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六章 拜問鬼神

何白於青州安撫人心的成效似乎不大,到底是後世人對於古代皇帝於百姓官吏心中的威望理解不透??v是後世取消了帝制達上百年之久,然而國民又豈會真的就把皇帝給忘卻掉。

特別是後世通過影視的傳播,國民對於皇帝一詞並不陌生。相對於君臣相敬相得的漢人帝皇,國民反而淡漠。相對於君臣相處如奴侍主的大清皇帝,國民反而追之若鶩??梢姛o論是在何時,人心之中的奴性都永難消除。比如在後世如果國家重興跪禮,想必國民在反對無效後,也會默然接受吧。

東萊王若在青州,青州吏民雖依附自已,但危急之時,未必不會改立東萊王爲主。東萊王既去,則青州吏民頓時如喪考妣,彷彿沒有了主心骨。在強顏歡笑之餘,任拋不開心中濃濃的憂慮。

成章見何白心中煩悶,於是勸說道:“主公,有江東太平道老神仙于吉道人,返回瑯琊故地重遊,偶聞我北海國大興醫道,救病治人,於是前來探訪,居於城南數十里外的一處精舍小屋。我偶聞之後,時常前往求教。使者若有不解之處,也可去拜訪之。”

何白一怔,于吉,這可是三國中有名的人物啊。孫策爲了殺他,自已都喪命了。能讓三國曆史的進程發生變遷,這于吉也算是一大能人了。

對於宗教,何白別無反感之意。只要不拿宗教爲晃子來騙錢害命,謀奪政權。何白都是能夠容忍的。

畢竟此時的生產力不足,世人對天地的瞭解不夠。有極端的宗教信仰,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可怕,敬而遠之。但是,一個沒有任何實質信仰的民族,卻是最可悲、最可怕的民族。

信仰是心靈的嚮往、也是一種自律的體現!比如國人對上天的代表皇帝保持忠誠之態,未必就不是一種信仰。也許近時的困難可用宗教的手段來解決,以宗教來沖淡世人對皇帝的敬畏。

何白於是欣然前往,讓成章在前引路,趙雲隨侍,一起望城南方向而去。一路上,只見有無數百姓忙碌的耕種著。東萊王的離去,對城池中的吏民有影響,但是對於這些城池之外的山野小民是沒有區別的。

他們只知自何白到後,北海百姓的日子是一天天的好過起來。如今家家有餘糧,人人有新裝,更開始飼養家禽家畜,爲已增加肉食了。他們纔是何白最重要的支持者。

何白在刺殺事件之後,也曾盛駕出行過。一路有無數的百姓跪拜,感激何白給他們帶來的美好生活。這讓何白十分不習慣,於是就出的少了。如今有趙雲隨侍,何白只帶了二十名侍衛同行,百姓不知,倒也沒有引起亂子來。

趙雲看了北海的民生之後,不住點頭,相較冀州各地,青州百姓無益是活在盛世之中??春伟状窆嫒缱匝阅前悖瑳]有半分的虛假。青州果真是仁政之地也。

何白指著田地中的不識作物問道:“他們種的是小麥嗎?”

成章拜道:“正是小麥。”

漢代的小麥與後世不同,都是高株種,何白初時還以爲是高梁呢。自何白專注農耕之後,這才發現,小麥如今居然還不是國家的主要食物。國家的主食是粟米,也就是小米,而小麥與豆子只是輔食。

漢時中國人屬於食粒者,就如後世南方人,不習慣吃麪食之類,多吃一粒一粒的米飯。小麥與豆子都是一粒粒的整個煮著吃。要知小麥與豆子煮著吃,特別是豆子,這口感可不好。所以食麥飯豆羹在此時還是屬於辛苦樸素的像徵。

於是何白在北海開展石磨工程,將小麥與豆子各自研磨,製成包子、饅頭、燒餅、油條、豆漿及豆腐等物,向外界大力推廣。令北海吏民歎爲觀止,原來小麥與豆子還有這般多的吃法。

於是大小石磨頓成家家必備之物,令王當所主管的工匠營中無用的石匠也大爲吃香。而小麥與豆子這等在秋收欠收時的補種輔食,其地位也逐漸向主食靠攏。

原本只是春耕秋收的一季粟米收成,也逐漸的向著多面耕種收成而去。比如冬小麥與夏豆的複種輪作,特別是豆類根部有豆瘤根菌,能幫助土壤增肥,這可是農家肥與後世化肥所不能及的。

