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3章 尚書人選

“此三部與其餘六部主官一樣,均設立一名尚書和兩名侍郎以及若干個員外郎,只不過有任何事先向朕彙報,其餘各部不得插手。”劉辯淡淡的說道,隨後劉辯將這九部的主要職責跟諸位大臣細細講述了一遍。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下設四司: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司的長官爲郎中,副長官爲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

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廕、請封、捐封等事務。稽勳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入籍、複名複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戶部,掌管籍貫,人口的機關,長官爲戶部尚書,職責是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人口遷移等等。

禮部長官爲禮部尚書,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並且禮部又下設四司,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兇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宴席所需要的牲畜、禮儀等。

兵部主官爲尚書,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以尚書爲主官,侍郎爲次官。

刑部,主官爲尚書;次官爲侍郎,掌法律刑獄,刑部的具體職掌則是審定各種法律,複覈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鎮撫司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城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爲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長官爲工部尚書。兼主繕修、功作、鹽池、園苑之事,掌管各項工程、工匠。

農部,掌握屯田,耕種,生產農業工具,研究農業發展。

財部,掌握財政大權,收稅,購買糧草,用於各大軍中和地方。

醫部,建立醫學院,掌管全國衛生,藥材,負責培養郎中,治病救人。

劉辯將這九部的職責細細講述了一遍後,諸位大臣都不由得讚歎了一番。

當然衆人都看出來了,這九部中,雖然後三部直屬於劉辯,可以直達天聽,但權利也算得上是最小的,而且需要在這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才能勝任,所以就連醉心權利的李德裕都沒表現出有多大興趣。

“先將這三部尚書人選定下來,諸位愛卿可有異議?”劉辯問道。

“我等無異議。”衆人齊聲說道。

“朕決定農部尚書由徐光啓擔任,醫部尚書由張仲景擔任,諸位愛卿覺得如何?”劉辯淡淡的說道。

徐光啓一生關於農學方面的著作甚多,除了最出名的《農政全書》外,還有《甘薯疏》《農遺雜疏》《農書草稿》《泰西水法》等等,同時徐光啓把甘薯引進中國種植,進行了多次試種,終於獲得成功。在上海推廣後,他又將甘薯的種植擴大到全國,他對於農業科學的貢獻尤爲重要,甚至可以說奠定了今天中國人口規模的基礎,所以這個農部尚書之職非他莫屬。

至於張仲景,他的醫術早就已經給衆人展露出來,更何況遍觀朝堂上的諸位大臣,除了太醫令李時珍外還有誰的醫術比張仲景高明?

“陛下,若是張仲景先生當了醫部尚書,李太醫怎麼辦?難道太醫院和醫部同時設立嗎?”狄仁傑站起來拱手道。

“這……”劉辯頓時狄仁傑這個疑問給問住了,既然醫部負責執掌全國醫學,那這個太醫院到底還要不要設立,又或者這二者是同一等級還是上下等級?

劉辯沉思了一會道:“此事朕要去詢問一下李時珍先生,先從太醫院抽調一部分太醫入醫部,然後再召集民間醫生集中培養,最後再派遣醫部的人去各地義診。”

“陛下,若是如此恐怕對於國庫是筆不小的花費呀。”荀彧說道。

“朕有個想法,先讓鎮撫司去調查那些高價賣藥或是隨意診治的庸醫,然後給那些在醫部進修過的民間醫生髮放招牌,讓老百姓認準這些在醫部進修過的醫生,而那些庸醫若想繼續行醫必定要進醫部,到時候就取他們的家產以補充醫部所需。”劉辯淡淡的說道。

“陛下當真是才智過人,這樣一來即可以減少那些害人的庸醫,醫部的運轉也不需要多少錢財。”荀彧大笑道。

“文若就不要恭維朕了,那太醫院先行設立,待朕想到一個萬全之策再說吧。”劉辯擺擺手說道。

衆人也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等待著劉辯宣佈剩下六部的尚書歸屬。

按照實權來講,吏部的權利當屬第一,禮部、戶部緊隨其後,原本戶部的權利當位居次席,但有了財部後分走了一部分戶部的權利,所以只能排在第三,至於大家以爲地位非常重要的兵部,連前三都進不了,只能排名第四。刑部排名第五,工部墊底,所以李德裕早就目光灼灼的看著劉辯,就連黑衣宰相姚廣孝都看向了劉辯。

