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惡揚善

“死亡嗎?”李景明擡頭問道。

“不,這世間最可怕的是孤獨。古代的君王都自稱‘孤’‘寡’‘不穀’。當君王的,哪有不孤獨的?處在那個位置,不被理解是常態,能被理解纔是幸運。”

李景明聽後也跟著嘆了口氣,李成武說的這些,近來他也有所體會。很多時候,他做的事情,是沒法跟別人說的。一來說出來了別人也不見得能理解,二來,有些事一說出來,就起不到本該有的作用了。

比如上次他罰高雲從,倘若不是從一開始就假戲真做,又怎麼能起到本該有的效果。可這些他也沒法跟人說,甚至說假如高雲從真的被趕出去後就直接走了,那他李景明可能從今以後還要背上一個鐵石心腸的罵名。

可饒是如此,有些事情,該做的還是得做。

“是的,父皇說的對。”李景明緩緩說道。

“所以啊,爲君者,心必堅。”

“爲君者...心必堅...”李景明低著頭唸叨著。

李成武見他低頭深思,便沒再打擾他,只是在一旁靜靜的看著李景明。

過了好一會兒後,李景明才擡起頭來繼續問道:“那這些跟殺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李成武笑了笑,說道:“怎麼沒關係?許多君王之所以不敢殺人,不就是怕落下個暴君的罪名。有句話叫作‘慈悲生禍害’。須知有些時候一念之仁,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生出許多禍害來。”

李景明有些不解:“無論是佛祖,還是道祖,或者孔夫子,不都是在教導我們要慈悲爲懷嗎?”

“慈悲爲懷是不假,可聖賢的話是拿來修心的,做起事來,自然又有做事的道理。你想想,一個官員犯了錯,他伏誅時,十分可憐,也十分後悔,你不忍殺他,一念仁慈,饒了他。可這種實際上是假仁假義,你知道嗎?”李成武慢慢說道。

李景明更加不解:“爲什麼這種是假仁假義呢?孟子不是也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嗎?他既已知道錯,我憐憫他,饒了他,不是挺好的嗎。”

李成武哈哈笑道:“你覺得他可憐,可如果你看到了那些被他們剝削,殘害的百姓們,你就會明白誰纔是真正需要被可憐的人。”

“朕當年剛出宮,在外帶兵打仗時,遇到一個貪官,朕一時生氣,想把他殺了。可那個貪官不停地跟朕求饒,說自己知道錯了,以後一定悔改,好好的做一個好官。朕那時候剛出宮,不想,也不太敢亂殺人。於是一時心軟,就饒了他。”

“而那個貪官。爲了向朕表示悔改之心,把曾經貪墨的錢財都拿出來給朕的軍隊當軍餉。原本朕以爲這件事就算是解決了,可誰曾想,一年後朕又經過那個地方的時候,百姓們都指著朕的鼻子罵朕,說朕是跟那個官員狼狽爲奸的大惡人。朕當時十分不理解,後來一調查才知道,那個官員趁著朕走後,僅僅只消停了幾個月,幾個月後,又變回了老樣子。不僅如此,還變本加厲。”

“他因爲之前把貪墨的錢都給朕做了軍餉,因此著急把錢從百姓的身上再盤剝回來。於是想出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賦稅加在百姓的頭上,害得百姓們死的死,逃亡的逃亡。僅僅一年的時間,就有幾十戶老百姓因爲他的盤剝而餓死。朕當時後悔極了,後悔不該一時心軟,饒了這個畜生,留著他繼續在那個位置上害人。倘若朕當時把他殺了,那麼那幾十戶老百姓說不定就不用死了。”

說完李成武就重重的嘆了口氣,顯然這件事對他的影響十分的大,以至於現在想起,他的心情依然會變得十分沉重。

李景明也在一旁靜靜的聽著,他似乎也慢慢的理解了爲什麼不管是樑爺爺,還是李成武,都勸他不可太心軟。

“父皇說的對,有些人能不能被原諒,不應該由我們來決定,而應該由被他們迫害的老百姓們來決定。”

李成武聽後,滿意的點了點頭:“對待惡人不該手軟,你早點殺了他們,無論是於百姓,還是於他們自己,都是好的。於百姓,爲他們除了個禍害,百姓們自然高興。於惡人自身,殺了他,他自然可以少造些罪孽,到了下面,也能少受點苦。”