去年末,城南這一塊萬畝地是第一次以冬小麥爲主的種植方法。如果能成,那麼傳統的輪作休耕之法必會大爲改變,這糧食的產量也會預計增加到四成以上。

在漢和帝元興元年,全國統計有戶九百二十三萬七千餘戶,口五千三百二十五萬六千餘人,墾田七百三十二萬餘頃。輪作休耕,以每畝平均收成三石的糧食產量,除去佔三、四成的稅收,每人平均一天只有一斤半的糧食。剛好夠吃。

如果按增產最低四成計算,稅收又只有田畝的六稅一,那麼人均就有兩斤六兩的糧食食用了。加上自家種植的蔬菜,飼養的家禽家畜,最初級的溫飽是滿足了。能在亂世之中,三五年內達成青州百姓的溫飽生活,何白也足感自豪了。

行了半日,來到于吉所居左近,只見小青山雲霧環繞,小橋流水人家,有點閒雲野鶴,隱士所居之地。何白望見山下有小院一座,以籬笆環護,院中有瓦房數間,造型優美,的確是此時的精舍。

只是籬笆之外,有精製馬車十數輛,何白見了不由眉頭大作。此時的馬車就等於後世的百萬豪車,能用精製馬車的,不是巨賈,也是北海的要員。一羣要員在此時來於吉居處。怎會令何白爽快。

何白縱馬上前,在外等候的僕奴本要上前阻止,當見到何白的面目時,頓時大驚,慌忙拜倒。何白問道:“這麼多人,有誰在裡面?”

有人拜道:“回稟使君,是江東來的於老神仙?!?

何白不奈的問道:“我是問爾等主人是誰?”

“我家主人是張子布……”

何白一聽,不由呵呵了,原來上到張昭、孫邵、邴原,下到各曹大吏,北海的各個大吏都來了啊。不過管寧、王脩、彭璆等人卻沒來。

何白強忍怒氣,推開院門,撞入院中。以張昭的北海丞身份,政務煩多,今日又不是沐休日,卻跑來找個神棍??磥須v史中孫策大怒,強行斬殺于吉也不是無因。

孫策對張昭的信任更甚於已,有三分之二的屬臣去見於吉,然而張昭卻不考慮主君的感受,維護他的統治,還一意的爲神棍說話,卻非人臣之道。張昭等臣屬是不能殺,那就只能殺于吉了。

何白向前走了幾步,又頓住了,改爲慢步上前,靜聽屋中傳出的話語聲。只聽多是一些虛幻的道家術語,也有養生、練氣、餐霞的一些問題,只是沒有治國之語。

何白不禁冷哼一聲,吟道:“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屋中之人聽了一怔,轉頭見是何白站在院中,頓時驚愕了。再一思剛纔的詩意,更是驚得漢如雨下。此詩在李商隱處是指自已懷才不遇和對帝王不務正業的不滿。

在此時,卻是借嘲諷漢文帝不務正業來指責張昭他們,身爲主君的自已時時關心天下蒼生。身爲臣下的張昭等人,不但沒有賈誼的能力,反而卻掉了個個,翹班問起鬼神之事了。古人常言無明主,此時有了明主卻無賢臣。

衆人紛紛奔出屋舍,在何白麪前拜倒。此事的確是他們不對,加上又是君臣之屬,他們也不好多做辨駁。張昭等人的心思沒有管寧、王脩、彭璆等人堅定,沒有那種不論成敗,也誓死追隨之心。所以纔來尋問鬼神之事,以消心中的憂慮。

只見于吉雖滿頭華髮,老態龍鍾,但氣色面貌卻十分精神。身披鶴氅,手持藜杖,步伐輕便,不似百歲老人。

于吉緩緩上前微微拜道:“原來是青州何使君當面,張國丞,王功曹,邴五官椽等賢士向老道尋問鬼神之事,乃是欲助使君溝通上天,祭祀鬼神,以保佑萬民,祈求風調雨順。只有問得明白,才能促進蒼生之福祉?!?

何白沒有理會於吉,只淡淡的說道:“回去後,我可令人將王仲任的《論衡》賜予諸位,雖然《論衡》中的錯誤不少,但至少它的立意還是正確的。爾等皆是在職官員,心中只需有百姓蒼生,不可有鬼神之屬。如果棄職閒居,無論成仙還是成神,我都不管你們?,F在卻是要專注於本職之事。”

張昭以北海丞之職,行青州別駕之權,在何白麾下可算第一大吏,如此重用又怎會輕棄。只得向何白拜道:“喏,主公,我等知錯了?!?

接著,何白又轉身問于吉,道:“素聞於道人得傳至聖賢書《太平清領道》一百七十卷,加上年歲已有百歲,想必對此書是深通了。吾今年二十七歲,沒讀過幾卷道書,也不以官身欺你。你如能說通於吾,並在學術上駁倒吾,吾可拜你爲師,令太平道在青州地界奉爲正道。你如駁不倒吾,吾就將以煽惑人心之罪將你誅之?!?

