng)有的是手段與人脈,他岳父家在東京,那也不是一般人家。

蘇武陡然也想到了李清照……李清照若是也下場來幹,那自也事半功倍。

說來說去,還是這一家子人……

這一家子若是都幹起來了,再加上程萬里與劉延慶,天子勢單力薄,許還真招架不住。

這信倒也不需要比女真使節(jié)到得快,只要稍後能到,東京城的朝廷裡,那就有得吵了。

只待蘇武信件寫罷,在等墨幹。

吳用已然開口來問:“大王何以篤定御史中丞秦相公會不遺餘力爲(wèi)大王奔走?”

“你思索一二……”蘇武反問。

吳用也還是疑惑的語氣:“倒是大王對他,頗有恩情,他乃……廢太子昔日任命提拔之御史中丞,廢太子失勢了,他卻還能安坐御史中丞之職,定是因爲(wèi)大王恩情使然!又想……許也還有東京王氏干係其中,還有那易安居士……”

蘇武直接點(diǎn)頭:“然也!”

吳用陡然好似明白了什麼,又道:“大王,許天下之事……還真需要士人在其中,有士人,則萬事皆易,若無士人,怕是紛亂不止,乃至需要格外血腥之手段,殺得個人頭滾滾,打得個支離破碎,定要好好拉攏士人才是……”

吳用說完這番話,立馬心中緊張起來,擔(dān)驚受怕一般看向蘇武。

便是以往吳用多言這些所謂……謀國之言,蘇武定要發(fā)怒!

卻是今日,蘇武還真不怒了,點(diǎn)了點(diǎn)頭:“是啊,士人之能,不在於士人有多少本事,而是在於蠱惑天下之人心。那些仗義之輩,忠義之人,卻皆聽士人之蠱惑,只看士人怎麼蠱惑了……”

吳用聞之,心中大喜,便是知道,來日他就有資格與蘇武商議談?wù)撨@些事了……

這是什麼待遇?最心腹親近,不過如此。

那許貫忠、宗穎之輩,從今日起,好似已然遠(yuǎn)不及他!

蘇武在裝信件,裝好,便是一語:“速速送到東京去給秦檜!”

“得令!”吳用心中歡呼雀躍,動作自也快捷非常。

蘇武剛纔之語,說了一個什麼道理?

不是士人多牛逼,有多大能量,能拉起多麼精銳的軍隊(duì)之類。

而是在於岳飛、韓世忠等人,乃至已然綁在蘇武船上的京東諸多高門……

就好比那一時那一刻,天下之輿論,皆罵蘇武是逆賊。

岳飛心中之糾結(jié),乃至岳飛接下來可能做的事,不言而喻。

乃至那些已經(jīng)綁在蘇武船上的京東高門,不說什麼背叛,人心之上,不免也有惶惶,擔(dān)憂顧及自也無數(shù)。

但若是天下之輿論反過來了,有那些“大儒”爲(wèi)蘇武辨經(jīng)了,把經(jīng)辨好了……

那岳飛之輩,自也會受影響,心中哪怕有什麼顧慮,也有自我開解的渠道與方式。

那些京東高門,自然而然,就少了那些心中糾結(jié),會是辨經(jīng)隊(duì)伍裡的中流砥柱。

士人,士大夫,在死到臨頭之前,在身家性命受到威脅之前,他們那張嘴之威力,那是真不可小覷的。

天下很大,那些仗義之輩,忠義之人,雖然是少數(shù),但天下各州各府,加起來算,也可不會真少。

蘇武最不想的是,天下士大夫皆與蘇武爲(wèi)敵,然後天下四處,皆是罵聲。

然後那些所謂仗義之輩、忠義之人,提刀而起就真要勤王。

蘇武就得殺得個屍山血海!

那些出張嘴巴的士大夫自是提不起刀,提刀之人是何人?

其實(shí)正是這個國家最後的中流砥柱。

就好比歷史上女真坐擁中原之時,別看投降之宋人到處都有,其實(shí)中原揭竿而起之兵,也滿地皆是!

