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一章 義與不義

回營後,何白令人清點龍湊城外之戰的戰損:

武鬥血騎一千騎,陣亡三百零六騎,傷四百三十五騎,尚存二百五十九騎。傷亡率達七成半。

西涼鐵騎一千騎,陣亡一百六十八騎,傷二百七十五騎,尚存五百五十七騎。傷亡率達四成半。

戰兵步卒一千五百二十二人,陣亡三百一十八人,傷七百六十三人,尚存四百四十一人。傷亡率達七成。

輔兵一千八百七十五人,陣亡五百六十六人,傷六百三十五人,尚存二百七十四人。傷亡率達六成四。大約還有四百人左右隨之而叛逃,就達八成四的折損率,最爲慘重。

範方三千騎,陣亡二千七百九十二騎,尚存二百零八騎,已近全軍覆沒。

龍湊守兵三千人,兩戰陣亡一千一百四十五人,傷八百一十八人,尚存一千零三十七人。傷亡率也達六成半多,若非已軍在前堅持,李移子部早就崩潰了。不過經此一戰後,李移子部到也可以成爲正兵使用了。

此戰十分之慘烈,幸好已軍最終戰勝了,受傷的士兵們也能得到良好的救治。雖然有可能有重傷員不保的,但不會超過百人,大部都能夠治好。只要傷好就是一名堅強的敢戰之士。

也幸好是得勝了,如果是戰敗,傷兵落入到曹軍的手中,以曹操的品性,不是被陣斬,就是戰後坑殺。這是他們的幸運,同樣也是何白的幸運。因此此戰只需單純的統計陣亡數,只有一千三百五十八人,大約兩成半左右。何軍可謂大勝。

經此一戰後,何軍堅韌不撥,無畏傷亡,宛如泰山一般穩重的不動軍魂,總算是立了起來,

再次清點今日的戰果:

隨曹操出戰的三千袁軍精兵,朱靈部臨陣歸降,無損。高覽所部士氣大沮,不戰而降。但攻龍湊城時陣亡五十七人,折損不到一成。張頜所部兩戰陣亡四百三十七人,傷二百五十四人,三百一十九人投降。共計歸降二千三百八十二人,折損率不過兩成半。可見袁軍士卒的戰意太差了,難怪在歷史中不敵曹軍。

曹軍曹操中軍除二百四十六人投降,百騎逃走,餘者全滅。夏侯敦部除三百七十一人潰逃不見蹤影外,全滅,折損率近六成半。真不愧是何軍的勁敵。

平原亂軍一萬八千人,除跟隨朱靈、高覽投降的三千八百七十五人外,光是死屍就達萬具之多。只有四千餘人潰逃,其中就有將近三千傷卒。不過何軍沒空理會他們,等休整一番之後再說。

粗粗清點完畢,大約傍晚六點鐘左右,趙雲方纔怏怏而歸,稟告道:“敵將奸滑,被他逃了。”

何白搖頭笑道:“張頜此人雖然勇武能戰,但多以智略爲傲,雖勇無膽,又愛惜性命,逃了也就逃了吧。子龍且下去休息一番,如果尋到曹操蹤跡,還需你爲我擒殺呢。”

“喏。”

趙雲退下後不久,立即有血騎回報,曹操、劉備已逃,但在西面二十餘里外尋到了敵軍斷後軍關羽的消息。

何白立即準備喚來西涼鐵騎支援,但是話未出口,不由怔住了。王方被關羽所殺,西涼鐵騎前往支援,必要圍殺關羽不可。然而,真的要殺關羽麼?

……

眼見曾與徐州陶謙的丹陽精兵大戰數場,每每都能取勝的張頜部大戟手,這才堅持不到一盞茶時間,就被何軍的鐵騎所擊破。曹操不禁面容抽動,已軍中軍能擋得住何軍鐵騎的衝鋒麼?

夏侯淵嘆拜道:“主公,我軍敗了,退軍吧。”

曹操大怒,叫道:“我可與高伯安退至龍湊城堅守,待到何軍攻城失利,我亦可反敗爲勝。”

曹洪、樂進齊齊拜道:“主公,龍湊城小,如何可以堅守?眼見天下大亂,非一戰兩戰就可以決定天下的勝負。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故只計較一時的得失。”

曹操猛醒,展顏笑道:“不錯,你們說得很對,吾卻一時被矇住了心智。”

此時曹休、夏侯廉二人護著夏侯敦匆匆逃歸,曹操看見夏侯敦左目緊閉,不斷有血線流下,面容蒼白,頓時大驚,急喚道:“元讓,如何了。”

夏侯敦撫眼悶哼一聲,忍痛道:“被一賊子暗算了,孟德,我軍戰敗,當退了。”

曹操應道:“吾正有此意,引軍緩緩而退。”

夏侯廉急拜道:“主公,敵軍騎卒良多,我軍緩緩而退只會遭敵追殺,主公當引諸將乘騎先退,步卒由我率領吸引敵軍。”

曹操遲疑了一下,方纔嘆道:“又一次幾盡全軍覆沒,下次,下次我曹操必不會這般了。”轉身看了一眼面露哀求之色的平原諸列侯士豪,曹操揮手道:“爾等一起吧。”衆人立即千恩萬謝,似乎忘記了之前曹操的兇惡來。

曹操又轉向劉備道:“玄德你呢?”