于吉大驚,拜道:“老道平日不慕虛名,潛心修道,閒時也多曾醫人疾病,惟務代天宣化,普救萬人,未曾取人毫釐之物,安得煽惑人心?”

“哦?你且說說,平日是如何治病的?”

“平日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

何白不由冷哼道:“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爲不信道。這不過是一種心理暗示罷了,小病癒者是你之功,大病不愈者是其不信道矣,反正與你無關。說來說去都是一個信與不信的問題,信則有之,不信則無。聽天由命,並非符水之功。”

“我且問你,你每年醫治幾人?其中治癒幾人,又治死幾人?心中可有數否?自炎黃時起,世人以草藥治療已病,數千年來,華夏名醫輩出。然純以符水治病受人敬仰的先聖諸賢有誰?庸醫利用草藥都不能令世人全愈,更何況是符水?!?

“這……”于吉遲疑了,能在史書留名的,哪個不是有真才實學的,方士如何能上史書。

第三十八章 就職太原第六十五章 戰事正熾第一百零四章 人市見聞第九十八章 屈意求名第一百七十二章 管亥立功第一百四十二章 雒陽事畢第一百九十七章 穩定軍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勸軍西進第十四章 流落異地第五十四章 四面出擊第七十九章 郭賊軍滅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進行時第二百二十九章 尚肯納否第七章 義之所至第二百四十一章 義與不義第六十四章 與賊首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一利第一百零八章 九品中正第四章 暫且依投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萊賊變第四十章 賊人告降第六十九章 謀算黑山第二百二十四章 憤青之交第六十四章 與賊首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迷惑漸解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集衆籌第二十八章 遊騎逞威第一百五十七章 神箭破敵第七十八章 攻守之機第一百二十一章 訓斥孟德第一百七十一章 密陣應敵第二百二十六章 豁然開朗第五十五章 狼孟狂賊第四十二章 幷州刺史第一百三十八章 有舍有得第二百三十三章 迷惑漸解第二十四章 小妹玲瓏第一百八十七章 慰問傷者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中樹威第五章 一意力爭第一百三十四章 迫服董卓第二百二十六章 豁然開朗第二百一十三章 麴義統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慰問傷者第七十九章 郭賊軍滅第八章 受命出戰第二百零二章 雙戰惡來第一百九十六章 興國錢行第一百二十一章 訓斥孟德第七十九章 郭賊軍滅第一百三十一章 董卓異動第二百二十章 弩箭之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慰問傷者第四十三章 做嫁衣裳第四十四章 酒後糊塗第一百四十二章 雒陽事畢第一百七十一章 密陣應敵第九章 詐降誘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曹操立志第一百一十四章 續寫漢史第二百一十八章 強弩攻營第二百四十四章 東武退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坐領故齊第六十三章 茲氏賊變第二百五十七章 夜郎自大第二百四十七章 迫服於吉第二百二十七章 陣前請教第二百一十二章 界橋戰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穎川破圍第二百三十六章 傷亡慘重第二百五十八章 炎起大洋第一百四十章 董卓行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有舍有得第二百三十章 互擾糧道第十五章 決鬥爭女第一百二十三章 收買軍心第八十二章 嘗試屯田第五十九章 我的貂蟬第二百四十七章 迫服於吉第二百零六章 何劉合流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朋故舊第九十四章 羯胡暴亂第八十四章 私兵家奴第二百一十七章 袁何興兵第一百零六章 準備奏對第四十九章 賊影迷蹤第一百六十九章 撫慰穎川第六十七章 據險而守第二百三十一章 詭計借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豁然開朗第一百五十章 圍剿海賊第五十一章 署理軍務第一百五十六章 黃忠首陣第一百四十四章 北海鄭玄第三十三章 月夜女神第四十七章 遭遇強敵第十四章 流落異地第四十五章 降飛將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猛虎孫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沂市| 嵊州市| 南汇区| 南平市| 侯马市| 达州市| 文水县| 平昌县| 土默特左旗| 晋州市| 余江县| 太白县| 依安县| 宁陵县| 武陟县| 河源市| 青海省| 嘉善县| 柳江县| 射洪县| 广州市| 汕尾市| 永城市| 会昌县| 望城县| 丽江市| 喜德县| 田林县| 都昌县| 黔江区| 邵阳市| 仙居县| 东乌珠穆沁旗| 兴国县| 甘南县| 龙胜| 大足县| 温州市| 长武县| 绥滨县|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