史料上一筆一筆,雖然多是簡單幾語,容易被人忽略,但真看起來,很是動人……

頭前也說,連辛棄疾的父親,一個讀書人,在山東也揭竿而起了。

也說這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只道立馬就天下太平了?其實(shí)遠(yuǎn)遠(yuǎn)不是,宋立國之初,那也一樣,有的是揭竿而起的義士。

就好比四川境內(nèi),那更是亂如麻,殺得是屍山血海。

導(dǎo)致宋人防備武人,防備到什麼地步了?連民族脊樑都被抽去了大半。

蘇武難道往後也要這麼防備武人?

說王莽篡漢,王莽之篡,幾乎就是教科書裡最標(biāo)準(zhǔn)的篡位了,只待劉家大義一起,輿論風(fēng)向一變,真說劉秀是位面之子能召喚隕石?所以能以些許烏合之衆(zhòng)就敗王莽幾十萬大軍?

那是有談笑的成分在其中,劉秀之起,那是中原世家大族鼎力支持之緣故,這就是輿論風(fēng)向,這就是所謂大義。

也是司馬篡魏,篡完就好了?天下立馬就亂,大亂也在不遠(yuǎn)。

還說曹老闆,他生前不取,何也?皆因曹老闆對漢還有念想?有忠義?

豈能不也是想避免此時蘇武眼前之事?

那荀彧之輩,是漢臣還是曹魏之臣?天下人心,在漢還是在曹魏?蜀漢何以小國寡民還能頻頻北伐?

自也要說滿清,但凡名不正言不順的時候,滿清入關(guān)之後的屠刀何等狠厲?士大夫也辨經(jīng)不少,但天下之亂可還少?

滿清的皇帝,哪個不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清朝初年,起義遍地。

三藩之亂,其實(shí)也是一個道理,真去了解吳三桂之北伐之戰(zhàn),從結(jié)果看,吳三桂好似沒什麼,其實(shí)真在當(dāng)時,真看史料,吳三桂之攻勢凌厲非常,一度真有成功的可能。

當(dāng)時局勢,只道真如電視劇裡那麼簡單?一度嚇得滿清朝臣之中,有求和之意者,數(shù)不勝數(shù)。

何以有文字獄?嚇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草木皆兵,乃至還有什麼天地會紅花會之類,各種宗教作亂,從來不停,哪個不是要反清復(fù)明?

整個滿清那麼多年,防漢人,那比什麼都重要,多少代人過去了,重要性依舊不減。

這些事,放在大歷史裡,多不起眼,只道是國一立,萬事皆妥,就是四海昇平,但在當(dāng)世來看,那是何等的麻煩,日日焦頭爛額,貫穿始終。

蘇武如今所爲(wèi),多就是爲(wèi)了避免這些事,辨經(jīng),就是輿論,得有人來輿論……

大宋發(fā)展到而今,人口,經(jīng)濟(jì),冶金,手工,商業(yè),農(nóng)業(yè)……

蘇武不願打個爛糟糟之後,再等兩三代人去恢復(fù)……

蘇武更不願對這個民族真正的脊樑去揮舞屠刀。

難道真要與岳飛來個刀兵相向?

那蘇武做的這一切,哪裡還有多少正當(dāng)性?

或者去忽悠岳飛?

岳飛這般的人,能那般的死,這是何等的精神信仰之力量?

被人說了千年的愚忠之輩,能是幾言幾語忽悠得住的?

如果岳飛真是幾言幾語就忽悠得住之人,華夏這個民族與國家,就不足以真正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處。

蘇武很是清醒!

這也是在說一件很本質(zhì)的事,爲(wèi)何岳飛得蘇武想盡辦法去顧慮?

爲(wèi)何秦檜就可以直接被蘇武所用?蘇武不擔(dān)心秦檜?

岳飛與秦檜,其實(shí)就是這大宋朝的一體兩面!