李成武的這些話,李景明還是頭一次聽說。

南爺爺很少教他這些,因此他處世往往還是以柔道居多。

而李成武說的這些,恰恰跟南爺爺教的相反。

一時之間,李景明也分不清該聽誰的。

但他又隱隱覺得,李成武說的是對的,南爺爺說的也是對的。

李景明瞬間陷入了迷茫之中。

李成武知道一下子跟李景明說這些,他肯定難以接受,但眼看著李景明就要去江南道了,此時再不說,就來不及了。

因此李成武也不管李景明是否能明白,只管一股腦的把自己心中所想都跟他說出來。

“這也是爲什麼君王們喜歡誅人九族的原因。因爲有些人,倘若你只殺他一人,不足以使之畏懼,必須得把他的九族都給殺了,他們才知道什麼是害怕。殺人的目的,說到底就是爲了避免其他人再犯。你能懂爲父的意思嗎?”李成武問道。

李景明點了點頭,回答道:“兒臣明白。這是壯士斷腕之舉,雖痛,卻又不得已而爲之。”

李成武見李景明這麼快就領悟了,滿意的笑了笑:“這就是治道。雖是以暴制暴,但也是沒辦法的事。只要這世上還有壞人,惡人,就永遠得有正義之士站出來與之相對抗,否則那些弱小且善良的人們,就會被欺負。除非哪天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惡人了,人人都是好人了。那麼正義的人,也就可以放下手中的武器了。”

李景明聽後突然眼前一亮:“我記得曾聽南爺爺說過,說佛教裡有個韋陀菩薩,他發的誓願就是爲衆菩薩護法,等到賢劫之後,衆人都成佛後,他才願意成佛。他做的事,好像跟我們做的事,差不多。”

李成武聽了李景明的話後,哈哈大笑。雖說他向來反感其他人跟李景明說些佛道之事,但這個故事,他聽起來還是比較滿意的。

“是的,孩子,君王做的事情,就是懲惡揚善,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寧。”

第二十四章 玄武衛第三章 永夜之森第五十一章 震驚百里第十七章 相見歡第五十九章 碧玉荷簪第七十五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二章 登基第七十八章 母儀天下第八十六章 丞相之女第三十四章 此物最相思第八十一章 揚眉吐氣第三十三章 髮簪第八章 白虎破軍第一百零八章 一招制勝第二章 登基第七十八章 解開心結第十七章 相見歡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心未改第九十八章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第十章 鎮北侯第六十章 問心第一百零六章 蓄勢待發第五十五章 往事第三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二十三章 引蛇出洞第六十一章 采薇的噩夢第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一章 託孤第一百章 見賢思齊第七十八章 解開心結第三十九章 見色起意第九十六章 而今才道當時錯第九十四章 春庭雪第二十一章 宿世情深第七十八章 解開心結第六十三章 蛻變第一百一十八 孤魂野鬼第一百零八章 一招制勝第五十九章 碧玉荷簪第一百一十四 憶往昔第五十七章 奇怪的夢第六十章 問心第一百零六章 蓄勢待發第一百零六章 蓄勢待發第八十八章 一夜無言第五十一章 震驚百里第五章 李氏後人第五十六章 負心郎第七十七章 奇怪的夢第四十三章 命運的捉弄第一百一十八 孤魂野鬼第七十八章 母儀天下第二十六章 廉頗未老第一百零八章 一招制勝第三十章 兩小無猜第七十八章 母儀天下第四十二章 回家第一百零六章 蓄勢待發第六十一章 采薇的噩夢第一百零一章 暗度陳倉第六十六章 香象渡河第八十五章 風雨如晦第七十八章 母儀天下第一百零七章 收網第一百二十七章 至陰至柔第九十四章 春庭雪第九十九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零二章 瞞天過海第八章 白虎破軍第八十八章 一夜無言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下第一太監第八十二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一章 宿世情深第二十四章 玄武衛第二十九章 不殺之恩第一百零一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一十六章 掃地出門第八章 白虎破軍第三十九章 見色起意第五十五章 往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至陰至柔第一百二十七章 至陰至柔第二十五章 誘餌第一百二十三章 敦敦教導第七十四章 連環計第七十四章 連環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心未改第八十二章 反目成仇第三十二章 願逐月華流照君第九十五章 情隨事遷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心未改第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九十四章 春庭雪第九十二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四章 屍鬼第三章 永夜之森第七章 柳暗花明第七十八章 解開心結第十章 鎮北侯第八十三章 一別兩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岭县| 高密市| 金昌市| 仙居县| 湖口县| 武定县| 盐亭县| 衡南县| 芜湖县| 台中县| 攀枝花市| 尼玛县| 平阴县| 肃宁县| 衡阳县| 辉南县| 平山县| 桐柏县| 图木舒克市| 洱源县| 庄浪县| 台州市| 雷州市| 北辰区| 明光市| 徐水县| 南丰县| 九寨沟县| 广河县| 夹江县| 连山| 卢湾区| 赤峰市| 吕梁市| 读书| 普洱| 如东县| 登封市| 宜君县| 和政县| 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