“這工部尚書暫時先放放,原本朕想要徐光啓來擔任,但考慮到他在農學方面更加精進,所以還是決定讓他任農部尚書。”劉辯緩緩說道。

其實三國時期也有不少發明家,例如三國第一發明家。發明指南車、龍骨水車,改良投石機、攻城投石車、織綾機,製造出精巧複雜的水轉百戲的馬均。

料事如神,屢獻奇計,許劭認爲其有“佐世之才”後來在官渡之戰中,發明了霹靂車的劉曄。

東吳重臣張昭的侄子,孫權拜爲將作大匠,掌管宮室修建,善於製作攻城器械,在二十歲的時候,就製造了用作攻城的“大攻車”的張奮

在斜谷爲諸葛亮造刀三千口。他的刀甚至能劈開裝滿鐵珠的竹筒,被譽爲神刀,姜維親自給他寫傳記的蒲元。

第98章 討伐三國第195章 大義與小義第143章 漏洞第102章 戚少保的戰陣第190章 四安四平第138章 敗第136章 埋伏第191章 舊事重提第141章 被擒第193章 召喚再起第199章 受封第72章 說服魏徵第31章 傳國玉璽第155章 江東小霸王第63章 長安城破第42章 收復朔方第28章 賈詡第36章 無上限召喚第222章 貼身宦官第5章 山賊來襲第9章 攻心爲上第215章 前朝人物初現第157章 宋太祖的蹤跡第110章 戚家刀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42章 收復朔方第216章 景鯉第16章 攻取吳郡第30章 豹子頭林沖第135章 先下一城第79章 商議第138章 敗第78章 大禍臨頭第166章 原來如此第47章 美人計第79章 商議第16章 攻取吳郡第44章 妙計下曲阿第46章 農政全書第124章 鴛鴦陣第226章 封妃第168章 刑法第56章 四姓家奴第203章 統率榜第173章 條件第192章 召喚次數第145章 王越來歷第74章 生死決鬥第163章 知曉第88章 橫勇無敵將第207章 李如柏的擔憂第172章 結盟抗江東第90章 中計第32章 曹操遇伏第150章 君臣對話第75章 斬祖茂第223章 歷數宦官第156章 劫殺姚廣孝第70章 袁術的情況第147章 招攬第34章 對世家的態度第97章 有喜第133章 是戰是降第8章 魏延來襲第213章 尚書人選第114章 條件第43章 曲阿城第85章 定計第9章 攻心爲上第16章 攻取吳郡第155章 江東小霸王第139章 點數上漲第176章 兵不血刃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70章 袁術的情況第126章 新開一軍第44章 妙計下曲阿第195章 大義與小義第175章 水路並進第56章 四姓家奴第66章 爭奪第27章 突襲第199章 受封第55章 長安之圍第88章 橫勇無敵將第84章 先登攻城第211章 三省六部制第150章 君臣對話第208章 舉薦第191章 舊事重提第25章 七探蛇盤槍第95章 現身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92章 逃出生天第40章 曲聖帶來的煩惱第27章 突襲第143章 漏洞第209章 比試第127章 人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河县| 佛坪县| 嘉荫县| 镶黄旗| 南城县| 舟山市| 镇赉县| 临猗县| 寻乌县| 长沙县| 习水县| 鲁甸县| 渭源县| 余庆县| 麻城市| 波密县| 香格里拉县| 永州市| 仁化县| 新田县| 鸡东县| 东光县| 定日县| 儋州市| 莲花县| 克什克腾旗| 新巴尔虎左旗| 磐安县| 浪卡子县| 金寨县| 靖边县| 花莲县| 南陵县| 乐东| 东阳市| 余江县| 眉山市| 格尔木市| 九江县| 弥渡县|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