一面是蘇武需要去顧慮、顧及、顧忌的……

一面是蘇武只要有武力、勢力、實(shí)力就可以解決的……

當(dāng)然有全憑武力、勢力、實(shí)力解決一切的辦法,只管遇到誰說一個“不”字,提刀就砍了去。

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最後被逼無奈的辦法。

但凡還有一些其他的辦法,蘇武就要多做一做,來日就會少幾分後遺癥。再思,蘇武自就思索眼前之戰(zhàn)局了,怎麼能接觸到耶律餘睹,這件事就是破局之關(guān)鍵……

卻是門外,室韋大王莫爾根正在請見。

蘇武召其入見。

莫爾根滿臉歡喜,拜見之後,立馬來說:“大王,未想……未想我竟也能一呼百應(yīng)。”

這是在顯擺功績。

蘇武倒也配合:“哦?怎麼說?是……契丹人之事?”

室韋大王連連點(diǎn)頭:“正是正是,大王高明,頭前我不是派人去徵召契丹人來支援嗎?只待我人派去不久,就在北邊,不過二三百里,也是草原邊緣之處,就碰上了一部契丹,只待使者說清楚緣由,那一部之契丹,個個義憤填膺,青壯之輩,拿起兵刃,一刻不等就要趕來……”

蘇武自也驚喜,就問:“來了嗎?”

室韋大王連連點(diǎn)頭:“來了來了,使者派快騎先來報了一番,怕引起大王軍中游騎誤會,還請大王之令,派人前去迎接,來得極快,許明日就到了!”

“來了多少?”蘇武著實(shí)也沒想到,這件事起初沒太當(dāng)回事,未想見效這麼快。

也是這契丹人,豈能不恨女真?而蘇武與契丹,還真沒結(jié)什麼仇怨,大義名分裡說,他蘇武這個宋人,自也真是契丹的兄弟。

遼宋之好,那已歷經(jīng)百年考驗(yàn)!百年不戰(zhàn),好幾代人了,豈不是情比金堅!

還有室韋大王這個契丹女婿,更也是契丹人最好的兄弟之邦。

一呼百應(yīng),還真有那麼一點(diǎn)合理。

“來了至少七八百號!”室韋大王說著,看了看蘇武,又怕蘇武嫌少,又道:“那部落裡的領(lǐng)頭人與老人,也還說……說此事定要鼎力,還當(dāng)親自往其他契丹部落去說項(xiàng)招攬,當(dāng)把消息傳遍周遭各處契丹部落裡去!”

“甚好!”蘇武已然起身了,心中自也激動,他的激動,不是因爲(wèi)來了多少契丹人助陣。

而是……

好似接觸耶律餘睹之事,有了辦法……

至少有了一個眉目。

這事得謀,就從契丹人身上謀。

契丹人能來投效蘇武,豈能沒有契丹人願意去投降耶律餘睹求個榮華富貴?

這裡的人,或者說這裡的契丹人,那著實(shí)不好冒充,一開口一說話,乃至一看模樣氣質(zhì),聞一聞身上的氣味,就可辨別真僞。

所以,蘇武軍中那些人,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難以在金人極爲(wèi)嚴(yán)格的管控之下見到耶律餘睹。

但從山林裡出來的契丹人,要投效耶律餘睹換個富貴安定的生活,這件事太合理不過。

如此……只要從契丹人裡選個人出來,接觸耶律餘睹的事情,好似就不難了……

這個人的身份,還不能高,高了女真人就會警覺,就得是正兒八經(jīng)山林裡的底層契丹百姓。

這個人還得聰明……又身份不能太低,得有一批契丹人聽他的……

想來,時不時有那不少活不下去的契丹人去尋耶律餘睹庇護(hù),這件事,當(dāng)是尋常之事……

蘇武看了看一臉高興的室韋大王,這件事,該與室韋大王和盤托出了,室韋大王在這件事裡,當(dāng)是個很重要的角色,他得幫著操作。

“莫爾根大王,我要與你商議一件秘密之事……”蘇武思路清晰之後,要著手幹了。

室韋大王自是躬身一禮:“大王吩咐就是!”