劉備暗歎一聲,如此周密的佈置都殺不死何白,看來何白果有大氣運庇護。難道中原真無自已的立足之地?非要去西南的益州不可?按何白所夢中奇言,益州之勢可是最先被滅啊。自已去了能自立幾年?

劉備微微一笑,道:“平原之事已不可爲之,吾正要前往拜見袁將軍。”

曹操笑道:“如此甚好,玄德今日助我,雖事不能成,但我亦感激不盡。面見本初之後,我必爲玄德求來一郡之地牧守之,以報汝今日之恩。”

劉備拱手拜謝,轉身去尋關羽、張飛。張飛有氣無力應聲,關羽則去整頓麾下的四百青州兵。劉備不樂的說道:“雲長,他們亦是青州人氏,有家小在此,如何肯隨我等遠離。”

關羽悶悶的說道:“他們義氣深重,因慕我爲人,方行反叛背逆之事,我怎能棄之。”

劉備嘆道:“我不是不知他們義氣,只是曹孟德要輕騎撤離,我等卻率步卒同行,豈不是大大拖累了行程。”

關羽呆立片刻,才說道:“大哥三弟可與曹操先行,我領步卒爲大哥斷後。”

劉備暗歎一聲,默道:自已雖以往昔的兄弟義氣強迫雲長、翼德助已作亂,但現在看來,雲長、翼德之心終被何白勾去了許多。特別是雲長,與我之間已有一道不淺的溝塹隔閡了。渾無早先那般心無他念,不分彼此。

看來自已的決斷並不差,再過上數月半載時間,二弟三弟就不復我獨有了。行叛逆之事雖然有辱名聲,但何白野心勃勃,世人皆知。然我以漢室爲念,叛之有理。而且如此一來,二弟三弟也將遭何白深恨,勢必不會再度和睦了。

“好,二弟小心一些,今日之叛,只恐何白不會輕易放過我等。若事不可爲,還請二弟愛惜自已,單騎先退。”

關羽一怔,心中也是感嘆不已。昔日的桃園之誓尚且在耳,但兄弟三人之心,卻已然有了隔閡。到底是誰是誰非?

“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爲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難道在何使君麾下就不是“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了?”非要反叛仁義愛民的何使君,自已去拼搏奮鬥,爭搶地盤就是爲國爲民了?大哥的心思我終不懂。

也許……何使君隱約所說的,大哥一直有光武之志的帝王野心,此言非虛。可如今天下雖亂,但漢室未滅,大哥就早早生出光武之志,這又豈是忠臣所爲?

大哥斥責何使君有代漢自立之心,是國之逆臣。此言我不反對,何使君也不反對。然何使君生出逆心光明正大,乃是爲了國家,爲了萬民,爲了整個天下飽受皇帝、大臣、士豪塗毒的億萬生靈的幸福。而且目前已逐漸將之變成了現實。只看北海國的百姓,現今不是如生活在盛世之中?如果天下是由何使君這等人來治理,縱是叛逆也可接受。

然而大哥呢?到底是爲國焉,還是爲民焉?還是隻爲劉姓漢室,亦或只是爲了自已?

“大哥放心,我自省得。”關羽淡然的應道。

劉備、張飛匆匆與曹操撤離,夏侯廉領了曹軍中軍向西南方向而去,大量吸引了何軍的注意力。關羽看看方向,領兵一路向正西的廣川而去。不久,就消失在黑暗之中。

青州兵雖投在何白麾下不到一年時間,但是何白極爲重視兵卒的越野奔行能力。在伙食一日三餐,比從前多出一餐的保證下,還有大量魚肉,少量豬肉的供應,因此青州兵的體能大爲增強,人人都壯了一圈兩圈。

若是輕裝只攜個人武器、三日之糧的五千人行軍,可以達到日行一百五十里的地步。負重百斤的話,一日也可達八十里的地步。爲了保證體力應對萬一,何白規定輕裝每日行軍一百二十里,重裝六十里,如在敵佔區則行動減半的方式。

