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號平安夜前夕。輸了,輸了,真輸了。12月22號晚上九點多就在你好自己躺在牀上獨自呢喃之後,你好打開qq去找朋友傾訴,你好知道總憋著也不是辦法,但又不想讓高中的同學知道太多,於是就找到了打球時候認識的朋友震,你好和震雖然沒見過幾面但彼此都懂對方,而且關係還不錯,你好和震認識是在兩年前的一個暑假的晚上,你好去三姨家玩,但是三姨家深處郊區也沒什麼娛樂設施,你好當時酷愛打球,雖然個子不是很高,但是球技還不錯,於是你好拿著籃球下了樓直奔籃球場而去,籃球場在一個很大的廣場上,廣場上人來人往,樸實的人們夏天在晚飯之後總是會到這個大廣場上溜達幾個來回,你好一邊拍著秋,一邊走向球場。球場有幾個人已經被早到的人佔了,你好上前打個招呼說;唉哥們,帶一個唄?而這羣人中就有震一個。震他們很熱情的接納了你好,他們一起投籃,投了一會,有人提出打場(就是3v3半場賽)大家都想打場只不過多了你好這麼個新人不好意思提出來而已。你好當然來者不拒。分完隊友之後你好開始當然很謙虛很低調接到球就傳給隊友,俗話說的好是金子總會發光。你好的出現註定不一樣,沒一會你好就開始表演起來,爲什麼用表演這個詞呢?因爲震他們的技術確實不怎麼樣,就有一個小夥子看起來還不錯,後來也和你好成爲了好朋友。各種插花,變向,轉身,跳步動作結合讓人眼花繚亂,最後你好還做了個當時很流行的歐洲步更是讓震他們覺得吃驚,俗話說無兄弟,不籃球。在打完球之後你好和震他們聊了好久最後各家的家長打電話催回家才散去,就這樣你好和震成爲了好朋友,可以交心的好朋友。你好找震聊著和再見發生的事,因爲之前你好跟震也提過再見,所以震很懂你好,你好和震說再見已經五天沒回復自己了,問震爲什麼再見不回覆自己?其實挺可笑的你好知道就是再見不喜歡自己,但就是不接受這個事實就是想給自己編制個夢,震回答;第一就是不喜歡你唄不想理你,第二可能是她沒看見,但是不可能沒看見啊,可能就是不喜歡你不想理你。震的回答讓你好覺得挺扎心的,但是也挺真的。震問你好以往九,十點鐘有沒有跟再見聊天?你好說;有啊。震看後回覆;那你就主動找她說話吧。你好想了想說;怕今天跟再見說完話之後就此結束了。畢竟被騙的案子還沒結束,以後還要見面,見面時候難免尷尬。震回覆;你就去賭一把,你早晚都的賭你早點賭早完事,然後你也打消這個念頭了不是?你好想想也對,但是你好始終不願意去做賭徒因爲你好逢賭必輸。你好回覆震;我不想賭輸了就完了,我真的很愛再見,我都動了結婚的念頭了,我就想一輩子安安穩穩的和再見過完一生。震沒有秒回你好,大概兩分鐘之後震回覆了一個字,賤。你好看完樂了,震說的一點沒錯回覆;賤吧?這是真他媽的賤,是有點卑微,但是我覺得挺幸福的。震回覆;你這不是賤了你這是賤b,你去賭一把得了。你好回覆;不了,堵了就輸了,不賭起碼還能給我幾天幻想的希望,我還能開開心心的活幾天。震回覆;那你就憋著吧,看你能憋到什麼時候。你好剛要回復震這時候手機屏幕上方微信新消息提示突然彈了出來,你好一看是再見的,伴著手機提示的震動,你好手一顫手機順著你好的手就滑了下去掉到了牀上。你好不敢去相信,再見居然主動回覆自己,當然你好也不敢去看手機,因爲你好不確定再見回覆的消息是好是壞。你好沒有去撿手機掉在牀上的手機,眼睛就盯著閃亮的屏幕上面的那幾個大字,您有一條新的消息。你好看出了神,自顧自的想著什麼。過了一會屏幕又亮了,是震的。震;你開心就好。你好緩過神來,撓著頭,拿起了手機,跟震說;不說了沒心情,累死了,不是累。震回覆;你到底累不累?你好回覆;不累就是心累。你好話別了震。拿著手機點開微信,你好不想看再見回覆他什麼,你好怕自己和再見真的就這麼完了,你好一直在笑著,不知所以然的笑著,根本停不下來。你好也不知道自己笑什麼?最後你好還是點開了微信,點開了再見的對話框,這次不是像昨天一樣是幻聽,這次是真的。再見回覆;快遞我收到的,你以後別給我買東西了。你好看完感覺血液涌上了心頭,涌上了大腦,你好覺得自己好像要炸了一樣,你好還幻想著等到24號伴著平安夜和再見聊點什麼呢,現在想想都可笑,還等什麼24號了,還有24號麼?你好真的不知道怎麼形容自己現在的心情,萬種情緒在同一時間迸發出來。你好有太多的話想說但是說不出來,你好硬憋著手也握緊了拳頭,狠命的往牆上砸了起來。對於你好來說這也算是一種發泄吧。這時再見又發了一條消息,謝謝你的暖貼。看完之後你好覺得肝腸寸斷,你好最不希望的就是自己愛的人對自己很有禮貌,禮貌就代表著不是很親近。就像人們不會經常跟你爸媽說,謝謝你啊媽今天又給我做飯了,謝謝你啊爸又給我打錢了一樣,你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但其實你真的應該謝謝自己的爸爸媽媽纔對,正是因爲親近所以省去了這些話。你好看不下去了,苦笑著說真是的,自己盼望著這麼久的消息居然是這樣,此時你好突然覺得其實沒有消息纔是最好的消息。你好躺了下來,聽著室友和他女朋友甜言蜜語著心裡就像被刀割一樣,不是每個人都有得到幸福的權力,自己就是那個所謂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