“好,你隨我來,尋個無人之處!”蘇武起身了,往外去走!

室韋大王自也跟隨在後。

兩人前去密談……

……

卻說大同,東京來的聖旨,倒是比預(yù)計的慢來了一拍,也是八日纔到,但這是日夜兼程的快騎走了一個來回,還加上天子定奪的時間。

這件事在東京,自也好定奪,不論是誰,程萬里也好,劉延慶也罷,女真上表稱臣,無有不允的道理。

歷朝歷代,也嫌少有不允的事,且也不是要直接決定應(yīng)允與否,只是讓使節(jié)入京,那更沒有什麼值得討論爭吵的地方。

聖旨一來,張孝純自是大喜,連忙把王黼叫來,王稟也來。

張孝純只管與王稟說:“快去準(zhǔn)備快騎,護(hù)衛(wèi)使團(tuán)入京去,不可出得任何差錯。”

王稟回頭就去忙,心中欣喜比較多,擔(dān)憂並不多,雖然也想過可能是女真所謂緩兵之計之類,但這件事沒什麼,一邊讓使團(tuán)入京就是,一邊燕王那裡也去了消息,燕王自有分辨。

只待燕王之分辨回來了,是真是假,都還來得及。

這是王稟視角里的這件事,便是視角上有侷限,更也緊迫另外一件事,燕王殿下最好趕快帶著大軍安然回來,萬萬不能王黼之計得逞,一定要避免同室操戈之局。

再怎麼樣,不能真與大宋的數(shù)萬精銳騎兵開戰(zhàn),若是不能避免,那真是家國社稷傾覆之危!

唯有王黼見此聖旨,心中還有擔(dān)憂。

卻見張孝純拿出一物來:“王相公,這裡還有陛下寫給你的信,你自拿去看看!”

王黼連忙接來,先看信件之外的火漆與印鑑,再把信件周身反覆看了一圈,纔去猜信。

便也生怕有人提前看過。

張孝純自也看到了王黼的動作,心中嗤之以鼻,這是將他張孝純看成什麼人了?

天子親筆信件,又豈敢私自窺探?

王黼自是在看信,一會兒看得皺眉,一會兒又看得舒展……

一會兒是屏氣凝神,一會兒又大氣一鬆。

內(nèi)容著實(shí)不短,說清道明瞭一件事,上表請降這件事,利弊雖多,但利遠(yuǎn)大於弊。

不外乎幾樣,第一樣,上表請降,此大宋天子之功績也!

第二樣,天下太平,再無戰(zhàn)端,自是百姓思安,士卒思?xì)w。

換句話說,軍中,哪裡人回哪裡,再也不必如此聚兵一處,聚在一人之手。

如此強(qiáng)軍可散,蘇武所倚仗就不是那麼多了。

來日可用於對抗蘇武的力量,反而多了起來。

第三樣,可以名正言順讓蘇武入京了,蘇武若是不入京,便是割據(jù)一方,自也天下譁然,口誅筆伐,自是天下人心!

蘇武若是入京,那就好說許多,離了心腹之軍,雖然蘇武依舊勢大,但在東京城裡,蘇武再如何勢大,那也是臣子。

臣子,就得恪守臣子之道,若是不恪守臣子之道,不免也是言官口誅筆伐,也是天下人心!

蘇武再如何,也不過燕雲(yún)與京東,天子所有是天下,是萬萬之民。

天下的官員,依舊是天子殿前點(diǎn)出來的,是從天下各地來的。

樞密院的軍將,那也是天下各地之軍將,不是獨(dú)獨(dú)京東之軍將。

如此勢力對比,蘇武豈能比得上天子?差的是十萬八千里。

王黼讀來信件,心中大氣已然鬆了無數(shù),心中也念,天子聖明!

轉(zhuǎn)而,也是欣喜,往張孝純?nèi)タ矗Φ溃骸皬埾喙珜?shí)乃國之棟樑也!”