關羽領兵撤退,行動要速,因此不過一個時辰,就奔行了三十餘里距離。這才準備休息,埋鍋造飯。關羽坐於一塊荒野孤石上,看著眼前忙碌的三百來個士卒沉吟不語。

張飛待兵刻薄寡恩,因此反叛時並無多少兵馬相隨。如果沒有夏侯淵相助,絕難對何軍造成巨大的傷亡。關羽愛兵如子,士卒多附,因此反叛時有近半人相隨。

不過關羽也知,士卒們是一時頭腦衝動,爲義相隨。如今大敗,已有不少人半途逃歸。而且自已身無餘財,根本不可能給予他們青州同等的待遇,除了少數幾人外,只怕會大部逃歸。

因此,關羽明著是爲劉備斷後,其實是爲了這些士卒的後路。按何軍軍法,臨陣投敵者,不但除名追殺,更會禍及家人。青州眼見生活日漸安定富足,若因自已之故而遭至不幸,豈非自已之過。

然而關羽的眼神仍自迷茫,口中喃喃自語著:“爲大哥的兄弟之義,吾背棄了天下大義。若爲天下大義,卻又會背棄與大哥的兄弟之義。大義小義終難兩全,吾始終只是一個不義之人……”

第二百一十二章 界橋戰情第一百三十五章 亂世到來第二百一十六章 利在於緩第一百三十四章 迫服董卓第二百三十一章 詭計借兵第七十九章 郭賊軍滅第三十五章 花叢溫泉第十章 功成宴飲第一百四十六章 興國計劃第一百一十八章 亂事臨近第一百二十章 事態醞釀第六章 營中小見第一百二十七章 恩養義兒第二百三十章 互擾糧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再論禪讓第八十二章 嘗試屯田第一百八十九章 襲取敖倉第二章 逐虎過澗第二百二十章 弩箭之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尚肯納否第一百四十九章 義募風波第一百零九章 初會袁曹第一百五十七章 神箭破敵第二百二十七章 陣前請教第一百八十二章 勸軍西進第二十五章 返回部落第一百五十六章 黃忠首陣第二百四十一章 義與不義第一百九十三章 坐領故齊第九十五章 處理羯胡第三十五章 花叢溫泉第一百二十八章 預備出征第二百三十章 互擾糧道第二百五十八章 炎起大洋第二百零七章 義說關張第九十三章 百鳥朝鳳第一百五十五章 海軍人才第四十五章 降飛將法第一百八十二章 勸軍西進第三十四章 遊說烏桓第一百四十四章 北海鄭玄第四十七章 遭遇強敵第一百零三章 蔡邕籌謀第九十七章 感雒神賦第一百六十章 殺破狼出第二百五十七章 夜郎自大第四十五章 降飛將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兵討董第一百章 反而解惑第二十二章 嚴氏塢堡第一百二十五章 軍中樹威第一百三十八章 有舍有得第二百一十六章 利在於緩第一百七十二章 管亥立功第四十一章 太原治兵第九章 詐降誘敵第一百一十七章 聲名雀起第十七章 生死與同第一百六十八章 步步爲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迫服董卓第六十八章 徐晃兵退第二百章 愛誰誰去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園精銳第九章 詐降誘敵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西休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一利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朋故舊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說除宦第六十一章 小小心願第一百五十五章 海軍人才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西休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東武退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說子龍第一百六十章 殺破狼出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方和議第二百三十一章 詭計借兵第四十五章 降飛將法第九十一章 幸得伯道第十四章 流落異地第三十九章 汾水之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冀州民情第三十六章 得償所願第五十二章 匠兵營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慰問傷者第一百八十三章 呂布逞威第一百五十九章 基業已定第一百八十二章 勸軍西進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說子龍第一百三十八章 有舍有得第八十四章 私兵家奴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萊賊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入西園第二十八章 遊騎逞威第十章 功成宴飲第六章 營中小見第二百三十五章 準備守禦第二百二十六章 豁然開朗第二百五十四章 遼東烈風第九章 詐降誘敵第八十四章 私兵家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南平市| 赣榆县| 鄂伦春自治旗| 津市市| 沿河| 辽阳市| 峨眉山市| 佛教| 平阴县| 且末县| 连城县| 余干县| 石渠县| 渭源县| 河间市| 上虞市| 邹城市| 平顶山市| 藁城市| 江达县| 潞城市| 普兰县| 兴仁县| 深圳市| 临颍县| 汤原县| 西吉县| 磐安县| 汉沽区| 鹤庆县| 定安县| 锦州市| 得荣县| 新巴尔虎右旗| 津南区| 浦城县| 澎湖县| 益阳市| 甘德县| 五大连池市|