張孝純卻愣了愣,只到王黼這是哪根筋搭錯了,不過到也有禮一語:“皆是分內(nèi)之事!”

“那就趕緊護(hù)送使團(tuán)出發(fā),如何?”王黼就問。

“那是自然!”張孝純點(diǎn)點(diǎn)頭,卻又心中起了機(jī)警,這王黼不會是把主意打到使團(tuán)身上了吧?

那私下裡得再叮囑王稟去,讓王稟派的人一定要把使團(tuán)護(hù)好,也要多派。

許還要私下叮囑一下女真使節(jié),那個會說漢話的,也能寫漢子的,名叫完顏希尹之人。

路上一定要小心王黼,此人許包藏禍心。

想到這裡,張孝純一語去:“那王相公當(dāng)也趕緊去準(zhǔn)備準(zhǔn)備,許一會兒真就出發(fā)了!”

趕緊把王黼支走,如此好見完顏希尹。

王黼點(diǎn)頭真也就去了。

張孝純連忙派人去招完顏希尹。

此時之完顏希尹,真是目光內(nèi)斂,姿態(tài)謙遜,連氣質(zhì)都顯出不少謙虛柔和。

好似與戰(zhàn)陣上的那個完顏希尹完全不是一個人。

此完顏希尹高明之處。

張孝純自是一番話語,說得完顏希尹還露出了幾分震驚與驚懼,還問:“張相公,這一路去,那位王相公一直隨行,又是在大宋境內(nèi),我又如何防備的住啊……”

張孝純只管一言來:“無妨,身邊之護(hù)衛(wèi),皆是可信,定保你們安全,此去……嗯……當(dāng)快,免得夜長夢多,那王黼是個手無縛雞之力之輩,你們當(dāng)是慣於打馬,那就只管飛奔,護(hù)衛(wèi)們也跟得住,那王黼就不一定跟得住了,再說,他若真有什麼禍心,也當(dāng)是聯(lián)絡(luò)他人去做,只要你們走得快,他當(dāng)也來不及……”

完顏希尹驚懼之間,點(diǎn)頭了:“哦,如此就好,拜謝張相公,張相公真乃大宋忠義之臣啊!”

張孝純擺擺手去:“只願此番上表之後,你們女真人從此安心過日子,莫要再生事端!”

“那是自然,此番一敗,才知天朝兵威之盛,也知我等實(shí)乃小國寡民,數(shù)十萬之國,何以與萬萬之國爭鋒?昔日著實(shí)大錯特錯,此番當(dāng)向天子當(dāng)面請罪!以求天子寬恕!”

完顏希尹,豈能做不好這忍辱負(fù)重之事?

“甚好,甚好啊……”張孝純唏噓不已,竟真是看到這一日了,黨項(xiàng)也亡,契丹也滅,女真俯首。

大宋,名正言順之天朝上國!

“去吧,準(zhǔn)備一下,今日就走!”張孝純擺手去。

“再拜再謝!”完顏希尹恭敬非常。

第133章 萊州,城破了!第314章 恩師,什麼是真正的世界?113.第113章 你還有幾分本事呢第125章 呸!什麼東西!第321章 他這是要去何處?104.第104章 你小子,當(dāng)真不懂?第20章 對,哥哥說得對!第295章 爾輩武夫,無君無父,不忠不義!第282章 他他他會死?第46章 扈家小娘皮,造反不成?第123章 已是精銳,可當(dāng)大用也第331章 朕要下詔,廢天子再選儲君!第192章 那就不給,一錢不給。114.第114章 萬萬不敢捋蘇將軍虎須!第342章 宋軍逃了,宋軍逃了!113.第113章 你還有幾分本事呢第348章 誅殺國賊!第165章 可否將令郎借到我這帳下行走?第34章 不好不好第46章 扈家小娘皮,造反不成?第237章 那下官就僭越了第244章 末將百死!必克燕京城池!第54章 我大宋朝這世道,是不是變了?第34章 不好不好第34章 不好不好第22章 三娘真是會誇人呢第168章 發(fā)病了發(fā)病了,這廝發(fā)病了!第312章 蘇子卿此乃何意?第77章 賊人可兇可嚇人!(求首訂)第124章 寢他皮囊,吃他爛肉!第350章 漢唐歸矣,漢唐復(fù)矣!第9章 來人吶,拿下大獄!113.第113章 你還有幾分本事呢第93章 先有十萬貫!第329章 來都來了,哥哥帶你搏富貴!第162章 甚麼傻屌弔客神!第330章 蘇卿之忠義,天下皆知,朕又豈能不第170章 蘇將軍真妙人也第134章 他一個武夫,何以有資格代朝廷招安與我?第34章 不好不好第177章 錢糧之處,把握在手!第183章 驚煞我也!第8章 二郎啊,你當(dāng)聽都頭的話語纔是第222章 尋死不是這般第49章 哥哥教我第280章 完了,怕是真完了第160章 朱相公啊,何以還自刎了呢?第220章 我兒,當(dāng)不是貪生怕死之輩!第52章 待我思慮一二第321章 他這是要去何處?第87章 我不是文盲!第210章 樞密院直學(xué)士第23章 三兩下的事第7章 五百貫,你聽不明白嗎?第260章 殺得好,殺得解氣101.第101章 今夜我來!111.第111章 行是不行?第17章 他蘇武算個甚麼物什?第289章 伐宋!伐宋!第177章 錢糧之處,把握在手!第131章 皆是自家子弟,人命金貴!第250章 竟真是宋騎!第49章 哥哥教我第53章 拜見欒師父第88章 此去,百死無悔!第164章 悍勇敢死又如何?前赴後繼又如何?十萬之眾又如何?第311章 蘇卿何在?蘇卿何在?第167章 兄長豈會落敗?第75章 合夥生意,一起發(fā)財第138章 上馬上馬,先入本寨大營!第259章 可是宋使所在?第353章 大王一定要信小人赴死之心!第11章 都頭當(dāng)真好膽氣第161章 六百萬貫到八百萬貫第194章 是他們求戰(zhàn)心切了!第96章 蘇武,真乃我東平府之猛霸王!第155章 下官願全領(lǐng)此事第304章 皇太子可即皇帝位!第247章 再戰(zhàn),再戰(zhàn)許宋軍就潰了!第100章 走走走,睡覺去第338章 請大王拭目以待第280章 完了,怕是真完了第299章 我滿門忠烈,且看滿朝諸公,拿我何第199章 走走,聖公快走!第150章 願納投名狀!118.第118章 你就是江州船火兒張橫?(二合一,萬字大章)第9章 來人吶,拿下大獄!第265章 大獲全勝 事事謀成第99章 好軍將啊!第3章 當(dāng)真響當(dāng)當(dāng)是條好漢第87章 我不是文盲!第270章 一刀砍了去,以鎮(zhèn)軍心!第286章 蘇武之輩,不過貽笑大方!第161章 六百萬貫到八百萬貫第310章 願蘇相公長命百歲,千歲,萬歲!第292章 勠力同心,共赴國難!第213章 幾十個將軍怎麼就弄不來?第61章 將軍也小心吶第75章 合夥生意,一起發(fā)財第317章 此子,斷不可留也,著實(shí)乃僭越悖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郎溪县| 和龙市| 射洪县| 巴东县| 伊宁市| 永顺县| 福海县| 大兴区| 当阳市| 北海市| 景谷| 余江县| 梅州市| 攀枝花市| 离岛区| 曲阳县| 宿州市| 内黄县| 黄冈市| 崇阳县| 沈丘县| 德安县| 乌鲁木齐县| 卫辉市| 凌海市| 凤城市| 修水县| 天津市| 尼玛县| 凉城县| 翁源县| 酒泉市| 邻水| 兴山县| 玛多县| 逊克县| 晋宁县| 类乌齐县| 嵊州市| 玛曲县| 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